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3.身负重托,出任知府上级给予下属的信任一般都具有双层含义:你能力不错;你是有利用价值的。一个身负重托的人,要么出色地完成任务,要么一开始就有自知之明不去当风口浪尖的那个人。

刘墉依靠什么成为乾隆器重的大臣呢?

不只是因为信任,还因为他本身聪颖过人的特质。他能很清楚地了解到皇帝给予自己重任的背后含义。因此,也便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刘墉获恩旨释还,回到北京,从而结束了一年多的充军生活。当时清廷正开馆编修《续通志》和《续通典》等书,精通经史百家掌故的刘墉遂被分派到修书处工作,叫“修书处上行走”。

修书处是武英殿下属的一个图书编辑出版机构,由修书翰林等组成,始于康熙年间。当时康熙酷爱我国传统文化,在宫内设有几座修书处,如蒙养斋专修天文、历法、音律等方面的书籍;佩文斋、渊鉴斋专修经史文学方面的书籍;清文经馆则专门翻译满文、蒙文等少数民族文字。武英殿修书处即是当时所设,后沿续下来。

修书处本是个文人聚集的闲散机构,所做的编辑工作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故比较清闲。刘墉本人又喜欢写写画画,自然过得也比较轻松愉快。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两年里,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备受乾隆宠信,逐渐走到仕途的顶峰,先后以大学士之职兼管兵刑二部、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等要职。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是刘统勋的七十周岁,乾隆不仅送去了亲书的“赞元介景”匾额,而且加恩刘墉以知府候补,上谕说:“刘墉前在太原府知府任内,以属员弥补亏空一案,降旨发往军台效力,后经加恩令其回京在修书处行走。今其父大学士刘统勋年届七旬,止此一子,且同案获罪之文绶已经录用,刘墉事同一例,令加恩以知府用。”结果,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刘墉获授金陵江宁府知府。

江宁府辖有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六合、高淳七县,清初隶江南省,治所在苏州,康熙初年江南分省后归江苏布政使司管辖。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江宁等地钱粮繁剧,增设江宁布政使司,江宁府便和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及通州、海州二直隶州划归江宁布政使司管辖,直至清末。

江宁府驻地上元与江宁二县,不仅是江苏省的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江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自东晋在此建都后,这里曾多次成为王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创建大明政权即建都于此。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这里仍为陪都,设有六部和国子监等机构。

入关之后,清廷在此设江南省,派驻有将军、副都统、提督、布政使司、盐法、织造等衙门,仍为江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此地的特点是,大官多,名流多,事务繁,难管理,因此作江宁知府实为一繁难职位。

刘墉出任江宁知府的确是被皇上重视的表现。无论是乾隆还是同僚前辈,众多的眼睛在看着他。尽管刘墉曾于乾隆二十七年九月揭露过江苏官场的弊病,从而尹继善等人受到申斥,但两家关系仍亲密如初。时任大学士的尹继善还特赋诗三首以为勉励,刘墉赋诗三首相谢。

其中道:

机务余闲句有神,春风旧是座中山。

喜于恩赍筵前侍,倍觉温颜接处亲。

介寿三章情已挚,宠行叠韵语尤真。

服官端赖周行示,黄发由来节钺臣。

近从省闼挹清辉,东阁抠衣自愧稀。

史馆荣趋方就正,郡符重领又相违。

别时思与花争发,到日心将雁共飞。

却和旧题还寄似,青山如画映书帏。

潞园精神晚益强,伫闻八秩赐霞觞。

甘棠到处阴犹在,黄菊吟来句亦香。

待向家邮通尺素,转怀纶阁对清光。

情知柏悦松还茂,进馔仍期共一堂。

那么,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表现究竟怎样呢?

