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上古创世神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人首蛇身的女神,她和伏羲是兄妹。她神通广大,能化生万物,她最伟大的功绩:一是抟土造人,二是炼五色石补天。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开始以黄土和水造人。她考虑到人要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于是制定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与女子结合以生儿育女。女娲便成了第一个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人们祭祀这位婚姻之神的典礼非常隆重,修建女娲娘娘庙,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备)这一最高礼节来祭祀她。女娲之神的诞生,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婚姻的大事。

人类繁衍起来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上,祝融打胜了。共工不服,一怒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一刹时,天塌地陷,洪水泛滥,龙蛇猛兽也乘机吞食人类。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女娲看到人类遭此劫难,感到无比痛心,决心补天。她选用五彩石子炼成石浆把天补好,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把倒塌的半边天撑起。还斩杀了残害人类的黑龙。人们又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保护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普遍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伏羲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祖先,被尊为“三皇”之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是一名十分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在雷泽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就把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里,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住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让人奇怪的是,这次怀孕历时十二年。后来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便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出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依据传说和史书记载,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1.教民做网用于渔猎,极大地提高了当时人们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也是家畜的由来。2.变革婚姻风俗,将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久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3.始造书契,用以记事。4.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5.将其统治地域分开而治,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6.创造古代历法。

相传,“八卦”也是伏羲创造的。在天水北道区渭南乡西部,有一卦台山,传说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

八卦的功劳,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以它为特征的伏羲文化,至今一直吸引着国内外无数专家学者在探究。而且,当代的很多学科也都深受其影响,并从中得到启发。相传,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也是受了八卦的影响。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之说。

炎帝炎帝,姓姜。据说他牛首人身,父亲是少典氏,母亲是有桥氏。和黄帝是同胞兄弟。黄帝生于姬水边,所以以姬为氏;炎帝生于姜水边,所以以姜为氏。

炎帝人称太阳神。在他之前没有农耕,为了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他踏遍三山五岳。经过长年的艰辛,最后选出了黍、稷、麻、麦、豆这五种作物来,并教人类怎样播种、怎样管理。后人把这五种作物称作五谷。他又发明了两种农具,就是耒和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我国的农业由此兴起。人们感谢他的功德,尊称他为“神农”。

炎帝还是医药之神。他曾用一条神鞭来抽打各种药草。这些药草经过鞭打,不论它们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自然地显现出来。他就依据这些药草的不同性质,给人们治病。为了分辨药草的性质,他经常自己尝药;尝药的时候,曾经一天就中过七十次毒。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炎帝神农氏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为了促进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炎帝神农氏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造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落后,不断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得到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谓。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因此称为轩辕氏。相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讲话,少年时思维活跃,青年时忠厚能干,成年后聪明果敢。

建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当时蚩尤残暴无道,黄帝毅然肩负起拯救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战士英勇无比,战斗十分惨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助之下,终擒蚩尤并将其斩杀。他被诸部落尊为天子,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教人们修建房屋、喂养家畜、种植五谷,创造了文字、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人们学会了养蚕、抽丝和织锦。

聪明能干、热心为人类造福的黄帝和炎帝,深受人们爱戴,他们一直被当做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海内外的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道教诸神道教是多神教,除信奉太上老君和张天师等道教直系的神明外,还有天神、地祗、人鬼、各行各业的祖师神、民间信奉的俗神、杂神等,都可纳人其崇奉对象。

道教本系诸神道教奉祀较常见或较有代表性的是三清、四御、三元、日月五星、四方之神等。

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全合称,是道教信奉的三位住在三清天三清境的最高尊神。玉清指元始天尊(又称天宝君),上清指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太清指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也有人信为“一气化三清”,“三清”都是元始天尊的化身。三清像多并排供奉在道观正殿。

