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儿童教育 > 新时期青少年人格与生命读本 > 第 2 章 让人格魅力在生命中发光
第1节 第一章

提高内在修养,散发人格魅力

品格是一种来自你自身的、独一无二的资源,它会在你不经意间,为你发挥巨大的作用,甚至影响你的人生。相信你已经发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里,要找各方面的精英人才虽然很难,但这个难是相对的,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最后还是可以寻觅得到的,但是想找到一个具备才能的同时又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却不是那么容易。自古物以稀而贵,越稀有的东西,就越有价值。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业领域中,成功人士与你之间的差别,恰恰是他具有了你所没有的稀缺资源,而在所有稀缺资源中,高尚的品格更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贵重东西。好品格预示好人生。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大到填写高考志愿、选择合适的工作,小到你赶着去上学、上班,但看见路边有一个摔倒的老人,要不要去扶;或是走出商场,台阶上有一个患哮喘病的流浪汉,全身脏兮兮的,要不要伸手援救,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每一个或大或小的选择,都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对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大到可以决定你的一生,如升学、工作、结婚、生子……小到可以左右你一天心情的好坏,如助人后的快乐和优越感。而每一个决定都源自于你的心态、思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品格。

品格其实是做人最基本的标准,它像一把尺子,可以协助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人说“三岁看老”,乍一听好像有点武断,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观察街坊邻居、亲朋同学的生活历程,你会渐渐发觉,人的一生的确是可以从少年、青年时期看出端倪的。这不是算命先生推算福禄寿禧、预言家预测未来,而是说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能够决定人生的失败与成功,一种好的品格预示着一个好的人生。

有这样一则报道: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采访者如云,都想从这些登上成功巅峰的学者口里挖出一些“成功的秘诀”来。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获奖者的对话:

“您在哪里学到您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幼儿园。”

“您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记者很吃惊。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学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学到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学到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最重要的东西就这么简单?是的,真理原本就是简单的。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其实是在说,在幼儿园里他学会了善良、诚实、诚恳以及与人和睦相处,而这些都是构成优秀品格的基本内容。当然,这些成功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他们一定有聪明的头脑、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魄力,但说到最有用、最重要的财富,他们都明白,有一个好的品格就等于有了成功的基础。就像金字塔,有了地基,才有向上建造的可能。比如诚实,习惯说谎话的人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利益,只是当他的言行被拆穿后,他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而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他人的信任,成功的可能也就大大减少了。因为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就像海里的一滴水,我们融合在这个社会中,要形成力量,汇成激流,做任何事都需要与人沟通、合作。而一个好的品格可以让你得到信任、朋友,进而得到好的人生。

端正的品格是一生的良友。端正的品格就如同隐藏在你身上的金子一样,可能它一直默默无闻,并没有令你在最初与人交往时,变得出类拔萃。但在你生命中适当的时候,最需要它的时候,它必然会发光,并且这层光芒会令你与众不同,无可比拟,因为这就是人常说的“人性的光芒”,是人格魅力的制高点,可以照亮自己的心灵,也照亮别人的眼睛,从而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家明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孩,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由于没有任何背景,人也比较安静,因此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大学毕业后他换了几份工作,始终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一天上夜班后,他乘最后一班公车回家,由于家在最后一站,人们陆陆续续地下车,车开到后半途的时候,车上只剩他和司机两个人了。司机招呼他往前坐坐聊天。他站起身走向第一排,这时候,他突然看见与司机并排的座位上放着一包东西。他问司机:“这是你的吗?”司机一直目视前方,专注开车,转头瞧一眼说不是,就叫他打开来看看是什么。家明说可能是乘客落下的,还是不要动的好。司机笑着说,看看有什么关系,说着一手扶方向盘,一手去拿那包东西,结果没拿好,整包东西都散开掉在地上了。车里的两人都愣了一下,因为掉在地上的是七八卷100元的人民币。镇定下来,司机当即说:“我们一人一半分了它,以后就当没有这回事。”家明看看司机,又看看那些钱,毫不犹豫地说:“不,不能这样。将心比心,想想失主现在会是什么心情,我们不能占为己有。”司机有点着急,在一个路口的咖啡厅对面停下车,说家明:“你这人怎么这么死脑筋啊,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再说身上能带几万元现金的人想必也是有钱人,不会在乎这点钱的。”这是什么理论,家明笑了:“有钱人的钱也是辛苦赚的。”两人交谈了很久,司机拿出各种道理劝他,可家明始终不为所动,半个小时过去,司机反而笑了。他说:“本来我以为世上不会有你这样的人了,没想到还真让我碰着一个。”他的话刚说完,忽然有六七个人从对面的咖啡厅走出来,走上车,一起鼓掌。原来,这是当地电视台特别策划的一期节目,与客运公司配合,设计了整个过程,在车上放着摄像机偷拍,看看是不是有品格端正、拾金不昧的人。就这样,节目播出后,市里不少人认识了家明。两周后,他获得了一个在合资企业工作的机会。

