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记住妈妈关怀的孩子不会觉得不安

网络表情图案中有一个表示“啪啪”的图案,只要对话的一方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另一方就可以发送这个表情,不开心的一方就能从这个表情图案中得到很多安慰。只是一个拟态词的“啪啪啪啪”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我认为这个表情图案像妈妈的双手一样神奇。

小的时候,只要我一哭,妈妈就会用手“陶哒陶哒”地拍拍我的背。那安慰的“陶哒陶哒”的拍背声,即使在我50岁的年龄里回忆起来也觉得无比温馨,这是因为妈妈的这种轻轻拍背的声音是我用全身感受到的旋律。

这是我留学期间抚养孩子的一个小故事。当时大部分的已婚留学生都要自己学习带孩子的方法。如果是在韩国,年轻的妈妈们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妈妈、婆婆或者周围亲戚朋友那里学会带孩子的方法。但身在海外的留学生就只能自己摸索了。

我们夫妻俩也不例外。像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一样,孩子一哭,我们就感到束手无策,有时也会急得跟着孩子哭起来。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知道的唯一哄孩子的方法就是轻轻地摇晃孩子。

通常都是发现怀中的孩子睡着了然后将其悄悄放在床上,但孩子好像一下就觉察到了似的,又号啕大哭起来。这下好像下定决心再也不被骗了似的,哭得更加厉害。这种情况下,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总是会觉得很烦,甚至会在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孩子真的是我的孩子吗?”和所有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一样,我和丈夫通常都是在夜间轮流摇晃孩子。孩子一旦哭闹起来,我们也会急得要哭。

当时我经常去的韩人教会中有很多从事过护士职业的信徒,她们曾经教授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很多育儿方法。有一次在做礼拜的过程中,孩子突然哭了起来,我和丈夫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好一个劲地摇晃孩子,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站起来摇晃孩子,孩子会暂时安静一会儿。可是一旦坐下,孩子又号啕大哭,我和丈夫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一位实在看不下去的大妈从我们手中接过了哭闹不止的孩子。大妈用手轻轻地拍打孩子的背,孩子居然将头伏在大妈的肩上安静地睡着了,那样子好像刚刚已经被年轻的爸爸妈妈折磨得够累了。通过这件小事我反思了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毛手毛脚地摇晃孩子时,孩子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是舒适还是不安呢?

通过身体传达出的感情具有神奇的魔力。即使不通过话语,仅仅通过肢体动作也能原封不动地传达出对方的情绪或感情。在焦躁不安的人周围易感到焦虑,周围某个人因紧张而腿打颤时,我们也会觉得紧张。

孩子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身体上会感觉疲倦,爸爸妈妈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可以原封不动地传达给孩子,孩子能够灵敏地觉察出抱着自己的人的心理状态是轻松愉快还是紧张不安。

拍打孩子背的那位大妈的动作虽然缓慢,但却力度刚好,传达给孩子的是无限的温情与爱抚。所以在年轻的爸爸妈妈怀里被折腾得身心俱疲的孩子才会在大妈轻柔温情的爱抚下静静地睡着了。

哄劝哭闹的孩子时,妈妈轻拍孩子的背能将舒适安稳的感觉传达给孩子,但对年轻的妈妈们来说,这不是一件易事。孩子为什么哭闹呢?我应该怎么做呢?妈妈的头脑中充满了一连串这样的问号,情绪自然也是紧张焦急的。

将哭闹的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摇晃的话,妈妈的情绪也会紧张起来。妈妈的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传达给孩子。妈妈越摇晃怀里的孩子,情绪就越不安。留学时候遇到的那位大妈通过轻轻拍打孩子后背的方式消除了孩子的紧张和不安。那位大妈当时一定觉得刚出生的孩子太可爱了,而紧张不安的年轻妈妈又太让人可怜了。

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情况下,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平复妈妈紧张不安的情绪。那就是妈妈们可以哼唱节奏舒缓的歌曲,一边哼唱歌曲一边轻轻地拍打孩子。虽然这时妈妈的心跳可能依然很快,但从哼唱的歌曲中妈妈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平稳感的。有一点需要尤其注意,那就是妈妈的情绪首先稳定下来,孩子的情绪才能跟着稳定下来。

那是我小时候在钢琴兴趣培训班里经历的一件事情。当时兴趣班里组织了一场钢琴演奏会,观众席上坐满了前来欣赏我们演唱会的观众。随着演奏时间的临近,后台开始变得一片混乱。

快要上场的小朋友由于过分紧张,正用不安的嗓音数着“1、2……”。有的小朋友不仅心跳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有的小朋友双腿打颤,还有的小朋友坐立不安,紧张地走来走去。我强装镇定,但还是不自觉地也跟着发抖。

见我们这么紧张,培训学校的校长来到后台,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后,让我们轻声哼唱《故乡之春》。大家由于紧张,歌曲的开始部分唱得并不好,但在歌曲的末尾部分,我们紧张不安的心却开始变得平稳下来。歌曲唱完后,校长对我们说了这样的话:

“观众席上坐的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就算你们有失误,他们也不会批评你们,他们是永远理解你们并永远关爱你们的人。你们像平时练习一样照常发挥就行!”

