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终生的教育

很多人对于接受教育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在大学毕业,或者硕士、博士毕业以后,就不再需要任何形式的学习。而这种观点所导致的结果是,一旦学校教育结束,这些人的精神就像电脑死机一样,完全处于停滞的状态。过去在学生时代,多少还会受到文化的熏染,会谈理想,谈精神层面的追求。但一旦离开校园环境,他们就不再对生活提问,认为要追问人生意义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变得只相信生活最表面的物质,只会考虑和追求物质生活。这样的结果将是,内在的精神越来越空虚无助,自己会活得越来越痛苦。

通过学校的教育,我们能够基本掌握某项专业技能知识,能够对历史地理、科学人文有大致的了解,并且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但学校的教育不可能为我们提供人生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尤其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关及心灵的问题。无论一个人能否真诚地面对心灵的需求,其实它都在自己的内心真实存在着。无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幸福、安全、平和等美好的感受,而这些其实都是精神层面的感受,而非身体或物质。因此所有的追求最终其实都是因为心灵的渴求,都是精神层面的问题需要一个答案。

就如同我们在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如此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实际的运用和巩固,我们的精神也同样需要在毕业后继续通过一种精神的“工作”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即,精神世界是真实有作用的,并且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精神世界需要继续受到关注,它的力量需要被实践,它的疑问需要被解答。否则,就如同毕业之后不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学过的专业知识不用于实践,就会慢慢被荒废。如果一旦毕业,精神就完全被空置下来,毫无寄托,精神上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那么不论外在物质条件如何,这样的人内在精神世界依旧会荒芜贫瘠,心灵依旧会无所依凭,他的生活会非常痛苦。

那么,如何让精神找到方向与寄托,如何解决精神上的问题?还是只有通过继续接受教育,精神的教育。

根据教育的内容与心灵的相关程度,我们可以把教育分成世间知识的教育和精神教育。前者依靠学校可以完成,但后者必须依靠自己,要依靠自己始终不放弃对生活意义的追寻,不放弃对精神世界的信任和探索。学校教育对于后者的作用在于,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其思辨、观察能力都较强,因此更有能力去探寻心灵的答案,去继续完成需要贯穿一生的精神教育。如果一个具备良好文化基础的人,却完全放弃精神上的学习,那是非常可惜的。

什么才是我们应当终生坚持的精神教育?这可以是慈善,是佛法。比如慈善。慈善其实不在于行动的伟大壮烈,它的简单只关乎自心,它就是一份对于其他生命无私纯净的关爱之心。所以,当真正参与慈善,我们的心会因由爱的付出而得到爱的回应,心灵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自然得到解决。而佛法,更是完全针对我们的心。不仅是解决心灵的一些明显的问题,甚至如何抵达心的圆满,佛法都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可实践的方法。

人需要学习,在学校接受世间知识的教育以及持续的精神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教育,才能让我们了解很多知识,明白很多道理,教育能给我们很多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就世间知识的教育而言,依靠它,我们才能完成世间的工作。比如,对医学的学习可以让一个人成为医生,具有为病人诊断、治疗的能力。比如,对修车技能的学习,可以让一个人非常熟悉车辆,知道一个出故障的车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而就和世间的事情需要知识一样,我们的精神同样非常需要知识,这包括爱的知识、佛法的知识。这就是精神教育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它教会我们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让我们在经历沮丧、痛苦等不良情绪时,有能力自我开解,自己给自己答案。比如,佛法教育,能让我们认识自己的烦恼,以及自己的心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更让我们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烦恼,改变自己。

总之,是否在良好的学校教育之后继续精神的教育,对于我们能否生活得幸福十分关键。毕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我们的精神都需要一个寄托,心灵都需要滋养。是在毕业之后就放弃精神层面的提问和学习,还是终生坚持对精神世界的建造和完善,并真正以行动去实践那些美好的理论,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