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1节 比偏食更严重的偏听

之前有一个以幼儿园小朋友为对象的音乐节目盛行一时,节目的名字叫《幼儿园里逗人发笑的侄子》。我觉得近距离接触孩子对我的研究会有帮助,因此我参加了一个幼儿园的活动。5~7岁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怎么看都觉得可爱,但不知道为什么本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却渐渐地变得郁闷、糟糕起来。

我在大脑里认真地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声音太嘈杂了吗?应该不是,幼儿园的活动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们活泼好动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正好显示了他们的勃勃生机。我怀着郁闷、糟糕的心情继续观看表演,在表演结束的时候,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我心情变糟糕的原因就是因为舞台的背景音乐!

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不管是乐器演奏还是合唱,都与孩子的真实水平存在差距,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孩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表演效果并不成正比。

这一点在舞蹈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跟10多年前我家孩子上幼儿园时的情况差不多。但那个时候,为了配合孩子们的舞蹈,背景音乐大部分都采用歌谣。为了达到更好地表演效果,幼儿园的老师会亲自弹奏钢琴给孩子们伴奏。

但今天孩子跳舞的音乐大部分都是偶像歌手的音乐,虽然偶尔也有一两首童谣,但也被电子乐器演奏得面目全非,让人很难分清到底是歌谣还是流行歌曲。

像吵闹嘈杂的音乐一样,孩子们的舞蹈也变得华丽、浮夸。妈妈只关心自己的孩子出场漂不漂亮,老师教的动作孩子有没有做错,自己孩子在整场节目中的戏份多不多,算不算主角。有些妈妈只将摄像镜头对准自己的孩子,根本无暇顾及整个舞台的演出。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孩子,连老师、爸爸、妈妈甚至是爷爷奶奶都显得过于兴奋。但是千篇一律的音乐却让人扫兴。

幼儿园的演出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招生。因此,幼儿园在组织演出时会尽量迎合孩子父母的需求。在这种形式下,幼儿园不会考虑演出符不符合教育哲学,他们考虑的只是孩子能够演出哪种艺术形式。

活动结束后,我和幼儿园园长以及几个孩子家长闲聊起来。我问她们对那天演出中流行音乐占大部分怎么看。老师们说她们是为了孩子才选择流行音乐的。她们解释说现在的孩子都喜欢这种氛围的音乐,话语中透出一种对那天选曲成功的自豪感。

老师继续解释说那天不只是孩子高兴,家长的反应也很热烈,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如果我要是说出当天的选曲不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或许会被认为是一个孤陋寡闻、大煞风景的人。

老师们还说了这样一件事。如果给孩子们播放钢琴曲,孩子们会表现出没兴趣、不关心的样子。但一给孩子们播放流行音乐,孩子们就像不知从哪里(当然是从电视中了)学过似的,兴奋地跳起舞来。

也就是说孩子们为了准备自己的动作和音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有的父母还说真没想到孩子的水平这么高,要不是这次演出,他们不会发现孩子的这种兴趣。

现在的父母们到底认为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算是孩子的高水平呢?我思考了很久还是不能理解。我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环境。首先应该找出问题出在哪里。读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会问孩子喜欢华丽的音乐、喜欢流行音乐难道有什么问题吗?也正因为此,我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大,心情更急切。

来音乐院咨询的妈妈中很多人都会这么说:“我们家的孩子很喜欢音乐,音乐声一响就会跟着跳舞,所以我觉得该让孩子上音乐培训班。”妈妈们这里说的音乐与我认为的音乐并不完全相同。

音乐具有使人舞动身体的特殊魔力,乐曲中的节奏就负责发挥这一独特魔力。因此,孩子听到乐曲后跟着乐曲跳舞是一件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上面提到的这些孩子们来到音乐院后,却在跳舞方面表现得并不出众。因为之前促使孩子舞动身体的音乐大部分是电视中播放的华丽舞曲。

当然,让孩子接触音乐要比不接触音乐好得多。但既然想要孩子接受音乐的影响,那么父母也应该认真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并不是说不让孩子听喜欢的音乐。下面的这个比喻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有一些孩子非常喜欢吃糖、吃巧克力,甚至对正餐都失去了胃口,拿甜食当饭吃。还有一些孩子非常喜欢吃快餐,甚至在朋友的生日聚会中也点鸡翅、披萨、汉堡。正常情况下,为了孩子的健康,妈妈是不会让孩子偏食的。

