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大明第一推手 刘伯温:独家官场秘笈 > 第 4 章 书生初掌兵,一场憋屈的胜利
第6节 阴谋诡计,这个我懂

吴成七,江浙行省文成县人,跟方国珍一样,也是个私盐贩子出身,不过是兼职的,主业还是种地。此人拥有一身的好功夫,据说幼年时曾经拜水云寺的武僧为师,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公平条件下基本上已经可以1V5了。而且吴成七为人刚勇仗义,好打不平,广交四方豪杰,在民间很有威望。

俗话说“穷文富武”,从吴成七的兼职工作和兴趣爱好来看,他绝不会是个贫苦农民出身。那他为什么也反了呢?

说来话倒不长。1353年的某一天,吴成七去邻县的码头卖私盐,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跟当地的盐霸发生了冲突,然后就打起来了。吴成七的武功真不白给,三两拳就活活打死了盐霸。其他盐霸一看打不过他,就跑到官府把他给告了:怕打死人的罪名不够重,还额外附赠了一个超值罪名大礼包:谋反。

杀人是个要命的罪名,但谋反可是能要了你全家命的罪名。吴成七一看形势不对,拔腿就跑,跑回家越想越怕,心一横,你说我是反贼,我还真就反给你看!于是,吴成七真的反了!

可见那时的处州,造反真的跟请客吃饭一样寻常。

因为平时人缘好,吴成七振臂一呼便有不少人响应,很快就凑出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然后,他分别在北边建了高羊寨、马羊寨,扼控通入黄坦的咽喉大道;在西南向构筑天高、水牯、水盆、龙须等屏障寨,于东向建立白羊、牛头等前哨寨,把自己的大本营守得铁桶金城般。一时之间,受压迫的百姓纷纷响应,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

在吴成七的造反班底里,能摆上台面的有三个人,分别是民间武师宋茂四、落第穷儒支云龙、善研兵法的周一公。从他们的职业就能看出他们的分工:一个打前锋,一个搞后勤,一个做军师,吴成七统领全军。

应该说,元末的江浙确实藏龙卧虎,就这样一支草台班底,造反初期居然势如破竹。

到1354年,吴成七的造反生意越做越大,和他的前辈们一样,他想过一把皇帝瘾了。称帝自然是不敢的,但称王可以有,于是吴成七自封为吴王,同年秋,又觉得现在的地盘太挤,便主动出击,攻打青田县城。

这下朝廷震怒了,在你的小渔村闹腾一下也就算了,在我眼皮子底下称王称霸不说,居然还敢出兵攻打县城!不想混了吧!于是,朝廷连忙派出大军剿伐,大军的司令姓王,但具体叫啥不太清楚。

连个名字都没在史书里留下,可见王司令这一仗打得是非常窝囊。事实的确如此:既没有大胜,也没有大败,因为这位王司令的所谓大军根本不敢接近吴成七的据点,到青田旅游了一圈,就回去了。

官军是指望不上了,青田人只好自己保卫自己,于是当地的地主徐伯龙、季珍等主动请缨,要求指挥当地民兵去抵挡吴成七。

可别小看民兵,至少那时候民兵的战斗力绝对比官兵强,但跟吴成七和他的“三巨头”还不在一个级别上。于是,张坳一战,徐伯龙战死;船寮一战,季珍战死,青田县城沦陷。

占据了青田的吴成七眼看着自己的“王国疆土”从一个乡变成了一个县,一下子信心爆棚。第二年便拜周一公为军师、宋茂四为大将、支云龙为谋臣,甚至还有模有样地开科取士,选拔文官武将,建立三省六部,并点封朱君达、李夹等数十名战将,以黄坦为中心四向出击,把势力范围扩大到处州、温州、婺金华及福建北部一带,形成首尾相连百余寨,跟方国珍的地盘连成了一片。

面对吴成七这样的悍匪,元朝打不过也不乐意打,能想到的最好解决途径自然是招安。可惜吴成七不是方国珍,革命意志异常坚定,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拒绝朝廷的招安。