道光《诸城县志》称:刘墉“砥厉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贿,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望风畏之”。姚永朴《旧闻随笔》称:“初为外吏,听断明审,人以比包龙图。”葛存虚《清代名人秩事·刘文清晚节》称刘墉:“少时知江宁府,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如此看来,刘墉在江宁知府任内确实有所作为。

创作于嘉庆初年的弹词《刘公案》,记载了一些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明断疑案、除暴安良的故事。这其中不少人物确实保留了真名实姓,这也就保证了所说事情的真实成分。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了刘墉为官的清廉和公私分明,这一点足以成为现今为官者的楷模。

譬。为民除恶,心中装有乾坤心中有正气的人,即使面对邪恶也不会恐惧。因为邪恶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是最为渺小的。

在出任江宁知府之后,刘墉面临的局势也不是很好。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和势力。作为朝廷权力的代表,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威,这样地方势力就不敢胡作非为。

江宁府城北面沙河驿,住着一恶棍赵通,外号叫“雁过拔毛”。他哥哥做着山西布政使司,名叫赵顺,他自己捐了个候补州同。这小子仗着自己有钱有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民愤极大。

这天,赵通在过生日时看上了自己的外甥媳妇杜媚娘。当时杜媚娘正陪婆婆回娘家祝寿,赵通便让家奴扮作强盗,在杜氏回家的途中将杜氏抢走,藏在暗室,准备在事情平息后自己霸占。丢了妻子的生员张宾便把案子报到刘墉衙中。

与此同时,又有多人来告赵通的状:一个说赵通抢了他的女儿;一个说赵通抢了他的房子;第三个说赵通把他的母亲抢去配了奴仆;第四个说赵通逼租打死他的父亲。

刘墉把案子接过后,便打扮成买卖人去沙河驿摸情况。不巧在赵家被赵通认出,刘墉虽极力否认自己的身分,但赵通仍把刘墉投入私牢。多亏手下《差役陈大勇及时回到城中搬来救兵,杀退赵通家奴,救出刘墉,并把赵通等人捉拿归案。

后来,刘墉把情况奏报乾隆皇上,乾隆以赵顺不能治家将其革职,总督高宾以失察下情罚俸三年,赵通等人被斩首示众。

汀宁府城北门外十里堡,住着一恶霸徐五,外号万人愁。他是原云南巡抚徐昆的独生子,捐有监生名号,拥有大批狐朋狗友充打手,有钱有势,横行霸道,抢人闺女,占人房屋,无恶不作,却没有人敢管。前任知府王某就因得罪他而丢官。

刘墉上任不久,即接到周家务人周国栋告徐五抢去他的女儿周月英,又有黄池镇民人刘五告徐五用假契讹走他的房屋,又有人告徐五逼死他的老爹。

刘墉听后意识到这个地方必须下大力整顿才行,一定要还老百姓一个公道,彻底的铲除恶势力。

他的行动是有计划性的。首先装扮成算命先生到十里堡去搜集证据。酒馆中听到徐五白天里将过路民女抢到家中的事,又到徐五家中去探访。不料在徐家被徐五的把兄弟江二认出,囚在空室,险被烧死,多亏承差陈大勇夜间将他救出。

搜集到足够证据后,刘墉遂派守备王英等人带兵围住徐宅去抓人。经过一场恶斗,终将徐五及其爪牙捉拿归案,审得实情后将其斩首示众。百姓们听说后,无不拍手称快。

在和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出手“稳”,“准”,“狠”,还要在每个行动之前都经过缜密的思考筹划,灵活运用计谋。这样才能一击即中。

5.深州查赈,为民解忧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这是为官之道的根本。

刘墉一生为官最大的功绩不在于为朝廷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这也是他深得民心的原因。

人说越是为难之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刘墉的经历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嘉庆初年,直隶大旱,清廷令地方官开仓赈济,但有些丧尽天良的州县却趁机捞取好处。为使民沾实惠,嘉庆命刘墉前往深州查赈。一路上,刘墉见穷苦百姓舍弃家同,向京师方向流浪而来。刘墉对百姓说:“风闻深州奉茸放赈,济卖官米,为什么你们不买?”百姓们闻听说:“老爷有所不知,虽然卖官米,与市价也不差什么。”刘墉问:“卖官米多少钱一斗?”有一老民上前回说:“卖四百京钱一斗。”刘墉说:“奉旨卖三百钱一斗,怎么他要四百钱?这一百钱呢?”老民说:“老爷还不晓得,有一斗多卖一百铜钱,州官吃七成,衙役、书办、长随等吃三成。这还不算呢,一斗只给七升!老爷想想,里折外扣,七米算八糠,与市价还差什么?”刘墉闻听十分气愤,心中说:“好一个万恶的赃官!

