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儿童教育 > 给青春期男孩的100个引导 > 第 2 章 叛逆不驯,必经的成长之路--青春期男孩特有的叛逆
第3节 第三章

要想帮助男孩控制好情绪,保持快乐的心态,父母可参考以下方法:

方法一,做一个情绪平稳的家长。

方方的父母发现他最近总是“阴晴不定”,上一秒还很开心,下一秒思绪就不知道飘到哪个阴暗的角落去了。为此,方方的父母决定采取“冷淡”措施来对其加以影响。当方方兴高采烈地和父母交流某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并不过分表现出高兴,只是稍加赞赏或鼓励;当方方因为过失或失败而感到沮丧的时候,父母则用平静而积极的态度来安慰方方。平时他们也总教导方方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于色”。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方方逐渐学会了控制情绪。

生活中,经常为小事而忽喜忽怒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通常也会继承这一性格特点。父母如果能够表现得平静一些,孩子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表现得很激动,也不会因为一点小挫折而过度忧伤。因此,父母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孩子形成成熟、健康的性情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二,多向男孩传播正面、积极的观念。

孙国的儿子最近表现得像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一样,总喜欢唉声叹气,整天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孙国决定改变儿子,他从网上搜集了很多积极向上的故事,每天晚饭后都给儿子讲一两个;他还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时不时跟儿子开个玩笑,并努力让自己保持乐观,即使是烦恼的事,也总会以调侃的语气轻松地讲出来。时间一长,孙国发现不但儿子变得快乐起来,家中的氛围也改善了很多。

积极的性格有助于打造积极的人生。父母应让男孩多接触有积极意义的事,引导男孩以成功人士为榜样,这对孩子将来形成健全的心理和稳重的性情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性格决定命运”,长时间的情绪变动会左右性格,而青春期正是情绪多变、容易低落的时期。关注青春期男孩的情绪问题,是父母的一个重要功课。孩子的情绪健康,心理才会健康,他的未来才会朝向光明。

“我是独一无二的!”——非主流的心态在作祟

一个周末,子木整整两天都和同学泡在外面。周日晚上他回家的时候,父亲看到了他染得亮黄的头发。“马上去把它染成黑色,否则你就别回家。”父亲努力压抑自己的愤怒。子木看了父亲一眼,小声说道:“染个头发怎么了?难道我跟那些‘黑毛’都没区别,你就开心了吗?”父亲气愤至极,扬起手朝子木那扎眼的脑袋打了一下。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总喜欢将自己的头发留长,梳成偏分,仿佛自己是年轻时的“小虎队”。不仅如此,很多男孩会给自己染发、烫发,穿上奇装异服,更有甚者会在身上打洞、戴环、文身。

原本单纯干净的小男孩,变成了这副“社会不良少年”的样子,父母自然接受不了。他们会认为孩子学坏了,实际上,这也属于“青春期蠢动”的一部分。青春期的男孩急切地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说想在开始能够掌控自我人生的时候,努力让它变得精彩、耀眼。与此同时,他们的人生阅历相对缺乏,对美的理解较为肤浅,因此眼光常常不够成熟。说到底,这只是他们第一次站到人生舞台上的“牛刀小试”,虽然不能算成功,但却是一个阶段性的进步。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表面的非主流形象,而忽视这些内在的因素。

总的来说,对于沉迷非主流世界的孩子,父母不能一味否定,应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

方法一,引导男孩正确认识外在美。

看见儿子又穿了一件非常花哨的衣服回家,刘梅准备和他谈谈。她温和地对儿子说:“想必我儿子今天又是班里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儿子听了,有些得意地点点头。刘梅又说:“嗯,不过我比较好奇,我儿子今天是最帅气的一个吗?”儿子想了想,没有回应。“我觉得呢,追求美不一定是追求与别人截然不同,截然不同的美或许大众都不懂欣赏呢。我觉得适合自己的、得体的着装,才是最美的。奇怪和美应该追求哪一个,我聪明的儿子一定能抓住重点。”儿子没有说话,默默回了房间。第二天,那件花哨的衣服不见了。儿子穿着一件低调但有型的棒球衫,让刘梅给自己做参考。看着帅气的儿子,刘梅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男孩追求服装奇特,说到底也是在追求美,只不过他们此时心中衡量美的标准有所偏失。父母要告诉男孩追求美是正常的,但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方法二,让男孩知道个性和美的彰显应该由内而外。

“我只是想让自己看上去有个性一点,为什么你不能理解我?”小吉大声向妈妈咆哮着。妈妈用安慰的语气说道:“在我看来,你已经很有个性了。你的个性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你热情,有自己的爱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帮助别人。这种由内而外的气质,会把你跟别人区分开来,让你在人群中显得耀眼。这不是仅靠外表的修饰能够得到的。外表常常变化,而内在是趋向稳定的。”听了妈妈耐心的解释,小吉的情绪渐渐平复了,眼睛里也有了光芒。

