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儿童教育 >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 第 5 章 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第3节 第三章

母亲是慈祥的,但并不是无条件的妥协,更不是软弱,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

下次当孩子自己不小心摔倒的时候,作为母亲,不要急着把孩子扶起,要鼓励孩子让他自己站起来。更不要打骂绊倒孩子的玩具,这只会让你的孩子把自己的过错推脱到别人身上,长此以往,你的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责任心。

其实,慈祥与坚强并不矛盾,母亲既是慈祥的,也是坚强的。慈祥,能给予孩子亲情的温馨和家庭的温暖;坚强,则教会了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

(2)正确引导孩子,让他变坚强当孩子表现出懦弱时,父母不要怜爱孩子,而是要用合适的方法鼓励孩子战胜懦弱和恐惧。

6岁的正阳学骑单车,每次从车子上跌下来,爸爸都不会上前把他扶起,而是让他自己爬起来。每当正阳想放弃的时候,爸爸都会鼓励他:再跌倒几次,再爬起几次,你就成功了!很快,正阳就学会了骑单车。而且学会了在自己受伤的时候包扎伤口、照顾好自己。

8.大胆地和老师交往教会孩子善于和老师交往,是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最大的帮助。

孩子不敢与老师说话、交流,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极为不利。有了这样的问题,家长要合理引导,耐心教育,让孩子走出对老师偏见的误区。

一位父亲说:“我儿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怕老师,不敢跟老师说话。他的数学老师就住在我家隔壁,我们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在儿子还小、未上学时,我们互相来往密切,儿子常去他家玩,可当儿子上学之后,他便不愿再到老师家去玩,甚至有时候,儿子的作业有疑难,我劝儿子到隔壁问老师,他都不肯去。”

老师是一个人生活路上的师长和启蒙者。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教诲。如果孩子能协调好与老师的关系,主动与老师交往,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父母有必要教育孩子,使他善于与老师沟通和交往。

怎样教育孩子与老师交往呢?下面是家长应该采取的方法:

(1)教育孩子尊敬老师教师甘做人梯,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所以孩子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自己的老师。

父母应从小教育孩子,做到:

①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主动问好,要有礼貌。

②尊重老师的劳动,诚恳、谦虚地听取老师的教导,以优异的成绩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来回报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2)教育孩子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老师交往一位老师要面对很多个孩子,事情比较多,有时可能会比较烦躁,因此难免会忽略一部分孩子,体察不到某个学生想与老师沟通的需要。如果孩子主动向老师“进攻”,把埋在心里头的事情袒露出来,有困难向老师求助,学习上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主动与老师探讨人生哲理……是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理解和信任的。切记,千万要督促孩子争取主动,别错过与老师交谈、探讨和向老师请教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与老师交朋友,才能更快地进步,迅速地成熟起来。

(3)教育孩子要以正确的态度接受老师的善意批评有很多孩子对老师的批评很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老师管得太严,态度苛刻,觉得在学校不自由。谁也不想受到批评和管教,但是,严正是老师爱学生的表现。没有哪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理解老师的苦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诚恳接受老师的指导和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而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曾错隆自己的老师有时候,遇到被老师错怪或误解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可能会因此感到委屈、生气。这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开导孩子,告诉孩子老师也难免有错的时候,不能因老师错怪自己就因此产生憎恨心理,以为老师偏心眼,更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有时,可能因为老师对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而对孩子做了不切实际的批评,但希望自己教的学生上进、有所作为,是所有老师的共同愿望和出发点。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头脑冷静,努力克制自己,不冲动。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能解释就解释清楚,一时不便解释的暂时放一放,以后找适当的时机再解释,也可以请同学或班干部代替自己去解释。通过缓和的方式解除互相间的误解,缩短心理的距离,扭转老师对自己的印象,师生关系会更融洽。总之,在同老师交往时,教育孩子应持主动、诚恳的态度。

9.害羞是没有胆略的一种表现害羞心理的形成与孩子少儿时期缺乏父母的爱抚,或很少与外界环境接触关系很密切。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要让你的孩子大方不忸怩,勇敢不胆怯。

有的孩子很怕羞,一见到人就喜欢紧紧地抓着爸爸妈妈的衣角,然后躲在爸爸妈妈身后,害怕生人。有的孩子甚至赖在爸爸妈妈的身上不愿下来,其他人休想接近,即使是很熟悉的人,孩子也会将脸庞藏到爸爸妈妈怀里。对“含羞草”般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加小心地帮助他们,否则,就很容易触动他们敏感的心灵,引起他们对人或环境的惊恐。

