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许多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研究学者之所以能够在他们的研究领域内有所成就,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们比他人更聪明,而在于他们对身边看似寻常事物的超越一般人的敏锐洞悉,在于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于他们非同寻常的观察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观察力。同时,观察力也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所以,良好的观察力对孩子的成长与求知非常重要。

通常孩子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的物体。如孩子喜欢看小鸡啄米、小猫玩球、小狗打架等活动的物体,却不喜欢去观察静态的图画;其次,孩子对颜色鲜艳的东西比较有观察的兴趣,如孔雀开屏、花园里的鲜花等,但颜色单调的水墨画一般不在他们的观察之列;他们还喜欢观察大而清晰且位置明显的物体,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床上放的等,但对小而模糊且位置不明显的就容易忽视。另外,孩子对物体的大的特征或者差别大的东西容易观察,反之,则难以观察出来。所以,孩子的观察需要父母的积极引导。孩子的观察通常存在以下缺陷,需要父母注意。

首先,孩子的观察缺乏稳定性,孩子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常受到个人兴趣及身边事物的较为突出的外部特征及当时的情绪所支配。并且常常会在观察过程中忘记观察的目的,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没有问题的观察目的性不强,收获也不大。父母要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通过观察去寻找答案。例如,你可以问孩子,各种颜色在灯光下和在阳光下会有什么不同,紫色的牵牛花放在醋中是什么颜色,放在清水中是什么颜色等等。

其次,孩子的观察还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科学家研究发现,3岁的孩子在观察图形时,其眼球运动的轨迹是杂乱的,4—5岁孩子的眼球运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图形的轮廓,也就是说,孩子在观察物体时缺乏系统性;同时,幼儿观察时往往也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缺乏概括性。这时,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观察方法,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线索更为有效地观察事物,比如在寻找两幅图画的不同点时,可以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并做适当标记,而不要毫无顺序地胡乱比较。

另外,孩子的观察持续时间很短,有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分钟,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有的不到一两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大约达到12分钟。所以,父母一定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引起孩子足够兴趣或在某一方面有显著特点的观察对象。比如,地图是一件训练孩子观察力的绝好工具,空闲的时候,家长可将地图平展开来,一家三口的地图探索之旅就可以开始了,观察的目标也可以从宝宝最熟悉的自己家所处位置开始,慢慢扩展到幼儿园、小朋友家、奶奶家、动物园等等,地图的挑选可以按照本市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依次升级,这种训练对锻炼孩子观察力的持久度很有帮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教孩子学会观察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通常来讲,孩子都有观察的兴趣。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养养小乌龟、小青蛙、小鸟、小蚕虫什么的,这些生命会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父母可有意识地教孩子观察它们怎么运动,吃什么,怎么发声等等。或者在家里开辟一个生物角,让孩子自己播下种子,看看几天发芽,怎么发芽。观察兴趣的培养会使孩子们学会用探索和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

其次,让孩子注意通过观察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同类事物的不同点,教孩子学会进行精细观察。比如,父母可在孩子参观动物园时让孩子观察雄师与母狮、猴子和猩猩的区别,或者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的体形特点,各种树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通过这种精细的比较、观察,孩子们容易记住事物的特点和事物之间的差别。

另外,有些事物在缓缓地变化着,观察一次并不能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需要连续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连续观察的习惯。比如,让孩子养一次蝌蚪,观察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颜色如何变化、如何长腿、蜕尾;或者养一次蚕,让他观察蚕吃桑叶、蜕皮、结茧、成蛾的全过程。

孩子学会了观察,他一定会经常有新的发现、有新的问题,他一定会懂得更多,智力的发展也一定会更快些。

但单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观察力虽然真的提高了一些,但内心却会对这种行为产生厌倦,甚至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我们同时对孩子的观察力给予肯定与赞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激发起浓厚的观察兴趣——而兴趣可能首先是基于孩子想赢得父母的称赞,那么孩子观察的兴趣便会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以对观察对象的好奇心理为动力。

诺亚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他对什么东西都好奇,什么都要摸一摸,看一看,问一问。而爸爸对诺亚的问题也是有问必答。最近,诺亚家新购了一套商品房,装修队的叔叔正忙着为新房装修。这天电工叔叔装灯,诺亚又好奇地围着电工叔叔转,还不时地问这问那。灯管装好了,电工叔叔一摁开关,“啪”,灯亮了。可诺亚似乎发现了什么,他走到爸爸身边,拉着爸爸的手,神秘地指着灯管对爸爸说,“爸爸,开灯的时候我发现,灯管是两头先亮,中间后亮的,你看!”说着,诺亚试给爸爸看了一下。“不错,好孩子,你观察得真仔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诺亚困惑地摇了摇头。于是爸爸把其中的道理告诉诺亚,他听了恍然大悟,还煞有介事地直点头。

所以,最后我们要提醒父母或老师的是:重视和认真对待孩子通过观察所获知的每一个发现十分重要。鼓励和夸奖的语言,引导和传授知识的态度,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对新鲜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孩子去发现问题,去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这方面,家长朋友们不妨借鉴诺亚父亲的教育方法。

有一次,一个幼教专家到国外访问。当她来到一所幼儿园参观时,看到一个孩子正在用蓝颜色画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东西,便忍不住好奇地问:“小朋友,你画的是什么呀?”

“我画的是大苹果。”孩子大声地回答道。

这时,老师走过来看了看孩子的画说:“嗯,画得真不错。”便摸了摸那孩子的头走开了。幼教专家对此大惑不解。

事后幼教专家问那老师:“我不理解,您的那个学生用蓝颜色画苹果,您为什么不及时给他指出他的错误来?”

这回轮到老师感到惊讶了,她说:“我认为没必要抹杀孩子的创造力,我为什么要给他指出来?也许这孩子今后真的会栽培出蓝颜色的苹果呢。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