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15.“宁”者万事小,“静”处乾坤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一语即由此简化而来,意思是心境宁静,思虑可致深远。

宁静致远,此言甚确。人的思虑,只有在宁静的心境中才得以展开、深入;人的思虑,只有在宁静的心境中才能够发挥最佳的功效。

北宋哲学家邵雍在《何处是仙乡》一诗中写下“静处乾坤大”的诗句,说的是只要心境宁静,就会感到世界旷达广大。心境宁静,思虑才能在高远的时空中翱翔,人们才能以深邃的眼界和宏大的气魄来看待世事人生。在这方面,诸葛亮便是一个范例。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初顾茅庐时,这样描述卧龙冈诸葛亮的居处:“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如此幽静清雅的环境,为诸葛亮提供了保持宁静心境的客观条件。而宁静的心境,无疑有助于诸葛亮高瞻远瞩,纵观透析世事风云,从而在未出茅庐之时,就已预见到天下的三分大势。

宁静的心境,可以使人的思虑全面、深刻、敏锐、细腻,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心智的潜能。

科学家们常常凝神苦思,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甚至因精神高度专注闹出过不少笑话。而正是这种高度专注的精神,才保证了科学家们拥有一片宁静的心境,从而完成一个又一个新发现、新发明。

诗人、作家有时在夜间入睡时,宁静的心境使他们的文思喷涌出灵感的火花。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一次为了描绘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情侣,花了两天时间,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也没找到恰当的词句。第三天夜晚睡觉时,马雅可夫斯基仍在苦思,半夜时分,他忽然想到了如下诗句: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

残废了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兵士

爱护他唯一的一条腿!

这诗句,极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侣的保护和疼爱之情。

在现代社会中,另一方面,各种交往不断增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科学飞速发展,技术、产品不断更新。故而,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保持宁静的心境,往往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有鉴于此,日本的一些公司专为职员开设了静坐沉思室。以美能达照相机公司为例,每间静坐沉思室仅设一桌一椅,公司职员在上班时间可随意进入,独自静坐,避开人、事、电话等的干扰,以使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于是,许多有助于公司管理与生产的方案措施,便于静坐者的头脑中不断萌生出来。

宁静的心境,对解决社会生活中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

犯了过错,如能清夜扪心自问,则可在宁静的心境中认真自责、反思,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遇到突然事件,保持沉着、冷静,可使人猝然临之心不惊,身处剧变神不慌,方寸不乱,以清醒的理智,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

在待人接物时,宁静的心境有助于我们保持谦虚和蔼的态度,亲切悦和的语气,礼貌得体的举止,从而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平日,人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往往不是马上表态、下结论,而是说:“让我静下心来想一想。”看到别人遇事慌乱无措时,人们往往会劝他说:“先别着急,静下心来,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这说明,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宁静致远的道理,来解决问题和处理事情。

有时候,人们处理某事失误后会说:“刚才我太不冷静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当有人碰到问题沉不住气时,人们会告诫说:“要冷静,光着急只能坏事。”这说明,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心境不宁静,解决问题和处理事情很可能要出偏差。

自古以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宁静致远这一道理,曾为政治、军事、生产、科技、文化等无数活动增色添彩。今天,愿我们大家自觉、主动地将宁静致远的道理,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这样,我们将在各方面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效。

让我们把“宁静致远”四个大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16.明大臣的“伪”与澳总理的“诚”

心体光明,暗室中发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发厉鬼。

——洪应明

太阳是光明的,它普照大地,施惠于万物;月亮是光明的,它皎洁明亮,光洒人间;白昼是光明的,它正气浩然,朗朗乾坤;蜡烛是光明的,它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做人,也应当是光明的。面如明镜,心如清泉,行如骏马,言如玉石,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古人说过:“人心贵乎光明净洁。”心地光明,襟怀坦白,是高尚的思想品德。一个坦荡的人,必然是一个淡泊私利的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忠诚老实的人。

对人,应当坦坦荡荡,不应小肚鸡肠。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不但以文著称于世,而且他那种捐弃前嫌、奖掖后进的坦荡胸怀,更为后人称颂。嘉佑五年(一零六零年),欧阳修升任枢密副使,次年又任参知政事,身居宰辅,手握重权。在他当朝问政时,他不是用权力来排斥与己不同意见者,而是积极地奖掖后进,为国荐贤。有一次,英宗要他推荐三名可以担任宰相的人,欧阳修同时推荐了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这三个人不但不是欧阳修的至交好友,反而与他都有过前嫌,有的甚至竭力反对过他。如吕公著在庆历年间曾力攻欧阳修,认为他是范仲淹的同党,为此,欧阳修被贬谪滁州。英宗即位时,曾围绕濮王称为皇伯还是皇父问题,朝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司马光的观点与欧阳修完全对立,王安石也阐述了自己不能苟同欧阳修的某些主张。尽管如此,欧阳修并不耿耿于怀,却认为他们确有宰相之才,于是一同举荐。时人曾说欧阳修“于晦叔(吕公著)则忘其嫌,于湿公(司马光)则忘其议论,于荆公(王安石)则忘其学术,世服其能知人”。