四御:御指帝王,四御是四位天帝的合称,地位仅次于三清。

四御分别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即民间常说的玉皇大帝,是总掌天道之神,在四御中地位最高。中央紫微北极大帝,传说协助玉帝掌管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之神。勾陈上宫天皇上帝,协助玉帝掌管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并且统领众星,主持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也称后土皇地祗,或后土,是掌管阴阳生育和大地山河万物之美的女神。也有称“四御”为四极大帝,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西方太极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

四御像多并排供奉在道观大殿内。

三官:也称三元。指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目月五星:道教视日月星辰为崇拜的神明。太阳是大明之神,为男像,以金色阳光为饰。月亮是夜明之神,为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五星再加上日月合称0七曜之外,二十八宿和北斗也是道教崇拜的对象。

四方之神: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源于古代二古八宿的传说。

青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被想象成龙,属木、色青,所以称青龙。

白虎:西方之神。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被想象成虎,属金,色白,所以称白虎。

朱雀:南方之神。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被想象成鸟,属火,色赤,所以称朱雀玄武:北方之神。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被想象成龟,属水,色玄,所以称玄武。

道教以上述四神为四方守护之神,对北方玄武尤其崇奉。玄武即真武、真武大帝。道教以真武为雷神之祖,总司风雷电诸神。对他的奉祀至今不衰,许多地方建有真武庙。

除上述道教本系诸神仙外,人们最热衷的是与他们生活较有直接关联的俗神,主要有城隍神、财神、福禄寿三星等及各行各业的行业神。

归属道教的俗神福禄寿三星“福、禄、寿”三星,来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福禄寿星是福神、禄星、寿翁的合称。紫微斗数也有福、禄、寿三星,分别是天同星、太阴星、天梁星,又称“寿星”及“老人星”(寿)。俗话说:“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三星神源自道教的三官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其神职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所谓福星,即木星,也称岁星,后来把它人格化。他的形象是天官装扮,红色袍服,腰系玉带,足登朝靴,手持玉如意,慈眉善目,五绺长髯,一派华贵喜悦气象。身旁立一童子,手捧花瓶,瓶中插玉兰、牡丹,寓意“玉堂富贵”。

禄星是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他是掌管官运的星神。禄星极少单独出现,在民间影响也小,明朝时才与福、寿二星合在一体称为三星。原来的形象是头戴官帽,手执如意,后来也许为了和福星的形象有所区别,又把他改为“员外"打扮,头戴富翁帽,身着华服。常有人误把他当成福神。

在福禄寿三星图中,中间是赐福天官——福星,右边是禄星,左边是寿星。禄星是管官运的神,但形象中没有管官的气势,个子也不太高,一副员外富翁样子。

寿星是道教尊奉的天神,又称南极老人、南极仙翁。他是掌管人间性命资格很高的星官。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事频发,老人星在北方又偶尔才能看到,因而人们就把它的出现与天下混乱联系起来。据说老人星出现,则天下安宁昌盛;老人星不见,则预示战乱兵祸发生。进而产生了神秘崇拜的心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长安建寿星祠,定时隆重祭祀,寿星便正式变成了神的称谓。

在民间,寿星的形象是白发自须,长头大脑门的慈祥老翁。一手拄着一根弯弯曲曲的长拐杖,另一手托一个大仙桃,或身边立两个小童子,抬一枚大仙桃,一童又举献一个仙桃,身旁还跟着寿星的坐骑梅花鹿和一只仙鹤。有的在拐杖上挂一个葫芦,葫芦以“多子”闻名,寓意多子多福,子孙延续。

福禄寿三星高照,人们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长辈健康长寿。道教创造了福、禄、寿三星形象,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话。

长久以来,“三星”神作为神像印在纸上进入千家万户,贴在墙上成了年画,作为人们贺新春的礼品,寄托着祝福的心愿,神性已逐渐减弱。

在潮汕,以枫溪为中心的瓷塑特别兴旺,生产的福禄寿三星组塑,成为有名的艺术品,广销海内外。其释义也已具体化为三个人物,即:晋代的巨富石崇代表福,他身穿锦服,手握天书,环佩缠身,一身富气;唐朝的开国功臣郭子仪代表禄,安放在中间,他王冠蟒袍,玉带围腰,肩飘绶带,气概不凡;神话传说中的南极仙翁代表寿,他鹤发童颜,喜眉笑口,执杖捧桃。

