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老化是为了生存而发生的变化

画家伦勃朗一生留下来数不清的自画像,甚至有人称这些作品是“画出来的自传”。他的作品从十几岁一直画到60多岁,记录了人的一生中所有的变化过程,让时间的变化一目了然。也就是说,伦勃朗用自己的画作亲自记录了自己的老化过程。这既是对自我的一种探索,也是对老化的一种正面接受。正是因为他不排斥自己老后的样子,才会提起画笔画出来。

适应与成熟的过程

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老化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一提到衰老,人们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依赖、疾病、无能、抑郁等消极的一面。不可否认,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身高、体重、肌肉等都渐缩,骨骼变得更加脆弱,运动量减少,记忆力减退。这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远不是老年生活的全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接受这个状况以及如何改变我们的意识。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瞬间开始就在慢慢变老。我们的一辈子都是在向着衰老极速狂奔。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死去”的过程,而是“适应”的过程。不是衰退,是“成熟的”的过程。人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成熟。所以,即便慢慢衰老,也并不应该自暴自弃。不要因为老了,就觉得应该被淘汰了,应该被“更新换代”。放弃这种“替换法则(Replace Principle)”,转而应该抱持的是“修缮法则(Restore Principle)”。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地验证了细胞的“集团”——生命组织是具有复原可能性的,也就是说生命组织的基本单位——细胞,并不会被替换,而是会通过修缮变得更加年轻。由此可见,衰老的过程是完全可以延缓的。“复原”与“变化”便是其方法。

复原的真正意义在于——修缮的法则。它要求的是人们对于机体恢复抱有绝不动摇的信心以及决意改变所有生活习惯的决心。拒绝被替换,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修复自身,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守护。或者说,变化的起点在于积极地接受。接受变化的态度,是为了让你的人生更加合理地适应姿态,将让你对衰老、老年、长寿、死亡等命题产生全新的认识。所以说,只要能够抱有积极的心态以及不怕改变的决心,我们完全有可能一直处在“年轻”的状态。

衰老细胞与年轻细胞

继开始做老化研究,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是不是真的老了就一无是处,就等着死了?”我甚至怀疑,也许衰老的来临,不过是为了我们更顺利地死去。为了证明我的这个想法,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也就是给年轻细胞与衰老细胞同样的刺激,然后观察这二者的反应。我们尝试过照射紫外线、添加化学物质等各式各样的实验。

一开始,在进行低强度刺激的实验的时候,年轻的细胞有所反应;但衰老细胞无反应。但令人吃惊的是,当我们进行高强度刺激的时候,年轻细胞很多在有所反应之后纷纷死掉,而衰老细胞虽然反应程度低,但是却最终存活。之后我们又在个体水平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一个向小白鼠腹腔内投入毒性化学物质,然后观察其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实验中,年轻老鼠的肝细胞死亡程度远高于老老鼠。

我当时对于这样的实验结果感到很吃惊,甚至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实验过程中弄错了什么,所以在之后的两年内一直在反复做这个实验。但每次见到的都是一样的。这项研究成果,彻底颠覆了以往科学界对于衰老的概念。老化,不一定是死亡的预演。老化的细胞与老化的生物体在遭遇外界强刺激时所激发出来的高度的生存能力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老化,是生存战略

我们对于“年纪大了,浑身都是病”这句话非常熟悉,这是很多老年人的口头禅。难道真如这句话所言,年纪大了就应该生很多病吗?这是正常现象吗?年纪大了,就应该哪哪都不舒服,这是理所当然的吗?那么岂不是意味着在当今的高龄化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应该成为病号?事实并不一定是这样。

从1950年到现在,美国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例大幅减少了60%。与此同时,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的比例也有明显下降。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即便进入了高龄化社会,也不代表患有疾病的人数会增加。反而,出于我们的意料,这个社会中的健康人数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那么,这样的统计结果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从生物学意义来说,老化并不一定是死亡的前一阶段,反而是机体为了更好的生存所作出的适应性变化。也就是说,老化是生命体为了适应外界的变化与刺激所作出的‘明智’的适应性变化,而并非人之将死所要面临的宿命中不可避免的凋零。老化,是我们为了生存而作出的最棒的努力。

所谓生命,并不是为了“死”才有的存在,而是为了“生”而盛放的状态。老化,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想要活下去,就一定要付出真挚的努力以及积极适应环境刺激与压力。时时刻刻积极应对着环境的变化与刺激,同时减少阻力——这才是老化过程的真面目。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真的不是想着如何拒绝衰老,而是全面地接受它。

