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姬寤生的反制

作为周王室的原把持者、利益既得者,郑国当然要对周王室的穷极思变说不!

姬寤生很快拿出了他的应对之策。

王畿边境温地,公元前720年4月,麦成熟时。

这一天,温地的长官——我们且称他为温叔吧,收到一份情报,有一支全副武装的大军正朝城邑而来。温叔爬上城楼一看,果然,远处扬起一片尘埃。

一看来者不善,温叔立马下令关上城门。

对方很快就杀到了城下。

这伙人自称是邻国郑国的军队,因为今年境内发生旱灾,家里没有吃的,特地拉着队伍过来就食,他们开价要粟千钟。

温叔擦了一把汗,搞得来势汹汹,把人吓得半死,结果不过是一群要饭的。当然,这群武装要饭团的胃口不少,要粟千钟。春秋时计量单位五花八门,但粗算一下,当时一亩地的产量也就一钟左右。这群逃荒的一开口就要一千亩的产量。

温叔的仓库未必有粟千钟,就算有,温叔也没有给的意思。他向城下喊话,表示城里的粮食都是天子之物,天子没有发文件,自己不敢随便慷天子之慨。

必须得说,温叔还是有勇气的,面对全副武装的大军,他忠于职守,打死也不开门。他也做好了对方要饭不成就硬抢的准备。可奇怪的是,这伙人听说没有饭给他们吃,又呼啦啦地从城下走了。

原来只是流窜作案。

温叔惊魂稍定,没多久,他又收到了一个消息,这伙军队竟然在地里割起了麦子。

当然,这群明火持杖的人不是帮老乡收麦子,因为收割下来之后,直接脱了粒做起饭来。还一吃好多天,等温叔颤巍巍来到野外,发现原本金黄的麦地里只剩下光秃秃的麦秆跟满地发黑的土灶。

这也太欺负人了!温叔的心头涌起一股怒火。

率领这群饿殍之师的人是郑国的卿士祭仲。这会儿,周平王先生跟他的儿子还躺在棺材里没下葬(周平王是七月下葬),周王室的棺材本都是跟人家要的,郑国本来是王室上卿,应该去洛邑帮着筹集资金,发送先王,却跑来吃天子的粮,让天子无粮可吃。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姬寤生觉得还不过瘾,到了秋天稻子熟了的时候,又派出军队到周的成周(也就是洛邑)搞了一次秋收行动。

大家可能觉得这样是不是太儿戏了,领着大军前来,怎么说也得攻攻城池、杀两个人吧?跑到人家地里,把人家的麦子割了算怎么回事?又不是意识形态之争,要割周王的封建主义尾巴。

事实上,姬寤生的割麦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种行为现在通常称为反制。

所谓反制,就是对敌对人物和势力的行为进行回击,比如欧盟对我国光伏行业发起反倾销调查,我们就对他们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美国借助日本重返亚太,俄罗斯就发布消息,要在与日本有争议的岛上部署防空导弹;美欧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伊朗则在霍尔木兹海峡搞军演,并宣布随时会封锁这条航运要道,诸如此类等等。其实施的关键是把握好度。

这种措施比抗议要严厉,比开战又要和缓。

如果说姬寤生第一次跑到洛邑,是向周平王提出外交抗议的话,那这一次割麦事件就是正式做出反制。

周桓王跟鲁国勾搭,又提拔虢公忌父,用心是险恶的,性质是恶劣的,还付诸了实际行动,从鲁国拉回了真金白银,那光是表达严重关注、强烈抗议就不够了,但要是直接开战又显得反应过激,毕竟人家只是借了点钱嘛!

于是,姬寤生针对周王室的行为制定出了这个割麦的反制行动,事实证明,这个反制行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一是展示了实力,二是表达了不满,三是没有擦枪走火、酿成流血冲突。

割麦的消息传到洛邑后,周桓王年少气盛,坚持出兵,但在大家的劝阻下,还是打消了动武的念头,只是下发了一份文件给全国,要求大家提高警惕,防火防盗防郑国。

此事称为周郑交恶。

至此,由郑桓公开创,郑武公巩固的周郑关系正式破裂。

客观地说,郑周交恶的责任并不全怪姬寤生处置失当,周平王穷极思变、周桓公继承其志,而姬寤生要维护原有的秩序不动摇,两国的目标发生冲突,感情破裂在所难免。总而言之,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友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于那个论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姬寤生马上就要面对因为周郑交恶而产生的一系列后果。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