你克扣民粮,该当何罪?”转而对百姓说:“你们不必上京逃难,暂且回家,不用声张。十天之内,三百钱肯定买米一斗。”百姓闻听,叩头而去。

刘墉进了深州的交界。离城不远,约有二十五里之遥,有一个李家镇,虽然镇店不大,倒也热闹得很,刘墉就住在李家店内。

刘墉对张禄说:“我要去深州城,为的是赈济饥民。轿马人夫全不要,千万不可走漏风声。”

第二天,刘墉扮成乡民,前去买米。当时正遇一老民,刘墉于是说:“借问一声:我是头一遭儿买米,不知道怎样一个买法?”老民说:“一进州官衙门,南边有一座棚子,里头立着个柜,有个内厮,一个在里头卖牌子,四百钱一根牌子,是一斗。预先买了牌子,后往北边去打米。”

刘大人与老民正说话之间,忽听有一个差人,站在衙门以外,高声吆喝,说:“卖牌子咧!”众人闻听,一齐往里乱跑。来到棚里,交了钱,拿着牌子,去北边打米。刘大人也就跟着众人往里走,来到棚前把三百钱往柜上一扔,说:“卖给我一斗米。”衙役闻听,接过钱来一数,说:“不够,短一百钱。”

刘大人说:“怎么短一百钱?”衙役说:“四百钱一根牌子,你这才三百钱,这不是短一百钱么?”刘大人说:“奉旨,官价三百钱一斗,你们要四百钱一斗,那一百钱归于何处呢?”衙役张三闻听刘大人之言,说:“你这个屯老头子!

我瞧你言不压众,貌不惊人,咬文咂字的,还奉旨咧!你爱买不买,四百钱一根牌子,想短不能!”刘大人闻听,说:“你不要动气。钱不够,我今天不买,下次多带一百钱来再买,把那钱递与我罢,我进去瞧个热闹,也不枉我大远的来一遭儿。”衙役闻听,知道斗中也有文章,将三百钱递与刘墉。

刘墉抬头一看,有一张板斗放在地上,便将斗拿在手中拈了拈,对衙役说:“斗怎么变小了!皇上旨意十升斗,你们私扣民粮罪不轻啊!”衙役抬头一看,打量大人这形象:破草帽一顶头上戴,青布间鞋足下蹬。身穿一件月布袄,上头油泥有半尺零。一条口袋搭肩上,原来是买米穷民。衙役道:“你管一斗是几升!”说罢上前就夺斗,把刘大人扔了个倒栽葱。只听“叭嚓”一声响,还把斗摔了个大窟窿。衙役更有气了,吆喝道:“私摔官斗该当何罪?

想擅闹米场了不成!待我报告,伙计们,拴起他来。”衙役不敢怠慢,忙前围住大人。铁索子套在脖项内,押送刘墉去见官。衙役先将米场事情说一遍,赃官闻听,立刻升堂。

州官姓闵叫,闵上通,本是个书吏,捐纳出身,做过满城县的知县,二任升到深州。论文才,一点没有。因为他爱钱,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吞钱兽”。

州官立时升堂,吩咐:“把闹米场的刁民带上来!”下面一声答应。不多时,把刘大人带至堂前。众衙役喊堂,吆喝:“跪下!”刘墉闻听,不慌不忙,把一条口袋一铺,就坐在了上边。众衙役一见刘大人坐下了,说:“你这个老头子,叫你跪下,你怎么倒坐下了呢?”刘大人说:  “我没有犯王法,跪谁呢?”州官一见,立即大怒,说:“你这个刁民,见了老爷因何不跪?就该打你二十大板!”刘大人说:“你私自克扣民粮,就应斩首。”州官说:“你怎见本州克扣民粮?”刘大人说:“奉旨卖米,赈济贫民,官价三百钱一斗,你要四百钱,这一百钱归于何处?我问你:“官斗十升,你为何又私改官斗,一斗米只给七升?利民肥已,是你有罪?是我有罪?”州官闻听刘大人说着他的心病,吓了一哆嗦,急得无言可对,于是恼羞成怒,吩咐左右:“把这个刁民,与本州带下去,先打他一二十大板,然后再问。”众役人不容分说,把刘大人按在衙门前。