一个正直的品格改变了家明的命运,但家明的故事还没有完。去大公司任职后,他凭着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很快升为了经理助理,又过了两个月,随着上任经理的调职,他还成了经理一职的候选人。但这次家明没有什么信心,因为同他一起竞争这个位置的不是国外回来的MBA,就是名牌大学的博士。可意外再一次发生了,上司考察了一个月后宣布接任的竟然是他。家明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接过聘书的一刻,上司冲他眨眨眼睛说:“有天你在公司楼下碰见一个老婆婆,她让你帮忙看着尼龙丝袋里的两只鸡,她进来找人,结果你等了她一个小时,直到她回来是不是?”家明点头说“是”,上司笑着说:“那是我老家的外婆。不过我不是因为你帮助了她才升你,是因为你信守承诺,说好了等着她,就一直都没有离开。一个守信的人是值得信任和重用的。”三个月内,家明凭借他端正的品格完成了不可思议的三级跳,品格的价值可见一斑。

拾金不昧,一诺千金,这些古老的美德虽然人们不常常拿出来谈论,但其实每个人在骨子里、内心里至今敬仰。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品格是你一生的益友,也需要你用一生去保持。比如信任,它就像锁链,环环相扣,只要失去其中一环,锁链就断了。建立信任很难,而失去信任却很容易,偶尔一句话谎话、一件失信小事,都有可能葬送别人对你全部的信任。“狼来了”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家明之所以能够步步高升,也是由于在一连串的事件中都表现出了端正的品格,让人看到,他不是偶然做出这样的行为,而是一种长期的本质。机会总会光顾有准备、有才华的人,运气也一样,因此首先你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品格端正的人!

品格是一种力量。西方有句话说,人生就像一块石材,你可以把它雕刻成高贵的神的模样,也可以把它雕刻成丑恶的魔鬼的模样,全看你自己,而决定石雕形态的就是你的品格。市场经济把每一个人都推向市场,纳入竞争,竞争和利益越来越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一个具备优秀品格的人,会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不知不觉赢得别人的尊重。具体到每件事上,就会形成一种力量,让人在无形中折服于你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它好比一种磁力,你向东,身边人也跟着你向东;你向西,身边人也跟着你向西。落实到工作上,完善的品格会让你的伙伴们与你共进退,因为他们信任你,信任你的能力和你的人格。

2006年世界杯前一个月,几乎没什么执教经验的“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接手德国国家队。上任最初,德国上下质疑声一片,《图片报》的专栏作家甚至称他为“白痴”。而世界杯后,那个专栏作家公开向他道歉,德国球迷则说:“他是我们心中的皇帝。”最让人吃惊的是,世界杯期间,被克林斯曼排除在国家队之外的球员也出现在了德国队的看台上,他们不但去现场看球,而且在比赛日当天中午,还去国家队下榻的酒店与队友一起用餐,为他们加油。为什么时隔短短一个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种落选球员为球队加油的事情,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中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一方面说明了德国球员的大度,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克林斯曼的人格魅力,他使一个团队的内部气氛好得让人惊讶。

克林斯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件温馨的小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克林斯曼的一位朋友回忆说:“他是个非常细心、善良的人。当球员时,我们同在国际米兰效力,有一次他和我一起去医院看望我哥哥。由于医院没有电视机,我哥哥说很无聊。下一次去医院时,他的车里多了台小电视,我问他这是干什么用的,他没有说什么,而到了医院,他将那台电视机作为礼物送给了我那位在医院里非常寂寞的哥哥。”除此之外,退役前踢前锋的克林斯曼还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待人礼貌,精通五国语言,还设立了一个专门帮助东欧儿童的慈善机构,德国足坛的名宿们甚至用“德艺双馨”来评价他。