说完这番话后,校长轻轻地拍了拍每一位小朋友的肩,然后离开了后台。当时校长的手掌是多么温暖舒适啊,以至于我现在都无法忘记。

从那之后,每次上台演奏之前为了平复紧张不安的情绪,我总是会唱起那首《故乡之春》。有时是在心里默默唱,有时则是躲在洗手间里大声唱,唱完之后双手交叉拍拍自己的肩。每当这时总会想起那位校长,紧张不安的心情也变得平静下来。

为了能和着节拍轻轻拍打孩子或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妈妈们十分有必要学习一两首节奏舒缓的歌曲。摇篮曲也好,童谣也好,流行歌曲也好,过时的歌曲也好,只要是能够给人温馨感觉的节奏舒缓的歌曲就可以。妈妈们不妨试着和着节奏轻轻拍打孩子,不知不觉中孩子似乎又和妈妈融为一体了,这是因为母子都能从轻轻拍打的动作中得到安慰。

如果说妈妈的心跳声决定了腹中宝宝的人生速度,那么妈妈将孩子搂在怀里轻轻拍打的动作则给予孩子战胜恐惧和不安的力量。当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感到孤独、痛苦、无法继续坚持下去的时候,当话语的安慰也无能为力之时,带给孩子力量的也只有孩子记忆中妈妈温馨而轻柔的拍打了。

孩子用整个身体感受妈妈温馨而轻柔的拍打,孩子的这种记忆可以转变为战胜不安、紧张的力量。

二 重 节 奏

大部分人对于节奏还存在着误解。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乐曲中十六分音符较多,人们通常就会认为这首曲子节奏较快。反之,如果乐曲中二分音符较多,人们则认为这首曲子节奏较慢。事实上节奏和音符没有任何关系。

节奏是由规律的脉冲的出现间隔决定的。脉冲指的是像我们体内的脉搏一样,可以让人感觉到音乐生命力的规律性的震动。脉冲原本是一个医学用语,后来为了与音乐中规律震动的拍相区别,才被引用到音乐中。

一个脉冲可以是一拍,也可以是几拍。脉冲的时间间隔决定乐曲节奏的快慢。乐曲节奏的快慢问题不是如何谱写乐谱的问题,而是乐曲的演奏者在一个脉冲内演奏几个音的问题。

通过例子可以更简单的说明这一问题。法国音乐家古诺(Gounod)的《圣母颂》是我们熟知的乐曲之一。

正如我们所知,《圣母颂》的前奏是巴赫(Bach)作曲,声乐声部的旋律是由古诺作曲。欣赏《圣母颂》时,集中精力听的声部不同,感觉到的脉冲也不同。也可以说演奏者演奏的方式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同。

每四个十六分音符组成一个脉冲时,每一小节可以感受到四次脉冲。每两个十六分音符组成一个脉冲时,每一小节可以感受到八次脉冲。但对照乐谱欣赏音乐时,每小节感受到两次脉冲最为恰当。

如果用连奏将古诺《圣母颂》的旋律自然连接,那么连奏中就不应该出现脉冲。因此,声乐家要在一口气之内唱出伴奏部分的最大脉冲。尽管如此,《圣母颂》伴奏部分的基本音符还是十六分音符,乐曲中长脉冲与短脉冲并存。

正因为如此,即使是相同的乐曲,演奏者不同,带给听众的感觉也不同。有的听众可能觉得节奏舒缓,令人放松;有的听众则可能疑惑为什么节奏刚刚好,给人带来的却是不安的感觉呢?像这样在同一首乐曲中,一方面让人觉得节奏稍快,另一方面又让人觉得节奏舒缓的现象,我将它称之为二重节奏。

了解了音乐中的这种二重节奏,妈妈在轻拍宝宝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带给宝宝的感觉。妈妈的轻轻拍打带给孩子的感觉就像我们欣赏音乐时的感觉,可能会觉得节奏虽慢,但带给人的却是舒心的感觉;也可能会觉得节奏恰当,但带来的却是不安的感觉。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