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同样,在职场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沉没成本。职场人士所经历的、投入的、失去的、错过的,其实都是沉没成本。例如,单位做的一个项目,已经投入财力和精力,结果不尽如人意,是继续做下去,还是选择放弃?从事管理,如果下属是你一手提拔的,但目前业绩不佳,是继续留用还是另请高明?再如,你不小心得罪了人,这个人和你的关系闹僵了,再怎么努力弥补也挽回不了了……这些都是职场中“伤不起”的沉没成本。

现实的职场中,很多人投资的人脉、项目等经历了一段时间后,便感觉进入两难境况,不知该坚持下去还是果断放弃。有人说坚持才能胜利,有人说该放手时要放手,如何判断这些投入是否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呢?这时候,应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1)能不能继续坚持

从长远方向看,要看这件事情是否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方向正确,遇到的并不是致命问题,只是前进道路中暂时的困难,就可以坚持下去。

相反,如果当时的决策原本就是“拍脑门”决策,或是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是遇到不可抗拒力,已无力挽回,就应该壮士断腕,毅然结束。否则,就会产生南辕北辙的负作用,永远达不到目标。

(2)值不值得继续坚持

有时候水已烧到99℃,再坚持一下就开了,也就是说在付出较小代价就能突破时要坚持下去。此时,需要结合经验、胆略、直觉做出正确的判断,坚持下去就会获得利益最大化。

但是,很多时候,为了做成某件事,投入的成本超过预期的收益就得不偿失了。在此时,沉没成本的多少已失去意义,100元和100万元都是一样的,这时就需要坚决止损,放弃这些项目或事情。

相信以上两条原则可以帮你判断沉没成本,那么,如何面对这些沉没成本呢?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例如,你购买了手提包,就算你不喜欢,也不能再退货了,与其思考这个手提包值不值,还不如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同样,在职场中,你花费的时间、精力都是不可以回收的,与其为过去的事情烦恼,还不如把握好当下,为未来的失业做好准备。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面对沉没成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要想尽办法尽可能降低损失

一些职场人士在失败后往往会很不冷静,急于甩手,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2)要善于总结所失所得

付出总不是白费的,至少要“吃一堑长一智”,下次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也是好事。

事实上,不计沉没成本也是反映了一种向前看的心态。对于整个职业生涯来说,我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是自我折磨。

李先生是一个单位的策划部经理,他为人非常豪爽,并且非常喜欢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陈先生也是这个单位的一个小领导,但是经常向同事借钱。半年之前,陈先生向李先生借了5万元,理由是买车急用,李先生非常痛快地就答应了。一个月后,陈先生拿着自己凑的和借来的钱买了一辆十几万元的车,并承诺很快会把钱还给李先生。但是,让李先生想不到的是,陈先生没多久就离职了,以后李先生再给他打电话也不接,陈先生就这样人间蒸发了。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李先生借给陈先生的5万元是沉没成本,这些是无法回收的。与其抱怨这件事情,不如总结经验教训,把眼光向前看。

总体来看,沉没成本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可以避免的代价,每个人在职场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承认现实,把已经无法改变的沉没成本视为经营职业生涯的“坏账损失”(企业确定不能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忽略沉没成本,总结经验教训,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 哪些职场投资是高附加值行为

老耿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资深研究员,在业内也小有名气。他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完成工作任务,唯一的遗憾就是工作好几年了,工资却一次都没有涨过。

有一次,单位和电视台合作,需要一名上镜的人选。领导选来选去,找老耿谈话:“这份重要的工作非你莫属了,你是咱们单位的门户。”老耿心里却想,给我安排了这么重要的工作,却不给我涨工资,我才不去呢。于是,他找借口说不去。领导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再三要求老耿去试镜。没想到两个人越谈越僵,老耿最后说了一句:“非让我去上镜,我宁愿辞职。”领导最终没办法,找了经验不足的小刘去试镜。

虽然小刘年龄比较小,但是他明白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于是,他准备得非常充分,在节目上表现得非常得体。不久之后,小刘在电视上的评论就受到了国内观众的追捧,小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业内的知名人士。单位领导非常高兴,给小刘涨了工资。而这时的老耿,一边哀叹当时没有抓住这个成名的好机会,一边觉得自己和领导没法相处了,提交了辞职申请。

为什么老耿和小刘在上电视节目这件事情上,最终的结果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原因在于在电视台上镜,是一种比较高端、能够带来很大影响的行为,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就是“高附加值”的行为。

附加值:附加价值的简称,是指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对应附加价值的概念,产品附加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的商品附加值。

