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第四章

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念。

纵观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大都是非常自信的。巴甫洛夫曾宣称:

“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居里夫人说过:“我们应该有信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许多人的失败在于,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而自信,则是成功的基石。道理很简单:人们只有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种事业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才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没有行动,再壮丽的理想也不过是没有曝光的底片,一幅没有彩图的镜框而已。

自信既然是成功的基石,那么,怎样才能变自卑为自信呢?

(1)根据自身的条件确立目标。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整个古希腊世界的神殿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这样一行字:“认识你自己”。

这正是自信赖以建立的前提。认识自己,谈何容易。现在,有许多青年想跻于文学的小路,可是,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连最起码的文学素养与生活积累都不具备,怎么能登上文学之山呢?要知道一个人在不适合自己所走的路上屡屡摔跤以后,自信心就会渐渐泯灭。当然,承认一条路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这是痛苦的,需要有点勇气,但倘若一生都不敢正视它,踉踉跄跄走在对自己完全不适合的路面上,那不更痛:苦吗!

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及时转向,自己的长处得以发挥,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你有不及别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心便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

(2)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正确地选择了事业上的突破口,并对此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并非意味着成功便唾手可得了。阿西摩夫一星期七天都坐在堆满了各种书报的办公桌旁,从中吸取知识的琼浆;他的脑海里经常同时酝酿着三四个创作题材;每天坚持至少打字八小时。可见,要使自信不流于想入非非的幻想,还必须伴之以勤奋。这是无数成功者的经历所反复证实了的。

没有持之不懈的勤奋,自信便有如沙滩中的楼房,水面上的气泡。

及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志向。

志向,集中代表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意志、情趣,规定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大小。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许多名人、大师几度调整奋斗目标,依然多有建树,成就辉煌。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迪:志向的确定固然可贵,志向的调整也是不可少的。

志向的确定与调整,是人才问题上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两个侧面。就科研人才而言,往往表现为按部就班与随机转移两种基本成才模式。前者,研究目标一经确定,就以“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遵循既定程序前进;后者则是随研究动态的变化和新苗头的出现及时转向,更换探索目标。在科学史、人才史上,这两种模式各有许多成功之例。

志向的确定与调整相当于人生的战略决策。人的成才决策应当科学化,而科学化决策的首要原则是信息原则。如果没有及时、准确、足够的信息,就不可能正确地、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方案,确定目标。我们在确定或调整奋斗目标时,应当以社会需要、最佳才能、性格优势和中心兴趣等重要信息为出发点。

(1)社会需要。

任何人才的成功,都是顺应历史潮流,按照时代方向努力奋斗的结果。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代社会需要各个领域、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人才。如果哪一个领域、哪一种类型、哪一个层次出现空白,也就是社会需要为有志者提供了成才的机会。同样,只有自己的志向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才可能成长起来。

(2)最佳才能。

每个人都有多种才能。这些才能可分为最佳才能、较佳才能、一般才能。成才者,通常是最佳才能或较佳才能与成才目标一致发展的结果。就科技人才而言,成才有三种类型:再现型、发现型、创造型。再现型人才善于积累知识;发现型人才驾驭知识的能力强,并时常有所发现;创造型人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往往产生于他们手中。但“发现自己”并非易事,自己属于哪一种才能类型,自己的哪一种才能为最佳才能,往往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发现。

(3)性格优势。

一个人已经形成的性格,如果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不相适应,尽管其他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仍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一般说来,开朗、活跃、热情、温和,比较适应于当演员和从事社交活动;多疑好问、深沉、严谨、求实,比较适于治学;勇敢、沉着、果断、顽强,比较适于当军事家或领导人。立志成才者应权衡自己的性格特征,发挥“性格优势”,扬长避短,方可取胜。

(4)中心兴趣。

人们往往既有广泛的兴趣,又有一个比较稳定、持久的中心兴趣。

中心兴趣能使人获得深远的知识,发展某个方面的特殊才能,使活动富有创造性。成果多结在中心兴趣的延伸线上,这几乎已成为一条规律。

志向的确定或调整应建立在对上述诸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如果原定目标与诸因素不相适应,就需“随机转移”或做“动态调整”。志向调整一般表现为四种基本形式:

