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第一顿法餐

我们在法国吃的第一顿法餐并不正式。那天,我们看到攻略上推荐Pierre Herme的马卡龙超正,于是兴冲冲地跑去买马卡龙,可是买完之后就犯愁了,找不到吃饭的地方。

兜兜转转了好几条路,除了有一家subway和两三间咖啡馆,几乎没有别的选择,于是“点兵点将”,点到路边的一家餐馆,其实就是一家咖啡馆,这里的大多客人都是来喝啤酒看球赛的。和我想象中的法餐氛围有点不太一样,吃法餐嘛,应该是昏黄的蜡烛下,桌旁一角插着玫瑰花,对面坐着爱人,再来点音乐,有一些朦胧,有一些私密,有一些浪漫。

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但这儿的气氛却让我觉得蛮有意思,店里的客人除我和Colin外都是本地人,他们一人一大杯啤酒,趴在吧台上,看着球赛,津津乐道地用当地语言讨论着什么,这让我有种潜入当地人生活的感觉。

这个餐馆不大,看到我们进去,侍者显然有点吃惊,我想,大概是因为这里少有华人来,又或许那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再过不久就该吃晚餐了。我们在国外的饮食总是不那么规律,一来总是因为逛景点忘记饭点或者景区内没有吃饭的地方,二来经常为吃什么而纠结懊恼。

侍者很友好地把我们带到窗边的位置,我一眼就看上那位置,因为那里既可以看到店里的一切,又可以欣赏路上的风景,我问侍者现在还能不能吃正餐,他迟疑了一会,表现出不确定的神情,随后让我们稍等一会,然后走去吧台,和老板低头私语,老板抬头看了看我们,又走去厨房看了看,大概我们看上去饥肠辘辘的吧,他朝侍者点了点头,侍者拿着两份菜单递给我们。我对点菜这事一直就不喜欢,何况让我点一份看起来密密麻麻,又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的菜单,我只想点一份简单的不要有奶酪的汉堡和大薯条,我快速搜索着“Hamburg”,然后看有没有“cheese”,再看看价格,合理就OK了,Colin点了一份牛排,本来还想跟侍者表达是几分熟,却因不好表达,只便放弃,那就“入乡随俗”吧,另外我们还点了杯啤酒。

我对餐馆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琳琅满目的海报贴满了墙壁,店里的桌椅并不拘于一种样式,简单而不简约,每张桌上都摊着酒红色的桌布,桌上摆着高脚杯,杯子里插着叠好的倒三角形酒红色的纸巾,这里看起来没有一点多余的空间,却又不会让人觉得拥挤和凌乱。喝一口啤酒,凉到心底。在欧洲点餐,侍者总是会问点什么喝的,如果不点,他们会觉得很奇怪。我想或许饮料、啤酒什么的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我们每餐要的汤一样。

等啊等,半个小时过去了,午餐还没上来。我们俩坐在位置上,时而望望窗外,时而交换喝着啤酒,这一杯啤酒快把我们的胃灌饱了。吧台上的那些人依然热衷地讨论着球赛。

侍者终于把我们的午餐端上来,看上去很美味。不可否认的,不管我们在哪个城市,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毫无计划的选择一家餐厅,点一份餐。每一份餐都能看出厨师的用心和严谨,用的原料很新鲜,而且营养搭配合理,据说青菜、水果都是按照科学的分量来搭配的,不仅美观,而且营养。纵然等待的时候会长一些,但看到后会觉得,这一份餐,值得如此等待。

只是我点的汉堡并不是软面包制成的,而是切成好几段的法国长棍配的蔬菜,说到长棍,我觉得我跟它很有缘,从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不喜欢它。它硬邦邦,磨牙还难嚼,而且它看上去很干,没有一般面包的松软。不过在巴黎街头,你总能在某个街道或车站处看到拿着它的人们,不管是穿着时尚的白领女性,还是西装革履的男士,他们总是拿着它,匆匆行走,我想,长棍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吧。

看着Colin那份精致的牛排,我肠子都悔青了,不过他还算慷慨,并不熟练地使用着刀叉切好给我送来几块,牛排味道真不错,虽然看起来血渍斑斑,但是丝毫没有腥味,而且肉很嫩。自然,为了不浪费粮食,我的长棍给Colin解决了,如果没有被切断,我会考虑带回来作纪念。这就是我们的第一顿法餐,惊喜中有惊讶,跟浪漫也挂不上边,不过我还算喜欢。