有些孩子,对人群总会敬而远之。对学步的孩子来说,这是最常见的状况。不过大可不必过于紧张,以为这会成为孩子将来人际关系上的一大障碍。其实这只是他们对于环境的一种观察方式,等他们准备好了,就会愿意从父母的身后走出来,将脸庞从父母的怀里抬起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外向,父母千万不要用一种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你的孩子就不会怕羞了。

其实,就是成人也会怕羞。心理学研究证明,怕羞是一种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其表现形式很多。只要不是令人不可思议,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讲话就会脸红心跳。

这些行为,心理学上称为怕羞心理。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举止,就应该注意了。怕羞心理的形成与孩子幼儿时期缺乏父母的爱抚或很少与外界环境接触关系很密切。这类孩子的神经系统较脆弱,很害怕陌生环境和陌生人。

研究证明,怕羞心理产生的原因,除了与人的气质特点有关外,环境和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过分怕羞,那么就对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不利了。因为过分怕羞的人常常比较拘谨,很难与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怕羞的人常常比较怯懦、胆小。

怕羞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交往的增多,是可以逐渐减轻的。但是如果到了婚恋年龄还怕见生人,不敢与人接触和交往,这就变成一种病态心理了。因此父母要注意让孩子从小就不怕羞。

(1)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如果你的孩子怕羞,就让他开始的时候在熟人的圈子里多说话,然后到熟人多、生人少的范围内去练习。这样逐步发展,就可以走出怕羞的圈子了。另外,每到一个新场合,事先都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可以增强信心,提高勇气。

事实证明,“自我暗示法”是克服怕羞的好方法。孩子到了陌生场合感到紧张时,父母可以让孩子采用暗示的方法来为自己壮胆打气。例如把生人当熟人看待,怕羞心理就能减少大半。一个怕羞的人,如果能够在陌生场合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紧接着的就是流利的语言了。用自我暗示法突破起初的阻力,是孩子克服羞怯的一种有效措施。

孩子经过不断的训练,只要敢于对怕羞说“不”,并且敢于实践,就会走出羞怯的低谷,成为落落大方的人。只要父母端正教育态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般都能够让孩子的胆子大起来,并培养出健康的性格来。

众所周知,孩子认识周围的人和物是需要时间的。对于陌生的事物,连父母都会在观察之后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孩子不愿意别人抱,孩子在别人的面前有点害羞,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孩子觉得习惯了,自然就会愿意去接近,父母不用着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慢慢来吧!

(2)让孩子学会交朋友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交朋友了。通常都有两三个固定的玩伴。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的孩子多多聚会。如果孩子在游戏中互相熟悉了,慢慢地就不会怕生人了。不过,小孩子是需要有安全感的,所以,一般父母都应该在一旁为孩子壮胆打气,这样孩子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玩了。让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是训练其胆量的好方法,这样孩子可以交更多的新朋友,也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跟其他的人友好相处。

(3)为孩子营造良好交友气氛当然,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但是却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气氛去认识外界的人、事、物。父母不要四处说孩子怕羞,不用急着为孩子贴上害羞的标记,只要慢慢带、慢慢地引导,孩子就会懂得如何与外界的人、事、物接触。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问候的方式,并在亲朋好友的身上做演练,这样就可以减少孩子在别人面前心慌意乱的情绪。爸爸妈妈应该注意不要将孩子与其他人比。这样的比较,常常会打击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一般都会事与愿违。

一个孩子如果害怕孤独,离开伙伴就觉得心里没有着落,就会平时跟小伙伴说话都赔着小心,别人提出什么要求,他就会赶紧答应,如果别人要什么东西,他就会立即拱手奉送,有时甚至不等别人来要,他也会主动送上门去。这种孩子把东西给了别人以后,一般都是不会心疼的,自然就谈不上后悔了。

(4)让孩子不再依赖如果孩子是因为害怕别人不跟自己玩就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这就是人际关系依赖症的表现了。父母的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上,要让他学会独立自主,学会“自己跟自己玩”,不要养成一种依赖别人的不好习惯。父母应该训练孩子,即使他单独活动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充实,而不是总跟着别人跑。摆脱人际关系上的依赖性,孩子就有了独立性,这样,孩子拒绝别人就会水到渠成了。

