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自序】我的青春是失败——八年编辑之路

 

夏风习习的夜晚,我把曾经担任编辑时的样刊找出来,席地而坐随手翻阅,指尖从文字上掠过——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文字依然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凝聚承载着曾经的青春与时光。

往事一幕幕涌现,我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失败的第一次]

每一次,当我把稿件投给编辑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满腔热忱的等待,直到矜持再也压不住热切,就会小心翼翼地问编辑我的稿件结果如何。

在那个时候的我看来,编辑对于作者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决定着稿件能否发表,是否需要修改删减,以及以何种形式在刊物上呈现。在经历过编辑通知过稿并手捧杂志看见自己的文字变作铅字的喜悦,以及稿件没过自己的心血根本不能发表时的伤心后,我不由得就会对编辑的工作充满好奇、向往与敬畏。

我想,我要是可以成为一个编辑就好了,那一定神气极了,不管是哪个作者的文字,都要静候我的“审判”。

2006年大学暑假,校方要求我们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找一家单位进行实习,假期结束之后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报告。

由于大学里面学习的专业是广告策划,我一开始想要寻找的实习单位便是广告公司。不过我是个面皮薄的人,同学们都去写字楼敲开一家家广告公司的大门寻找实习的机会,而我却怯于迈出这一步。我就想还是问问圈内的朋友,能不能找一家杂志担任实习编辑。

但是以我对期刊的熟知,提起兰州,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鼎鼎大名的《读者》《视野》,但这些都是文摘类刊物,和我这种写原创作品的人不搭呢。

我一度以为我在兰州不会有担任实习编辑的机会,幸而在一个作者和编辑聚集的论坛里面认识了一个同城的写手小姿,和她熟识之后才知道她其实还是一名女性刊物的编辑。编辑部位于庆阳路一栋略显老旧的办公室里,里面只有两间相连的小房间。办公室只有四台电脑,还有一个空位,据说是老板的,不过他们老板不常来,于是我就坐在那里。开机的时候老旧的电脑嗡嗡响个半天,似乎随时都要散架。如果装个360,相信它在计算了我的开机时间之后一定会羞愧地请我将它卸载掉。

她拿杂志给我看,让我先熟悉稿件的风格,里面讲的都是两性的情感,话题大胆劲爆,单纯如我忍不住面红耳赤,不过为了不露怯,我还是镇定地翻完了整本杂志,然后假装老练地提提意见。

我拿了约稿函一个个论坛地发,QQ加了一堆作者到处约稿,没多久我的邮箱里面满是那种《那一夜,他的疯狂让我爱上了他》之类的稿件。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短暂的实习编辑生涯。

过了两天,老板来了公司,小姿向他介绍了我,他程式化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干!”然后问了我一句,“大学学什么的呢?”

“广告。”

“会PS吗?会做设计吗?”

我谦虚地表示会一点点。

“来来来,我现在在搞个酒厂,你帮我修改下这个酒盒的设计吧?”

在接下来的几天,他天天喊我设计酒盒,每天把字体和配色改来改去!面对他的审美,我无力吐槽!我是来做文字编辑的,不是来做美术编辑的好吗?被折腾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再也没去了!

我就此错失了我这一生唯一一次可以进入广告设计行业的机会。等到后来真正做了编辑,我才发现美术编辑的工资比文字编辑的高多啦。

这次担任实习编辑的工作经历虽说并不成功,但是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编辑的种子。

  

[兼职编辑也是编辑]

暑假接下来的时间主要用来写作,只是这个时候的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写手了,而是一个想要成为编辑的写手。

在论坛里面看见有的作者会给相熟的刊物担当兼职编辑,我萌发了新的想法,决定先从兼职编辑做起。

我厚着脸皮在QQ上找当时我发表作品最多的刊物的编辑李文说:“我可以帮你们做兼职编辑收稿吗?”还不待她开口说话,我立刻补充了一句,“不要钱。”

“你不好好写稿子,当什么编辑啊?”她发了一个大笑的表情问我。

我傻傻地说:“因为编辑很厉害啊。”

她说:“我们杂志暂时不需要,不过你等着吧,等我们做新刊的时候。”

我有些失落,感觉她应该是在说客气话,好让拒绝显得不那么直接,但是没想到她当时竟然不是在客气地拒绝我。

不久之后,他们就开始筹备一本高端青春文学刊物,全彩印刷,定价高。她让我向主编申请去做兼职编辑,我就厚着脸过去了,最终主编大人同意了我担任兼职编辑的请求。

这是一本青春文艺类刊物,是我真正参与一本刊物的编辑工作的开始。我制作约稿函,在各大网站和论坛发布,给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发约稿函,收稿、审稿,编辑修改稿件,和作者沟通改稿意见,撰写栏目,夜以继日却不知疲惫,内心充满了激情。