相应的,“高附加值”是指投入产出比较高。例如,一些产品由于其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一般来说,“高附加值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概念,它应当是投入少、产出多、功能价值比较合理得当的产品。而且,高附加值产品也不能等同于高科技、高消费、高档次产品,后者只有成为高效益产品时,才能称高附加值产品。

现在是品牌化生存的时代,没有品牌,普通的产品就很难能有高的附加值。例如,在超市买普通的白酒一斤只要十几元,但是品牌的高档白酒,如茅台、五粮液,动辄价格上千元。为什么这些白酒的成本相差并不大,但是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主要的原因在于,当茅台、五粮液等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时,品牌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白酒本身的功能价值,也就具备了超出本身的附加价值。

同样,在职场中有些行为往往也具有高附加值,即投入产出比很高。例如,去电视台上镜这份工作,就是高附加值的行为。因为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等成本,得到的回报却不仅仅是薪酬,还有名声等无形资产。小刘正是牢牢抓住这次有高附加值的机会,迎来了领导给他的加薪。

如果把职场看作一场投资,那么这种投资包含学历投资、经验投资和人脉投资等,认真分析投入产出比,就会发现,投资中有的是沉没成本,有的是可回收成本,有的则是具备高附加值的投资。那么,哪些职场投资是高附加值的行为呢?下面来盘点一下。

(1)学历投资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个人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个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现代企业在寻找高级人才时,研究生学历已成为基本条件,其中国外知名学府的学历较为热门。另外,跨领域的学历,尤其是理工背景的MBA是诸多单位当前的最爱。

(2)证书投资

权威的数据统计显示,有职务相关领域证书者,将优先获得面试机会。因为认证制度除了能检测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外,也可以展现求职者对于该行业的认同与投入程度,为企业后续的用人、育人与留人策略提供更好的基础。可见证书也是提升职场人士专业价值的优良资产,可以给职场人士带来高附加值。

(3)工作经历投资

一般来说,投资经历往往不需要付出金钱,但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想累积更多更有价值的经历资产,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争取那些高难度的所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加以完成,进而打造自己“无所不能”的职场形象。

此外,在积累工作经历时,一定要专注于高附加值的工作。因为工作时间、数量的多少并不一定与工作成果成正比。老板或是上司关心的是你的工作效率及工作品质,工作时间和数量并非重点。因此,聪明的员工,一定想办法找出对达成工作目标及绩效标准有帮助的活动,这样才能获得升职加薪的好机会。

(4)人脉投资

人脉好比是一座金矿,拥有了人脉,就等于拥有了取之不尽的财富。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事业的发展也越顺畅。一个人的成功,85%归功于他的人脉关系。有良好人脉关系的人,总是能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当你的人脉无处不在时,你就已经迈出了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就能获得最大限度发挥才能的机遇。也就是说,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会越大。

人脉资源是职场人士成功的不二法门,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有人脉的人总会左右逢源、四通八达,而没有人脉的人,总是如履薄冰、寸步难行。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荣誉、成功之路的门票。

陈先生是一家外企的业务主管,每月收入大约1万元。虽然不能和一些高薪的人士相比,但是对于工作经验只有4年左右的他来说,已经是颇为难得了。在去年的一次大型联谊活动中,他认识了一个资深的“猎头”。本来他对猎头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猎头”聊了聊。从那以后,他们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几个月以后,这位资深的猎头推荐陈先生到另外一家外企工作,薪资是每月2万元左右。经过面试之后,陈先生顺利入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的收入已然翻倍。

综合来看,学历投资、证书投资、工作经历投资和人脉投资往往会包含高附加值行为,而职场人士一定要专注于这些高附加值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你的身价快速增值,迎来升职加薪的机会!

5. 职场背后“看不见的手”——价格理论

最近几个月以来,李先生在工作上的表现有些飘忽不定,心不在焉。周围的朋友和他聊天时,他有时会透漏一些信息:“现在的工作就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原来李先生所在的单位近期进行了改制,原本是大型国有企业,结果被一家民企收购,变为国企和民企合资的企业了。这样一来,由于民营股东不停追求效益,之前的高福利、奖金等都被取消了,因此,单位中很多员工都开始跳槽。

