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8节 有彩色和无彩色

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人们视觉感受到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色彩就其系别而言,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

一、庞大的有彩系家族

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基本色为红、橙、黄、绿、蓝、紫等。有彩色系包括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也包括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有彩色系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有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三大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也就是说一种颜色只要具有这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二、认识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指由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之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但是从视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来说,它们具有完整的色彩性,故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

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无彩色系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色彩学上称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理想的完全反射物体为纯白,理想的完全吸收物体为纯黑。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纯白和纯黑的物体并不存在,颜料中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

相对有彩色系来说,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明度上的变化,而在理论上并不具备色相与纯度的性质。无彩色系的明度可以用黑白度来表示,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愈低。

在实践中认识色彩三要素

色彩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人们感知色彩的三个构成条件包括:光线、物体和眼睛。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人们无法准确感知色彩。自然界的各种受光物体,由于性能不同,在接受光源照射时,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力也不同。我们看到的物体色,就是受光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刺激视神经而引起的感觉。例如物体的黄色,是吸收了光源中的一些单色光,反射出黄色光而形成的色彩。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色彩世界,千差万别,几乎没有相同的,只要我们注意就能辨别出许多不同的色彩。这是因为任何一个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明度、色相和纯度关系,这就是色彩的基本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很难截然分开。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引起色彩个性的变化。但它们之间又互相区别,具有独立意义,因此必须严格分开其概念。

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都离不开色彩,不同的色彩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如我们在饭店吃饭,服务员会端上各种造型优美色彩搭配好看的拼盘,刺激我们的胃口;大街上人们穿戴五彩缤纷方显个性;室内外色彩丰富的装潢更是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居住空间舒适感;出行的飞机、火车、汽车的室内颜色以中性色为主,以便更好地为乘客解除旅途的疲劳。下面让我们带宝宝一起在实践中体验一下色彩要素吧。

一、小小油画棒,洞悉色彩三要素

油画棒色彩鲜艳、质地细腻、涂抹方便,用油画棒来画静物既可以画造型又可以画层次更可以画冷暖。掌握了色彩的变化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创作自己的作品。

通过小小的油画棒,怎样使宝宝洞悉色彩三要素的秘密呢?下面介绍一位幼儿园教师是如何用油画棒教宝宝认识色彩三要素的。

首先,让宝宝认识油画棒。我们眼前的世界由于光的作用五彩缤纷,物体受暖光照射,受光部暖、背光部冷。受冷光照射,受光部冷、背光部暖,晚上没有光就进入了梦乡。一盒油画棒一头是白色,一头是黑色,两头是极端。

明度,指色彩的亮度。从明度上分,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如柠檬黄;越接近黑色明度越低,如普蓝。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如同样是黄色,柠檬黄、土黄、中黄就具有不同的明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把两种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分别在纸上相叠,如黄色和蓝色,相叠后的颜色就变成绿色,降低了它们的纯度。由于大红和翠绿在纯度上很高,可以靠红、黄、绿号标志来控制交通,如红灯停绿灯行。日常生活中红色常常用于警示作用。纯度也有高低之分,例如比较西红柿与苹果,前者的纯度高些,后者的纯度低些。

冷暖,指色彩结构在色相上呈现出来的总印象。冷暖本来是人的机体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受,但由于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长期接触,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在看到某些色彩时,就会下意识将视觉与心理联系起来,产生条件反射。如秋天满山的红叶,怒放的金菊,枝头挂满的沉甸甸的果子,多为橙、红、暖黄一类色彩,让人想到温暖的阳光,故将这一类色称为暖色。冬天北风呼叫,雪花飘飘,天空只有蓝紫灰色,令人产生冷寒心理,通常就把这类色称为冷色。

小小一支油画棒,就可以洞悉色彩三要素的秘密爸爸妈妈也可以试一试哦!