正是这样的品格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演变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克林斯曼将实力并不算强大的德国队带入了2006年世界杯的四强,全队上下众志成城,爆发出最大的潜力,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出了德国人赛前的期望,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克林斯曼身上可以看到,他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关心他人,面对挫折时态度乐观,拥有高尚的道德品格,这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素质对于他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最近的一次科学调查表明,在成功的各种因素中,智力只占20%,而一个人的品质、人格魅力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呢?你要学习的只是诚实、善良、谦让,对自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对他人尊重友爱、关心帮助,和别人分享一切美好事物,这些既能带给你快乐,又能带给你益处,何乐而不为呢?当你做到了这些,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或者说,当你做到了这些,你就等于做好了成功的准备,至少给了自己成功的可能。

气质是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作家亦舒说:“说也奇怪,人成长之后,欣赏一个人,不再欣赏他的五官外表,而是欣赏他无形的气质。”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日益改变,气质几乎是你初次与人见面,能否带给人好感的第一因素。它就像科学界论证多年的“人体辉光”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虽然看不见,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当然,科学界所说的“人体光辉”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件遥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但我们却可以从我们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人的气质”上,去理解一下这种抽象的说法。其实,这道“光辉”的强弱,就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知识储备、个人经历,是否见过大场面、是否经历过考验,这些均能影响或改变你的气质。这个理论听起来好像很深奥,但其实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气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也就是说可以后天培养的。一个有好气质的人,就像有一个小型的“磁场”,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别人的注意,进而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喜欢与有深度、有思想又不做作的人交往,而一个有气质的人,恰恰具备这些。换位思考一下,你也愿意同气质动人的人打交道,并且希望彼此间可以沟通、共事乃至成为朋友。所以说,气质是你人生中第一笔可以自己掌握的财富。气质凝聚人气。一个人的容貌是天生的,而气质却是后天培养的。

构成气质的第一要素就是自信。自信的人才可能拥有高贵的气质,因为自信的人才会显得充满活力,容光焕发,从而使你的谈吐从容、大度,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感染人的魅力。对于你的家人、伴侣、朋友来说,自信的气质可以让他们信赖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心中充满安全感,不为你的生活和未来担忧,有什么困境、困扰也愿意向你倾诉;而在工作中,自信的气质可以让上司、同事很容易信赖你,对你委以重任,这种气质也可以叫做成功气质。而在体育界,一个运动员的自信气质有一个更生动的名词,即冠军气质。由此可见,气质不仅影响他人对你的好恶之感,而且直接影响他人对你工作能力、甚至未来的判断。人的认知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种,通常首当其冲的往往是感性的部分,对一个人的直观印象,感性的切入点,就是气质。它伴随着你成长,也伴随着你成功。

萧蓝是一家四星级酒店的领班,从上班那天起就总是听到同事谈论着一个名字——倪文。有几次她都不由得心想,这个倪文是男是女,是谁啊,这么传奇。后来听得多了,渐渐了解到倪文是她所在酒店的人事部主管,从最初进酒店时的一个实习生,做公共关系部的小业务员,三个月内升了两次职,成就了现在的位置。总是有客人反应她的服务态度好,气质好,各级上司也喜欢她,并且无论男同事女同事提到她都是一脸佩服、向往之情,最后还总要感慨一句,怎么会有那么有气质的人!

气质?萧蓝一直觉得气质是个很空洞的词,她自己是个美女,以前总觉得,夸一个人实在没什么好夸的,才会说“气质很好”。后来有机会在走廊、大堂等地方与传说中的倪文擦身而过,萧蓝的评价是,长相果然只能说是一般,因为每次都很匆忙,她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直到有一次,有一个重要的国外代表团集体入住酒店,正赶上她和倪文一起负责接待下榻人员。这是第一次,她们有机会在一起说话、交谈、开会。只一个下午,萧蓝就发觉自己喜欢倪文,她并不是多么漂亮,也不是第一眼就让人觉得光芒四射,但只要你和她交流几分钟,马上会被她柔和的气质感染。简单说,你看着她就是舒服,越看越想看,但就是看不明白,怎么会这么有吸引力,怪不得很多男同事都说她是知性美女,还被评为一年一度的酒店之星。

此次合作后,两人成为了朋友,彼此越来越了解后,萧蓝才悟出倪文气质的来源所在。因为父母都是教师,倪文一毕业先被分配去大学图书馆工作,这应算作“先天”的优势,而更重要的是,她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日、法、德三门外语,谈吐非常从容,最难得的是她非常自信又非常随和,别人说话时,她永远身子微微向前,做出聆听状。她聪明但不拿出来炫耀,有学问也从来不故作清高。有能力和修养这两股巨大力量支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受欢迎?

