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大明第一推手 刘伯温:独家官场秘笈 > 第 4 章 书生初掌兵,一场憋屈的胜利
第2节 天才策士的第一次表演

1353年,方国珍再次造反,第一个就拿台州黄岩港开刀。

这一年,刘伯温已经从杭州辞职回家,此刻正老老实实地在青田老家蹲着。方国珍的大名早已传遍了整个江浙行省,自然也传进了刘伯温的耳朵里。但比起其他把这场战事当作闲聊谈资的青田百姓,刘伯温显然对方国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为他的好朋友,伯牙吾台·泰不华此刻正在方国珍兵锋所指的台州,而且他恰好是台州的最高长官:达鲁花赤。

跟朝廷其他官员不一样,泰不华是不折不扣的“鹰派”,坚信对待敌人要像冬天一样冷酷,一板砖抡翻再踩上一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尤其是方国珍这种老油条,绝无姑息之理。他不光是这么主张的,事实上也是这么干的。

1351年方国珍第二次投降的时候,泰不华曾怀揣利刃,打算在受降仪式上一刀捅死他,来个一了百了,可惜被前来招降的使者死死拦住,没有成功。这次得知自己能和方国珍大战三百回合,泰不华兴奋得嗷嗷叫。

然而兴奋归兴奋,此刻的方国珍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了,台州的守军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既然硬碰硬打不过,那就智取吧,好歹也是刘伯温的好朋友,泰不华算是个智谋爱好者,很快就想出了一条妙计:诱捕。

具体操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送书给方国珍,表达朝廷招安的意愿,并且承诺给方国珍更大的官做。等方国珍动心了,就在招降仪式上埋下五百刀斧手,以掷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上,将方国珍剁为肉酱。

泰不华倒确实看准了方国珍的需求,可惜他看低了方国珍的智商。

其实方国珍的智商本身不算高,但当年泰不华企图捅死自己的事迹他还是略有耳闻的;更何况一个著名的鹰派军官,一枪未发就要招安自己,实在有些蹊跷,所以,方国珍不太相信。

但招安的机会是不能错过的,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方国珍派出亲信陈仲达先来找泰不华探探口风。

相比之下,陈仲达就缺少方国珍的科学探索精神,经过泰不华一番忽悠,陈仲达告诉方国珍,投降这事儿,可以有。

虽然还是将信将疑,但方国珍最终同意招安了。

选了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日子,方国珍只带着两百艘小船来投降了。泰不华很高兴,带着陈仲达举着受降旗赶来迎接方国珍。他当然不是真的来受降的,当着陈仲达的面,泰不华调兵遣将,安排好了伏兵,得意扬扬地看着陈仲达:中计了吧,傻眼了吧,这下你们完蛋了吧!

陈仲达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但已经来不及了,一边是泰不华用刀牢牢抵住了自己的后背,一边是方国珍的舰队已经进入了他的视线。

事实证明,陈仲达人是单纯了点,但端的是条铁骨铮铮的好汉,眼看着方国珍就要进入伏击圈,陈仲达猛然大吼一声:“不要过来!官军有埋伏!”泰不华知道要坏事,一刀结果了陈仲达之后,令旗一挥,伏兵尽数杀出。

可惜方国珍本来就对招降将信将疑,所以有备而来,再加上还没有全部进入伏击圈,当下和泰不华的伏兵大战起来,居然打得胜负难分。

毕竟算是一场半成功的伏击战,本来只要再熬一会儿方国珍就撑不住了,可泰不华实在是命苦不能怨政府,在这要命的时刻,他所在的旗舰居然开上了一片浅滩,搁浅了!

送上门的肥肉岂有不要之理。方国珍的小船本来速度就快,嗖嗖几下便把旗舰包围了,方国珍的士兵跳上旗舰,想要生擒活捉泰不华。

史载泰不华是哈萨克族人,天生骁勇,虽然耍诡计比较失败,但耍大刀确实虎虎生风,一挥起来连着砍死了好几人。方国珍的士兵发现自己根本接近不了他,更别说生擒活捉了。

接近不了,那就不要活捉了。方国珍大手一挥,枪队向前,举起长矛不要钱一样地往泰不华身上一阵捅。泰不华再怎么彪悍,短刀干不过长矛,被活活捅死在自己的旗舰上。

而失去了主帅的元军,立刻兵败如山倒。方国珍非但全身而退,还趁机杀进台州尽致淋漓地劫掠了一番。

这一下,朝廷彻底愤怒了。但是怒有什么用,当年方国珍小打小闹的时候都拿他没辙,现在人家翅膀硬了,你能怎么办?