二、中国画颜料,宝宝识色的好帮手

宝宝3~5岁时,妈妈几乎都会问同样的问题:“我的宝宝对色彩好像没有感觉”?“他总是喜欢黑色或蓝色”?“他不喜欢红色、黄色,只喜欢灰色”,或者“她就爱绿色,不管画什么,总是先用绿色”。总而言之,宝宝喜欢单一的色彩,或者少数几种色彩。宝宝是真的对色彩没有感觉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宝宝不是没有感觉,而是很有感觉,而且有很健康的感觉。当我们面对色彩时,第一个反应是你的眼睛是否舒适,这个选择过程首先是由视觉开始的。宝宝的眼睛不知比成人娇嫩多少倍,宝宝的视觉色彩灵敏程度又不知高出成人多少倍。当他们喜欢某种色彩时,首先就是视觉的愉悦,这是他的视觉选择,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内容。许多宝宝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喜欢特别鲜艳强烈的色彩,而是喜欢比较宁静柔和的色彩。他的眼睛长时间看宁静柔和的色彩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相比之下,那些浓烈的色彩会刺激他的视觉神经,给他们的视觉带来一时的兴奋感,接下来的是视觉的疲劳。所以,许多喜欢柔和安静的颜色,甚至蓝色、黑色等深色的宝宝,画画时就能坐得住,绘画时间也较长。而喜欢橙、黄、红、白等亮色的孩子,他们画画时,往往会用一些深色把这些亮色给覆盖住,或者很快就画完,再也不想画了。实际上这不是宝宝对色彩不感兴趣了,而是因为鲜艳的色彩在刺激着他的视觉,时间一长,就感觉不舒服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爸爸妈妈说“宝宝每次画画都特别快,1个多小时的课,15分钟就跑出来了”的原因。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引导、协助宝宝寻找出又好看、对眼睛又舒服的色彩,宝宝一定会再继续画下去的。

那么,对于3~5岁的宝宝,爸爸妈妈该怎样引导他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呢?

爸爸妈妈应先多用母体文化中的色彩——中国画颜料来引导宝宝进入色彩的世界,再逐渐导入其他文化、其他质感的色彩。中国宝宝是黑眼睛的,和蓝眼睛的欧美宝宝在视觉基因上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只照搬西方那一套,对宝宝进行色彩认知,而不研究中国宝宝的特点与文化背景,可能会对宝宝形成许多色彩障碍,从而滞后于欧美宝宝。

中国画颜料与丙烯、油画颜料,甚至水粉的浓艳都不同,更具有与水融和的天然特性,更加清新自然,如藤黄、朱砂等,都是明亮但又透明、柔和的色彩。与西方颜料的色彩和质感相比,就如同清醇的水与甜味浓厚的奶昔——如果宝宝先接受了奶昔,会形成浓厚的味觉和口感,就不会对水的清澈与天然味道再有任何感觉。同样,视觉也是如此,一旦被浓稠和鲜亮所覆盖,就难以对色彩的自然和变化有感觉。所以,顺序一定要倒过来。首先,让我们的黑眼睛先认识真实而天然的色彩,随着认识的加强,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再让他们去感受人造的各种色彩。这不仅符合色彩认知的科学过程,也符合宝宝的视觉成长规律。

案例:

3岁的荣儿的黑眼睛里转动着灵气,握着毛笔的小手轻轻挥动几下,就把黑色的墨甩出了大大小小的雨点。她发现了黑色中的变化,从而获得了乐趣。3岁多的大番薯在黑色里分辨着深和浅,竟然能说出黑加了水,就会变成“深灰”,太不可思议了。看看宝宝们的合作,他们能发现黑中的世界,有大海、河流、森林、怪兽和云彩等。

壮壮、虬虬、双乙、小E、蔚薇、王一个,最小的1岁5个月,最大的3岁8个月。他们在认为毛笔、宣纸、水是软的外,还认为浅蓝的水比深蓝的水要柔软,黄色比红色要柔软;他们能感觉到色彩的温暖和寒冷,认为红色比蓝色要温暖,让“太阳”与“大海”碰撞在一起,他们能把小手放在涮笔水里,告诉老师蓝色的海水是冷的;他们能发现温暖中的温暖,把中国画中的朱砂与水调和得那么明亮透明;他们能发现寒冷之中的寒冷,把代表雪花的白泡沫捡来撒在画上。

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之下,宝宝们加深了对色彩的认识。感觉的灵敏让老师一次次心动,对这一双双黑眼睛更有爱心与信心。