我们被冰淇淋“绑架”了

早就听闻意大利的冰淇淋格外正宗、格外好吃,在面签的时候遇到的一位上海大哥,他告诉我们他曾为寻得某一小店的冰淇淋几乎走遍佛罗伦萨的各个小巷的经历,据他所说,那家小店在距离某钟塔呈45°方向位置,一直走到巷道的尽头,他如愿以偿。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他依然对那冰淇淋赞不绝口,并极力推荐我们一定要去尝尝。

遗憾的是,我们最终没有寻得那家冰淇淋店,不过在欧洲的这些天里,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吃一次冰淇淋,也就是说,这一路走过的地方,每次经过冰淇淋小铺,我们都会买上两个球,各自挑选一种喜爱的味道。草莓、芒果、巧克力、咖啡、桑葚、香蕉……一般都会有十多种选择,可以选择蛋筒,也可以选择纸盒装冰淇淋球,价位一般在1~3欧之间,少数地方卖到5欧左右,这与欧洲其他消费对比,已经算很廉价了,比起哈根达斯之类的,这简直是超级划算。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冰淇淋味道都正。在吃了这么多冰淇淋后,我们光看着冰淇淋的外观,就能大致区分好的和一般口感的冰淇淋了,好的冰淇淋看起来颜色很正,具有均匀的色泽,拿冰淇淋卷勺卷的时候,很紧实,吃起来也很香甜浓郁。而一般口感的呢,自然看起来有些生硬,表面有明显的冰晶,吃起来会有强烈的与牙齿摩擦之感,水分太多,奶香很淡。

至今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是巴黎凡尔赛宫后花园的一个推着小车的冰淇淋摊位,当时顶着太阳,许多人在冰淇淋小车外排队,逛了几小时的凡尔赛宫,口干舌燥。于是我们也跑去排队,数了数前面排队的人数,八位,可是即便只有八个人也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只见老板一个人不急不慢地忙碌着,他除了要不停地从铁皮桶中挖出完整圆形的冰淇淋球,按照顾客的需求扣在蛋筒或者纸盒上,还要时不时地更换铁皮桶,把铁皮桶放进车内继续冷冻,用来防止冰淇淋融化而影响口感。老板的动作看起来并不娴熟,却一丝不苟,他戴着帽子,系着围裙,对每一位客人总是笑容迎接,然后问想要什么味道。

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选了芒果味和桑葚味。还没开吃,香气便扑鼻而来,太正了,这哪儿是冰淇淋,明明就是水果嘛。尝一口,更是绝了,浓浓的热带水果味道,口感非常好,无可挑剔。自打吃了这家的冰淇淋以后,在余下的日子里,我们再也没找到能和这个味道“媲美”的冰淇淋了,就连传说中意大利的冰淇淋,我觉得都不及这个好,真让人留恋和难忘。我想,我们是被冰淇淋“绑架”了,如果有一天,我还会回到那个地方,再吃上一口冰淇淋,我才能被“无罪释放”吧。

饥不择食是骗人的

“饥不择食”在我看来也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在欧洲,我就算饿得没有力气走了也不会有吃饭的欲望。

其实,说起来挺悲哀的。不是在吃米饭,就是在寻找米饭的路上。寻寻觅觅,看到门口的服务员,一般不急于进店,先问有没有米饭,如果没有,就闪人。实在找不到,也瞧不见希望。那就买个鸡肉汉堡,外加一杯可乐,凑合一顿。

以前,我总自夸不挑食,自认为适应环境能力挺强,但是来到欧洲,在“吃”这方面,成了一件无比纠结的事情,实在提不起兴致,也很难去适应。也许因为从小不太爱吃肉,所以到了肉食主义者的天下,各种美味,在我眼里都成了精致的摆设,我用挑剔的眼光打量着它们,却对它们提不起一点兴趣。