一个好的气质可以令周围环境因你而变得舒服,富有愉悦感,继而令周围人享受在这种气氛之中,对你产生好感。自信是激发潜能、培养气质的最佳法宝。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它不是来自偶然,而是来自必然,当你有了足够的内在修养,自然就会变得自信、对自己有把握,这个时候,你的气质也就不知不觉地流露了出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做什么事都不再吃力,阻力日趋减少,每个人都那么“好说话”,就像搭上了通往成功的特快列车一样,眼看着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气质反映个性,气质预示未来。在选聘新任经理人这一问题上,许多企业主都会被问及:“如果有几位专业、资历、能力、人际关系各方面实力都不相上下的候选人,你会挑哪一个?”答案出乎意料的都是:“看起来像主管的那一个!”问题是,什么叫做“看起来像”呢?细想来,无非指的是外形和气质,这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不管承认也好,回避也罢,招聘多是以貌取人,而这个“貌”中气质又占了绝大比例。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其特点,而适应这一岗位的理想人才的特质,或多或少会通过气质反映出来。以前大夫看病,通过看看气色,把把脉,病情就能略知一二。有经验的人事部门经理,同样懂得从气质看一个人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叫做目测。

大雄在一次招商会上结识了一位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他其貌不扬,但是看上去很有魄力,有一种教人信服的气质。大雄作为后辈,连忙和几个同事上前打招呼,这位老总非常随和,年纪还不到40岁,他叫大雄不要拘谨,叫他名字即可。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纷纷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于是他不禁讲起了他十年前的一段经历。

这位老总说:“小时候,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现在我能在几万人的现场镇定自如地演讲,正是因为我发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每一个人都应该相信,相信自己内心中的这种神奇的力量,只要将它发挥出来,你就能创造奇迹。”众人不禁好奇地问:“那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他说:“是自我肯定,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发挥神奇的效应,当你首先肯定了自己,就会在你身上反映出一种气质,间接让他人也肯定你。”

他说起当他还只经营着一个小企业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深圳拜会一家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同他谈合作事宜。这个公司在国际大厦15楼,并租了整层楼。他到公司后发现里面全部是进口设备,布置得豪华气派;公司职员个个西装革履,看上去器宇轩昂。这时一位小姐迎上前来,他说他要找总经理,已经预约,小姐便客气地领他去总经理室。可是总经理不在,小姐请他坐下,倒杯茶给他,然后就去找总经理。

“总经理办公桌后面是一张大老板椅,我坐在桌前的小麻绒椅上。就在我四处打量,观赏总经理室时,进来了一个年轻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四五岁,穿着也很随便。我想这样一个大公司,总经理起码也要三四十岁,以为他只是一个打工仔,也没怎么在意。谁知他竟一屁股坐到总经理的大老板椅上去了。这下我发现不对头了,一般打工仔是不敢随便坐总经理位的。”

此时桌上的人渐渐听得入神,都放下筷子。他继续说下去:“这时他主动问我贵姓,然后说自己姓陈。我突然明白过来,原来他就是陈总经理。霎时我感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在他面前紧张起来。我的语言开始变得苍白无力,举止失措。他发现了我的紧张,就微笑起来,这令我想起了长辈对后生表示宽容的微笑。我一下受到了刺激,平时总是我宽容地对别人笑,今天居然要别人宽容地对我笑。我对自己生起气来: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办这么大的公司绝不是凭他自己的力量,是他爹,或是他妈有钱,帮他办的;我的公司虽小,但那是我一刀一枪自己打拼出来的。这样一想我顿觉腰杆也直了,我也对他微笑,拿出我的修养,说话又恢复了往昔的镇定与自若。那天的谈话,最终谈得很成功,表现出了自己的水平。”

老总说,现在他们还是朋友,有合作关系。几年前的一次闲聊间,老总问那位仁兄,当初为什么同他合作,那位仁兄说:“我从你身上看见了一种气质,继而从这种气质中看见你的个性,你对生活有股热情,享受着当下的工作,以及现有的一切,你欣赏自己的成就,也坦然欣赏别人的成就。所以我笃定你早晚会成功。当然你之所以有这种气质,也是因为内在修养、能力和实力到那个份上了。”