在这里,要指出家长们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不少爸爸妈妈认为让宝宝认识最亮最浓的色彩,就是培养他的色彩感觉;认为宝宝的画用了最浓最亮的色彩,就是有色彩感觉。对于3~5岁的宝宝,如果这样引导,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那就是只对鲜艳的颜色有反应,而感觉不到色彩之间的关系,更感觉不到同一色彩不同层次的微妙变化。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失去对色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让宝宝与颜料零距离接触

宝宝对色彩的感觉要先于形状,从有握笔能力开始。宝宝对色彩可谓情有独钟。在宝宝的笔下,无论用色彩还是线条绘画,充满幻想的叙事情节、五颜六色的色彩和无以名状的形状等比比皆是,这个阶段宝宝对色彩的运用属于“涂鸦期”。“涂鸦”是宝宝在有限的言语之外对无法说清的东西的一种表达,与宝宝的心灵天性和视觉发育程度完全一致。爸爸妈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协助宝宝在涂鸦阶段去真正地表达自我,感受艺术。如果爸爸妈妈同样用宝宝的眼睛和心灵去平等地看这些作品,就会发现那是他们最智慧、最简约、最鲜明的情感表达。

不少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在初学色彩时,往往刚把几种不同色彩的颜料挤到调色盘中,还没听爸爸妈妈的讲解,宝宝就迫不及待地把它们调和成了一个颜色,甚至还忍不住地用手抹,或直接用小手指代替画笔了,或者画了一会儿,发现涮笔水也是彩色的,赶快把小手放进去,不停地玩,玩得不亦乐乎。这还了得,妈妈们着急了,要去制止,还会说:“这是上课,宝宝要听话哦,看看其他的小朋友,他们多乖呀。”

老师与妈妈的态度截然不同,老师问宝宝:“这样好玩么?颜料在手上是什么感觉?”有的宝宝说:“软软的,凉凉的,有些黏,放在水里就好了。”有的宝宝说:“没有油,不伤手的,我还想抹在脸上。”有的宝宝说:“和在纸上不一样,好好玩。”有的宝宝干脆就不理老师,哪里还顾得上啊?

其实,妈妈们大可不必担心。这是宝宝认识色彩的关键一步,也应该是他们童年艺术体验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和材料的亲密接触。不认识材料,怎么能去用它,又怎能把握它们千变万化的表现效果呢?只有熟悉颜料,才会熟悉色彩,包括对纸和笔的了解都是如此,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颜料从管里挤出来,在宝宝的黑色眼睛看来就像一只小虫,仅仅是视觉的体验,无法满足宝宝触摸的欲望,他们急着想用手摸、涂抹开、抓,甚至觉得把所有的颜料全挤出来,混成一团才过瘾呢!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宝宝会彻底体验并获得对色彩认知的快乐感受。

3~4岁的宝宝缺少了这一项体验,或者说在实践中和材料有距离,在绘画中就会表现得很拘谨、放不开,无法进入创作的酣畅状态,更谈不上真正地认识色彩。这种实践的缺乏甚至还会影响一生对绘画艺术的感知能力,可以说是后患无穷。经研究表明:许多5岁、6岁、7岁、8岁的宝宝一旦到了宽松的有艺术感觉的氛围中,都要忍不住地去“补”上这个过程,否则难以进入对色彩认识的新阶段。所以,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们在他们最需要亲身感知、最能敏感地获得各种经验的年龄,让他们通过对各种材料的“零距离接触”,进入色彩的世界,这是美术学习中的“童子功”,是打好基础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必需的过程,千万别以为那是“胡闹”、“乱画”。

四、宝宝眼里的妈妈是个变色龙吗?

案例

老师问宝宝们:“你们觉得自己的妈妈漂亮么?”不等老师说完,立刻有两种声音在回答:“漂亮!”“不漂亮!”

老师又问:“那么,你们觉得妈妈像块什么样的颜色?”大概是从来没被这样问过,宝宝们睁大眼睛看着老师,谁也不说话了。老师马上说:“我就觉得自己像块肉色,因为我胖,但也很温暖,你们觉得呢?”