当代有众多人家将福禄寿三星摆放在客厅中,并不焚香敬拜,仅当做一件艺术品欣赏。

财神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春,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望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代表平安;利,代表财富。人生在世平安富贵,自然特别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了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供财神的一系列传统活动中。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因此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隆重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户户置办酒席,为财神祝寿。有关财神,民间有多种说法:

“正财神”赵公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说他是峨眉山仙人,因助纣抗周而身亡,后来被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下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他便俨然成了一尊财神爷了。近代人们多认为赵公明为回族,不吃猪肉,所以祭祀财神时,均用牛羊肉作祭品。

“五显财神”信仰盛行于江西德兴婪源地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护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常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盒,“招财进宝”四字便由此来。普通人家春节都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福运势亨通。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三国时名将关羽关云长。相传关云长管过兵马站,善于算数,发明日清簿,并且讲信用、重义气,进而被商家所尊崇。一般商家既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又当做招财进宝的财神爷。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礼,鸣放爆竹,上香膜拜,求他保佑财运亨通。

文曲星和武曲星“曲星”,星宿名之一。古人认为,文曲星属癸水,是北斗星,主管科甲功名,代表有文艺方面的天赋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在民间传说中,因为文曲星是主文运的星宿,因此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一般被视为是文曲星“下凡”。一般民间认可的文曲星有:范仲淹、包拯、文天祥和《白蛇传》中许仙和其儿子许仕林。

北宋时期有一个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在北宋年间,天灾人祸频仍,民不聊生。玉皇大帝特派赤脚大仙下凡做皇帝以拯救万民疾苦。赤脚大仙在天上享惯了清福,说什么也不肯下界。玉皇大帝承诺派文曲星与武曲星下凡保他,赤脚大仙才勉强同意下凡。

赤脚大仙下凡后就是宋仁宗皇帝。他一出生就大哭不停,催促文曲星与武曲星赶快下界。玉皇大帝被哭得心烦,因此急派二星马上下界。

所有下界诸神,都要到南斗星君处注册,并取一个脸谱下凡。文曲武曲二星到南斗星君处报到时,恰巧又遇南斗星君正与北斗星君下棋,忽视了文曲武曲二星的到来。

文曲星等得着急,就直接从南斗星君身旁装脸谱的乾坤袋内,拿了一个脸谱匆匆下界投胎。武曲星耐心地等到南斗星君下完棋后才表明来意。

南斗星君打算从乾坤袋中拿个武士脸谱给他,但东找西找就是找不到,只好拿了文士脸谱给他。

文曲星投胎后就是包拯。因匆忙之间拿走了武士脸谱,所以一出生就是个黑脸小儿,从而父嫌母弃,把他扔到村头的沤麻坑中。包拯在沤麻坑里哭得惊天动地,他的嫂子可怜他而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因此包拯尊称他嫂子为嫂娘。后来,包拯参加殿试,由于面貌丑陋,差点儿没有被录用。

武曲星投胎后就是狄青。生得眉清目秀,如一个文弱的书生,但却有一身好武功,成了宋朝的一员大将,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但因长得面目清秀,像个书生模样,担心缺乏杀气、难以慑敌,所以做了一个凶恶的青铜面具,上阵冲锋时戴在脸上,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

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是神话中的女神。传说她住在昆仑山的瑶池。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能长生不老,因而她又被称为瑶池金母、西王母。

道教把每年的三月初三立为王母娘娘的诞辰,并于此日举办盛会,俗称蟠桃盛会。

西王母的形象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山海经》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可见其外貌很恐怖,还是位散发灾疫的凶神!

