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只愿故里浣溪纱———“沉鱼”西施

一枚重要的“棋子”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射杀,吴越两国因此结下仇怨。两年后,他的儿子夫差为父报仇,兴兵攻打越国。吴国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山)大败越兵,勾践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今浙江绍兴附近)。

眼看吴国大兵压境,越国危在旦夕,大臣范蠡提出降吴的主张,“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为保留一线复国的机会,勾践接受了范蠡的意见,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去请和。

伍子胥看出这是越国的缓兵之计,于是劝吴王夫差不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他说:“不杀勾践必留后患,应当乘胜灭了越国。”

但这个时候的夫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以为然地说:“一个亡国的奴隶,能翻起什么大浪来。”

随后,勾践带着夫人和范蠡等臣子来到了吴国为奴。夫差在阖闾的坟墓旁边盖了一间石屋,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里面,勾践负责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活。为了复国的大志,勾践受尽屈辱,苟且偷生,默默等待着。

勾践是个颇有心计的人。在吴国当马夫的三年间,他以常人罕有的忍耐力,忍辱负重。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毛遂自荐,说自己能治夫差的病,可是夫差不让勾践接近他。为了给夫差治病,勾践竟然亲口尝夫差的粪便来分析夫差的病因。这样过了两年,夫差相信了他的忠诚,于是不顾伍子胥的阻拦,把勾践释放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逢吃饭的时候,先舔一舔苦胆,还让侍臣大声提醒他:“勾践,你忘了会稽之耻吗?”勾践每次都应声答道:“不敢忘!”这就是后人传诵的“卧薪尝胆”的典故。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大夫文种说:“商汤曾经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曾经被围困在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后来都称王称霸天下。这样看来,我们今天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为了能使越国富强起来,勾践亲自参加耕种,夫人亲手织布,鼓励人民生产,繁衍人丁,大大增进了越国人口。勾践又让文种管理国家大事,让范蠡训练军队,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

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勾践命范蠡寻访美女,决心用“美人计”灭吴,而西施就是勾践复国大业的关键“棋子”。

挺身救国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南苎萝村)人。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所以人称西施。西施天生丽质,粉面桃花,美貌远近闻名。

因家境清贫,西施很小就帮着家里干活,平时常在溪边浣纱(“浣”

是洗的意思。“纱”就是苎麻,当地人称“苎萝”)。她在溪水边浣纱时,清澈的溪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她美丽的倒影,忘记了游水,呆呆地沉入水底。从此,“沉鱼”的美名便流传开来。一天,范蠡寻访美女到了苎萝山,只见峰峦竞秀,万壑争流,溪山如画,不禁心旷神怡。忽见一条清溪,细流曲折。沿溪望去,桃李成林,松柏苍翠,郁郁葱葱之中,似有柴门隐约,竹篱依稀。又走了几百步,一阵香风扑面吹来,范蠡大为惊异:“这香味似兰非兰,带有脂粉之香,芳泽之味。”正在猜疑,只见一女子在溪边浣纱,这阵香气,正是从她那儿随风飘荡来的。这女子冰清玉洁,娇若春花,恰似幽兰含香;体态轻盈,身着素衣,宛如出水芙蓉。范蠡暗中惊异道:“不想尘世之间,竟然有如此美女。”范蠡表明了身份,说明来意,西施想不到自己一个乡野弱女子,对国家前途竟是如此重要,毅然应允。

西施进入了越国王宫,范蠡亲自教她歌舞礼仪。有史料记载,范蠡与西施逐渐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可惜因国难而相识相爱的两人,又因国难而被生生拆开。

临行前,勾践交代给了西施三大任务:第一,引诱夫差沉溺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第二,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第三,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

可怜的西施,明明没有当巾帼英雄的才能,却偏偏背负了不属于她的责任。

这时的吴王夫差,享乐之心日渐加重,奸佞之臣伯鼓动夫差重建姑苏台。

范蠡听说这件事后,对越王勾践说:“吴王建姑苏台,需要大量优质木材。大王您如果采集一批名贵木材献给吴王,投其所好,吴王一定非常高兴。他会更加相信您的忠诚,这对我们的复国大计很有利。”

越王于是命木工三千入山伐木,耗时一年,伐得大批上等木材,其中有两棵巨木粗二十围,高四十丈。勾践令匠人精工雕刻成盘龙花纹大柱,抹上丹青,又镶嵌白玉,错彩镂金,将所有采伐来的名贵木材进行加工,然后派文种献于吴王夫差。