宝宝们哈哈大笑起来,小手立即举得高高的,小丁丁第一个站起来说:“我觉得我的妈妈是彩色的,她总是很漂亮!”丁丁的妈妈听了,笑得更灿烂了。“我觉得我的妈妈是粉色的,她很高兴,不高兴的时候,是蓝绿色的,还有的时候是红色的,她还爱发脾气。”东东边说边看着妈妈,好像妈妈是条变色龙。一旁的妈妈满脸愧色。“我的妈妈是白色的,她最怕晒,晒了就会变红,又变黑。连我奶奶也是。”佳玉大声地抢过话头说,所有人都看向她奶奶,真的很白呀!“我的妈妈是黄色的,不过没有柠檬黄。”“我的妈妈是彩色的,五颜六色。”……宝宝们热烈极了,色彩在妈妈身上不光有冷暖的变化,几乎成了情感和习性的象征!而最为惊讶的是妈妈们了解到:原来在宝宝的眼中,自己竟然是这个样子的!你看,他们对色彩理解得多么透彻精彩!

宝宝们喜爱色彩,除了视觉感官的愉悦,还有强烈的情感和情绪倾向,只要稍加引导,爸爸妈妈就能发现他们对色彩的认识,除了表象特征外,还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5岁的男孩爽爽说:“我的妈妈是透明的,在幼儿园里我想妈妈,可怎么也看不到她,所以她一定是透明的。”可见,宝宝们在认识色彩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个人的情感色彩和情绪表现。

五、水墨色彩——给宝宝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堂上,老师要教宝宝们黑色。黑色是色彩的极限,宝宝们很快就发现,它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在调色盘里,他们几乎挤了所有最亮的红和黄,可只要再倒一些黑色液体,就全黑了。5岁小男孩都都说:“黑色真棒,它打败了所有的颜色,把它们都吃光了。”其实,宝宝所说的这种黑色是比黑还黑的墨。

那么,其他小朋友对黑色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黑色很漂亮,加上水就更漂亮了。”4岁的小女孩皱皱边用毛笔在墨里调水边说,“黑色还能一会儿深,一会儿浅,还会很浅很浅呢,像云一样,漂在水里,真漂亮。”

8岁男孩牛牛正在画中的黑色上洒水,让它们都长出了细细的毛。他非常肯定地说:“水墨就是黑色上长了一层毛。”

5岁的诺诺说:“墨会变,碰见水就开了花。”

“墨比眼睛还黑啊。”4岁的姗姗说。

“还比夜黑。”4岁半的溪溪补充着。

“比黑色还要黑。”4岁的小卷毛突然说。

“比老师的黑衣服还黑。”3岁的个个也用小手指着老师说。

5岁的爽爽在宣纸上涂满了墨还不够,干脆把画放进黑色的涮笔水中,再捞出来,看着全黑的画面说:“我给妈妈做了一条黑手绢。”

看,宝宝们玩得不亦乐乎。这是宝宝们平生第一次在体验着可以让黑色变幻无穷的“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灌输技法和概念,而是给予他们笔、纸、颜料等中国画基本材料的空间和对话式的启发。你也许很难想到,这样幼龄的中国宝宝竟然能对墨所产生的各种微妙变化,有如此的感悟与深爱,比成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在他们的笔下已幻化成一张张的作品,充满了黑色的深邃梦幻和张力,像大山的风景、水中的嬉戏……在宝宝们的眼中都有着很确定的各种解释,都是同样坦率地被赋予了真情。

有妈妈提出疑问:“跟西洋画比较起来,中国画颜料只有那么几种,最多24色,对于宝宝来讲是不是太单调了?”

老师是这样回答的:“由于宝宝们天真的心灵和视觉成长的需要,使他们更适应简单纯净,而又具有内在变化的色彩。中国画颜料的天然特性与透明正符合他们的这一需求,那些平和而清澈的色彩更能让黑眼睛们感受自然的舒适宁静与微妙变幻,而过多的色彩只会让宝宝迷失方向,失去对色彩的兴趣。”更何况还有我们中华民族沉淀了千年的艺术基因,以及深藏在中国宝宝心中“集体无意识”里对母体文化的那份天然情怀呢?否则,宝宝们怎么会如此地亲近我们源自传统文化的绘画材料,并不断迸发出难以预料的灵性呢?在体验水墨时,宝宝们就像婴儿吸吮母乳一样自由酣畅,并且不需要技术的先导,只需一些启发就可以了。