在“汲冢竹书”《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却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性统治者,并与周穆王在瑶池宴饮。《汉武帝内传》则称西王母是一位相貌绝世的女神,并赐给汉武帝三千年才结一次果的蟠桃。这样西王母从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演化成了有人形且容貌娇美的女性,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变身。而神话当然不可全信,但现在有学者考证西王母确有其人。王母娘娘是古代青海、西藏一带游牧部落的女酋长。而且,西王母不是单指某一个人,而是部落(国家)的称号或女酋长世代沿袭的一种尊称;还考证出位于青海省天峻县西南二十千米处的一个几十米深的山洞,就是西王母当年的居所。

但民间对西王母的传说更加具体化,把王母娘娘演化为一个操有不死之药,具有赐福、赐子及化险消灾、长生不老法力的吉祥神。在民间善男信女心目中的地位特别高,其影响遍及全国各地。

土地神人们对土地神的崇拜其实和土地有着很大的关系。土地,是人们生长和生活的直接依赖对象,是人类很早便意识到的自然资源之一,所以人们对土地怀有感激和报恩的思想。同时,由于地上各种事物变化无常,有时带来丰收,有时也带来灾难,令人们对土地又敬又怕,因而试图取悦它,以求庇护。于是创造了土地神进行供奉,希望人寿年丰,天下安宁。

土地神是我国民间广为奉祀的神。只要有人烟、村落的地方,都敬土地。可是由于城市中以供城隍为主,因此土地神的辖区大大缩减了。

有关土地神的传说很多,有的布衫草履,如田夫状;有的家室齐全,老少满堂。这也是民间后来出现土地公、土地婆的原因。

从汉代起,土地公全部有了人名,各地分别演绎成大禹或勾龙。三国时,钟山的土地神为蒋子文。元朝时,沈约迁葬其父亲于金陵,舍墓为普静寺,所以寺僧祀沈约为土地神。

所有土地神,都是历代的有功之臣,又因为他们也是山林、川泽之神,所以,他们又是地祗。土地神,实际上就是合地祗人鬼为一的神灵。

民间还总有某人死后,受天帝赐封为某地土地神的传说。而且土地神也与阳世的官吏相同,需要更替轮换。土地神在民间成了与普通百姓最接近,慈祥可亲,却又神通有限的神灵。

城隍神城隍神,是城市的守护神。“城”,就是城池;“隍”就是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都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军用设施。中国早在周代就已开始祭祀“水墉”神,水墉神被认为是城隍神的前身。起码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已经为城隍神建庙供奉。从南北朝以后,“城隍神”一词屡现于官编史籍。到明代,城隍信仰达到顶峰。根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座,也就是说当时在每个城市中最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神也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范围。

因为城隍神是城市的保护神,城市居民对城隍神祭祀时更加小心。围绕着城隍信仰,产生了各种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每年热热闹闹的“三巡会”,其他的诸如城隍庙会等也连年不断。

女海神妈祖海上保护神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俗称妈祖。传说她姓林名默,宋朝人,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福建莆田湄州湾贤良港的一个渔村。:父林愿,官至都巡检。

传说她从出生至满月都不啼哭,父母便为她取名默,人们称她默娘。

默娘自小聪明,曾从师读书,过目不忘。她知天文,熟水性,懂卦爻,晓医理。她心地善良,更有神力,多次搭救遇难船只。默娘16岁那年,有一天随姐姐去井边打水,忽见井底一道金光,姐姐被吓跑了,而她提起水桶,见有一双“铜符",于是取下戴在身上。她突觉身轻如燕,有了腾云渡海的本领。一次林愿与四个儿子分乘五条船去福州办事。半夜默娘手脚乱动,被母亲推醒。她睁开眼怔怔地对母亲说:“我爸爸和哥哥的船遇上了风暴!"还埋怨母亲说:“刚才我正两手各拉一条船,两脚又挂上两条船,口里还咬着一条,本来没事了。可你一喊,我口一张,口里咬的那条是我大哥的船,我大哥可能出事了!"母亲听后大惊失色!几天后父兄们回来,哭诉海上遭遇风暴的经历,说大哥的船已沉没海中。并说风起之时见一女子牵五条桅索而行,才渡过险境。这时全家才明白,原来是林默“出元神救父兄”!此事是梦境巧合还是真实的,没人知道,反正传扬出去,越传越神。都说林姑娘是龙女,常常梦中救助海难。