夫差见了大喜,如数照单全收。为表彰勾践的忠心,还加封800多里土地,归越国所有。

为建造姑苏台,徭役繁重,赋税增加,百姓哀怨。工匠日夜劳作,劳累而死的不计其数。姑苏台修成后,壮观秀丽,登高望远数百里。台上雕梁画栋,金玉妆饰;台四围种植奇花异草,畜养珍禽怪兽;又引太湖水环绕台前,舟船往来其间;台左有香水溪,右有百花洲,一年四季花香不断。

在越国送上良木的同时,还送上了包括西施在内的美女50多人。

相国伍子胥谏阻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眩。因此夏桀因妹喜而灭,商纣因妲己而亡,周幽王因褒姒身死,晋献公因为骊姬而失败。

自古以来丧身亡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不是因为红颜祸水。现在越王进献如此美女,就是想要大王沉湎女色,荒废朝政,自取败亡。大王一定不要接受这个亡国之物。”

夫差发怒说:“好色之心,人皆有之。勾践得到如此美人,不敢自己享用,进献于我,这是忠于吴国的表现,相国你怎能怀疑他另有所图?况且夏桀、商纣、周幽王都是亡国之君,怎能和我相比?你身为我的臣子,竟敢在朝廷之上,当面侮辱我,还有做臣子的礼数吗?今天我偏要接受这个美人,让你看看我会不会亡国!”

虽说夫差随口立下了这么一番“雄心”,但是自古以来“最难消受美人恩”,他还是日渐沉迷于西施的“温柔乡”里。

吴王对西施的宠爱吴王夫差对西施十分宠爱,他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每日与西施乘舟在水里嬉戏。又在灵岩山筑西施台,开玩花池,辟采香径,凿碧泉井,携着西施四季里游玩,流连忘返。

春光明媚的时候,西施领数十嫔妃在前,吴王与伯、奚斯随行于后,逢亭饮宴,遇榭笙歌。夫差看到四周百花鲜艳,亲自折下最艳丽的一朵,插在西施的头发上,深情地说:“你如果站在花丛下,不知道是花儿长得像你,还是你长得像花?”擅长献媚的伯趁机说:“依臣看,西施比花美多了!”

夏季里,吴王亲自驾一叶锦帆,与西施在香水溪赏莲。嫔妃们赤裸身体在溪内采莲,西施与夫差拍手而笑。舟上载着乐器,笙箫迭奏,歌声悠扬。西施喝得有些多,伸手去采莲,不慎掉进水里。夫差急忙命嫔妃救起来,亲自扶进舟中:“你这一溺水,可称得上落花随水了!”后来吴王让奚斯在西施落水的地方建一浴池,四周砌上白玉石,引入清泉。据说西施在泉内沐浴,沐浴后的泉水芳香馥郁,久久不散。

秋风瑟瑟,夫差担心西施禁不起风吹,在灵岩山上给她建了一座馆娃宫,作为西施游玩时歇息的行宫。馆娃宫豪华奢侈,用铜做钩檐,玉作门槛,檐廊饰以珠玉,台柱镶以七宝。秋高气爽时节,夫差携西施登馆娃宫,朝歌夜弦,宴赏不息。

西施早晨梳妆时照池为镜,夫差立在她身后,亲自为她撩发施粉,说:“以你的娇妍,映在水里,水也生媚。”西施娇媚地一躲闪,行步之际衣袂飞扬,与仙子无异。

冬天他们住在灵岩山的西施洞,落霜的早晨和下雪的夜晚,夫差与西施穿着狐裘,坐着香车,一路寻访梅花,直到崎岖险道,车驾不能通过时,才欣然返回。

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板上雕镂花纹,绘上彩绘。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仙乐一般,夫差听着如醉如痴。

据说西施有心绞痛,每当病情发作时,手捧心口,紧蹙眉头。夫差见此情景,觉得西施如同带露的鲜花,溅了水珠的芙蓉,娇艳无比,越发惹人怜惜。每次西施心痛一次,夫差更加怜爱,宠爱愈深一层。其他妃嫔见状,以为吴王喜欢人皱眉的样子,于是个个都效仿西施心痛锁眉的样子。

每逢吴王驾车到后宫,众人一齐颦眉蹙额。吴王见了她们这种形态,哈哈大笑,说:“西施心绞痛,自然颦眉蹙额,惹人怜惜不已。然而她们故意学她的样子,我看了,反而愈发觉得丑陋。”