有中国科学家在做了一定数量的中外对比后,更加肯定了这并不丰富的“中国色彩”是黑眼睛的中国宝宝们色彩感受训练的首选。宝宝们喜欢水,中国画颜料与水交融后会产生奇幻的现象,又兴奋地挥、洒、泼、点、甩,更加肆意奔放,颇有艺术家的风范,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们的笔在下彩色的雨,雨流啊流啊,成了小河,雨又下啊下,把太阳都下出来了。”一个个兴奋得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从宝宝们的画中,我们看到的是色彩的幻想与激情,还有那发自内心深处的愉悦和欢歌。

我们生来就属于一种文化——与血液同根同源的文化,我们生来就有自己的色彩——中国色彩,它已伴随着妈妈降临到每一个宝宝身上。让我们的中国宝宝们首先亲近本不该疏离的来自妈妈的色彩吧,这也是年幼的黑眼睛宝宝们还无法言说的精神需求之一。

★  拓展阅读

宝宝的识色小游戏

宝宝是否开始对色彩产生兴趣了?在游戏中教宝宝认识色彩,启发宝宝对色彩的兴趣,下面这些游戏会有助于宝宝认识颜色,并为色彩归类,非常好玩。

1色片游戏:认识三原色

(1)把红、黄、蓝三块色片放在一张白纸片上,指着不同的色片教宝宝指认,让宝宝认识这三种自然界里最基本的颜色——三原色,告诉宝宝所有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调配而来。

(2)把色块放在宝宝手心,让宝宝能近距离地观察这三种颜色,加深宝宝对这三原色的认知度。一个一个地跟他重复说“这是红颜色,这是黄颜色,这是蓝颜色”,加深宝宝对三原色的印象。

(3)拿起一片色片,教宝宝把色片放在眼前隔着色片看周围的事物。爸爸妈妈可以带头欢呼:“呵呵……太漂亮了!太神奇了!所有东西都变成红色的了!”然后让宝宝试。“漂亮吧?来,再换一块蓝的试试!”鼓励宝宝认识每一种色彩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从而发现其中的乐趣。

(4)接着,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色块依次排列在白纸片上,让宝宝给它们找朋友。比如红的对红的,蓝的对蓝的,黄的对黄的,经过上面几个步骤,宝宝一下子就给它们找到朋友了。“宝宝真棒!”爸爸妈妈要不失时机地夸奖宝宝。

(5)最后,把白纸片翻过来,在上面用彩色笔以色片的形式画着一朵漂亮的花。把色块递给宝宝,让宝宝对着纸上的颜色像找朋友似的给花朵配上正确的色块。重复宝宝对三原色的记忆。

2色彩日

让宝宝把本月的某一天定为色彩日吧。选择一种色彩,到了这一天,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整天的活动都围绕这种色彩进行。例如,如果把这一天定为红色日,那么你们就可以穿红色的衣服,画一张红色的画,买一些红色的花,认一认红色的汽车,在面包上抹草莓酱,晚餐吃西红柿鸡蛋面……如果宝宝觉得有趣,下一次可以再试试其他颜色,如黄色、蓝色等。

3涂一涂,比一比

(1)给宝宝一张较大的纸,准备几种色彩的颜料,比如红、黄、蓝、绿、紫,用五支笔分别蘸上不同色彩的颜料,只给宝宝一种色彩的笔,画几笔后收回来,再给另一种色彩的笔。这样,画面上的颜色纯度比较高,对比度较大,让宝宝自己观察在一张纸上不同色产生的调和感觉。

(2)准备几种暖色调的颜料,比如:红、橙、黄三种色,也是分笔蘸色,画完后宝宝可感觉到同类色彩的调和感觉,这三种色彩并置可出现暖色调的画面;另外可再选择湖蓝、普蓝、草绿、翠绿四种色彩,按照上述玩法,可出现冷色调的画面。画完后把两幅画放在一起让宝宝比较,问问宝宝:“你觉得哪张画温暖,哪张画凉快呢?”