大雄听完老总的故事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买了一堆书回家。要提高修养,自然要从扩充知识入手,这也是培养气质的第一步。

故事中年轻老总遇见的情况不是个例,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在某些人面前,你感觉处于劣势,就发挥不出应有水平,从而真的处于劣势;在某些人面前,你觉得自己有优势,表现自然,往往就能充分发挥水平,从而真的处于优势。这些都是因为你自信或不自信所流露出的气质在作怪。好的气质能让你产生一种震慑他人的气势,使你焕发光彩,也令人对你有先入为主的认识——这个人一定会成功。这也引申出另一个重要的名词:成功气质,我们在下面就会谈到。

要成功,就要有一种成功气质。一位著名的商业巨子说过,他最喜欢的演员是美国的艾尔·帕西诺(其在《教父》中饰演男主角),很有点英雄惜英雄的味道。他说:“他长得并不多高大,多魁梧,但是他和几百个人站在一起,或一起走出去时,你第一个注意到的一定是他。他从内而外透出的那种气质,让人永远难忘。尤其他主演的电影《闻香识女人》,我看了无数遍,他演一个瞎子都那样霸气十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由气质判断一个人是否会成功,在当代世界也越来越受重视。在美国,许多学校甚至已经把培养成功气质写进了课程,作为他们培养出色学生的目标之一。气质的意义已远远大于人们惯有的概念:有之更好,无则也罢。它已经越来越影响到你的事业、前途、生活,甚至有时候起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

孝文是一个刚刚毕业、留校任教的大学体育老师,主讲足球,平时自己也喜欢踢,是市业余足球队的队员。最近省里要举行一次大型比赛,他跃跃欲试,如果能去参加,并取得好成绩该是多好的事。一来他喜欢足球,二来他是个比较内向不自信的人,在教学时常常站在讲台上非常紧张,如果拿了个冠军回来,以后给学生上课也多了几分威信,总之会是很光荣的。

于是比赛前两个月,他就开始做各种准备,买球鞋,上健身房锻炼身体,还开始每天跑步。可以说孝文对自己能入选,代表市里去参加比赛毫不怀疑,可公布名单的那天,却是个晴天霹雳,“居然没有我?”情急之下,孝文去找教练问个明白,而教练竟然说:“你没有冠军气质!在关键时候,你没有必胜的信心。”

对于这个解释,孝文很不能接受,理论了半天,回去后还是不服气。直到工作两年后,所有的业务他都已全面上手,也教出了一批不错的毕业生。有一天校长跟他聊天,忽然说:“孝文,你比以前自信多了,终于有了一个好导师的气质。”孝文顷刻间好像被醍醐灌顶一般,原来当初教练说的冠军气质,他不仅在比赛中缺乏,而且一直以来,生活中也缺乏,生活中的不自信带到了球场上,带到了工作中,自然事事做不好。

一个人有成功气质不一定百分之百成功,但一个成功者百分之百有成功者的气质,这几乎已是一个真理。这种成功的气质来自于自身的修养和持久的自信。人力资源领域里面有一句话:“你的成就永远是由你的成就动机来决定的。”就是说,你要成功,首先要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给自己一个成功的可能,那么加强内在修养,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培养一份成功气质就是你马上该做的。

事实上,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存在这一潜能,只是有些人把它挖掘出来了,而有些人终生都让它沉睡着。以前人们认为潜能学是伪科学,现在,心理学、逻辑学、生物学、人类学均证明人存在巨大的潜力。塑造一个美好的自身形象将是你最大的资本,而气质能发挥出多少完全取决于你是否重视它,是否注重对它的培养,也就是对内在修养的培养。早期学者认为,一般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50%;后来的研究又发现,一般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10%;而近代比较权威的看法是:一般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2%~5%。也就是说,那些在各自领域最成功的人也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5%,而最失败的人,就只运用了自身潜能的2%而已。他们之间的差距不超过3%。可以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的潜能中被发挥挖掘出来的百分比会日渐减少,我们未运用的那部分潜能会越来越多。原苏联学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若能发挥自身潜能的一半,那么他将掌握40种外语,可以把上千本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巨大的潜能,那为什么不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呢?一旦相信了这一点,同时又具备内在修养的时候,你就会形成成功气质,而这份气质正是一个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