渐渐地,吴王对西施的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西施爱吃鲜鱼,御厨做的鱼,西施嫌不新鲜,连筷子也不愿拿。于是吴王命建造一座养鱼城,城通太湖,用活水养鱼,以保持鱼的新鲜。西施喜爱吃鸭,而鸭必须用香料拌米来喂养,于是吴王又筑了一座养鸭城。西施爱吃嫩鸡,鸡必须选肥嫩洁白的,吴王就造鸡陂来养鸡。西施爱喝女贞酒,此酒产于会稽,吴王便命越国每年供奉。可是贡酒远道而来,在江中经风浪颠簸,到吴国时,都已混浊,不堪为美人饮用。吴王又筑酒城,仿女贞酒的做法,酿酒以供西施饮用。

吴王为使西施不受酷暑之苦,征集十万丁壮夫役,挖掘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河,在舟船上消暑,在湖上建造避暑宫殿。材料不足,就拆取寺院和民间富户人家的高堂大厦;还是不够,就拆老百姓的房屋。百姓辛苦终日,却没有一方住处,流离死亡,农田都荒废了,百业也消停。

夫差自从有了西施,好色之心得到极大满足。他说:“我得西施,如鱼得水,此生愿终老温柔乡矣。”

最后的归宿虽然朝中大臣时常劝谏夫差不要沉迷于女色,但都被夫差训斥,甚至被驱逐、罢官,渐渐地大家谁也不敢提了。夫差依然携同西施一年四季游玩享乐,不理政事。集吴王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西施却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极力让吴王把心思全放在自己身上,荒其国事,耗其国力。一个弱女子,在异国他乡担负着颠覆一个国家的重责,她是一个真的勇士。

庆幸的是,西施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伯。伯是吴王宠信的大臣,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时常送些金银珠宝和美女给他,因此他总是替勾践说好话,纵容夫差和西施行乐。

当时,越国在范蠡、文种的治理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隐隐感到了越国的威胁,想要讨伐越国,却被伯和西施巧言阻挠。

只有老臣伍子胥敢于劝谏,可是吴王也不理会。伍子胥在姑苏台下独自叹息:“现在的吴国,如同夏桀、商纣的末年,怎能不灭亡呢?”

吴王一听,大怒。但伍子胥仍坚持进言:“越国是心腹大患,我们应该灭了越国。”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诽谤说:“伍子胥表面忠厚,实际很残忍,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怎么能顾惜君王呢?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后来,吴王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尽。吴王提拔伯为相国,执掌国政大权。同时加封越国,赐以封地,以安抚越国。

伍子胥自刎前老泪纵横,痛心地说:“请把我的两只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都城的城门上,我要看着越国的军队攻进吴国的城门!”

再说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力大增,伺机复仇。

越王故意派遣使者对吴王说,越国连年受灾,希望可以用银钱来购买吴国的粮食。吴国把粮食卖给越国,结果吴国国库的储备粮大减。勾践把买来的粮食赐给国内的贫民,百姓无不感恩颂德。

第二年,越国粮食丰收,吴国遇到了蝗灾,勾践选择粒大饱满的粮食,煮熟后进贡给吴国。吴王还感动地说:“越王真是忠心啊!”伯说:

“这些粮食谷粒饱满,可见越国土地肥沃,种子优良。我们可以用他们的粮食作种子,给我国百姓种植。”于是吴国人都用起了越国的粮食做种子。

可是因为种子是蒸熟的,老百姓一整年颗粒无收。结果,吴国又闹起了饥荒,伯对愚昧的夫差说:“这是水土不同的缘故。”

吴国因夫差和西施一味享乐,大兴土木,百姓积怨已深;连年征兵,北上与齐、晋等诸侯国争霸,军士疲劳;加上粮食颗粒无收,民怨沸腾。

这时越国得知吴国国力已尽,伍子胥已死,于是,越王勾践率十万精兵,乘虚而入,打过边界,直攻吴都姑苏。

越兵志在雪耻,百姓自愿出征的就有三万人,越兵以一当百,连战连捷。而吴国的精锐部队还远在晋国,只剩老弱病残守城。越兵攻城略地,愈战愈勇,吴兵节节败退。

夫差无奈,只得派他最信任的伯去向越王勾践请求投降。然而勾践有前车之鉴,不接受吴国的投降。伯见势不妙,收拾金银珠宝,逃跑了。

夫差自知大势已去,仰天长叹道:“我不杀勾践,忘了父仇,是不孝之子,这是天要亡吴啊!我杀了忠臣伍子胥,现在果然亡国了。我死后,又有何面目去地下见老相国呢?”随后用黑罗纱裹住自己的脸,自刎而死。

