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卢安巴塔姆的水晶头骨之谜

艾瑞克·麦修偌

1927年,在英属洪都拉斯的热带雨林地区、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以南,一支考古队在英国考古学家米歇尔·黑吉斯的带领下,想赶在雨季到来之前而加快了行进的步伐。在英属洪都拉斯(现称伯利兹)的南部地区,这支考古队到来之前几乎从未发生过考古挖掘行动。现在,米歇尔·黑吉斯到达了目的地,即卢巴安塔姆著名的玛雅古城遗址。

随行的还有米歇尔·黑吉斯的秘书简·侯森、考古学家托马斯·甘博士、大英博物馆的乔希上尉和瑞奇蒙德·布朗女士,他们从事的都是对玛雅神庙遗址的相关研究工作。

当时在现场的还有米歇尔·黑吉斯的17岁养女安娜。据说在她的生日那天,她在一个祭坛的碎片上发现了这个后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争议的考古遗物——一个水晶头骨!和其他加工过的水晶一样,这个水晶头骨重5.3公斤。发现头骨的3个月后,头骨的其他部分——距离头骨上端约10厘米的下颚被找到了,这是考古人员在头骨发现地的周围花费大量的时间仔细搜寻的结果。

1930年,米歇尔·黑吉斯将他的考古发现公诸于世,随即在考古界掀起了惊涛骇浪。1935年2月24日,他在给《美国纽约》的文章中写道:“……我们在那里(英属洪都拉斯)找到的上百件文物,没有一个是属于现在已知的文明。”这难道是一个考古狂人特立独行的行为和论断吗?但是,他的考古发现经过了世人的见证,而且他也说得无比清楚。英国人将这个头骨视为珍宝。

考古界的震动不安和怀疑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一方面,有人认为米歇尔·黑吉斯的这个论断只是他个人的推测;另一方面,很多人对这个头骨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多年来,米歇尔·黑格斯挖掘出来的文物大多损坏严重或裂缝众多,但是这个水晶头骨竟然完美无缺,几乎没有任何裂缝,难免遭人怀疑。

既然这个水晶头骨属于玛雅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大致介绍一下玛雅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

考古学家将中美洲文化(南墨西哥、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即约为公元前2000—公元300年,称为“成形时期”。大量的农民在当地定居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直到欧美肯人出现并在那里留下了仪式中心,就像人们今天在拉汶塔和特雷斯特斯见到的仪式中心一样。欧美肯人制作了很多头部雕塑:在雕塑面部上,你几乎能看出黑人的一些面部特征。

公元300—900年,玛雅人也建造了不计其数的建筑。但是,人们还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建筑隐藏在热带丛林或热带草原上,这些惊喜还有待人们去发现。他们修建了金字塔、神庙、宽阔的平台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宫殿。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运用任何金属工具,这些方石却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起,完美无缺。卢安巴塔姆的发展也出现在这个时期。这个落石之城存在于公元900—1520年。

现在在考古界,发现水晶文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断有水晶珍贵物品被挖掘出来,就连有4000多年历史的埃及木乃伊上也被发现了水晶。其他水晶不断地在帕丘卡、米却肯省的伊达尔戈、拉帕扎和加利福尼亚南部出现。在墨西哥,这些宝物更是随处可见。瓦哈卡考古博物馆中就保存了很多文物,包括世间罕见的水晶戒指和水晶齿轮,而其中有些线圈看上去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线轴。此外,墨西哥的自然博物馆里的水晶蚱蜢和水晶兔子也足以让世人称奇。

水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自然的神奇赐予,人们又称之为“上帝的眼泪”。在现代,水晶除了象征收获、聪慧和永恒,还时常和死亡有密切的联系。墨西哥出土了很多这样的小型水晶头骨。现在,人们可以在美国的自然博物馆、纽约的道格拉斯收藏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巴黎的特罗卡德罗博物馆见到这些水晶头骨。世界上首个与原物大小完全一致的头骨于1889年在墨西哥被发现,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这个头骨可能跟阿兹特克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巴黎的夏约宫人类学博物馆,有一个比上述头骨小一半的头骨。将这两个水晶头骨进行对比后会发现,出土于英属洪都拉斯的头骨在手工艺方面更胜一筹,切割完美,巧夺天工。