李先生也尝试着在各种大型的招聘网站上投递自己的个人简历,在工作之余也去各种各样的单位面试。作为原来单位的部门主管,他的薪资是每月8000元左右,他的期望值是寻找一个每月1~1.2万元的工作,职位最好能够再升一级,达到部门经理的级别。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参加了不下10个单位的面试。有几家小的民营企业提供的职位是部门经理,但薪资只有6000元左右,他果断拒绝了。还有几家提供的职位不变,待遇也是8000元,他犹豫了一段时间,最终也选择了放弃。最后他重点关注了两家,这两家都是规模不小的企业,一家给的待遇是每月1.1万元,但职位也是部门主管;另外一家开出的薪资是每月1万元,但职位是部门经理,每月不用记考勤、可以报销等。经过慎重权衡取舍之后,他最终选择了最后一家,每月1万元,但是职位是部门经理,因为他认为这样他的利益达到了最大化。

从李先生跳槽、更换工作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李先生根本不关心企业的竞争情况、在行业中的排名等,他只关心他自己的薪资待遇、福利水平等。他最想了解的是,哪家单位给他提供的职位会给他带来利益最大化,当然,用人单位通过聘用李先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不然他们也不会设置这个职位。

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李先生最终选择了满意度最高的企业呢?这背后就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格理论在操作,使他做出了理性的决策。

价格理论是在长期价格实践中逐渐孕育出的理论,目前已经形成和发展为系统的价格理论体系。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古代价格理论的萌芽和形成、欧洲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马克思主义价格理论这3个大的阶段。现在,价格理论仍在不断发展。

“看不见的手”,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人们自觉地按照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自发调节着自己的行为,并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对于社会来说,劳动分工的依据是绝对优势 ,而绝对优势就是自己与其他人相比,能力比别人强,效率比别人高。这个命题告诉我们,市场价格是衡量生产者绝对优势的一个指标,而且随着价格变动,生产者的优势也在变动,有时增强,有时减弱,有时也会从优势变为劣势。生产者就会根据市场价格来改变自己的生产结构和生产要素的流向与变动。也就是说,生产要素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改变流向,这就是要素的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怎么流动,完全受制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市场价格机制。亚当·斯密就把这种价格理论称为“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之所以提出了这一命题,主要的依据是认为人们都有“利己心”。正是“利己心”驱使着人们去获得最大利益,每个人都得到了利益,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得到了利益,因为财富是所有国民对必需品 和奢侈品的消费。这就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实质。

在生活中,这种“看不见的手”,即价格理论无时不刻起着各种调节作用。例如,一位农村的老太太去菜市场买菜。这一天,她打算买一斤猪肉,因为她想晚上包猪肉馅的饺子。老太太走进市场,来到了一位卖猪肉的小贩面前,问道:“猪肉多少钱一斤?”小贩回答道:“15元。”老太太什么也没说,继续向前走。每经过一位卖猪肉的小贩,她都要询问一下猪肉的价格。最终,她在其中一位小贩那里以每斤13元的价格买了一斤猪肉。

在这个故事中,老太太关心的并不是市场的竞争情况,她关心的只是买猪肉的成本价格,怎样以最低的价格买到质量差不多的一斤猪肉。但正是市场中每个人出于利己的心理来寻求利益最大化,使得整个菜市场的利益也得到了最大化。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整个职场的运转,这只“看不见的手”同样也是价格理论。明白了价格理论就很容易理解职场中的一些普遍现象:为什么有些人热衷于跳槽,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市场价格和付出的劳动不匹配,或者说是想涨工资;为什么有些企业对于实习生、兼职人员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觉得实习生、兼职人员工资低,属于“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为什么老板同意给你涨工资,原因在于他觉得你的身价确实符合涨工资之后的价格等。这些现象无一能摆脱价格理论的操纵。

那么,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价格理论有何指导意义呢?当然,价格理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告诉我们如果想在职场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快速提高自己的身价。只有身价提高了,用人单位才愿意支付高的薪水和高的福利,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满意度。

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身价呢?一般来说,提高身价的途径有多种,不论哪一种,都需要努力和付出,以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身价可从3个层面努力:一是了解自己的喜好,二是了解行业和市场,三是了解自身的竞争力。找出真正喜欢做的事,努力使自己在这个行业做出成绩,其他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提高身价还有其他途径。

(1)利用职业兴趣,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培养自己成为专业领域里的专家。

(2)进入快速成长或高回报的行业,从而带动身价提升。

(3)选择高绩效的企业,可以帮助自己身价大涨。

(4)增强国际化的专业技能,扩大知识范围,努力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

(5)寻找“含金量”高的职业或职位,争取不断深造,如考取证书、学历等。

总之,在职场这个大的“人才市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格理论在背后操纵着,使得职场顺利、有序地运转。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利己心”,因为每个人都想得到利益最大化,但正是在每个人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整个职场也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价,这样才能获取最高的满意度。切记,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从现在开始努力,那么多年后你的身价将不可限量!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