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终于可以随心生活的真正人生,正在前方等待着你。寻找自己潜在的能力与才能,去展开新的生活吧。从医学角度来说,我们都有可能活到120岁。这样美丽的时间,怎能缺失热情呢?

——仍奔波在工作第一线的百岁医学博士 日野原博士

一帆风顺的人生,真的有那么好吗?

人们总觉得顺风顺水的人才会长寿,其实不然,反而是适当的刺激,或者说适当的压力才更加有助于长寿。这就是长寿的基本要素“适当的压力(Optimum Stress)”。你难道觉得那些长寿的人一辈子都过得特别顺利,从来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吗?恰恰相反,当他们回顾走过的一生时,那是一定有曾经承受过的巨大压力与困难和步履的艰辛。这也是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曾经度过不平坦的人生,在生存的挣扎中渐渐学会了生存的策略。他们之中,很多人都经历过战争、贫穷、孤独等不同坎坷:有的人很早就失去了丈夫;有的人同时失去了妻子和子女;有的人一天之内要与父母生离死别;有的人一直挣扎在艰难的贫困线——但他们最终都克服了这一切困难。即便曾经经历过苦难,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失去积极而主动的人生态度。

抵御痛苦的力量

科学家们将抵抗外界刺激的力量叫做“应耐性”。这个应耐性,来自于一项对于放射性的敏感性的研究过程。当生命体持续受到某个低强度的刺激之后,比如当遇到超强毒性的刺激的时候,会产生特殊的生命体保护系统。在该项研究中,人们在持续受到低强度的放射线刺激之后,即便受到高强度的致死性放射刺激,也有可能生还,这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科学家们将这个现象称之为“Hormesi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耐性”。

生命体所具有的应耐性意味着当我们受到适当刺激的时候,反而能对生命体产生更加积极的保护作用。也就是说,与其隔离一切压力,不如适当将自己暴露在压力之下,这样更有助于延长寿命。在所有的生命体中,寿命最长的就是红松树。这种树在内华达沙漠的严酷环境之下可以存活5000年以上,可是一旦换到气候温和、湿度适中的肥沃地区却只能存活300年。通过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知,唯有战胜适当的压力,才可能承受更大的危险,而正是这一特点,才确保了生物体的生存。

所以,人生就是不断克服不同的环境阻碍因素的过程。为此,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克服所有环境危害与社会压力等阻碍因素。在这里,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尽可能避开所有危害要因;二是适度适应危害要因,并采取对应的方法。就现实层面来说,前者几乎不可能。因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上,就不可能完全避开环境、自然以及社会方面的危害要因。

所以,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唯有适度调节与适应。这是最佳选择,也是终极选择。不管是从自然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适者生存是不变的真理,也就是说比较优秀的个体会优先胜出,这也是进化论的核心。都不用追溯到北京猿人,仅看现代人类在寒带、热带、温带等不同地带所展现出来的多样性差异就可见一斑。也就是说,作为最佳进化物种的人类,也是在极端复杂多样的环境下,经过了不断的调节与适应才得以生存的。

锻炼人生的肌肉

在跑步竞技比赛中,短跑和长跑比赛有着很多不同。首先,短跑比赛需要肌肉储存大量的能力,然后瞬间爆发出来。所以肌肉储藏的能量越多越好。相反,比赛时间超过两小时的长跑比赛,则需要肌肉持续不断地释放能量。所以,长跑运动员更需要学会更有效率地使用能量。

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的肌肉类型,一看就有很大区别。需要进行有氧呼吸的肌肉、线粒体细胞器官更加发达,因为要形成三羧酸循环代谢,所以红色肌肉比较多。相反,进行无氧呼吸的肌肉,线粒体比较少,形成的多是白色肌肉。所以,马拉松选手需要进行增强红色肌肉的训练,而短跑选手则需要进行增加白色肌肉的训练。这些肌肉会非常敏感地配合我们的运动。

而最优秀的选手,一定是具有最多运动量的选手。但是,即便是再优秀的选手,一旦中断了运动,其肌肉也只能不可避免地萎缩。举例来说,两周不做骨骼肌肉的训练,肌肉量就会减少30%。我们都曾见过,那些打着石膏绷带无法运动的骨折患者,在拆掉绷带之后,胳膊、腿都会比之前纤细很多。由此可见,肌肉和骨骼组织如果不经常使用,就会陷入“不用型萎缩状态”。这些组织都要通过不断使用才能“明哲保身”。所以,唯有不断运动,不断锻炼,才能使得肌肉维持在最佳状态。

人生也是如此。哪怕是倦怠一天,人生亦很容易“萎缩”。每当我们看到世界著名演奏家与运动选手的成名历程,便会深感于努力练习的重要性。他们一天不落地努力练习与训练,就是为了不让“功力”萎缩。如果不能持之以恒,身体的各个部位自然会变得迟钝,所以那些需要用身体才能达成的“和谐一致”的状态,自然也会因为失去均衡感而无法实现。

通过这种竞技项目的特性,我们也能对自己的老后生活该如何度过有所领悟。你难道认为,像短跑选手一样,倾注全身的力量,只为一瞬间的灿烂,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吗?其实不是。百岁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如果不出大型意外事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足够长久。这也就意味着,此后的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收获应有的健康。

不要抵抗,学会接受

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停止流动之时,也是疾病产生之时。心有执念也好,身体循环出现问题也好,原因都在于此。为什么会这样呢?徐准(韩国古典著名医学家)的《东医宝鉴》上说“人由地、水、火、风结合而生”。也就是说,生命活动由地、水、火、风组成,犹如大自然每时每刻都是崭新的一样,我们的身体与心灵也应该如此。但是,如果我们的身体或心灵停止流动,只沉积于一个地方的话,会怎样呢?变化之流受阻,地、水、火、风的循环遭到破坏,其结果是循环停止,流动之气被断掉,疾病就会产生。所以,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需要不断地变化,从而才能维持健康的生命活动。

要永远停留在现在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生命体对于运行时刻变化的系统非常在行。其实原本我们的身体比较保守,并不是很喜欢变化。但怎奈“革新”之风一直不断地吹,反而给生命体带来了更多活力和发展。生命最具代表性的装置——遗传因子在经历漫长岁月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经历太多变化。而且,从遗传的角度来说,人们也希望后代跟自己尽可能相像。但是环境的危害要因却时刻攻击着我们的遗传因子,使其变形,最后导致癌症这样的严重疾病。这种危害因素的最典型代表就是放射线。

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恶名昭著的放射线中的一部分,其实有助于细胞的增殖,活化一部分酵素,起到保护生物体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也就是说,对于放射线的使用,我们有了更加能动性的选择。

我们的内心也是如此。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心更倾向于追求稳定,所以对新生事物具有本能性的抵触。所以,在年轻人看来,自然会觉得老年人顽固不化,进而产生所有老年人都是保守的印象。内心不流动的人,慢慢地,人就会真的变成“旧的东西”。与新的人、新的世界渐渐远去,最后只能在一个孤立的世界里独自衰老、生病,那将是多么郁闷的人生啊!年纪越大,越应该舍弃顽固,拥抱变化,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不管是什么,先不要抵触,学会接受。这才是永葆年轻、永远崭新的生活智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