当然,大英博物馆里和卢安巴塔姆的水晶头骨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专家称这两个都是女性头骨,头骨的左右两半完全一样,脸部的中间部分的线条笔直顺滑,鼻子部位突出,与下颚保持垂直。

但是,玛雅的水晶头骨和卢安巴塔姆的水晶头骨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玛雅水晶头骨的下颌是由两块可以分离开来的水晶拼合而成的。而且米歇尔·黑格斯发现的水晶头骨上的眼圈和颧骨都更加突出,墨西哥的这块头骨则没有那么详细地刻画这些细节。

卢安巴塔姆的水晶头骨更出名的地方,在于它的材质。石英是一种类似于宝石的矿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性,人们一般必须通过一定的抛光或技术手段才能获取。石英或水晶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或硅酸,根据国际通用的莫氏硬度标准,石英的硬度级别为7(最高的硬度等级为10,即钻石的硬度)。石英一般呈贝壳状,很难被分离,除非使用氢氟酸作为溶剂。

令人惊奇的是,印第安人却能对坚硬而难以发生化学反应的石英进行完美的加工,要知道,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金属工具还没有出现。米歇尔·黑格斯的养女安娜女士向美国的文物修复家、文物守护者弗兰克·多兰德透露了一些关于水晶头骨的情况,随后这位美国文物专家尝试着对制造过程进行了解释,并发现了头骨的一些特征。后来,惠普公司一直从事对多兰德研究成果的调查工作。

吉姆·普鲁特是惠普公司水晶实验室的负责人,他根据自己绘制的x-y轴线和在偏振光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分析后得出:这个头骨和下颌部分原本就是一个整体。说起来容易,真正制作起来却很困难。众所周知,水晶很难切分,实在难以想象当时的人们究竟使用了什么方法和工具才将整块的水晶切割得如此完美。人们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加工过程中的细微痕迹。也许,他们真的是来自另一种高级文明的人,拥有先进的制作技术。可以看出,这些水晶头骨是玛雅人纯手工制作抛光的,这实在是一项难以想象的长期工作,是纯粹的技术工艺,和任何政治、宗教无关。不难想象,当时的人们花了多长时间,付出了多大努力,经过了多少代才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作啊!

米歇尔·黑吉斯曾经记得印度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其汁液可以融化坚硬的石块,而石块浸入这种液体后会变软,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形状。但是,目前在南美洲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记录。从理论上来说,水晶也是一种矿石,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但是人们至今还未在南美洲发现这种溶解能力超过氢氟酸的植物。

令所有专家感到惊奇的是,纽约的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馆长福瑞德瑞克·J·多克施泰德所持的观点却有违常理。他认为,石英水晶是成螺旋状生长的,所以内部肯定存在某些轴线,从事石块打磨的磨工们都知道这一点。人们需要违背这个螺旋轴线的方向进行加工,为的是对成品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但是,水晶头骨里的轴线只有在显微镜下或在偏振光中才能看见。奇怪的是,学者们即便知道人们曾经按照和卢安巴塔姆的水晶头骨内部的轴线相反的方向进行过加工,但还是不足以完全解释整个制作过程。仅仅就是这个毫米之差的轴线,就决定了玛雅人掌握了现代人都不具备的工艺和技术。

到目前为止,人们只是知道玛雅人用手工对水晶进行过抛光,使其晶莹夺目。据估计,仅这项工序就要耗时700万个工时,相当于800年日夜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世世代代不间断地工作下去!在现代社会,花费如此多的时间、人力和精力在一项工序上,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以现代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为例,玛雅人需要工作1600年才能完成抛光这道工序。即使是在玛雅文明时期,这也是不可能的。

现在,这些水晶头骨被赋予了更浓厚的神秘色彩。也许它象征着什么神谕,从不同的角度看,它都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在太阳下更是闪闪发光,宛如钻石。

水晶头骨的发现地靠近卢安巴塔姆的遗址。至于这个遗址到底存在了多长时间,人们只能估算。弗兰克·多兰德估计遗址的历史为1000~12000年。

安娜,当年那个17岁的小女孩一直保管着那个价值连城的水晶头骨。只有一次,1972年11月2日至1973年3月31日,卢安巴塔姆的这个水晶头骨在纽约的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展出,让无数好奇的人一睹庐山真面目。

但是,水晶头骨的秘密还有待人们继续研究。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