过你的真品人生

在美国洛杉矶的外围,有一座世界巨富保罗•盖帝建立的一家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规模宏大,处处彰显着庞贝遗址的代表性庭院与建筑的风格特色,因而风格独具。拿着预约号依次入场之时,所有入场者都将被挂在门口的一幅画瞬间吸引。那便是莫奈的《睡莲》。

摇曳的绿色根茎与深紫色的花朵,彼此渴求地联结在一起。在看到这幅画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讶然了。而让人大吃一惊的还不只是这幅画本身,而是其竞拍时的价格。这幅画目前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几千万美金,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天价。画作本身所带来的震撼一时无法平复,临走的时候我在出口的纪念品商店买了一个仿造品。不过两美元!这就是真品与仿品的区别。

是抗衰老(Antiaging)还是健康衰老(Wellaging)

在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数不尽的广告中,总是会频频出现抗衰老(Antiaging),尤其是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便可知这个词的使用率多么频繁。人们在提出抗衰老这个概念的时候,其基本的观点是——老化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应该回避的事情。但是,抗衰老,防止老化,抑制老化这些论调,在科学上到底有没有可行性呢?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关于老化的准确的机体运作模式。即便目前人类已经进行了很多实验,但是仍然没有找到从根本上引发老化现象的老化遗传因子。虽然有人提出有可能是染色体端粒导致,但仍没有准确的科学论证。

可是电视媒体上却已经开始铺天盖地地声称他们找到了抑制老化的方法了,真是天方夜谭!用化妆的方法来掩饰真实或仅仅是面部整容就能防止老化吗?抑或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模仿改造就能防止老化吗?“防止老化”这句话本身的潜台词便是——变老是不好的事情。但是,没有任何人敢断言,变老就等于变坏。《睡莲》原作的价格之所以与仿造品有天壤之别,就是因为其无可替代的唯一性。这一价值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代替和比拟的。

人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唯一性。年轻也好,成熟也好,都有各个阶段存在的价值。小的时候,就算再怎么想成为大人——偷偷化妆,偷穿妈妈的衣服——都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即便你再怎么不想长大、不想变老,再怎么用厚厚的粉底去遮挡,事实也不会有任何改变。这种行为,不过是一种伪装。不是真的自己,而是“赝品”而已。

在我近十年的实地采访过程中,那些百岁老人们的生活态度让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才是“真品”人生。他们追求的不是抗老化,防老化等“Antiaging”,而是能动地接受衰老这个事实之后,努力改善人生质感的“Wellaging”。拒绝与抵触都是徒劳,也没有任何意义。想要健康(肉体上)、潇洒(精神上)、有意义(社会性上)地生活,就要有积极接受衰老的姿态。这种自然的生命过程才是真正的真品人生。

不要动辄全盘换掉,请积极改进

当今社会实行的是退休制度。也就是说,人到了一定岁数之后即便想要继续工作也不可以。就像东西用久了就要换成新东西一样,人也要以这种方式被替换掉。当然,在这个连青壮年的就业率都成了头疼社会问题的现在,老年人把位置让出来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关键是时间有点太早。

对于老弱病残的事物直接替换成新的——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固有态度。所以,人在上了岁数之后就应该被替换掉吗?不,并没有这个必要。在经历了漫长的实验和研究之后,我们更加确信衰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克服的。实验证明,衰老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并不是不可逆转和不可避免的,它的形态、机能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可以恢复和改变的。

当然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机体机能会慢慢衰退,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衰老的功能系统并不是全部毁坏,只不过是个别蛋白质出了一些问题而已。但是,医学上会以为仅仅是细胞中的个别功能故障就换成新的细胞吗?不会。我们只要找到机能低下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寻找修复方案即可。细胞的生存环境取决于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衰老的细胞,仅仅通过更换基质就可以变得更加年轻。也就是说,只要改变环境,细胞也可以变得年轻。

所以说,老化也并不是绝对不可逆的,它取决于我们如何生活,如何改变。只因为年纪大了就想全盘换掉的固有观念有悖于生命体的真理。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以“老了”为理由就无条件换掉、扔掉,而是要先想着如何改进和改变。即便年纪大了,只要竭尽全力坚持努力,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生命体的完整功能。所以不要因为老了就放弃自己。就生命现象来说,一切都不会因为老了就来不及了,而是时时刻刻都有改变和变新的可能。这一点一定要记住。

“生命,唯有现在进行时。”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