林姑娘长大后不愿结婚,经常乘船渡海,云游岛屿之间。凭着一身好水性和一副菩萨心肠,热心救助危难,在海上数次救护遇难渔民和客商,被人们誉为神女、龙女。她的海上救难事迹,在莆田广为传扬。

林默于28岁那年九月初九去世。去世那日,湄峰山上,彩云冉冉升腾,于是人们认为是神归仙境,在其家乡建庙。

妈祖崇拜自宋代以来,遍及我国沿海各省及南洋群岛。潮汕妈祖庙甚多,单南澳岛就有18座,汕头市区也有十多座,其中妈屿、升平路头、厦岭、华坞四座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居民历来崇拜妈祖,尤其是商民、船民、盐民尤重视,船民船中都祀妈祖神像。

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天妃的生日,这天各地均要举办隆重的道场活动。

除进香外,还要观光“出会”活动。人们将天后及眼光、耳光、斑疹、送生等诸位娘娘的神像用木辇抬着,沿街“出巡散福"。一路上香火不断。

同时还要表演各种民间杂艺,如高跷会、八仙庆寿会等。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常。有远处赶来进香者,高拉字帘,上书“百里进香”字样,以表虔诚。

妈祖被誉为世界性的女海神。如今妈祖的信徒在全世界已达1亿以上。妈祖神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个一组成部分。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神诞隆重拜祭,即使不拜者也常在这一天吃炒面、卤鹅。

保生大帝原名吴本,北宋人,出生于今漳州市龙海县角美镇之自礁村,后迁今厦门市海沧镇之青礁村。他是个悬壶济世的名医,被后世奉为神。他有多种称谓。福建、台湾、粤东一带的保生大帝庙,都是祀他的。但许多称为真君庙或慈济庙者,究竟是祀吴本,还是祀晋代的名医吴猛及其门徒许逊,则有些含混不清,因为他们都有“真人”、“慈济”的封号,老百姓都称为真君。明隆庆《潮阳县志》记载,吴猛真君曾“神游于邑之西乡,往往托医药救人,乡人因号其地日仙陂”。当地在北宋熙宁年间已建有“慈济堂”,明万历改“炼丹古庙"。潮阳各地从炼丹古庙分香火建庙者,应是祀吴猛的。但民间故事及一些文章却说吴猛曾到过潮阳,将神话的“神游"误解为真的来过潮阳,神话成为“信史”。老百姓信仰神多是跟着神话走的,文人下笔却要分辨清楚。近年闽南一些学者研究吴本,考证甚详,除神话外,更从历史、文物、医学、民俗等侧面进行研究,还神的本来面目,这是有价值的。

龙王龙王本是中国古代幻化出来的动物神,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属于象征祥瑞的“四灵”(龙、凤、麟、龟)之一。它通常被赋予降雨的职能。龙又能化身为天子,所以又成为古代帝王的象征,认为历代帝王都为龙种,故有“真龙天子”的说法。龙王信仰遍及全国各地,由原来的动物神渐渐地人格化了。凡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渊潭塘井,都驻有龙王,司职该地的水旱丰歉。随着龙王庙的四处兴建,龙王成了中国一位广受崇祀的未由灶神相传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仪表不凡。妻子丁香,非常孝顺公婆。

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移情别恋妓女海棠,最后休了丁香。丁香嫁给贫穷老太婆打柴的儿子。海棠好吃懒做,失火烧光了家财,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流浪乞讨。