(5)父母要理解孩子爱面子的心理如果孩子比较好面子,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向孩子讲清楚道理。孩子好面子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孩子长大了有可能成为这样一种人:

遇事总是因为放不下面子,事后心里又十分难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心理严重失衡。成人里面,这种人是不少的。要使孩子长大之后不成为这种人,父母首先应做出榜样,该拒绝时就拒绝,千万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没有拒绝,就不要后悔。父母做出了榜样,向孩子讲明了这个道理,孩子一般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拒绝别人。

一般来讲,大多数孩子都能够与别的小朋友和睦相处,一起玩耍,但是有些孩子孤僻、胆小、退缩,不愿与别的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玩,这种现象称之为“孩子退缩行为”。这种行为多见于5~7岁的孩子。

一个正常孩子,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或遇到了惊吓、恐怖的情景,常常会出现少动、发呆、害怕等行为,这是正常的,是孩子正常的适应性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慢慢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在今后的各种活动中会主动发展自己的能力。但是有退缩行为的孩子却很难适应新环境。孩童时代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仅有可能延续至成年,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方式等方面。

根据国外报道,下列4种方法可帮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1)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心当孩子表现得很有创意、很有爱心时,应加以勉励,建立其自信。有了自信,克服害羞就简单多了。

(2)避免当众嘲笑孩子当孩子“不好意思”称呼长辈或做其他事时,父母不要责怪或嘲笑,因为那样只会增加压力,令他更退缩。

(3)引导孩子与其他孩子玩可以带孩子欣赏其他小朋友游戏,当他兴趣正浓时,可趁机鼓励他参与进去。

(4)不要因为孩子“害羞”就责备他害羞只是一种行为,并不是疾病,不必太在意。

10.给孩子一个坚强的世界在各种各样的性格当中,最优秀的性格是坚强的性格。具有坚强性格的人,自尊、自信、自强,有坚持力、自制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学习和工作中会不断取得成功。

10岁的儿子执意要学骑三轮车,妈妈就对孩子说:“那好呀,你一定要坚持学会才行。”于是,妈妈就带着儿子去学骑三轮。刚开始,儿子怎么也骑不好,一定要妈妈推着他才行。后来,妈妈把他带到有小朋友骑三轮车的场地去,先让儿子看别的小朋友骑三轮车。

看到别的孩子骑得自由自在,儿子也想试一试。可是,他怎么踩也踩不动,急得直叫:“妈妈,妈妈,帮我推一下。”

“你老让我推你,所以你总是骑不动。你用劲往下踩就行了。”没办法,儿子只好拼命踩,居然真的动起来了。但是,没过多久就翻车了,儿子摔在地上,疼得大哭。

看着儿子坐在地上哭,妈妈也很心疼。但是,妈妈想到的是应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意志。于是,妈妈狠狠心对儿子说:  “男子汉是不能哭的。

快站起来,继续骑吧。”这样,儿子只好自己站起来继续骑,这一次不仅学会了骑三轮,而且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除了要进行智力投资外,可别忘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因为孩子性格如何,直接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

那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性格,又如何培养呢?这是许多家长始终在不断思考学习、摸索总结的事情。

(1)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著名作家朱自清说:“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一位中学生说:“我一直相信妈妈是非常爱我的,她希望用自己的肩膀为我挡住所有的风雨,安排好每一步路。可是,在她每天为我忙忙碌碌的时候,她不知道,我所有的勇气和自信都丢失在这份特殊的关爱里了。”

可见,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把握自己。

(2)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在公共汽车上,有人给一个5岁的小女孩让座。孩子的妈妈却对让座的人说:“让她站着吧,她已经到了该自己站立的年龄了!”

想让孩子坚强,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来看待。只有让孩子自己去站立,他的双腿才会坚强,他的意志才会坚强。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把大女儿带到战争前线救护伤员,让她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1918年,居里夫人又要两个女儿留在正遭到德军炮击的巴黎,并告诉孩子,在轰炸的时候不要躲到地窖里去发抖。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真的使居里夫人的孩子们成为了坚强的人。

(3)保持和增进孩子的身体健康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是建立在孩子身体健康基础上的。如果孩子身体虚弱,经常忙着打针吃药,哪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其他。这时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信心,心情不好,必然怕这怕那,对人、对事积极不起来,性格,就很难坚强起来。相反,孩子的身体素质好了,自信心和勇气也就容易树立起来了,同时也能培养出坚强的性格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