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健康知多少?

一、什么是健康?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了解也随之加深。同时,社会的高速运转,也迫使人们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自我加压,其结果就是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以及各种心理疾患的加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也在更新。

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满状态。在这里,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看做是健康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绝不单纯指身体健康。

该组织还进一步指出健康的新概念:一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七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与上述十条内容对照,你的生理、心理是健康的吗?我们都很容易感觉到:当身体产生疾病时,我们的心理也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等心理不适的症状。同样,如果我们长期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也容易产生身体不适。由此可见,健全的心理有赖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

二、什么是心理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大脑的生理活动的过程。至于为什么不叫“脑理”而叫“心理”的原因,这主要是从我们人类感受的这个角度说的。比如说^当我们害怕、紧张的时候,我们的心跳就会加快;当我们郁闷沮丧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心里堵得慌,憋得非常难受;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就会觉得心情舒畅……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思想,很多是通过心理感受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大脑活动的最终结果,一般都是反映在我们的心理感受上。

三、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一个人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良好的心态,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外界环境相协调。

四、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什么不同的说法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身体、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还有衡量心理健康可以使用的三个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这三个标准,需要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等)。这两个标准重在考虑一个人的精神现状。发展标准是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行动措施。此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过去、现在与未来)考察分析。

心理学者马建青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个标准:一是智力正常;二是情绪协调,心境良好;三是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四是人际关系和谐;五是能动地适应环境;六是保持人格完整;七是符合年龄特征。

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受到时代、民族、文化、环境等条件的制约,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其健康标准也是略有变化的。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简言之,你的心理同环境、同身体都是和谐的,那么你就基本处在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与心理失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人在生活实践中,心理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在某一阶段,心理平衡、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是健康的状态;另一阶段,由于发生了某些影响自己心情的事情而导致心理不适,如心理不平衡、情绪低落、自我感觉不好等,这是暂时的心理失调,如果及时调整,就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如果心理失调继续发展,则可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再继续发展则形成了心理疾病。当然,经过调适与治疗,心理疾病也会消失,恢复到心理健康状况。

一般说来,当一个人出现消极情绪时,如果三天之内能够自己调节过来,这属于正常的心理波动;当消极情绪持续一周时,就应该警惕了,如果不能及时矫正,则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隐患;当消极情绪持续一个月以上时,就说明心理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这时要积极地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

对于自己出现的消极情绪,要善于做自我调节,调整自己对客观事物不正确、不积极、不客观的认识。当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主动寻求帮助。求助的方法很多,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聊聊天,外出散散步,如果仍然不能缓解,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自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自我调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数千名大学生和数十名著名历史人物的具体研究,归纳出心理健康者或自我实现者的15个特征:

对现实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接受自己、他人和现实;言行坦率、自然和纯真;不过分关注自己,而以问题为中心;具有超然于世的品格和独处的需要;独立自主;时时有新鲜感;常常能体会到狂喜、惊异和崇高等所谓“高峰体验”;对人类充满深厚的爱;其亲密朋友不多,但感情深厚;具有民主的态度;具有很强的道德感;有幽默感;有创造性;不盲从。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