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人物传记 > 曹操雄才伟略的16字箴言 > 第 6 章 借——欲借力成事,溅求人才却难得
第1节 第一章

欲成事先借力。不要太把自己的面子当回事,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多是在~来一往中建立起来的。只要善于发现人才,欣赏人才,驾驭人心,征服人心,那么你完全可以把很多事交给信得过的人去做。以诚意待人,给对方一个施展的空间,自己的事业也会从中受益。锁定大局的是成功者宽广的胸襟和睿智的眼光。

1.问计于人,慧眼识郭嘉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是一个人的,涵盖的面积终究是以自己为圆心的一个圆。只有学习了别人的,借鉴了别人的,才能有更大范围的成功。

一个好的领袖,势必会是一个眼光好、能识人也能用人的人。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难题,再精明强干的人都有为难题而思考的时候。这个时候,相对于自己而言,别人的意见更重要些。

如果把自己的思维比做是一条竖直的线,那别人的意见就好比无数条横穿其中的线,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一个网,网络诸多奇思妙想。

历史上懂得用人之道的君主帝王不在少数,但曹操虽非帝王却也有些类似的智谋。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曹操用人与其他人有所不同。

一般人用人才听计谋,多是听听而已,真正虚心采纳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大多数很自信,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一点,曹操就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

曹操不仅能信任自己看好的人,而且在是否采用计谋的权衡上做到推己及人。因此,有的时候自己的思考结果会和手下谋士的建议不谋而合,相互补充更加完善。因此,曹操对人才不光是为己所用,而且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驾驭和补充,相互提高。

类似这样的情况,曹操遇到很多,最为典型的就是讨伐袁绍的那次。

当年曹操欲伐袁绍,但考虑到自已的力量弱小,胜败难料,因此顾虑重重,久久未能下定决心。这时郭嘉以“袁绍十败,曹操十胜”之说,给曹操分析利害形势,打消了曹操心中的诸多顾虑,这才有后来的逐鹿中原。

也是由此开始,曹操对于郭嘉的才华更为欣赏,频频给予重任。郭嘉二十七岁就被曹操拜为祭酒,在诸多战役中出谋划策,助曹操一臂之力。攻下邳、擒吕布,是郭嘉献计以水淹城的结果。曹操欲远征乌桓,追击二袁,众人担心,郭嘉分析形势,定西征决心,西征道路多艰难,病中的郭嘉劝曹操以轻兵兼道速战,果然取得胜利。郭嘉临终又给曹操留下一份宝贵的遗嘱,使曹操没有浪费一点儿兵力就取得了辽东。

事实证明,曹操在郭嘉身上的投入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的用人之道确实让人称道。

综观整体的竞争环境,人才的竞争虽然没有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惊心动魄,但也是很关键的。一个谋划有时候足以决定胜负的结果,战局的转折。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身边越是能人辈出的人越可以得到天下大势。

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如何识别人才历来是领导者重视的问题。曹操识别人才的方法是当面考察,曹操左右智囊数十人,都是经过他仔细观察而选拔出来的英才,有了这些人才哪有不成大事的。

自古以来,根据人们的不同特点而加以任用,这是做领导者的重要素质。

正如曹操所说,君子使用人,酌量他的才能而任用,揣摸他的能力而役使;用他的长处而避开他的短处,使他精神振奋而不懈怠;他不知道的给以指教,而不用自己所知去责备他;他不能做的给以引导,而不以自己所能去埋怨他。

这种识人之术可以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发挥。所以,善于管理的人,对人才要顺势引导。

对于人才的珍惜和管理,即使在现代也不过时,甚至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科技对于人类的帮助毕竟是有限的,而人自身最大资源——智谋的开发却是没有局限的。

高明的管理者在教育民众规范时,利用爱人之心纠正他们,利用人们的羞耻心来发动他们,按民众行为的能力来制定行为准则,使民众有行为的准则,按准则做事必然获得成就。所以说,有了绝对不可违反的规范,必然会在良好的秩序下实现管理,管理者也就可以正常地行使权威。制定不随意改变的管理制度、规范,是高明的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最根本途径,而这正是曹操用人的成功经验所在。

与夸夸其谈没有实际行动的人相比,那些能深思熟虑再把自己成熟的想法化作动力的人更为可爱,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和支持。

比如,现在的企业在选拔人才方面就有这样的需要。这和企业规模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尔·盖茨创建的微软是如何对待企业人才的吧。

一个企业的用人原则决定了这个企业的软实力。微软一直认为聪明人一定要反应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这样的人能迅速地进入一个新领域,并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需要他提出意见或出谋划策的时候往往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多正中要害。这样的人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是企业发展最需要的人。

在公司成立初期,微软公司采用亲自面试应聘人员的方法。当时,包括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在内的不少高级技术人员对每一位候选人进行认真面试。现在,微软用同样的办法招聘程序经理、软件开发员、测试工程师、产品经理、客户支持工程师和用户培训人员。