历时三个月之后,创刊号终于上市了。我跑遍了整个兰州,最终买到了这本杂志。当我手捧着这本我参与编辑并见证诞生的第一本刊物时,内心激动得难以自抑。

我憧憬着这本杂志大卖,无数的青少年读者追看这本杂志——因为,我为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

但是,上帝并不是公平的,你将所有心血交到他的手上期望换到成功,但他却不知廉耻地收下,然后向你摊开空空的双手,除了冷笑,连一句解释都不给。

由于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出刊不稳定、市场反响惨淡,杂志最终不得不停刊。

我难过了很长时间,将那三期的刊物每一期买了很多本。在此后的多年中,我辗转各地,搬过很多次家,遗失了很多东西,但这三期杂志我一直带着,直到我在长沙有了自己的房子才安稳下来,而此刻它们安静地立在我身后书架的顶层,陪伴着我度过无数个写作的夜晚。

停刊之后,李文立刻提出了新的刊物构思,是一本推理小说刊物。她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兴的市场,并让我写了一份刊物策划案。我的脑袋一时之间有点蒙,因为推理和青春文学的跨度也太大了。关键是……我还沉浸在上一本刊物失败的阴影里,到现在都还没回过神来呢。

主编在QQ上循循善诱地和我说:“你要认识到这是编辑工作,而不是写作。写作有喜好,工作应一视同仁。”

我大受启发。后来,我并未因为我是一个青春文学作者,便仅限于做青春文学的编辑,而是尝试各种类型的刊物。我很庆幸,在一开始,我就跟了一个非常有行业经验的主编,是她启蒙了我,要以专业的态度从事编辑这份工作。

我认真地去做市场调查,翻看学习同类刊物,阅读国内外的推理作品,之后写了一份策划案提交,最终被采纳通过。这是我参与策划的第一本刊物,我和我原来的责编两个人担任这本刊物的编辑,从此开始了创刊之旅。现在,这本刊物已经是国内推理文学第一阵营的刊物,在推理界颇有影响。只是,这些后来的成功和荣耀都与我无关了。我只参与编辑了前面两期刊物,编辑第三期刊物的时候,大三的暑假来临,一位朋友邀请我到长沙担任一家新公司的主编。

有的时候,漫步街头,偶尔在报刊亭看见这本杂志,我会买上一本翻一翻,看见它成长得很好,内心充满了喜悦。

  

[一无所有,唯有以梦为马]

2007年7月15日,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我只带着一张火车票,一无所有地来到了长沙这个陌生的城市。这就是青春吧,拥有梦想和激情,无所畏惧,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担任主编,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很有诱惑力——我可以创办一本自己喜欢的刊物,并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了。同时这还满足了我内心的虚荣——我还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却已经是一本刊物的主编了,在全国,恐怕找不到比我更年轻的主编了。

来到长沙的第二天,我找公司预支了第一个月的工资,这样才有钱租房生活。七年后,我在这座城市拥有了大多数人想要得到的一切。梦想开始的地方都很贫瘠,但所幸梦想是一颗种子,只要努力,就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创刊号出来的时候,很多朋友跑来夸我们说:“这本杂志真好看!”

我说:“第二期会更好看!”

第二期上市了,大家都说更好看了!

我说:“第三期还会更好!”

但是,第三期迟迟无法出版!因为女老板拉来的微薄的投资被她的男朋友骗去了,而她男朋友的真实身份是一个职业骗子!资金链断裂,公司难以为继,我也随之失业了。

那个时候我的《相望,相忘,如歌》正在杂志连载,我索性专心在家写长篇,写着写着忽然觉得其实做个专职写手也不错,不用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每天生活得很自由,只要写写稿子就可以了。于是,对于我的编辑生涯之路,我想要放弃了。

我本打算安心做一个专职写手,心里不甘的念头却又泛起——你就甘心这样认输吗?不!绝不!我不要这样灰溜溜地离去,起码要做一本成功的刊物,然后我再离开编辑行业,这样在大家看来,我才不是一个逃兵,而是功成身退——狮子座死要面子说的就是我啦!所以,我定下了一个目标,策划主编一本成功的刊物,死磕到底!那个时候的我绝对没有意识到,这条路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很多。

  

[别了,我的校园时代]

长沙是一个文化出版发达的城市,大小出版公司林立。

大约半个月后,某刊物的老板找到了我,邀请我担任一本刊物的主编,我欣然前往。

公司里的老员工对我这个空降的主编有些不屑,私下议论说:“这么年轻,可以做好主编吗?”