这时候,有人想到了刘伯温。

刘伯温虽然在官场上处处不招人待见,但大家对他的才能还是比较认可的,都知道这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主修兵法、天文和奇门遁甲,虽然不会“来事儿”,但极能办事。于是,刘伯温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浙东军区司令部秘书长(浙东元帅府都事)。

此刻的刘伯温正沉浸在悲伤之中。收到泰不华死讯后,刘伯温悲痛欲绝,连夜写下了《吊泰不华元帅赋》,在表达对泰不华因公殉职的悲痛之余,还猛烈抨击了朝廷养虎遗患的招安政策。

朝廷的委任状正中刘伯温的下怀,他连行李都不收拾,就直接奔赴宁波上任去了。

事实证明,刘伯温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这是刘伯温第一次上战场,但他丝毫不紧张,只有一丝小小的兴奋: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兵法书,终于可以到战场上去检验一下了。

而刘伯温对于自己初出茅庐的第一仗也比较有信心,因为从听说方国珍起事的那一刻起,他就摸清了这类海上流寇的死穴:补给。要知道,海盗跟陆地上的流寇不一样,流寇可以一路抢一路跑,跑到哪儿抢到哪儿;但是海盗必须时不时地上岸补给,就算他愿意天天吃生鱼片,也得上岸补充淡水和维生素。

打蛇打七寸,只要抓住这个死穴,方国珍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上任伊始,刘伯温就告诉元帅那邻哈喇:方国珍之所以那么嚣张,就是因为我们总想着在大海上消灭他。可是我们手头那些水军军爷战斗力你也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比得过方国珍手下这批老牌海盗,亡命之徒?既然如此,我们何必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呢?当今之计,是死守住方国珍上岸的通道,没城墙的地方造城墙,有城墙的地方就把城墙加固、加高,不让他登陆。然后把所有方国珍能找到的补给全部迁入城内,就不信饿不死他!到时候我们去收尸就行了。

总而言之就是四个字:坚壁清野。

那邻哈喇一听,恍然大悟。刘伯温这条计策其实算不上多高深,要论技术含量可能还不如泰不华的诱捕计划。但真正管用的策略并不一定要华丽到让人眼花缭乱,能够抓住事物的核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好策略。而之前的元军之所以惨败,就是陷入了“你在海上嚣张,我就在海上把你干掉”思维误区。

果然,这样一来,方国珍悲剧了。虽然论实力,他的舰队现在已经可以在东海横着走,可元军不跟他玩了,他自己一个人在海上玩多没意思。他渴望元军能够再派几支舰队出来让他打个痛快,顺便为下次投降积累点资本,但元军就是不理他。

不陪我玩,我自己玩。方国珍准备上岸弄点好吃的好玩的,反正沿途温州、台州、宁波……哪个不是富得流油的地方。可是每到一处,迎接他的都是高高的城墙,他的海船又不是飞船,根本过不去。

方国珍傻眼了。没人陪他玩是小事,这要饿死了,渴死了,或者吃不上新鲜水果蔬菜得败血症死了,那还得了。几个月下来,他急了。

这种时候,面子、位子都不重要了,方国珍放出风去,表示自己有投降的意愿了,这一次是真心的,即使朝廷的待遇低点他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朝廷自然开心,觉得自己终于把方国珍收拾服帖了,倍儿有面子——有面子,这就够了。于是招安计划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具体事宜,由当时的江浙行省副省长帖里帖木儿负责。

和谈代替打仗升格为第一要务,于是,刘伯温从浙东元帅府都事被调任为江浙行省都事,协助帖里帖木儿统筹招降事宜。

刘伯温一听招降二字,火冒三丈。

眼瞅着方国珍就要完蛋了,到时候直接去收尸就行了,为什么要招降!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难道朝廷吃他的亏还不够吗!这次投降了,难道你敢保证下次他不会又造反吗?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安抚手段就是往死里打,打服了,打死了,他就消停了。

刘伯温对方国珍恨得牙痒痒,泰不华的死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方国珍降而复叛,叛而复降,一而再再而三,哪一次不是老百姓遭殃?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却要江浙沿海老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浮尸大海——方国珍,你不死我睡不着!

不知道帖里帖木儿是不是被刘伯温的慷慨陈词打动了,他最终决定拒绝招降,并向朝廷递交了由刘伯温起草的议剿奏书,建议继续对方国珍“剿而杀之”。

这下轮到方国珍对刘伯温咬牙切齿了——没招你没惹你,为什么要跟我过不去!刘伯温,我记住你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