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积极教养”的亲子教育方式存在局限

相比过去父母奉行强硬管教路线的时代,现在我们更多听到的亲子教育理念是“积极教养”。一个曾上过我课的家长提到,当20世纪七十年代鞭罚孩子被法律禁止之后,父母开始习惯于不再对孩子的行为设过多的限制。从那个时候起,父母就开始对限制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安,因为他们觉得这种限制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很快,差不多十年以后,父母双方都出去工作的情况变得更加普遍,这意味着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由此导致出现另一种潮流,即和孩子成为“朋友”。朋友之间自然是不需要用到纪律的,有纪律就没意思了,对吧?别担心,我不是建议父母应该回到“大人在说话,小孩别插嘴”的时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要有效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从纪律这个思路去想可能是有价值的。

我之所以谈这个,是因为我始终没有想明白:我们怎么就把情况给颠倒过来了呢?我们总是试图努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即使很多家长其实心里并不想这么做。好像我们都一致同意,我们在孩子面前必须总得保持积极的态度,担心他们万一崩溃了怎么办。

这到底说明什么呢?是上一代及之前的父母愚昧无知(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积极地教养孩子),还是我们被一个假设(只有积极教养才重要)给误导了呢?

我不认为家长为了得到好的结果就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积极。而且,重要的是,我认为即使家长需要不时地约束孩子的行为,仍然可以与孩子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

让我们看一看其他领域如何改变人的行为的例子吧。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降低了吸烟率,因而也降低了肺癌的发生率。这是一个好的结果,但这不是通过给吸烟者传递明显积极的信息而实现的。比如说,大多数人已经在电视广告中知道,吸烟会对别人产生有害影响。这种广告也许会起作用,因为尽管你可能不会为了自己去戒烟,但却可能因为吸烟对你爱的人有害而戒烟。教育、规定(餐厅禁烟的法律条文)、治疗(如尼古丁替代疗法以及征税都是降低吸烟率的种种策略。另一个好的例子是用来处罚交通违章行为的扣分制。大家应该能看到,尽管这种方式不够积极,但是却达到了积极的效果。道理确实如此:司机意识到如果改变了自身的不当行为,他们将继续拥有驾驶权。

我参加过很多家长培训项目,然而我没有看到这些培训所提供的帮助与家长需求之间有什么确切的联系。大多数培训策略不是指导家长与孩子讨论自己的期望,就是让他们对孩子“积极”一点。不管怎样,都要让家长永远给孩子正能量。而作为家长,如果你不顺着这股潮流走,好像你正在做什么错事一样。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见过无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难。不过,如果告诉家长只通过“说”让孩子明白他们行为中的问题,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更别说去改变那些粗鲁和有害的行为了。很多时候,仅仅靠“说”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例如,有一个十岁大的孩子,脾气很大,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失控的状态,威胁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更是家常便饭。这种情况下,你还要让他父母对这个孩子说“我想让你冷静一点”之类的话,大家觉得这有用吗?

我并不是说,从长远来看,积极教养方式对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作用。我想说的是,大多数父母都需要方法以便能够快速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目前在儿童发展和教养方面的研究已经清晰地表明,教会孩子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或者说自控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当孩子们早一点具备这种能力时,他们在社交和教育方面的发展会因此终身获益。很多研究也显示,当孩子学会了三思而后行时,他们会在各类社交和教育的情景下表现得更好。不过,如果家长只关注积极的行为时,孩子不太可能自行学会自控。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父母可以在适宜的时机教孩子自控,但这个过程会带给孩子一些不适感,对此,爱子心切的父母需要忍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如何才能更好地成为家庭中的一分子,即使是在自己家,也不能为所欲为。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