不管是孩子喜欢吃的还是不喜欢吃的,只要对孩子的健康有利,妈妈都会喂给孩子吃。妈妈会在米饭中加入黄豆,会哄着孩子吃下菠菜或者豆芽。如果孩子有偏食的习惯,例如只喜欢吃饼干或者快餐,那么合格的好妈妈一定会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每天妈妈都会告诉孩子哪种食物对人体有益,哪种食物对人体有害。

丈夫已经年过半百了,但婆婆还是放心不下,今天早上给我打电话时这样说道:“孩子他妈啊,你要让孩子他爸多吃菜啊!”对,妈妈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言归正传。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音乐,但是孩子们喜欢的却是华丽而又具有刺激性的音乐,他们在跳舞时通常也会选取动感十足的音乐。因为是孩子喜欢的音乐,我们做家长的就放任自流吗?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跟唱的歌词是什么意思,跳出的舞蹈也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但就因为是孩子唱出的歌、跳出的舞蹈,作家长的就应该一味地称赞鼓掌吗?

我们先从途径层面思考一下孩子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首先,孩子对自己听过很多遍的歌曲表现出好感,也就是说孩子喜欢熟悉的歌曲。另外,孩子们对身边小朋友们喜欢的音乐也表现出好感。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很关心自己伴着音乐跳舞时朋友们的看法。而流行音乐恰恰满足了上面的条件。

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还可以理解。但小学生或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应该喜欢童谣或古典音乐,但实际上他们喜欢的却是流行音乐,这可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孩子们在还没弄清楚世界上到底有什么样的音乐之前,就已经中毒了,孩子们中的这种毒叫作“刺激性强的动感音乐”(我把这种音乐叫作“MSG音乐”)。

人类具有很强的应激性,一旦适应了某种刺激,就很容易保持惯性。例如口味偏重的人尝不出清淡饮食的味道。只有少放调料时,我们才能品尝出食物原有的味道,就像少放盐时我们才能尝出白菜、南瓜的甜味一样。音乐也是这样。听起来单调无聊的音乐,但是如果反复听,也能从中品味出音乐的真正味道。

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容易接触到煽情的大众文化了呢?大众文化又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深刻影响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其实父母、教师的意志或者教育观念完全能左右上述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需要慢慢经历的事情,最好不要在较早时期一次性强加给孩子。没有哪一个妈妈会傻到给断乳期的孩子喂又辣、又咸、重口味食物吧。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音乐,有节奏较快的音乐,有节奏舒缓的音乐,有嘈杂的音乐,有安静的音乐,有节奏单一的音乐也有节奏复杂的音乐。这都与乐曲的旋律、节奏、和音有关。听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后,才能真正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可以说,享受音乐是人生的一大特权。并不是说人生一定要享受音乐,但享受音乐的人生却与不享受音乐的人生有很大差别。

帮助孩子尽享人生乐趣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妈妈。将世界上各种音乐介绍给孩子的也是妈妈。对孩子来说,妈妈就是整个世界。

音乐的相对性

音乐的三要素

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本质都可以通过与周边物体的关系进行界定。音乐的本质可以通过音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这个关系可以概括为音乐的三要素。

旋律

旋律指的是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do”这个音符不具有什么意义,但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音顺次连接起来后就能形成美妙的旋律。

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音的长短现象。只有一个音的时候,这个音的长短无从谈起。但是多个音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出现相对的长音和短音,这些长音和短音决定了音的性质。

和音

和音可以分为协和音和不协和音。多个音同时响起时,各个音之间的波动有时相互配合,有时又相互阻碍。

我们欣赏的所有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协调音与不协调音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张复杂的渔网一样。

动态

我们使用动态这个词来表示音乐中的所有演奏方法,例如演奏过程中声音的大小变化趋势等。动态概念中包含了所有使音乐充满活力、充满律动的方法。

但这里说的声音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原先音量较低的音乐可以增大音量,原先音量较大的音乐也可以降低音量。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有一个最小音量和最大音量,为了尽可能地增强音乐的律动性,我们可以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改变音量。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