因为他们坚信,人才是应该被这样重视的,这一点没有级别的区别。也正因如此,微软公司每年为招聘人才而走遍美国大学。

微软公司总部的面试工作全部由产品组织职能部门的人承担,开发员承担招收开发员的面试工作,测试员承担招收测试员的全部面试工作,以此类推。面试交谈的目的在于抽象地判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不仅仅看候选人知道多少编码或测试的知识,或者有没有市场营销的特殊专长。在判断新雇员四种重要的素质,即雄心、智商、技术知识和商业判断能力中,智商被列在最重要的位置。

微软在对被面试者做出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求每一位面试者准备一份候选人的书面评估报告。由于许多人(包括高级经理们)会阅读这些报告,所以面试者常常感到来自同事间很强的压力,他们必须对每一个候选人做一次彻底的面试,并写出一份详细优质的书面报告。这样,能通过最后筛选的人员相对就比较少。例如在大学招收开发员时,微软通常仅仅选其中的10%~15%去复试,而最后仅雇用复试人员的10%~15%,即从总体上讲,仅雇用参加面试人员的2%~3%,正是这样一套严格的筛选程序,使得微软拥有了诸多世界上高级的计算机人才,而这些人正是微软的软实力的代言者。

也许你没有比尔·盖茨的能力和运气,但却也有拥有能力相助的可能。

只要你能在自己拿不准的时候礼贤下士,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别打肿脸充胖子,那么,转机一直都是存在的。

不管是一个人自主创业还是一个企业处于转型期,谋划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真正可以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人必是值得去看重的。问人己所不能之事不是一种示弱,相反地,却是一种内心强大的表现。不管是曹操还是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中都少不了借力这一环节,都是在自己的身边凝聚更多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诚意。重视人才、问计于人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事。

2.惜才:爱屋及乌对荀或正是因为有了人才的存在,自己的事业才会越来越顺利。不嫉妒人才是每个功成名就者应有的胸襟和气度。

经历过才会懂得珍惜。这句话乍听来似乎和乱世英雄们没有多少关系。

但是,实际上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三国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几方势力的较量、世事沉浮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说得清楚。而一场战争的成败也是如此。

曹操在这之中不是最聪明的人却是最懂得如何用人的人。因为他知道如何珍惜人才,如何在经历过自身坎坷之后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助力。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千里马就只看你如何去寻求。

人才是有自己的主见的,不是有请必来。所以,怎样吸引人才对自己的注意和认同至关重要。想把有能力的人聚集到自己身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要坚信,人总是能够相互影响的,有才能的人往往愿意与同样杰出的人相处。

曹操对于人才的使用最值得人称道的地方就是不强迫对方。一旦发现自己中意的人就广施恩惠,他希望对方是真心实意对自己表示钦佩,心甘情愿地来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他知道所谓的利诱只对标榜有才的人管用,真正的可收为已用的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

愿者上钩,其政策之开明,其谋略之深远,其胸怀之博大,其性情之豪爽,可称是前所未有。这也是为什么诸多能人义士愿意跟随曹操的原因之一。

其实,曹操的智谋团队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他起兵初期所用的人大多是宗族子弟或者同乡故人,比如夏侯悖、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等等。

后来,当他的势力逐渐扩大发展成为能与袁绍抗衡的军事力量时,身边的心腹谋士已经改朝换代。为了扩充自己的力量,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这其中令人称颂的传说故事也有很多。

荀或就是曹操器重的贤士之一。据说,有叔侄二人来投靠曹操,叔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或,字文若,荀绲之子也。本来是袁绍旗下的谋士,现在顺应大势改投曹操。本已担心曹操会忌讳自己原为袁绍阵营的人,可出乎他所料的是,曹操与他谈话后大悦,说:“此吾之子房也!”遂任为行军司马。

其侄荀攸,字公达,曾拜黄门侍郎,后辞官归乡,今和叔叔两人同投曹操,曹操以之为行军教授。荀或说:“某闻兖州有一贤士,今此人不知何在。”

曹操问是谁,荀或说:“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曹操说:”吾亦闻名久矣。”于是派人于乡中询问。访得他在山中读书,曹操拜请之。程昱来见,曹操大喜。程昱对荀或说:“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公之乡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当今贤士,何不罗而致之?”荀或猛然醒悟道:”吾几忘却!”于是用曹操的名义聘请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郭嘉推荐光武嫡派子孙,姓刘,名晔,字子阳。曹操立即聘请刘晔。刘晔又推荐二人,一个是山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一个是武城人,姓吕,名虔,字子恪。

