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地球上的神秘地带

地球上有许多地方,常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怪事,连科学家都不解其因,因此,人们把这些地方称为“神秘的异常地带”。

地心引力异常地带:在美国犹他州议会大楼附近,有一个约500米的陡坡,表面与其他任何斜坡公路没什么异样。可当你驱车来到坡下,停车不动时,车竟会自动缓缓爬上斜坡,就像有个无形的力从后边推你的车或从前边拉你的车似的。人们把这神秘的斜坡称为“重力之丘”。越重的物体,在“重力之丘”受的作用力越大,而对童车、皮球之类较轻的物体,几乎不起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镇,这里的人可以一步步走上墙壁,轻松自如,如履平地。是魔术吗?不是。这也是地球引力异常造成的。这里的吸引力不是来自地下,而是来自斜壁,或是斜坡。镇里还有个小屋,人们只要穿着胶底鞋,就能斜着站,甚至能成45°角,倾斜站立,而不倒地。当飞机从小镇上空飞过时,所有的仪表指示器都会失灵,飞机会脱离航线;小鸟飞经时,也会像迷失方向一样瞎飞乱撞,甚至坠落到地面上。

水流方向异常地带:靠近希腊卡尔基斯市附近的埃夫里波斯海峡,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这里的水流瞬息万变,反复无常。一会儿向南奔泻,一会儿向北倾注。一昼夜这么忽南忽北地变化方向达11~14次之多,最少也有六七次,海水流速也大得惊人,每秒8.5海里!这对过往的船只常造成极大危险。有时,浪涛滚滚的海面突然风平浪静,像个熟睡的孩子,悄然无声;可不到半个小时,海水又像一匹横冲直撞的野马,忽南忽北地折腾起来。有时又能一连12小时规规矩矩,认准一个方向奔流而去。

我国台湾省东部沿海地区有个叫都兰的地方,这里山脚下有股溪水,一反“水往低处流”的常规,涓涓细流莫名其妙地向山坡上流去。这是大自然中的“虹吸”现象,还是另有原因?

气候异常地带:我国河南林县石板岩乡西北的太行山半腰处,有一个驰名中外的风景胜地——冰冰背风景区。此地海拔150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它吸引游人之处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致,更具魅力的是它那冷热颠倒的异常气候,每年阳春三月,大地草木葱茏、百花盛开时,冰冰背却如进“三九”,开始结起冰来,结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六月三伏天,人们挥汗如雨、热不堪言时,这里却正是冰期盛季,一踏入此地,顿感寒气袭人,冰凉彻骨。八月中秋,霜降叶枯,冰冰背的冰开始消融。十冬腊月,大地冰封,冰冰背却是热气腾腾,泉水淙淙,温暖宜人,山沟里奇花异草,嫩绿鲜艳,美不胜收。冰冰背为何出现四季错位,至今尚无统一解释。从地球仪上看到的怪现象

摊开世界地图细细察看,你会惊讶地发现,地球上的海陆轮廓和分布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令人不可思议。

大陆轮廓几乎全是倒三角形。地球上绝大部分大陆都是南部较狭窄,呈尖状,越往北越宽,一个个如同顶点朝南的“倒立”三角形。南极洲的倒三角形状不够明显,若以亚欧大陆为中心看,南极大陆也是“倒立”的,濒临印度洋的东南沿海岸线与纬线圈呈平行状,构成三角形的一边;西南极的南极半岛呈尖状,构成南极洲“倒立”三角形的顶点。七大洲中,唯独澳大利亚大陆是个例外。据说,大约在2亿多年前,这片大陆是从贡瓦纳古大陆分裂漂移而来的,产生了旋转,形成现在与其他大陆方向不同的“直立”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朝北。

半岛方向大多朝南。地图上最醒目的一些半岛,如欧洲的四大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亚洲的三大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著名的朝鲜半岛和堪察加半岛,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半岛、加利福尼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等,不知为什么,统统向南伸入茫茫大海之中。有心人曾计算过,地球上各大陆凸出的半岛中朝南的数量约是朝北的两倍。不仅一些大半岛如此,连一些略小些的半岛如日本的波岛、纪伊、房总等半岛也都朝南凸起,小半岛中朝南凸起的数量也是朝北者的两倍。

陆地与海洋背靠背。如果你用一根长针作直径,从地球仪上任何一块大陆的任何一点直插入地球仪的另一端,你会发现,这条“直径”(即长针)的另一端十有八九都是海洋。如亚欧大陆的背面是南太平洋;非洲大陆的背面是中太平洋;南美洲大陆背面是西太平洋;北美洲的背面是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背对的是大西洋;南极大陆背后是北冰洋。

这些现象是一种偶合,还是另有什么原因?目前仍是个不解之谜。地球上的三条“带”

