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中外语文故事 > 第 2 章 中外文学名家的故事 ———时代的画家,文学的巨匠
第20节 现代现实主义戏剧创始人———易卜生

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诗人。他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8岁时家庭破产,生活日趋艰苦。16岁时,他辍学到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便勤奋学习,并开始诗歌写作。1848年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他非常激动,写了一些歌颂民族独立的诗篇,并完成了第一部剧本《卡提利那》。

易卜生参加过学生的示威游行和工人运动,并担任学生刊物的编辑。

之后,他离开了政治斗争,改而从事文化戏剧活动。1851—1862年,易卜生先后在卑尔根和克里斯蒂安尼亚的剧院担任编剧和剧场指导。这一时期,他写出了一批取材于历史传说的浪漫主义诗剧。

1864年,易卜生离开挪威,侨居意大利和德国。1865年,他在一封信中说:“人们谈起伟大的事业来总是头头是道,但是问题一接触到实行,决心、能力和责任感就都不够了。”这一时期,他连续写出了十几部“社会问题剧”,标志着他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熟,为他赢得了全欧的声誉。1891年,他载誉归国。

在从事创作的五十多年中,易卜生一共写了 26部剧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易卜生在出国之前(1849—1864年)一共写了 10个剧本,大都取材于挪威民间传说和民族历史,剧中充满了民族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是其中的一部优秀剧作,歌颂了团结挪威人民、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霍尔恩国王,批判了自私自利的个人野心家斯库雷伯爵。《爱的喜剧》(1862年)是易卜生最早的一部家庭伦理剧,描写一对恋人为了爱情的理想而放弃结婚的故事,剧中讽刺了没有爱情的庸俗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易卜生出国之初,先在意大利居住,写成了两部哲理诗剧:《布兰德》

(1866年)和《彼尔·英特》(1867年)。这是他从浪漫主义诗剧向“社会问题剧”的过渡作品。《布兰德》描写一个牧师为了理想而牺牲自己的悲剧。

《彼尔·英特》叙述一个市侩的冒险故事。彼尔·英特是一个毫无原则、随遇而安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1868年后,易卜生移居德国。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欧洲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使他加深了对当时社会制度的认识。到他 1891年回国前为止,他用散文写了 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青年同盟》(1869年)、《社会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82年)、《野鸭》(1884年)、《罗斯默庄》(1886年)、《海上夫人》(1888年)、《海达·加布勒》(1890年)等。这些剧本的相继出版和演出,震动了当时的西欧剧坛和社会。

易卜生一贯关心妇女解放的问题,写了几部以恋爱、婚姻和家庭为题材的剧本。《玩偶之家》描写海尔茂夫妇的家庭关系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

海尔茂的妻子娜拉是一个活泼热情的少妇,她热爱丈夫。一次海尔茂得了重病,无钱疗养,娜拉假冒父亲的笔迹,以父亲的名义暗中向人借债。海尔茂病好之后,发现她冒名签字,认为有损他的声誉,对她大发脾气,甚至要剥夺她教育儿女的权利。娜拉如梦初醒,认识到海尔茂是一个伪君子,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玩偶。她终于勇敢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易卜生在这部剧里,肯定了娜拉出走的道路,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在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

《玩偶之家》不仅主题思想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而且结构严密,艺术成就很高。易卜生善于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练的情节,让女主人公在短短的三天之中,经历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最后完成娜拉自我觉醒的过程,取得了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剧中的对话既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要求,又富于说理性,对后来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早在 20世纪初,易卜生的作品就被介绍到我国。1914年,他的《玩偶之家》由春柳社演出。此后,他的主要剧作陆续被翻译出版,其中不少得到了演出的机会。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洪深、曹禺等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他对我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