对己,应当襟怀坦白,决不文过饰非。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有一次在电视发表演说,坦诚地讲到了他过去的私生活,只见他声音颤抖,双眼闪着泪花。五十九岁的霍克说:“是的,我对妻子不忠,但那是短时间的、早年的事了。”他说:我与同庚妻子黑兹尔是在十七岁时相爱的,至今已是四十余年的夫妻了。他夸黑兹尔是一位很能谅解人和体贴人的贤惠妻子。霍克此举并未使他失掉面子,相反,却赢得了赞扬。第二天,澳大利亚的许多报纸都以显要版面发表了霍克的谈话,用了醒目的通栏大标题:《霍克承认不忠行为时哭了!》、《霍克勇于承认过失,举动非凡,真是奇迹!》。

对事,要秉公而行,决不鼠窃狗偷。公元七十三年,班超为联络西域各国抗击匈奴而出使西域。汉章帝初年,北匈奴卷土重来时,班超已在西域驻扎十余年,他奋力坚守,英勇反击。卫侯李邑奉命护送使者至于阗,见烽火连天,不敢西进。为掩盖自己的胆怯,遂上书皇帝,言“西域立功不可成”,又诋毁班超“安乐外国,无内顾心”。帝知班超忠心,令李邑受班超节度;而班超却能大度为怀,秉公处事,不留李邑在西域,而将其遣返京师。班超光明正大,问心无愧,可以为人师表。

磊落者,真也,说真话,办真事,实实在在,真真切切。虚假的东西,永远是卑微的,无力的,令人生厌的。“贼怕响声鼠怕亮”,对待虚伪者,最好的办法是用事实将其戳穿,让他在阳光下无地自容。

然而,除伪亦非易事。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用三十年心力,除一个‘伪’字不得。或曰:‘君尽尚实矣。’余曰:‘所谓伪者,岂必在言语间哉?实心为民,杂一念德我之心便是焦;实心为善,杂一念求知之心便是伪;道理上该做十分,只争一毫未满足便是伪;汲汲于向义,才有二三心便是伪;白昼所为皆善,而梦寐有非僻之干便是焦;心中有九分,外面做得恰像十分便是焦。此独觉之伪也。余皆不能去,恐渐渍防闲,延恶于言行间耳。’”

当然,吕坤所言,是从严要求,自慎其独,表里如一,无分毫相悖,一般也是难以做到的。不过,一个人要真心求得光明磊落,朝这个方向努力就可以了。

17.衾影无惭,俯仰不愧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宋史·蔡元定传》

做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是中国古代追求的君子风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发出过“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感天动地之声。《宋史·蔡元定传》也记载了“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的沁心入肺之音。

衾影无惭,指没有做过亏心事,行为光明磊落。衾,指被子;影,指身影。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中说:“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的功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这是一个形象比喻的说法,其寓意是说,不做任何亏心事,什么时候都问心无愧。

那些心术不正、衾影抱愧的人,最怕的是阳光,最怕的是浩然正气。《旧唐书·杨绾传》记载着这样的故事:唐太宗时,一向以“贞廉俭朴”著称的杨绾升任宰相后,发生了一连串趣闻。御史中丞崔宽,马上把号称“当时第一”奢华的自家别墅拆了;中书令郭子仪,立时将“座内音乐减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平日每出行一百余骑呼拥,“亦即日减损车骑唯留十骑而已”……这表明,崔宽等一些官员平日极尽奢侈,有负朝廷和百姓,心中有愧,因此,在“贞廉俭朴”的宰相上任后,慌乱不安,急忙掩饰自己的劣迹。由此可见,衾影无惭既是道德文明的要求,也是道德文明的威力。它对品格高尚者回报以心灵上的安宁坦然,对行为不端者则施以心灵上的审判鞭笞。

要衾影无惭,就要做到净心、守神。人之初,性本善。在大千世界中要做到纤尘不染、衾影无惭,是相当艰难的。但只要我们有这种追求,就能够保住童心、善心、良心,就能够处闹市而心净,修己安人而守神。这就要求我们守住自己心灵净化的窗口,固守自己精神的家园。只要我们心安、神安,在缤纷世界中诱而不迷,闹而不乱,就能从主观上减少以至杜绝做出有愧于心的事情来。

要衾影无惭,就要做到无欺、无诈。在人的一生中,由于受到知识、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犯错误、办错事。但是,只要我们无欺无瞒,知错就改,仍不失为坦荡君子,仍可问心无愧。衾影无惭的关键,在于免掉“欺诈”二字。欺与诈的本质在于掩掉自己本已知晓的事实真相,从一己的私利出发,以损人利己为目的,干出丧失良心的丑事。而心是不可欺、不可诈的。你欺诈了别人,你自己的心也要或早或迟、或快或慢地同你算账,你安能衾影无惭?你怎能行之不虚、寝之泰然呢?唐代诗人骆宾王借萤火作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的确,没有抱愧、内疚的事情,无论走到哪里心绪都是安然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具备至诚、至真、至善的品德,做一个修身有素、衾影无惭的人。

衾影无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道德高标准:为人处世须严于自律,纤尘不染;立身行事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经得起社会公德和社会良心的检验。步步走在路中央,不怕别人论短长。否则人们就会讲:秃子不要说和尚,脱了帽子都一样。

衾影无惭,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显要标志。它使行善求真之人心里安然,它对行恶之人施以审判。是衾影无惭还是衾影抱惭,总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者,其心境如皓月当空、心花展放的静谧之夜;恶者,其心境定是惨遭折磨、空旷阴森的牢狱。意欲何为?当三思而后行。

中华民族的先人已经深深体味到了衾影无惭对人类文明的含义和裨益。这是人类高贵的精神结晶。我们要把它承接下来,发扬光大,传递下去,使我们民族的每一位成员成为精神健全、心理康健、光明磊落、无愧于人的好公民。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