一是纵向调整。这是不变更方向而变更层次的调整。

大致分为:原定目标层次太高,实现概率太小,需要调低一点,先打基础;原定目标太低,形成画牢自限,需要调得高一点;原定目标已经达到,应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

二是横向调整。这意味着变更主攻方向。例如,社会需要或本职丁二作发生较大变化;原定目标与自己的才能、兴趣、性格明显不合;原定目标实现概率为零;新的信息展示了更有价值、更易成功的新目标等。

这都需要对目标作横向调整。

_二是预测调节。即通过预测未来以调整目标。社会需要以及个人的才能、性格、兴趣诸信息都是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这些变化义是有规律可循,可以预测的。比如,才能的发展与年龄有关,任何才能都有其萌发期、发展期和衰退期。就运动员而青,创造最佳成绩往往受年龄等条件限制,如果超过了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错过了成才的最佳时期,一般就应根据预测调节志向了。

四是反馈调节。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调整方式。即按原定目标进行实践,冉根据效果的好坏、大小等“真实信息”反过来决定目标调整。

-适时迁就一个比较小的梦。

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当你长大逐渐成熟之后,你会开始思考你的人生何去何从。梦想会随之绽放、茁壮。这是一件好事。没有了梦想,我们将会失去希望,只不过要记得你的梦想要充满希望。

但是,你的某些梦想会成真,其它的会渐渐消失或改变,更有些会在你的眼前粉碎。在你的人生中,你可能必须要放弃一到两个梦想。

可是你这么做的时候,其它的机会又会展现在你面前。

当约翰年轻的时候,他喜爱写诗,他不记得自己是何时开始爱上写诗的。它们始终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宁愿用诗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刻的感受,某些他感觉难以面对的事便以诗传达。

约翰大学毕业之后,在德州的爱尔巴索市的一家报社找到一份差事,他将所有的家当打包,开着自己的老爷车直奔德州开始新生活。这份工作只维持了两个月,报社便倒闭了,解雇了所有的员工。约翰只好另外找寻工作——说起来并没有很多就业机会。然而,妻子鼓励他应该把他的一些诗作集结成书,然后寄出寻求出版。

.    在很小的时候,约翰便梦想成为一位名作家。妻子对他的信心令他十分陶醉,约翰是既兴奋又紧张,两种情绪兼而有之。妻子白天作秘书,晚上作裁缝师来维持日常生活,而约翰则日以继夜地创作他的第一本诗集。

约翰倾尽全心全意从事写作,等到完成时感到非常的自豪。他本想向全世界描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希望和欲望,却发觉这个世界对之嗤之以鼻。他被退稿12次之后早就完全麻痹了;等到拒绝了24次,他坐在后院凉亭,重新评估人生目标的优先次序。

这的确是件棘手的事,一位女演员要坐多久冷板凳才会放弃她获得在电影中扮演第一个角色的希望?一个提琴手要试音几次,才会觉悟到他永远无法成为交响乐团的一员?一位舞者要尝试几回,才能明白她的动作不如舞台上那些年青女孩的舞姿曼妙,而终于下决心将舞鞋束之高阁?

约翰开始想到妻子想要住在一栋红砖屋的梦想:拱形的大门口,院子里的树叶摇曳,前面有个门廊,能让她傍晚坐在那儿休憩,向过路的邻居挥手打招呼。

以当时的财务状况而言,他们似乎永远达不到这个梦想。还好,后来约翰在湖公园市的一个广告公司内担任一个职位,他们竭尽所能节省每一分钱,不久,便足够在中谷市建筑他们的家园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约翰放弃了成为诗人的梦想的机会,而迁就于另一个比较小的梦。然而,每当他亲眼看到妻子坐在门廊里缝制衣服,向邻居挥手致意时,他就觉得成为诗人未必就是个值得追求的伟大梦想。

记住:要遵循你的梦想,做出最佳的抉择。当你意识到你正为你自己创造最佳的途径时,自然会得到心灵的平静。你有独一无二的人生。

对别人有益的梦,也许会危害到你。你可以拥有梦,不过要懂得知足常乐。

依照自己的设想去开拓人生。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要努力成为开发型人才。

日本著名科学家系川英夫所著《一位开拓者的思考》一书,对开发型人才应具备的一些什么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系川英夫说,所谓开发型人才,就是指那些“超越时代的不凡之辈”,这种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依照自己的设想去开拓人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就是机会。