面对质疑和诋毁,我内心极为难过,但是表面还要装作若无其事。深夜,我站在江边,对着滚滚的江水声嘶力竭地吼叫,将内心的苦闷抒发出来,不然我都要憋坏了。

暑期结束了,我也步入了大四。为了照顾学业和工作,2007年的下半年到2008年的上半年,我在长沙和兰州之间两地奔波,相距两千公里,乘坐K226次火车二十七小时,乘坐南航CZ6929航班两小时二十分。这段路,我丈量过太多遍了。

在长沙的时候,我忙着对刊物进行改版。无数个深夜加班带来的是刊物风格的形成和固定,读者、作者对杂志的认可以及销量的上涨,再也不会有人质疑我说你这么年轻能当主编了。

在兰州的时候,我忙着狂赶课业、准备毕业论文,日夜在图书馆和教室出没,而同学们则悠闲地聚在一起打游戏、聚餐。

我永远都比别人忙碌,相比同学们,我的大学生活是有缺憾的。

大四毕业散伙饭上,我们无不悲伤地举杯饮酒,为即将告别的校园和未知的前程。而我也有我的悲伤,时光它太匆忙了,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呼啸而过,宣告我大学校园时代的终结。我无比遗憾,这种遗憾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一步错,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2008年的我意气风发,声名鹊起,人生各种的诱惑和机遇纷至沓来,有的人愿意开更高的薪水挖我过去做主编,有的人愿意给我投资说让我当老板……具体而微的物质难以打动我,因为我割舍不下手中的杂志和读者。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来找我,他说他们谈下了和《青年文摘》的合作,可以出版《青年文摘》的增刊。《青年文摘》是一本销售量达百万的大刊,平台优秀,在那里做编辑,会有更多的读者认识你,作品也将更广为人知。

在做一本小刊物的编辑和一本大刊物的编辑之间,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大刊。我是一只鱼,池塘不是我的容身之处,湖泊不是,江河也不是,只有世上最大的大海才是我所向往的。而《青年文摘》,我以为它是我的大海。

《青年文摘》增刊我整整做了一年,相比于《青年文摘》,我们做了一些很有益的改变和尝试,让它变得更青春一些、时尚一些、精致一些,这个变化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

编辑这本期刊,几乎占用了我全部的精力,写作因此而停滞。最重要的是摘选已发表的作品进行刊登的工作我并不喜欢。我擅长的、热爱的是原创青春文学。

有时候,看似前途光明的选择并不见得是正确的选择,甚至有可能是歧途,一旦走错了,想再走回来,只能返回原点再走一遍,而曾经失去的,则永远也得不到了。

从《青年文摘》开始,我离开身处一线的青春文学,渐行渐远,近乎从读者的视野消失。

后来有不少人疑惑,为什么感觉你刚要红,突然销声匿迹了?

我竟无言以对。

有的时候,想一想,如果我当初不选择离开,也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曲折与风风雨雨,也就不会在读者的视线消失三年之久,以致被遗忘。坚持下去,也许会有更大的舞台,梦想也许早已实现。

但那也只是如果。人生没有如果。

每一次做选择,都会是当下所做的决定,事后不必后悔,也不再做假设。

身旁的朋友每当面临人生的选择而请教我的时候,我的建议都是遵从内心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我也并不是一无所有。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收获。

  

2009年冬季,我去北京参加图书博览会。《青年文摘》的社长和我讲:“你在第一期增刊里面写的编者按《幸福在哪里》很棒,编辑部的同事们都很喜欢,而且你们刊物也做得不错,要不你来北京到中青社工作吧,给你编制。”

和我同行的朋友羡慕地说:“真好,可以进中青社工作!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

可我立刻谢绝了。我想回到青春文学。

我已无路可走,即便有路可走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那么,我就自己创业做一个公司,完完全全地自己做主,做一本理想的畅销的青春文学刊物。

那个时候的我,多么天真与无知,但又多么富有梦想与激情。

我颇为自傲地想——长沙那么多的文化出版公司老板看起来不过尔尔,我能写会编,做个公司一定不会比他们差。

我从家里借了一笔钱,开始了创业之旅,等到真正创业的时候,才发现创业的艰难。在此之前,无论我身为一个作者还是一个编辑,我一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但当你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板之后,你需要面对的人和事太多了,上游的纸厂、印刷厂,下游的各地经销商,公司内部的管理运营……不一而足。身为编辑,我只看到了出版环节,而我竟无知地妄想以一己之力代替一个公司。