其实,小吉的内在并不像妈妈说的那样“美”,只是这位妈妈非常聪明,她用表扬式的语言让孩子对自己的内在产生了信心,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此外,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外貌平凡但内心丰富的非常有魅力的名人事例,给孩子看一些因为有内涵而使外表更加赏心悦目的明星的照片,给孩子讲一些励志人士的人生故事,让孩子不仅意识到内在美的重要,也明白外在美的真谛——自然、得体,适合自己。

青春期的男孩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但对美的理解还不成熟。对此,父母要引导男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他明白只有内在美与外在美均衡发展,才是真正的美。

“我还是个孩子!”——幼稚的自我

有一天,王寒的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忙碌一下午做了一桌子菜。开饭的时候,王寒不顾有客人在场,一边大声说着“饿死我了”,一边坐在餐桌旁吃了起来。妈妈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刚要提醒王寒一句,谁知王寒先喊了起来:“凉菜怎么又放蒜了?那么大的味道,怎么吃啊?”妈妈又气又急,心想儿子什么时候才能不这么幼稚呢?

跨入青春期的男孩,到了十四五岁身体就发育得接近成人了,有的孩子甚至比父母长得还要高大。然而,有些青春期男孩在心理上的发展却大大滞后于其生理发育,他们的内心还很幼稚,说话的时候虽然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任性放纵,从不考虑后果。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青春期无力症”或者“青春期幼稚症”。

相对而言,男孩会比女孩成熟得要晚一些,加上青春期易冲动、爱表现的特征,这种不成熟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对此,父母要引导青春期男孩向自己的弱点宣战,突破幼稚心理,逐步摆脱幼稚,成熟起来。

方法一,满足男孩青春期渴望自主的意愿。

张森最近总抱怨妈妈做饭很慢,每次回到家肚子已经很饿了,还要等半个小时才能吃上饭。妈妈工作了一天,一回到家就立刻做饭,没想到儿子还满腹牢骚,她觉得委屈极了,同时也觉得儿子的态度很幼稚,不懂得为他人考虑。一天晚上,张森回到家,发现妈妈还没回来,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儿子,今天妈妈单位开会,回家会很晚,你来做饭好吗?张森心想:不就是做饭吗?我来!

当他开始做后,才发现做饭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仅仅是三菜一汤,就搞得他手忙脚乱。最后,他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做好这顿晚饭。经过这一次,张森终于体会到了做饭的不容易,也知道自己原来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是多么幼稚了。

青春期的男孩一方面喜欢抱怨别人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很渴望自己动手。这时,父母不妨利用男孩的这种矛盾心理,让他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有了实践经验,孩子日后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就会懂得为别人着想。

方法二,不姑息男孩的错误,及时指出,及早纠正。

冬冬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平时和人聊天时,大家都夸他懂事、成熟。但是一做起事来,总是透着孩子气。一天,冬冬和爸爸去看电影,影院里很安静,冬冬却一会儿出去买零食,一会儿给同学打电话进行现场直播。爸爸批评他,他却理直气壮地说:“干吗对我要求这么高,我还是个孩子!”

回到家后,爸爸很严肃地把他叫到书房,指出他的错误做法,并且让他写深刻的检讨。经过爸爸的教育,冬冬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文明的,他向爸爸诚恳地道歉,并表示以后一定改正。

青春期的男孩正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有时表现得成熟,有时却像个孩子,这时就需要父母对他进行引导,让他明白做错了事情应及时改正,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一步步迈向成熟。

方法三,帮助男孩正确认识自己。

父母可以让男孩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各列出一个清单,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自我分析,树立自信心。还可以让男孩每天写日记,进行自我监督。

在动物界,很多动物把幼崽赶出自己的怀抱,让它们自行去适应弱肉强食的世界。而有些父母却习惯性地把孩子拥在自己的保护伞之下,同时又会在某个时间抱怨他们“幼稚”、“不独立”。其实,青春期男孩的幼稚,父母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父母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多鼓励孩子亲自处理一些事务。

“回家晚是帮同学补课了。”——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

眼看已经8点多了,上初二的儿子还没有回家,周青开始担心起来。她拿起电话打给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告诉她,她儿子这次考试成绩下降了很多,放学后被安排补习了一会儿。周青刚放下电话,儿子就开门进来了。还没等她开口,儿子就说:“妈,我今天帮同学补习功课了,所以回来有些晚。”周青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儿子不但成绩下降了,还学会了撒谎。

生活中,不少一向以儿子愿意与自己分享秘密为傲的父母,会在儿子进入青春期的某一天发现,儿子开始拒绝和自己谈心事,有时甚至会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来,甚至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频频撒谎。父母不禁担忧,儿子会从此变成一个品质有问题的人吗?