曹操亦素知这两人名声,就聘为军中从事。满宠、吕虔共荐一人,乃陈留平邱人,姓毛,名玢,字孝先。曹操亦聘为从事。

曹操之所以能收纳四方贤人,因为他虽然看重胜负却能不计前嫌。对于原来对方阵营的谋士,只要真心助己投奔,大多都会接纳。用可用之人来者不拒,是他的一大用人原则。几年下来,颇具规模。

而且,在曹操的眼中,对旧主越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人,他越是喜欢,因为他坚信这样的人一旦真心追随自己必也是心无二志的。于是,自己心里对这样的人才非常热衷,也很有征服欲。

对于一些地方势力,曹操也并没有瞧不起而是极尽拉拢之能事,尽量做到为己所用。总的来说,曹操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增强自身实力的机会。

大多数的地方豪强是黄巾大起义后在各地形成的一些地方割据势力,他们聚集家兵部曲,屯坞自守,拥有相当的实力。如李典有宗族、部曲三干余家、一万三干多人,许褚聚集了少年及宗族数千家。这些人后来都纷纷投到曹操旗下,对壮大曹操的军事实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曹操除主动向前来投奔的能人表示欢迎之外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召。

他以朝廷名义征召天下能人。如华歆、王朗、虞翻等人或为孙策、孙权部属,或在孙氏的掌握之中,曹操都以献帝名义加以征召。

曹操把他们招致麾下,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实力,还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无论从实力还是声势上都得到了大收益。

除此之外,曹操还亲力亲为地对重点特殊的人才特别对待。自己亲笔写信一封聊表诚意。比如,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他给太史慈的一封信。

太史慈是东莱人,先随扬州刺史刘爵,后随孙策,骁勇善战,以箭术闻名。曹操亲笔写信给他,并装入一个小盒子内。太史慈收到后,竟见里面一个字也没有,只有一味中药当归。当归就是要回归北方的意思。虽然对方并没如其所愿,但由此细节不难看出他对人才的用心良苦。

在用人问题上,如果将曹操同袁绍、刘表相比较,曹操能够以重视人才而成就大业,是非常明显的。袁绍出身世家大族,人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刘表是当时的大名士,为“八俊”之一。而曹操出身宦官家庭,论招集人才的客观条件,他是不如袁绍、刘表的,但由于他在主观上能高度认识人才的重要性,有一套招集和使用人才‘的有效办法,终于在招集人才方面大大超过了袁绍、刘表,并依靠自己的人才条件,最终战胜了袁绍、刘表。可见,曹操的主观努力,成了他能大量招集人才的一个关键。“吾任天下之智力”的战略方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曹操之所以能在乱世之中逐渐站稳脚跟,是因为他明白胜利永远不会是只属于自己的,胜利也不会仅仅依靠实力达成,自己身边的谋士都是功臣。

曹操最初起兵时,把自己看成统帅加谋士,羽翼丰满后,他便把自己置于统帅的地位,大量任用谋臣武将为其出谋划策。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开始招贤纳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霸业。也正因如此,他手下才总是不缺人才,要文能文、要武能武,而且各有一方本领,真是惹人称羡。

用人之术,关键在哪里呢?

首先一点在于眼光。用人之前,要先客观而总体地评价一个人。不要用人家的短处去指责诋毁其长处,不因人家的拙劣之处去指责他的完美之处。

随时变化,以为纪纲。所以成功的人必有人才环聚其周围。用人之道上应天时、下应地理,才可成大事。

古人在谈到用人的智慧时常说,散沙可以用水和之,也可以手攥拳强使之合,也可以用胶和漆团结它们。老百姓就像散沙一样,统治者的作用应该是将他们团聚起来,这都需要选择良好的使用方法。而曹操高明的用人之术在于能招之即来,用时猛如虎,闲时绵如羊,这是因为在人才的使用问题上,曹操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这是他成就霸业的核心和灵魂。

一个人尽管聪明,但毕竟能力有限。如果想干成大事的话,就要聚集一批能文能武的贤士在自己身边,这批贤士能够为你出谋划策,助你成就大业。

我国历来很重视“信”这个字。作为统帅的人,不仅要有吸引能人的个人魅力,更要重信守道。这样身边的人才会一直在身边。

同样的,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管理者无需在硬件设备上与同行纠结不清,软件人才实力才是决定企业前途的关键。从更大程度上视公司为生命,若领导者能让手下的人自然产生这种信念,那么这个企业势必会越来越好。

当管理者能够用他真诚的感情说服他的员工,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对于公司都是重要的,那么便没有什么艰难困苦与磨炼可以动摇这个企业的根基,辉煌也就指日可待了。

每个企业的领导对待自己的下属都可能有不同的态度,但诚恳都是至关重要的。没人希望自己被人无视。

有人相助,得人心,这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作为管理者应该让自己的下属有自觉接受你魅力的期望和倾向。只有这样,你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蓬勃地发展下去。

广招天下人才,为已所用,这放在现在仍旧是不过时的真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