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6节 春秋笔法

看着弟弟的尸体,姬寤生脸上呈现着复杂的表情。最后,他决定还是流点泪比较合适。于是,他在弟弟的尸体边痛哭了一场,下令将弟弟妥善安葬。

不管怎样,他终于解决了国内最大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用了整整二十二年,这样的隐忍不得不让人佩服,或许就连姬寤生都有些佩服自己。他除掉了这个夺走他母爱、威胁他统治的弟弟,没有引发大的动荡,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国人的支持,大家都说他干得对,姬寤生在国内的支持率一度达到顶峰。

他似乎成功了,但历史还是公正的。

我们提过,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了《左传》。事实上,这不是一部典型的史书,更像一份解释性文件,是为了注释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传世史书《春秋》。我们也说过,左丘明先生行文简练,但跟孔子先生比起来,他简直就是话痨了。关于郑庄公这件事情,孔子只用了一句话。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鲁隐公元年》)

如此简单,连一向奉行节约的左丘明也看不下去了,特地在下面解释。

其一,共叔段没有弟弟的样子,所以不用“弟”字,直呼其名以示批评。

其二,姬寤生跟段是兄弟争国,而段又自据其城,跟大哥如同两个国君,所以不用“征”,而称之为“克”。

其三,不说姬寤生以国君身份讨伐共叔段,而称他为郑伯,是批评他有失兄长的职责,非但没有好好教育弟弟,反而故意放纵、精心安排,让弟弟走上造反的道路。 

其四,没有把共叔段出奔共这个结局写出来,是实在不好下笔。说大哥把弟弟逼到共城吧,对姬寤生不太尊重;说共叔段自个儿跑到共城吧,就对弟弟太不公平。

区区六个字,包含了这么多的意思在里面,孔子先生这样打文字哑谜也是有苦衷的。孔子写《春秋》的本意就是通过点评历史事件、评述历史人物来教育大家,但这些历史人物毕竟是我们的先人,有些还是我们尊重的贤人。他们不是淘宝商品,随便点评太不礼貌。所以,必须要采用这种隐晦婉转的笔法表达自己的褒贬。后人遂将这样的笔法称为春秋笔法。

据说,孔子对自己的这一笔法颇为自得,认为自己别的东西大家可以随便提意见,但《春秋》这本书,我老人家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该写的写,该删的删,别人一个字也动不了。后人也评判《春秋》里寓褒贬于一字之间,字字隐藏有微言大义,导致后来的学者一翻开《春秋》,就逐字研究,生怕某句话已经将人十八代祖宗都骂遍了,自己还看不出来。

遗憾的是姬寤生,他费劲心机,苦等二十二年,就是为了又当杀手又当牧师,可孔子只用六个字就将他的内心揭露得一清二楚。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