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中国经济靠什么赢:中国崛起的后劲 > 第 2 章 日本振兴,为何屡屡以中国为对手?
第2节 赢在“资本财富”

几十年来,“日本制造”强大的竞争优势并未发生任何改变。

可是,国内媒体总喜欢讲日本正在经历“失去的20 年”。这根本不是事实。

在日本企业最辉煌的1994 年,“世界500 强”中的企业家数与美国平分秋色,并包揽前四。之后的20 年里,日本企业似乎在走下坡路, 而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 强”的家数年年上升,但大多是国有企业, 很难全面真实地体现中国真正的产业竞争力。

20 多年里,被挤出“世界500 强”的日本企业越来越多。这期间, 日本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 什么是“资本财富”|

前些年,在日本出口产品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技术高积累、知识高积累的高附加值产品——汽车等消费品的占比约为20%,70% 以上是不易被替代的零配件、原材料与机器设备等资本财富。

那么,资本财富具体是哪些东西?

关键零配件  比如,华为手机在2013 年的全球销量超过6000 万部, 但华为70% 的手机零部件从松下、日本显示器和村田制作所采购。这些关键零部件,如果国内企业能有效供应,华为何必舍近求远?

关键原材料  比如,日本“京瓷”制造的陶瓷切削工具“削铁如泥”。日本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陶瓷发动机,独有高压输电线的绝缘瓷瓶技术还为俄美战斗机提供陶瓷材料。美国Intel 垄断了相当于电脑心脏的微处理器(CPU)的生产,但非常关键的陶瓷封装工序完全依赖于日本“京瓷”。

关键生产设备  半导体被称为“信息化的粮食”,制造半导体芯片要使用高级光刻机,而全球70% 的半导体光刻机由日本制造。光刻机, 号称人类迄今所能制造的一切机械中最精密、最关键、最昂贵的机械, 对晶片进行光刻操作时,定位精度达到0.1 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万分之一。

“日本制造”的高明之处,在于总能在细节处影响全世界。

轴承,这是战略物资,旋转的机器都要用到它。二战时,英美盟军的战略空军专门轰炸过德国的轴承工厂。中国已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但是国内制造的远洋船舶很少用国产轴承,多是进口日本、德国制造的轴承。

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很先进了,但是,小小的螺母却不得不进口自日本一家只有45 名员工的小微企业——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和谐号”列车上使用了2 万多个螺丝,在时速250 公里的行进中,若固定螺丝的螺母发生松动,导致重要装置脱落,就会酿成重大事故。世界上做螺丝螺母的企业多如牛毛,能生产使用在高铁列车上“永不松动的螺母”的企业只有一家,就是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

日本三矢株式会社拥有全球最尖端的镀金技术,能满足制造业的各种要求。世界市场上销售的汽车,50% 以上都装有三矢镀金加工的引擎感应器。

东京三鹰光器株式会社这么一家仅有50 名职工的小微企业,却能制造出装载于美国航天飞机上的特殊照相机,后来,三鹰光器又将宇宙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显微镜,并占据全球市场70% 的份额。

LED(发光二极管)产业前景一直被看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神奇的“画卷”彩屏、国庆60 周年阅兵式天安门广场上的巨幅彩屏、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1 万平方米的LED 大屏幕都应用到LED 技术。中国有超过1000 家LED 企业,但其收入不敌日本日亚化学一家的50%。日亚化学自2003 年以后连续十几年排名全球第一。

树研工业株式会社,这家只有70 多个员工的小公司开发的粉末齿轮,占全球超小齿轮市场70% 以上的份额。树研工业是从1982 年着手制造1000 分之2 克的手表的零部件起家的,花费20 年时间,于2002 年全球首次制作出重量为100 万分之1 克的齿轮。即使已经精细得这么惊人了,这家企业仍在琢磨如何实现“纳米级的加工精度”。

……

当我们片面且固执地认为日本“失去了20 年”时,却很少思考另外一个现实:为何“日本制造”的中高端地位仍不可动摇?

| 将次要战场留给中国|

以专著《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名噪一时的美国学者埃兹拉•沃格尔认为: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无视乃至否定日本经济的强大实力,日本制造业仍处于相当健康的状态,而且规模超过金融业。日本金融制度与中国相比,仍有先进完善之处。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日本将会显示强大竞争力。

日本在“失去的20 年”里,产业结构越来越精细化了,很多日本公司几十年只研究一种零件,只做一个产品,做得世界闻名,效益非常好。

日本人制造的产品,是基于自己看准的市场而磨炼出的独有技术, 日本企业不追求做大,而是力求成为具有某种世界第一的“唯一企业”。

在企业经营中,经常讲“核心竞争力”或者是“选择和集中”。日本人理解自己的强项并到强项领域中去竞争。他们懂得“干哪行吃哪行”, 蓄意去干自己不擅长的事(比如打价格战),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日本很多利益都藏在其他国家品牌的背后。日本在中国有一万多家企业,在全球更多。“日货”和“中国制造”的定义需要更新, 中国品牌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如果不是自己的,可以被称为“Made in China”( 在中国制造),却是“Made by Japan”( 由日本创造)。人们应当醒悟,并不是日本依赖中国的市场,而是中国甚至欧美都在依赖日本的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

——白益民

家电、手机、电脑等消费品早已不是“日本制造”的主战场了,日本企业已经没有依靠价格来进行竞争的必要了。

对于日本不愿再去制造的产品,今后由谁去制造,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那些最终产品,不论由中国还是韩国制造,其主要零配件和生产设备几乎都是日本制造的。而且在那些零配件中,有不少是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世界上独占整个份额的。

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越是向前发展,日本企业就越有钱赚。日本可以向世界各地的制造基地,销售只有日本才能制造的上游产品。所以,中韩两国制造业的迅速腾飞不会对日本构成威胁。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