这就是吴成七,江浙头号悍匪(不算半官半匪的方国珍),本人骁勇善战,手下人才济济,革命意志坚定,又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个人让刘伯温非常头痛。不能拔掉吴成七这枚硬钉子,就没法给处州剿匪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为了配合石抹宜孙的军事行动,刘伯温以探亲的名义回了一趟家。此刻的青田县已经被吴成七攻克,到处都是吴成七的军事基地。刘伯温花了个把月的时间实地勘测了当地的地形交通情况,掌握了大量一手情报,当地甚至还传说刘伯温假装算命先生亲自拜访了吴成七。

因此,当刘伯温回到石抹宜孙身边的时候,他带回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1358年秋,石抹宜孙命令叶琛率军剿讨吴成七,刘伯温作为军师随军。

悍匪就是悍匪,得知消息的吴成七非但不逃跑,反而在金山寨建了连环七营,集结主力要与叶琛决一死战。金山寨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叶琛带领官兵只能发起非常不利于进攻的仰攻。结果可想而知,打了几天也没打下来。

叶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温来了。其实这几天刘伯温也很着急,一直在想计策,联想到自己在青田县搜集到的情报,此刻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演义小说的话说就是“心生一计”。

叶琛一见刘伯温,知道他肯定是带着主意来的,忙问:“先生计将安出!”

刘伯温也不卖关子,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请派一队士兵到金山寨对面的黄呈羊山岭,趁黑夜每人肩挑悬挂有二十多盏灯笼的长竹竿,从山岭头挑到龚宅,吹熄后再返回黄呈羊岭头,点燃灯笼向龚宅行进。如此往返,每夜以一二百名官兵轮流进行。”

叶琛一头雾水,本来带的兵就不多,你还专门拉出一两百人去搞彩灯游行,想跟吴成七联欢不成?“先生这是逗我玩儿的吧?”叶琛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刘伯温高深莫测地一笑,俯身到叶琛耳边,把这个计划的精髓告诉了叶琛:“这是为了营造一种我军增援正在源源不断赶来的假象。所谓‘弱则示之强,强则示之弱’,吴成七色厉内荏,欺软怕硬,他的军队也是良莠不齐,看到我们大军压境,军心自然就动摇了。”

“原来如此!”叶琛开心地望着眼前这个人:以前只知道你是个聪明人,但从来没想到你还有这么狡猾的一面。

这话说得没错,刘伯温征战半生,奇谋百出,但这种阴谋诡计确实用得不多。原因很简单,在刘伯温的对手当中,不管是方国珍、陈友谅还是张士诚以及后来的王保保,都是重量级的高手,这种程度的阴谋诡计怎么可能骗得过他们。但面对吴成七这种人就不一样了,从刘伯温自己收集的情报来看,不管是吴成七本人,还是所谓周一公,都不过是三流货色而已。

阴谋诡计,这个我懂,之所以不用,是没碰上档次足够低的人。

果然,吴成七部队看到不断有人排成队列点着灯笼灌进叶琛的军营里,顿时就不淡定了,当初就地决战的霸气彻底没了,再加上粮草日减,水源被切断,吴成七部队的军心开始动摇。虽然吴成七革命意志坚定,但队伍扩大后难免把关不严,混进了不少只为混口饭吃的兵油子,一时之间,恐慌情绪传遍全军,个别觉悟差的早就偷偷开溜了。

趁你病要你命,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一看敌人阵脚已乱,叶琛也抓住了机会,部将陈仲琛统精兵三千,从后山偷偷进攻,自己的大军则从正面发起总攻,一举歼灭了吴成七的军队,吴成七与手下大将宋茂四死于乱军之中。

主力被歼,主帅被杀,吴成七的军队立刻土崩瓦解,轰轰烈烈的吴成七起义(这还是可以被称为起义的)就这样被扑灭。

处州太平了。尽管天下已经越来越乱,但至少处州太平了,而和平的缔造者,正是刘伯温。

40年的沉寂,终于等来了这一天,“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刘伯温的上半生,可以无悔了。

1358年,刘伯温擢升江浙行省郎中,从五品。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志得意满的刘伯温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力挽狂澜,舍我其谁!

刘伯温是这么想的,可惜的是有人不这么想,比如方国珍。很快,方国珍就将用实际行动告诉刘伯温:白日做梦!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