腊月二十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非常羞愧,一头钻进灶膛憋死了。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张),因此玉皇封他为灶王。

灶神,顾名思义应是司灶之神,然而中国的灶神偏偏位在灶但不管灶事,以上天特派员的身份住在每户人家,专管监视人们的言行和搜集善恶功过,以便每年腊月二十三(一说二十四)上天说事,即向玉帝报告。

灶神便成了玉皇大帝的耳目!天庭对每户人家全年的表现以及应采用的奖惩方式,全视灶神的汇报情况而定。在诸神中,有关灶神的忌讳最多。据《敬灶全书·灶上避忌》讲,不能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在灶前赤身裸体,月经未结束的妇女不得经过灶前,披头散发者不得上灶烧饭做菜,不得将污脏的东西送人灶内燃烧。

由于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灶,稍不小心就可能犯了禁忌,冒犯了灶王爷,因而,在灶王爷上天之前,人们必定隆重地祭灶,供上吃喝。整个祭灶过程如同一次行贿,祈求灶王爷“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灶神的崇拜,从早期的企求降福,到后来的期盼避祸,间接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己命运的茫然无助,只好将自己遭遇的各种吉凶祸福托之于神。而对灶神不许有怨言、说怪话、发牢骚的种种禁忌,则被统治者加以利用,成为束缚人们观念的一种工具。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祭灶的习俗渐渐淡化.官将会慢慢远离人们的生活。

井神春节,人们都在年三十上午、下午挑水,家家户户都从水井里挑满自家的水缸、盆和锅,以备三十晚、初一、初二这三天使用。这一活动也叫“拜井神”,意思是井神一年来为村里人供水辛苦了,过年这几天也让井神休息几天,以便新的一年井水更旺、更甘甜、更清澈。

关于井神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故事:元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吴湛的人,家住在荆溪旁。此地有一泉水,十分纯净甘甜。周围居住的人们都饮用这口泉水。吴湛是个勤劳并且喜欢干净的年轻农民。他父母双亡,还未婚配,自己一人生活。他喜欢帮助乡亲们。他看见泉水周围没有遮拦,易于落人脏物,于是找来竹子编成篱笆,把泉水围起来,便于大家饮用。一天,吴湛在泉水边看到一个白田螺,捡回家放在水缸里。此后,当他每天干完活回来时,热腾腾的饭菜已经摆好了,他感到惊奇。一天,他躲在窗外偷看,见一个漂亮的女子从田螺壳中出来,走到灶具旁切菜做饭。吴湛赶忙冲进屋去,女子吃了一惊,来不及归壳,只好实话实说:“我本是泉神,因君敬护泉源,并知君独居,所以前来为君准备饭菜。君吃了我做的饭,当会得道。”说完就不见了。

厕神上元节的时候,居家妇女要迎厕神。说起来这个风俗很奇特,节前的一天,拿粪箕一只,饰以钗环,簪以花朵,再用银钗一只插箕口,放在坑厕侧设供。同时,另设供案,焚香点烛,让小辈对它行礼。

厕神也叫紫姑神,六朝时就有信仰。《显异录》中说,紫姑是莱阳人,叫何媚,被李景纳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妒忌。在正月十五那天,被杀死在厕所。后来天帝悯之,把她任命为厕神。名为厕神,但紫姑并非主厕事,而是能先知。所以,民间多以箕帚、草木或筷子着衣簪花,请神降附。妇女们就将自己的心事向其诉说,或代未出嫁的女儿祈祷。

有人说,紫姑是杜撰出来的名字,其实指的是西汉时的戚夫人,她是死于厕所的。后来“戚”变成了“七”,又转化为“紫”、“子”,是音近而变了称谓。虽然这都是传说,但宋代文豪苏东坡却写过一篇《仙姑问答》,形象地描述他与紫姑对话的情景;后来又说在广州见过她的真身,说她多才多艺,“赋诗立成,有超逸绝尘语”。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