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走出长安,向东漫游,一路凄凄惶惶,无限迷茫。李白其实就是个诗人,他根本不适合当官,可他偏偏又是个官迷,早年想做官想得着了魔,24岁辞亲远游,直到42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好不容易当上了官,而且又是在天子身边,却政治表现幼稚,并且一副酒徒嘴脸和“古惑仔”作风,只好落荒而逃。被召进宫时的恩宠已恍若隔世,才济天下的宏图大愿也随京阙城楼渐渐远逝,疲惫与失落中,他流浪的长靴踏进了洛阳的街巷。于是,杜甫走进了他的视野。

杜甫自幼受到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7岁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们交游酬唱。24岁时,他到洛阳参加科考,却因奸臣李林甫的打压而未能及第。从此,他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诗篇。不知不觉间,杜甫已经33岁了,屡试不中已经令他灰心丧气,莫名的寂寞令他心绪难平。他没有料到在洛阳会遇到李白。

那天艳阳高照,城里围了一大圈儿人,杜甫心中好奇——他是个爱看热闹的人。他远远地就听得围观者发出阵阵唏嘘:“太白诗文,震烁古今啊。不愧是皇帝身前的御用诗人,果然出手不凡啊。”少顷,杂乱的喝彩渐渐变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风华绝代,大唐骄子!”

一向腼腆的杜甫奋力拨开人群,果然见一位翩翩谪仙,一袭长衫肩长剑,线条刚毅的脸上英气逼人,他目光如炬,浑身上下仙气流泻。这人不寻常啊,眼角的斜睨仿佛要把这个世界挑起,嘴角的笑意又似乎要把海底明月捞上,花间一壶酒,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杜子美不知道,当年的李太白先生已经四十有四,然而早年求仙炼出的仙丹灵药和宫廷的养肤秘诀让他看上去像是二十出头的时尚青年。也许前世有个约定,让李太白与杜子美终于在洛阳邂逅。相差11岁,不知算不算是忘年交。他们一见如故,都有过辛酸的求任之路,都有过难以为外人道的“干谒”经历和说不完的知心话。几番把酒长谈之后,他们相约同游。

两人相遇,是在炎炎盛夏。这一次交往的时间可不短,一直持续到次年的秋天,整整一年有余。两个人同游梁(今开封)、宋(今商丘),登吹台、琴台,一起渡过黄河,共游王屋山,前去拜谒道士华盖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华盖君已经不在人世了。一道一儒,两人同游同咏,亲如兄弟。

杜甫后来诗中“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十字写尽李杜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醉舞行歌,夜以继日,由秋及春,纵情娱乐,不拘形迹,漂泊漫游,酿生出诗香阵阵。李白“失意”之愁,杜甫“不仕”之苦,一切如扫,若非朋友相得、亲情隆盛,何能至此?

杜甫又随李白来到兖州,不久后,另一名大诗人高适,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李杜二人在兖州相处10天,关系进一步亲密。他们寻访一位姓范的隐士,登高怀古,饮酒赋诗。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中,记载了他们二人形同今天情侣的行为举止,“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个男人一同游历、吟诗作对也就罢了,出游的时候,还要手握着手;更有意思的是,喝得差不多了,两人还同卧一床寝被,无所顾忌。难怪有当今学者纷纷指出李杜有“断背”之嫌,而且越说越像有那么回事儿。

断背(Brokeback),是2007年8月由中国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新词之一,出自李安的同性恋题材电影《断背山》。中国古代把男人和男人相爱称为“断袖”、“龙阳”、“分桃”,同样的,“断背”也就用来暗指两个男人之间的同性相爱。

这注定将是无迹可考、无案可查的千古猜想了。李杜是否真有“断背”之嫌?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文字不是考古,文字留下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二人之间形影不离,一道游山玩水、度蜜月,还一起修仙、拾瑶草,到了白天牵手、晚上同衾的地步,那些温情的诗文表达到底能说明什么?

猜想的余地是多种多样的:第一,那些温柔的情感可能只是文学夸张;第二,必须考虑到唐代社会跟今天是不一样的,那个时代,同性之间的言行举止,可能还不像今天这样需要避讳;第三,“携手同行、醉眠共被”都只是情感细腻的古人,特别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习以为常的交往方式,已经被一些粗鄙的后世人所歪曲;第四,李白、杜甫这一对中国诗歌文学巅峰上的双子星,真的有过某种含蓄而委婉的断背情,并且两情相悦;第五,杜甫只是单恋;第六,李杜只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第七,两人完全是纯粹的兄弟情谊;第八,杜甫对李白纯属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

以上八个选项,可能是单选,也可能是多选。不过,我奉劝那些企图发现新大陆的中外学者不必再纠缠于此了,就任其成为千古猜想,成为永世谜团吧。断背不断背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他们都成了丰碑。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