在万马奔腾竞争先的今天,时间比金子还贵,但时间又稍纵即逝。

开发型人才的首要特征就是能够紧紧地抓住“现在”,奋发作为。

常常有人这样叹息:“哎,书到用时方恨少,过去我太散漫了”。

“要是在学生时代好好学习就好r”。“得了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系川英夫认为,这完全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一个有志于开拓人生的人决不会如此枉自叹息。他写道:“在获取信息和汲取知识方面,应该有这样一个信念:即‘现在就是机会’。”这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冉学习,感到需要时,就是学习的好机会。如果只是一味地叹息过去,或者总想着来日方长,那都会错过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开发型人才必然会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现在就是机会,一切从头开始!

记住“现在就是机会”,关键是要有效地利用时间,尤其是珍惜每一片零碎时间。能否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将给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差异。系川英夫说:“要想使自己产生新思想,最需要的还是时间。

因此,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现在的时问。”

(2)目光注视未来。

世界是变化无穷的,任何事物无不如此。正因为这样,开发型人才不仅要紧紧地抓住现在,并且要能够发现新事物的萌芽,超越时代,预测未来。因循守旧的人,故步自封的人,他的目光不是过频地回顾过去、就是停留在眼前。而富于开拓性的人,尽管他在必要时也要回顾一下昨天,尽管他的双手正忙于今天的事务,但是,最主要的是,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明天、注视着未来、注视着那些可能导致日后欣欣向荣的新事物的萌芽,它们乃是未来的象征。开发型人才正是要到那里去尽力开拓,创造新的世界。

怎样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呢?系川英夫打了一个启发性的比方。

他说,要预测一片森林的未来,就应到森林中走一走,如果没有任何新生萌芽,那么就可做出推断,过不了多少年,这座森林就将成为一片荒漠。谈到这里,系川英夫写道:“同样道理,我们应当在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中,及时注意新事物的萌芽,并且要善于分清哪些事物能够欣欣向荣、蓬勃壮大,而哪些事物则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这样,一幅未来社会的图像就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3)建立多渠道的人际关系。

开发型人才必须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飞跃的新思想。但是,怎样才能得到新思想呢?系川英夫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摆脱纵型社会,建立多渠道的人际关系。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同本单位的人在一起,就觉得无所顾虑,而如果与不相识的人在一起,不是胆怯就是不自在。人们尤其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同见解一致的人相处在一起,就会感到很愉快,而如果与意见不一致的人接触时,就容易产生不愉快感。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胜枚举的。把自己的交往仅仅局限于熟悉的或意见一致的人群之中,系川英夫把这种人称之为生活在“纵型社会”的人。纵型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最大缺陷就是信息量有限。系川英夫认为,开发型人才为了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跳出纵型社会的小圈子,力求与人们的关系多渠道化。

如果人们满足于生活在这种纵型社会之中,那么,由于话题有限,见解相似,就很难产生别有见地的新想法,换句话说,这种被限定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新思想产生的桎梏。实际上,拥有最好的知识和信息的人是跟自己没有来往的人。因此,系川英夫写道:“与人交谈,首先需要同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交谈”。“殊不知,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的人,正是与自己的想法相异的人。从信息的角度看,跟这种人接触,说不定能得到启示,从而产生迄今未想到过的新点子。”“真正可贵的朋友应当是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想法不同的人,是那些把意见摆在桌面上的人。”“你应当去找那些职业与你不同的人,专业不同的人,性别不同的人,年龄与你相差较大的人。”

(4)在危机之后努力寻找机会。

在人的一生中,各种灾难常常会不期而至,诸如身体不好、家庭矛盾、人事纠纷、工作不顺、政治打击等等,这些灾难会使人陷人种种意想不到的逆境之中。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会茫茫然不知所措,因而或是从此一蹶不振,消沉颓废,或是莽撞行事,横冲直撞,或是狼狈不堪,丧魂落魄。其实,这都无济于事,只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富于开拓型的人决不会这样,他会暂时退避,积蓄能量,以图伺机奋起。系川英夫写道:“所有生物都遵循着逆境之中求进取的规律。陷入逆境后就得极力摆脱逆境,因而总是开动脑筋,想办法,出计策,这就是进步。”“奉劝大家一定要记住:危机之后,机会就在眼前。”