一、气候带

用来表示地球上冷热的分布区域。气候带又可分为天文气候带和物理气候带。天文气候带形成于公元前500多年,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观察到地球的纬度不同,所受太阳辐射也不同,由此又形成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现象。人们便按纬度划分了5条带状气候区域: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物理气候带是公元1800年开始采用的。由于原来的5条天文气候带已不足以反映复杂多变、丰富多样的地球气候,为了更符合全世界各地的实际气候分布情况,科学家们提出用温度、降水量、风等的分布作为划分气候带的标准,并称之为物理气候带。物理气候带由11个气候带组成:赤道带,南、北热带,南、北亚热带,南、北温带,南、北亚寒带,南、北寒带。

二、气压带

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也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带。赤道附近受太阳辐射的热量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下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而在南、北纬度30°附近,从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开始从高空下降,致使低空的空气密集,气压升高,形成南、北副热带高气压带,也叫回归高气压带。在南、北纬度60°附近,存在着一组相对的低气压带,叫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极地附近,由于气温终年很低,空气冷重,气压较高,形成了南、北极地高气压带。地球上总共有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三、风带

如同水自高处流向低处一样,空气从高压向低压带流动,便形成了不同的风带。地球上的三个低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之间共有四个风带。由两极地高气压带向两副极地低气压带流动的空气,受地球自转作用力的影响,偏转为东风,极地盛行东风的地带便叫东风带。由南、北两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的风,偏转为西风,盛行西风的地带为西风带。从南、北两条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向风,因受地球自转影响,又偏转为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刮这两类风的地区分别称为东南信风带和东北信风带。

夜空光带

我国黑龙江省的加格达奇夜空突然出现了一种奇特而瑰丽的景象,吸引了当地居民。大家纷纷从家中出来,翘首观赏。21时正,在西方苍茫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一个亮点,最初,它按着近似螺旋的轨迹,然后沿着近似W的曲线上升。亮点的尾部留下一条橙黄色光带,像火烧的云一样美丽。21时零3分,亮点周围又出现了淡蓝色的圆底盘,随着亮点一边升高,一边扩展,一边向东方缓缓移动,此时,整体形状酷似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天线。又过了2分钟,光点携带着底盘升到了人们的头顶,并迅速扩散。由于面积不断扩大,原来的淡蓝色逐渐变成了乳白色。此时亮点一闪一闪,射下一束束扇状的光面,2分钟后便慢慢地消失。这时,西方低空中的光带仍然存在,并在上方扩展成一个淡蓝色的云团,状如一个倒放的烟斗。约经半小时,这条橙黄色的光带和淡蓝色的云团才先后消失。这一奇异景象,漠河县、呼中区、新林区等地的居民也都看到了。人们异常兴奋,相互猜测着这一奇异景象的由来,是北极光呢,还是别的什么自然现象?至今这仍是一个谜。

1957年3月2日夜晚,在黑龙江呼玛县的上空也曾出现过离奇的光带。那天晚上7点多钟,天色刚黑,在呼玛气象站的北面,西北方的天空中出现了几个稀有的彩色光点,接着光点放射出不断变化的橙黄色的强烈光线,把整个北方天空照得血红。不久光带渐渐模糊而呈幕状,如同天空中挂着一幅艳丽夺目的彩色帷幕。尔后,彩幕逐渐变弱消失。过了一个半小时,天空又出现了几个光点,放射出几十支光柱和色带,忽隐忽现。渐渐又变成了一幅美丽闪耀的彩色光幕。从光幕里偶尔射出几支橙黄色的强烈光柱,接着光幕变弱,光柱也消失了。

奇怪的是同一天晚上7点钟,新疆北部阿勒泰北山背后的天空中也出现了鲜艳的红光,好像那里的山林起火似的。过了一会儿,在红色的天空里,射出很多片状、垂直于地面的白色中略带黄色的光带,以后越来越淡,变成银白色,直到消失。

海市蜃楼

我国山东省蓬莱阁历来有海市蜃楼奇观之说,可是人们却未曾亲见,是否可信,不得而知。1986年山东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在济南成立“蓬莱海市蜃楼摄制组”,几年来却一直没有捕捉到海市蜃楼奇观的影子。1989年6月17日,山东电视台孙玉平在蓬莱地区拍摄电视片《齐鲁海疆》的部分镜头时,却意外地碰到了好运。那天北京夏令时14时20分,蓬莱阁对面沿黑山岛往东的100公里海面上,出现了一条巨大的淡黄色光带,大雾弥漫四际,这一征兆说明海市蜃楼奇景即将出现。孙玉平和他的伙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刚刚架好摄像机,海市蜃楼便出现了:只见忽而亭台楼阁,各显奇姿,忽而苍松翠柏迎风摇曳;东边刚见客舍,西边又现高楼,美景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孙玉平与他的伙伴们肩扛摄像机,在松软的沙滩上来回奔跑,一连6个多小时,终于抢拍下了一套珍贵的海市蜃楼录像。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国家获悉后,纷纷愿出高价购买这套录像片,却都被一一谢绝了。海上奇观