勾践灭吴后,声威大震,在徐州(今山东藤县)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一大霸主。

据说勾践灭吴后,便把西施掳回了越国。第一天晚上,勾践让西施侍寝:“夫差能够与你同床共枕,我为什么与你不能?”越国的王后大发醋劲,妒而生恨,她以担心勾践重蹈夫差女色亡国的覆辙为由,说:“此乃祸水,岂可久留?”于是派人骗出西施,装进袋子,绑上石头,沉入大海。

后人有诗感叹道:“玉盘珍馐若粪土,华宇广厦难为家;何日范郎旌旗举,得回故里浣溪纱?”

另一种说法是西施被吴人所杀。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皮袋子把她包住,沉入扬子江心,这个结局记载在《墨子》里。吴人对西施是恨之入骨,再加上吴国被灭,吴人更是恨上加恨,都想把西施杀掉。勾践灭吴后要安抚吴国百姓的民心,因为他们以后也是越国的子民了,而安抚的最好方法就是顺应民意,把西施交给他们处理,这无疑是一个绝妙的好方法。

而民间传说较多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吴国灭亡后,范蠡携西施乘一叶扁舟,漂泊而去。从此他们隐姓埋名,泛舟五湖,过着相亲相爱的逍遥生活。据说,归隐后西施每天早上对着青铜镜梳妆,随手将脂粉水倒入湖中,以致湖中生长的螺都变成了五色螺。后来,齐国出现了一位大富翁,叫陶朱公,有万贯家财,妻子美艳如花,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的妻子就是西施。

这种传说,或许是后人不忍心这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有一个悲剧结局,于是编织出一个英雄美人的佳话,来寄托对她的同情。其实,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得多。对于西施的结局,史学界至今也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

让我们姑且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向这位勇敢的美女间谍致敬。

后世评价西施的“红颜祸水”广为世人诟病。后人对西施的指责,常常是说她以美色媚惑了吴王。夫差之所以败于勾践,是因为受了西施的腐蚀;吴国的战败是因为西施“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夫差的英名霸业付诸流水,吴国惨遭灭国,沦为越国的附属,这都是因为她“红颜祸水”。

西施身在吴国心在越,以身许国,完成使命,帮助越国灭亡了吴国。对越国来说,她是功臣,而对吴人来说,她是间谍,是卧底,是红颜祸水。

其实,说她是间谍、卧底,似乎有些牵强,最多也只是“美人计”的一个棋子而已。西施并没有刺探吴国的机密情报,也没有意图伺机刺杀吴王夫差。间谍最忌动情,如果说她是间谍,她的武器也只有温柔刀。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对政治基本上起不到任何的实际作用。即使宠幸如西施,也不过是吴王夫差的一个高级玩物而已。

正史上没有记载有关西施的任何文字,更没有西施亡吴的故事,可以看出,西施并不是导致吴国最终走向灭亡的元凶。正如唐代诗人崔道融在《西施滩》中所说:“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被扣上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的罪名,几千年后仍然让人为她鸣冤喊屈。

也许有人会认为,吴国的灭亡,是因为夫差当年没有杀掉勾践所致。

其实,夫差是一代霸主,已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齐国等,正欲北进中原,图谋霸业。他清楚地知道,要想成为霸主,征服列国,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用心去彻底征服。夫差就是想用大仁之心征服勾践,使他成为别国的榜样,让别国心甘情愿地臣服,不战而降。即使勾践有不仁之心,他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擒纵自如。

但是西施的出现,使一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进中原的策略被搁置,大兴土木,荒淫无度,奸佞得宠,良相被害,劳军伤民,国力耗空。

唐代罗隐在《西施》诗中说得很确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如果吴王夫差是一位明君,别说是一个西施,再来十个西施,又能怎样?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

也许,西施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吴王的万千宠爱,更不是成为越国的大功臣。如果能和她自己所爱的人隐姓埋名,泛舟五湖,哪怕只是在苎萝山的小溪边静静地浣纱,不是娇艳红颜又如何?!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