州官刚要抽签下扔,忽见从角门以外,慌慌张张跑进一个人来,来至公堂跪在下面,说:“启太爷在上,今有圣主钦点刘墉刘大人的大轿前来,离此不远,请太爷去接大人吧。”州官闻听,吓了一跳,腹内说:“莫非圣上打发他来查看我放米的事情?”想罢,往下开言,说:“先不必打他了,先着一面枷号来,把他枷号起来,在米场示众。待本州接待钦差大人已毕,回衙时节,再与他算账。”

众衙役遵照办理,将刘墉枷号后押往米场示众,枷号上写着:  “刁民王玉,家住李家镇,私闹米场,枷号一月。”当时有李家镇的人名叫李洪,看罢枷一上字,不由吃了一惊:李家镇并无王玉,于是走到差人眼前问一声:“此人不在李家镇,我村中并无王玉一名。”刘大人闻听抬头看:“你问我吗?我的家住在山东。”衙役张栋闻听大人话,遂说:“你住在山东,这么远,买官米干吗?”大人说:“我新近搬到李家镇去。”李洪闻听刘大人之言,说:“我就在李家镇住,你说你搬在李家镇,你住的是谁家的房子?在哪条街上?”刘大人说:“我在李家镇李家店内居住。”李洪说:“你姓王?”刘大人说:“我不姓王,我姓刘。”李洪说:  “你姓刘,枷号上写着‘王玉’。”刘大人说:

“那我就不知道了。”李洪说:“你叫刘什么?”“我叫刘墉。”李洪闻听,吓得连北也不认得了,拉住两个衙役,走到一边,说:“可不好了!听说山东的刘大人叫刘墉,不是他吧?”张栋说:“哪的话呢!山东的刘大人,是罗锅子。”

李洪说:“你瞧瞧,难道说这不是罗锅子不成?”张栋闻听,留神一看——果然是个罗锅子!吓得“扑哧”,跪倒在地。两衙役正自害怕,忽见一乘大轿,前头一个顶马,迎面而来,知道是接刘大人来的。张栋说:“咱们俩快跑罢!”

说罢,俩衙役往东飞跑而去,找了个酒铺的柜房屋里,两个人借了一床被褥盖上,在底下筛糠打战不已。

闵上通骑着骡子,刚出了衙门就瞧见了刘大人的大轿迎面而来,慌忙下了坐骑,站在道旁。不多时,大轿来到跟前,帘子是放着的,州官闵上通只当刘大人在轿内。顶马王安一见深州的州官站在道旁,将马勒住:“大人在哪呢?”州官说:“大人不是在轿里坐着呢?”王安说:“你别作梦了!刘大人拿着一条口袋买米来了!一早就进了城,没有看见么?”州官闻听王安之言,顶梁骨上冒了一股凉气,心想:“我今天可是瞎了眼,莫非那老头子就是刘大人?我把他枷号在米场,谁知是奉旨钦差!真让我活倒头,偏遇见刘罗锅子!”州官顾不得骑骡往前走,撒脚往衙门跑。王安紧随其后,见那石头鼓子上锁着个老人。王安吓了一跳,一下坐骑,跪到跟前就开言,说:“大人为何戴刑具?莫非是州官瞎眼不认得大人?”刘大人瞧是王安,说:“暂且不必问原因,快找州官。”

此时州官已到,刘墉将自己的枷号解下来,命王安等将闵上通绑了,押往热河行宫。

新的告示一出来,百姓闻听换米的新闻,都称刘墉是“青天”。刘墉的清廉之名由此广为流传。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