“佛光”是普陀的一大奇观。

在某个漆黑的夜晚,突然间,海面上闪烁着道道闪光,不久连成一片,倏忽万变。继之,海水淹没的浅滩,也闪烁着光点,有如万斛明珠。此时仿佛一天繁星都撒落在浅滩之中,如果你随手往水中一捞,只见无数星星在手掌中闪烁,又从指缝间溜走。潮水退后,沙滩依然银光点点,如同聚集着千万只萤火虫。这就是“佛光”。

普陀“佛光”,又叫“海火”、“神灯”。相传这是菩萨神力的显示,有幸见到“佛光”的人被认为有佛缘,能够得到幸福。

你可曾知道,普陀“佛光”还曾把日寇驱走过呢!那是1944年7月,大约有8000名日军在普陀登陆。军官们横冲直撞进入神殿,恣意攫取文物;士兵则在海滩上安营扎寨,搅得岛上鸡犬不宁。不堪其扰的老百姓,只好叩别了庄严的庙宇,躲到别处。

有一天晚上,千步之外的莲花洋上,突然灯火闪烁。日寇怀疑是美军太平洋舰队来袭,急忙用探照灯扫视海面,可是一无所见。不一会儿,海上灯火越来越多,遍布海面。日寇军官下令开炮迎击,一时炮声隆隆震撼全岛,然而“对方”却毫无反应。“灯火”随着海潮汹涌而来,吓得笃信佛教的日军官兵纷纷跪在沙滩上连连叩头,乞求菩萨恕罪,随之仓皇撤离普陀佛地。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是“菩萨保佑”的结果,一时传为佳话。

那么“佛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由一种生活在海水中的能发出强烈荧光的浮游生物造成的。每当海水中生物腐败后产生的有机物增加时,这种浮游生物便大量繁殖起来,并在风平浪静的海湾处聚集。白天,日照强烈,人们难以发现它们的踪影。到了夜晚,这种群集的浮游生物便发出大面积的闪烁的荧光来,形成了普陀奇观——“佛光”。海洋与沙丘的传说

世界上著名的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位于我国最大的高原式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中央。当你面对32.7万平方公里的滚滚黄沙时,如果有人告诉你,这里原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海,你相信吗?不管你信与不信,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大约在6000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是一个浩瀚的内陆海,海面高度曾达1250米,水深大约1000多米。今天的罗布泊,就是这片大海向东退缩的残迹。由于海水面积扩大,气候温暖湿润,沿岸森林茂密,海洋生物非常繁盛。如今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大量煤田和石油,就是当年死亡的浮游生物沉积而成的。

这么大一片海洋怎么会变成了沙漠?它那厚达百米以上的流沙又是来自何处呢?

塔里木盆地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部位,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之一,周围群山环抱,加上青藏高原这巨大的屏障,阻挡了各大洋水汽的深入,使深居内陆的塔里木盆地成了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气候条件。

昆仑山、天山大小河流的冲积物为形成沙漠提供了物质来源。据统计,周围一块面积775平方公里的地区,每年可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提供2.71万立方米的黄沙。随着气候日益干燥,沙漠从中心向边缘,由东向西不断扩大,滚滚黄沙终于吞没了一座座繁华的古城,形成了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地中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沙漠

大自然真会开玩笑,原是一片茫茫的大海,被它变成了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而原是干涸的沙漠地,在它手里又变成了汪洋大海。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就是大自然“沙漠变海洋”的杰作。

地中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1800公里,总面积约250.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16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

然而在距今700万~500万年期间,浩浩荡荡的地中海却是一片干涸荒芜的沙漠。1970年8月,美国的“格洛玛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地中海海底不同地点和不同深度,发现了沉积层中有石膏、岩盐和其他矿物的蒸发岩,其形成年龄距今约700万~500万年之间。人们从现代晒海盐得知,只有在封闭的盐场才能使原生海水的90%以上蒸发完,沉淀出食盐来。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地中海确实是干涸的。

考察船还发现,位于地中海北岸的罗纳河和南岸的尼罗河的河谷一直延伸到现在海平面下500~1000米深处。这些河谷深达300多米,现已被海洋沉积物填满。由此可见,当时的地中海必定比今天的海面低几百米。这正说明今天的地中海海平面以下600米~1100米深度以上处以前都是干涸陆地。在地中海干涸的200万年期间,罗纳河、尼罗河等河流蚀出了这深达300米的巨大山谷或河谷。

今天的地中海地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平均300~1000毫米,海水温度却较高(10℃~30℃)。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海水的蒸发和干涸。有人推测,照现在的降水量和河水注入量,1000年后地中海将再度干涸。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