呕心沥血策划的杂志,我满心以为一定会畅销,市场却反应冷淡。一腔热血被现实无情地浇冷,自以为是的才华在市场的检验下,才发现其实什么都不是。

我一向自视清高,视金钱为俗物,羞于谈钱。面对上游印刷厂的催款,我不得不低声下气地打电话向各地经销商要账。

我心力交瘁。

深夜在办公室里面独坐,一瞬间万千疲惫涌来,我崩溃得放声哭泣。后来,读到柴静的《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我才总算找到一句可以形容当时的心境的话。唯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感同身受。所谓的我懂你,大抵需要类似经历,否则只是言语上一句礼节性的安慰。

这段经历让我看清了自己,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角色,我这样的人并不适合做商人,更适合做一个纯粹的编辑,在一个已有的公司平台上发展。痛定思痛,我结束了自己失败的创业。

那是我自从工作以来事业的最低谷。我沉寂了一段时间,自我反省。从那以后,我不再是“楚燕狂子”,无所畏惧的年少轻狂从我的身体里面淡去,我懂得了敬畏谦逊与内敛沉静。

一个人若忽然发生了改变,人生之中一定是经历了起伏。

后来,朋友推荐我去了一家事业单位,我入职之后策划创办了一本影像风格的校园青春刊物,这是我重回青春文学战线之后创办主编的第一本刊物,它承载了我太多的梦想。

出于市场营销的目的,我们计划前三期实行“买一送一”策略。通过亏损换市场占有率是常见的做法,但实际上这本刊物只出版了一期就被喊停了。他们习惯了安逸的没有风险的经营方式,通过前期亏损的方式获得增长他们无法接受。

我的心中萌生去意,决定寻找一个真正可以让我发展的优秀平台。

魅丽文化成了我唯一的选择。我刚来长沙时,它就在我上班的那栋楼里,而如今四年过去了,它已经成长为国内青春读物第一品牌。很多和我同时代的作者,如乐小米、独木舟、夏七夕在魅丽文化的包装推广下,已经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时隔三年,2011年1月,我终于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三部长篇作品《我把时光邮寄给你》,正式将笔名更改为“余言”。

2011年5月,我来到了魅丽文化,以一个新人的姿态。

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编辑还是写作上,我都是不折不扣的新人。

一切清零,重新开始。

  

[我心宁静如深海]

这么多年做刊物,除了蹉跎岁月,竟然是一事无成,我颇有些心灰意懒,不想再做刊物了,选择了做图书。进入魅丽以后,我成立了图书三组,担任组长(主编),转型成了一名图书编辑。

魅丽是一家非常注重编辑能力培养的公司,新人进入公司,起码要一年以后才能做出版项目。在这期间,最主要的是学习工作流程,以及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地打磨。

制作第一本书的时候,稿子改了不下三遍,书名想了不下五十个,封面文案写了不下十个,封面设计出了七八个版本,反复地修改和雕琢,从2011年5月份开始制作,直到2012年2月才出版,历时七个月,成为公司年度退货率最低的图书。

第一年过去的时候,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公司的氛围十分友爱,工作时也可以一展所长,多年颠簸,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

魅丽文化的图书一直以来都是以青春文学为主,而我不安分地做了许多尝试:仙侠小说、宫斗小说、萌贱小说、都市言情、少女言情、武侠……

2011年底的年终总结上,我提出2012年的规划是主做网络奇幻小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出版方向,但由于种种顾虑并没有实施。

2012年,奇幻文学突然成了市场上最火热的出版题材。

2013年,公司成立了奇幻动漫事业部,我成为公司编辑部副总编、事业部总监——近乎编辑行业最高的职位。自此以后,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变成了对整个部门的发展规划、选题审批和日常管理。我不再做具体而微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编辑一本书。

然而,我那颗永远不安分的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我内心的理想仍未实现。距离我做上一本刊物已经过去四年了,我想做一本成功的青春文学刊物的念头依旧没有打消,它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小火苗,安静地照耀着我的胸膛。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继续践行仍未实现的梦想,创办一本新的青春文艺刊物——《深海》。

那个夜晚,我在微博写道:无论世界多么喧嚣,我心宁静如深海。

在和命运搏斗的擂台上,我一次次地被打倒,又一次次倔强地爬起来,即便有离场的机会也绝不离去,因为,世界上像我们这样的哪怕听一首歌就会哭的傻子已经不多了。只要我的血未冷,只要我还没老得拿不动笔,我就会一直做编辑,创刊,停刊,再创刊!直到……实现曾经定下的梦想,否则永不停歇。

经历过这么多次的失败,这一次我依然和从前一样天真,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我要向所有人宣告:我回来了。

最后,以朴树离开十年之久的回归之作,这个夏天我无数次聆听的《平凡之路》作为结束: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