其实,青春期的男孩撒谎是有一定原因的。童年时期,他们有很多事情都不懂,也没有能力解决,因而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都告诉父母,让父母来帮助自己。到了青春期,男孩觉得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或者渴望亲自处理自己的事情,因此会拒绝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另外,随着男孩生理的发育,他们也会有一些情感方面的秘密,或者是自己的隐私。这些他们当然不愿说出来,并且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隐私。

不过,因此而说谎却是错误的做法,更何况是为了隐瞒错误而说谎。那么,父母该怎样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呢?

方法一,让男孩明白撒谎的严重性,不能为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撒谎。

一个妈妈给自己进入青春期、变得爱撒谎的儿子写了这样一封邮件:“亲爱的儿子,不知不觉,你已经悄悄地长大,你的能力不断变强大,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了;同时你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小秘密;你渴望尝试更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事物……妈妈对此非常理解。但妈妈想提醒你的是,不管你想要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请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因为,一个人的品质将会决定他的品行,决定他的人际关系,甚至决定他未来的成就……试着将你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你怎么知道它不会被接受呢?”

青春期男孩撒谎有时并非出于恶意,只是想隐瞒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还没有尝到过撒谎的恶果。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让孩子了解到撒谎带来的危害,劝孩子及早从这样的恶习中脱身。

方法二,尊重男孩的隐私,不“逼”他撒谎。

爸爸走进轩轩的房间里,想叫他吃饭,谁知刚推门进去,就看到轩轩慌乱地将什么东西塞进抽屉里。爸爸没有问轩轩那是什么,反而很抱歉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爸爸下次进来前会敲门的。”轩轩本来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小谎言,没想到爸爸居然没有追问,反而向自己表达歉意。他不禁松了一口气,还好不用对爸爸撒谎了。

进入中学的孩子,开始有了秘密,越来越多的事情不希望父母知道,也不再愿意和父母分享生活细节。如果父母坚持寻根究底,他们就会编出一些谎言来敷衍父母。这是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事情,父母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父母要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当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到说谎的危害,告诉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是值得表扬的,打消孩子担心因犯错而受到惩罚的顾虑,鼓励孩子讲真话。

“我想逃离这个家!”——盲目追求所谓的自由

苏苏今天回家又晚了,爸爸气得训斥了他一顿。谁知道苏苏一点后悔和愧疚也没有,反而比爸爸喊得更大声:“我能回家就不错了!你以为我想回来吗?早就在这个家呆够了!早想逃了!”爸爸妈妈被他的话吓了一跳:家里的气氛一直都挺好的,没有给苏苏太大的压力,苏苏这是怎么了?

如果我们对青春期的男孩进行一次采访,想必会有超过一半的男孩正在“酝酿”着从家里逃跑的计划,甚至不止一次产生过立刻就从家里离开的想法。当然,他们并非是都经历着什么家庭变故,或者在家里遇到种种压力。想逃跑,只是一种单纯的青春期心理状态。

青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男孩由对家人的依附、信赖,逐渐转变为对自我的期待;对家庭的感觉,由依顿逐渐转为厌倦。这是青春期男孩自我意识膨胀,希望寻求独立空间和自由而产生的“副作用”之一。另外,父母对青春期男孩叛逆的不适应,动辄出口训斥,甚至大打出手,也是青春期男孩渴望离开家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了解了青春期男孩想“离家出走”的原因,下面是父母改变孩子这种状态的有效措施:

方法一,适时充当“不闻不问”的父母,给青春期男孩充分的自由。

妈妈在帮小丁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他写的一篇日记:“爸妈最近真是太烦了,我所有的事情都要过问,回家问学校的事情,写作业的时候问学习的事情,周末外出回来还要问朋友的事情……我已经是个上初中的大孩子了,不需要他们像对待幼儿园小孩一样对待我。他们做父母的这么烦,我真盼着早点离开这个家。”妈妈看了不禁大吃一惊,没想到平时不爱说话的儿子心里竟然藏着这样的感受。当天晚上,她就和丈夫暗暗达成了一项协议:和孩子交流时少问问题,多说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不唠叨,不给孩子压力。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没有变化,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需要父母的嘘寒问暖、事事代为安排。相反,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无形的枷锁,父母逼得越紧,他们就越想逃。因此,父母不妨跟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适当表现得“冷漠”一点,给本来就烦躁的孩子降降温。