为了在新的机会中奋起,怎样积蓄能量呢?系川英夫讲了一个极富哲理性的比方:欲浮故沉。他说,人们乘船时,假如船翻了,人都掉进了水里,怎么办?往往许多人会惊慌失措,在水里拼命挣扎,这样身体很快就会被紧紧吸入船底,以至于窒息死亡。有的人就不这样,他借着一股劲一沉到底,然后再使劲一蹬脚,人立即就能浮出水面,当人的身体顺着水流移动时,船身也始终在顺流移动。这样,人就不至于被吸在船底下,而会在船旁浮出水面来。

人生所处的逆境,犹如翻船一样。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当采取落水时的应急方法:下定决心,把身体蜷缩起来,一沉到底,然后再用力蹬出水面。系川英夫写道:“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很符合科学道理的。

蜷缩身体就像压缩弹簧一样,是在积蓄大量能量。人身处逆境时,如硬要违背客观规律,结果只能加剧事态的恶化。逆境之中最关键的是顺应所处环境并充分积蓄力量,而蜷缩身体正是积蓄力量的前提。”系川英夫还写道:“养尊处优的环境是产生不了新思想的,甚至可以说,处于优越环境的人往往会日趋堕落。险恶的环境,需要人去顽强抗争的环境,对产生新思想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险恶的环境正是使人锻炼成长的最大动力。”

(5)不要姑息自己。

金元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

作为一个开发型人才,他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这也是开发型人才能得以发挥其创造性的重要之点。

系川英夫曾主张说,孩子们做作业最好不要使用橡皮。因为有了橡皮,每当做作业出错时,他们立即就会用橡皮擦去。由于教训给抹去了。同样的错误今后还会反复出现。而如果不让孩子使用橡皮,每当出错时,就在上面画一个“×”,这样,孩子们一翻开作业本,就会看到“错误的记录”,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然而,一般人往往只注意别人的缺点,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则视而不见,总想方设法掩饰。对此,系川英夫写道:“这实际上是在姑息自己。如果总是掩盖缺点而不加以克服。就永远不能弃旧迎新,也将无益于发挥创造性。”系川英夫还说:

“作为开发型人才,要具有灵活的思想。而要产生灵活的思想,就应当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无论是谁,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应努力加以改进。只有正视缺点,尽力弥补不足,才能产生灵活的思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6)摆脱惯例和固有观念的束缚。

我们的世界正朝向个性化的时代发展,因此,它要求人们都将具有自己的富有独特个性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人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在个性化时代,想象力和独创性对于开发型人才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系川英夫举例说,1976年,首次世界芭蕾舞比赛在东京举行。比赛结果,在古典芭蕾舞比赛中,苏联、东欧国家名列前茅;而在创作芭蕾节目比赛中,美国和西欧国家则占上风。在那届世界芭蕾舞比赛中,日本虽然在古典芭蕾方面具有相当的水平,但在创作芭蕾方面实在太差劲了。

原因何在呢?系川英夫认为:“尾随他人之后顺时适势,紧跟社会潮流,又自我限制行动,以求不越雷池一步;对社会舆论恐惧之至。这种日本社会的倾向使日本很难产生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到见解的新作品,换句话说,日本往往受到惯例和固有观念的束缚。”

系川英夫在对日本芭蕾舞经过一番分析后进一步深刻指出:“……没有想象力,缺乏独创性。这一切都与创作芭蕾舞所要求的条件相距甚远。”因此,系川英夫强调说,作为开发型人才,就不能“亦步亦趋地踩着前人的足迹走,而是另辟蹊径,但又不能完全撇开前人的足迹。”如果“自己的思想老是跟在别人的后面,那就不可能去‘转换思想方法’,而只是‘模仿’和‘追随’别人了。……要转换思想方法,首先必须从这个框框中摆脱出来”。

想象力和独创性离不开基础知识。因此,系川英夫最后写道:“一个新的时期正在到来,新时期要求人们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好。”“你想学打网球,就不能采取随便玩玩的态度,你需要跟着一位网球教师接受基础训练,然后加人某一网球俱乐部。总之,首先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从拍子的拿法学起。未来的时代正是这样要求人们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