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孩子不良行为的根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儿童不良行为往往是一种情绪上的过激反应。虽然孩子不太可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但我们成人是有这个能力的。如果你观察到孩子表现不好,显而易见的是:

(1)他们相当情绪化。

(2)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种细微的感觉可能转瞬变成生气或怒吼,变成一场突然爆发的怒火。举几个例子:12岁的汤姆因为妈妈不让他去找朋友玩而对妈妈发火;7岁的马迪在爸爸不准他欺负妹妹时,对爸爸说话粗暴无礼;5岁的杰西卡试图打她亲爱的奶奶,因为奶奶告诉她不能在晚餐之前吃饼干。儿童的不良行为几乎总是从情绪化开始,并且不断激化。

对每个人来说,培养控制强烈情绪的能力是成长的应有之义。在20世纪七十年代,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曾经在他写的《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led)一书中,试图定义“成长”。在书中,他描述了我们如何变得成熟;如果我们完全成熟起来,会做什么。他指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变得成熟就是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平衡情绪的能力。

如果我认为在商店里有人给我找错了钱,我会有多烦?

如果有人在车站插我的队,我会有多生气?

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的爸爸告诉我不能做哪些事情,我会有多受挫?

我们就以其中之一为例吧。想象一下有人在你排队等公交车时插你的队。如果我们用0~10之间的数字来表示它的严重性,这可能是一个4分事件,可能相应地让你产生4分的情绪反应。然而,基于你看待这件事的方式,可能会激发你产生8分的愤怒反应。而另一件不同的事情,比如说你的家人受到威胁,可能会激发9分的情绪反应,这可能是完全合适的反应级别。在大多数情况下,事件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衡的。

当然,作为成年人,我们一直都在决定该如何对社交情境做出回应。我们不断地做出判断是否有人冒犯了自己,是否有人利用了自己,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成年人,我们已具备复杂的认识能力,可以不断地了解别人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从而帮助我们决定该如何回应对方。实际上,这些试探性的做法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是否友好。而我们最初觉得不友好的行为,可能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情境迅速改变。比如说,我们的结论可能是,原来这个人只是犯了一个无心之过,或者我们至少搞清楚了那些人为什么要做一些让我们不高兴的事。

孩子们经历着各自的挫折。不过,由于大脑仍然处于发育状态,他们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孩子眼中的挫折,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根本不是个事儿。将心比心地想一下,当你还是一个孩子时,什么事情真的会让你很受挫,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才不会让你更生气。很显然,从严重程度上来看,并不是每件事都能算得上9分事件,但我们常看到的是,有的孩子在父母相对温和地说话时,诸如“等会儿再做……”或者“现在不行……”之类,就会反应过度。我发现,行为问题明显的孩子已经发展出一套随意宣泄情绪的模式。他们没有学会管理自己的强烈情绪,也无法不让情绪失控。

我认为,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部分取决于他们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我们要期待该能力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和技能。事实是:他们确实能学会!我坚信当我们设定正确的教育场景时,我们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