(3)准备两种对比色,比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蓝色、紫色和橙色等,色彩要饱和,调得稠一点,先给宝宝一种色彩,等宝宝画完了,把画晾干,再给另一种色彩,让宝宝随便画,画完后让宝宝观察,感受并置的色彩。

4我画树枝你印花

首先,爸爸妈妈要引起宝宝对这个游戏的兴趣,可准备一些塑料雪碧、可乐空瓶,在小盆中放上已倒上颜料的抹布。在白纸上先示范:把一个空瓶底在颜料布上蘸上颜色,印在白纸上,组成一朵小花。

然后爸爸妈妈可先在纸上画好树枝、树干等,让宝宝添上印花。宝宝掌握印小花的方法后,爸爸妈妈可鼓励宝宝在白纸上多印一些小花,再由爸爸妈妈在孩子印好小花的纸上随机添加树枝、树干,一起制作一棵美丽的小树,分享无穷乐趣。

如果宝宝印出的小花不明显,爸爸妈妈可在空瓶中倒进适量的水,使瓶子有一定的重量,印出来的小花颜色均匀,鲜艳。美丽的小树完成后,爸爸妈妈可和宝宝一起说说小花的颜色,让宝宝巩固、复习对色彩的认识。

5套彩碗

套彩碗的游戏可以帮助宝宝认识更多色彩,增强宝宝对不同色彩的辨别能力。

首先,拿出一个小红碗,“我要开始变魔术了!”接着,看着1个、2个、3个……6个红、黄、蓝、紫、粉、白颜色的小碗按大小依次排列在宝宝面前。

教宝宝认识完上面6种色彩后,爸爸妈妈要考考宝宝了。“把蓝色的小碗给妈妈。”当宝宝把蓝色的小碗递到妈妈手里后,妈妈要及时鼓励他:“宝宝真棒,这是蓝色的。再把红色的给妈妈好吗?”“真棒!”直到宝宝对这些色彩分得很清楚。如果宝宝不能选出正确的小碗,妈妈也不要气馁,多教宝宝几遍就会了。

6串珠子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认识更多色彩,同时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度。

首先,把4种不同色彩的小木珠和一根红色的小棒放在宝宝面前,帮宝宝复习一下之前学的三原色(红、黄、蓝),接着就教宝宝认识另外一种新颜色——绿色。

“你看着,我们把这些珠子都用这根小木棒串在一起好吗?”爸爸妈妈先示范,左手拿着那根木棒,右手很仔细地分解着串珠子的动作:先用食指和拇指捏起一颗珠子,让珠子中间的孔对准小木棒,然后松手。“看,小珠子串到木棒上了吧?”

爸爸妈妈先示范着用食指和拇指捏起一颗珠子,并让宝宝说出这颗珠子的颜色。“黄色的。”“真棒!”当宝宝作出正确的回答时,爸爸妈妈可以摸摸宝宝的头夸奖他。

然后轮到宝宝自己捏珠子了。“一颗,两颗,三颗……太棒了!”爸爸妈妈一边帮宝宝数数,一边夸他“不用任何人的帮助,我们聪明可爱的宝宝自己就完成了”。

总之,对宝宝色彩认识的培养,最重要的方法是在生活实际当中,看到什么颜色的物品,就主动向他介绍,慢慢地宝宝对色彩有了感觉,爸爸妈妈就可以看见什么问什么,比如:“这是什么颜色的?”当他说不出来时,爸爸妈妈可以告诉他。

与此同时,五颜六色的大自然是宝宝认识色彩最好的环境,爸爸妈妈应多带宝宝到户外去,看看各种开放的花,边看边说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颜色,只要爸爸妈妈坚持这样做下去,宝宝自然而然就会加深对色彩的认识。

当宝宝对纯色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爸爸妈妈还可以经常让他看到色彩有深色有浅色,比如说都是红色的花,来比一比哪一朵花颜色深,它就叫深红;哪一朵花颜色浅,它就是浅红,慢慢地,宝宝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深浅色彩、色彩的排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带宝宝去买衣服的时候,也可以让他挑一挑自己喜欢的色彩的衣服,认识爸爸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妈妈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等。除了衣服之外,爸爸妈妈也可以有意识地把色彩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结合起来,帮助宝宝认识更多的色彩。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