这一路走来,我发现欧洲的饮食其实很简单,早餐基本是自助形式,以牛奶、咖啡、麦片、果汁、面包、鸡蛋、水果为主,面包可以蘸着奶酪、果酱吃,听起来还算丰富,但除了咖啡是热的,其他的都是凉的,而且基本是甜食,吃多了会腻。正餐大部分是烤牛肉、烤鱼、比萨、意大利面、薯条、生蔬、汤等,比较清淡、新鲜,量也不多,搭配的也还可以,不过都有一股奶酪味,闻着有点腻得慌。我想他们还是比较讲究营养种类和量的搭配吧,但我只能“望洋兴叹”了。

意外的是,这里却是特别挑食的Colin的福地,可以说,他品尝了这一路上途经的各个国家的肉夹馍,只要是走在路上,看见有肉夹馍的饭店,他就会停下来,点一个巨型肉夹馍,而我就坐在他对面,愣巴巴看着他。而且,他喜欢尝试当地特色食物,每次看到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特色食物有多么特别和美味,每当看到他狼吞虎咽,意犹未尽,我表示并不理解他的世界,最后剩下一声叹息:他才是真的吃货啊。

在出发前,Colin总是在我耳边嘤嘤嗡嗡,不停地说到了欧洲,他要大口吃肉,又鲜又嫩的肉,然后幸灾乐祸地在我面前晃来晃去,阴阳怪气地说:真可惜啊,某人不爱吃肉。对于这种语言上的挑衅,我自然有应对方法,我提前做好准备,果断背了一大包我最爱的香辣牛肉面。后来证明,我这个决定是万分明智的,因为到了欧洲,你会发现泡面简直是人间美味,你能想象每当暴走了一天,回到酒店,洗完澡,泡上一包泡面,就着榨菜或者萝卜丝吃,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的事情吗?然后,在你的梦里,会有泡面的味道,松软缠绵,不能再幸福了,让人足够满足了,好么?就连最初“挑衅”的Colin也直夸我真是有先见之明。对于这千里迢迢背来的泡面,舍不得一下子吃完,隔三差五,泡一包,吃完整个房间都会有泡面的味道,打开窗,随风飘远了。

当然,我们到了一个城市,也会尝试当地比较有特色的饭馆,比如在阿维尼翁的红土城,导游可乐带我们去吃了当地很有特色的甜瓜葡萄酒和牛排,牛排端上来的时候,看着血淋淋的牛肉,连盘子都被浸染成了鲜血的颜色,想起欧美恐怖片里的场景,血腥而惊悚,视觉上的冲击让我们始终下不了刀子。导游可乐鼓励说非常美味,试试吧,你们肯定会喜欢。果然,切一块,无需放任何佐料,放入嘴里,很嫩很鲜,一点也没有血腥味,再喝一口甜瓜里的葡萄酒,舒畅爽口。这大概是我在欧洲吃过的最血腥却最美味的牛排了吧。除了视觉上有点接受不了,其他都很完美。

欧洲也有很多中餐厅。阿姆斯特丹有唐人街,那里有很多港式餐厅,烤鸭还算正宗。巴黎的Belleville 住了许多华人,所以华人餐厅特别多,大街上也有各种华人商店。还有很多快餐店,价格不贵,量比较多,菜的种类也不少,关键是味道很赞,有家常菜的味道。偶尔在蒙马特区或者拉丁区可以见到几家华人餐厅,大多是浙江一带的华人开的,他们在法国待了都有些年头了,感觉口味不太正宗,偏甜。而且价格也不菲,就像在国内吃西餐一样,偶尔吃上一顿,都觉得是奢侈。说起来,我们在欧洲最奢侈的一顿,是在因特拉肯,Colin点了一碗榨菜肉丝面,折合人民币160多元,我点了干炒牛河,折合人民币180多元,那时候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阔气,就坐在那吃,吃得精光,把里面的豆芽大蒜吃得“片甲不留”,吃完以后才发觉那哪是吃面,简直在吃钱啊!太奢侈了。如果有像我这样实在无法适应欧洲那边饮食的,可以选择去泰国餐厅,价格相对较低,一碗蛋炒饭可以解决。

所以,在吃这件事上,我在欧洲一直是比较痛苦的状态。看着西餐,越不想吃,越想着国内那些地上种的,山里跑的美食。没办法,只好忍着。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