方法二,让男孩学会用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

成成和爸爸又发生了口角,这次爸爸没有忍住心中的怒火,说出了很伤人的话。成成气得摔门而出。刚出家门20分钟,成成就有点后悔了,外面又黑又冷,他还是想温暖的家。这时,他收到了爸爸发来的短信:“儿子,爸爸对刚才的事情感到愧疚,很后悔对你说了那样的话。其实那并非出于我的本意,我在这里诚心地向你道歉。本来我抹不开面子,但我告诉自己,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我必须要面对它。希望你也能赶快回来面对,我们一起解决问题。”成成毫不犹豫地转身,朝着家的方向跑去。

父母对家里出现的问题避而不谈,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孩子处理事情的态度,逐渐形成遇事就逃的心态。父母不妨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形成直面问题、积极处理问题的家庭氛围,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春期孩子想要逃离家庭的念头。

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压力逐渐累积,不仅孩子,大人也有想逃的时刻。面对青春期男孩强烈的逃离欲望,父母不妨告诉他,自己很理解他,但逃离绝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是会令自己后悔、让家人担心的举动。只要父母诚恳地表达,就会发现青春期的男孩也并非“冥顽不灵”。

“抽烟、喝酒都是纯爷们做的事!”——从小就有大男子主义倾向

朱女士下班回家的时候,路过一个小胡同,里面蹲着好几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一边抽烟,一边用很狂妄的口气交谈着。朱女士心中暗自叹气。突然,她想到儿子今年也15岁了,最近从外面回来,身上也总是有烟味。虽然他借口说是去打台球的时候沾上了别人的烟味,但朱女士心里也明白真相是怎么回事。她不禁忧虑起来: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碰这么不健康的东西呢?

很多男孩上中学后,会逐渐染上抽烟、喝酒的恶习。学校放学后,马路上到处都有搭着肩、吸着烟,嘴里叫着“兄弟”的中学生们;饭店里也常常见到一群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在一起划拳、喝酒。他们似乎对抽烟和喝酒这样的事情很享受,仿佛这才是一个“男人”该表现出来的样子。

孩子小小年纪就沾染上烟酒,自然会引起父母的担心。要想让孩子远离这些不良习惯,父母要先了解青春期男孩抽烟、喝酒的原因。首先,青春期男孩好奇心强,加上对成年人的模仿,于是开始对烟酒跃跃欲试;其次,青春期的男孩很有主见,加上叛逆心理,父母和老师越是忌讳,他们越是要做。另外,有些孩子是受到了不良朋友的影响,本来没有抽烟、喝酒的念头,也被带进了“烟酒圈”。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过早接触烟酒呢?

方法一,父亲要以身作则,给男孩创造一个无烟酒的单纯环境。

李明的爸爸是个交际很广的人,几乎每隔两天就会有人到家里来喝酒。酒桌上,爸爸和他的朋友总是吞云吐雾,稍微喝多了,就开始高谈阔论。李明上初中之后,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被爸爸“熏陶”的那种对烟、酒的渴望一下子从心底冒了出来,他背着家人,也开始偷偷抽烟、喝酒,衣服上总带着烟味和酒味。爸爸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孩子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于是取消了经常在家中进行的聚会,同时表明了戒烟的决心。在爸爸的带动下,李明对烟酒的欲望也减少了很多,后来还加入了爸爸的戒烟行动。

环境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父亲更是男孩模仿的对象。因此,父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男孩,更要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免为本来就“蠢蠢欲动”的青春期男孩“推波助澜”,让他过早对烟酒产生兴趣甚至依赖。

方法二,让男孩知道烟酒不是成熟男人的标志,也不是“纯爷们”的必备品。

小钧上高中后,有段时间总是参加各种聚会,每次都带着一身浓烈的烟酒味回家。妈妈多次对他进行劝解,小钧被说烦了,还会朝着妈妈喊几句:“我是个男人,你懂吗?男人哪有不抽烟、不喝酒的?”为了让小钧改变这种看法,爸爸找来一个同事——小钧一直很崇拜的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当然,这个同事是不抽烟、不酗酒的),让他与小钧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小钧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男人的魅力不是靠外界事物(烟、酒)来显现,而是由内在气质决定的,并且由修养到位的言行举止来体现。从那之后,小钧渐渐转变了对烟酒的态度,转而注重自身修养了。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最大的内心变化就是认为自己是个“爷们”了,他们常常借助抽烟、喝酒来显示自己的这一转变。对此,父母要告诉男孩,成熟的男人与会不会抽烟、喝酒没有丝毫关系,成长的真正标志体现在心态的成熟。同时要让男孩意识到,过早地接触烟酒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从而引导男孩远离烟酒。

心中所想的,会支配我们所做的。要改变青春期男孩抽烟、喝酒的行为,父母不能单纯从行为上制止,而要从内心改变孩子对烟、酒的看法。这样做不仅不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逆反心理,还能有效地从源头上解决孩子过早抽烟、喝酒的问题。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