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6节 创新社会管理:从“维稳”到“促和”

谁也未曾料到,“维稳”居然成为了近年来的政治热词。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官方文件,“维稳”的出现频率都不断升高。这表明,稳定问题已经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政府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维稳”压力。

“维稳”压力增大,与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然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相关。如果社会矛盾不能有效化解,不断累积,一旦爆发,各种公共危机事件就会接踵而至。

2013年6月7日18时22分,厦门BRT快1线一辆满员的公交车行经金山站往南500米处时,发生猛烈燃烧,大火蹿起,黑烟滚滚,约10分钟后该车发生爆炸。由于正值下班高峰期,公交车里挤满了回家的人以及参加完当天高考考试的多名中学生。

最终,事故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现场触目惊心。很明显,这不是一件纯粹的安全事故,是犯罪嫌疑人陈水总刻意筹划的一次恶意事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究竟有怎样的原因,才会让一个人生出这样的深仇大恨?

陈水总肯定不是恐怖分子,否则他可能会将炸药包放在幼儿园,或者拿刀劫持小学生。他将矛头直指政府部门,背后是“冤有头,债有主”的想法。从他的微博上,可以看出端倪:“赖以维生的摊子被取缔,草民四处求诉无门,靠亲友借贷度日,不得已在家门口支一个50公分大小的玻璃柜卖麻糍,由于本小利微,勉强度日……没多久又被取缔,无奈在某些人的白眼下打零工艰难度日,苦熬至今60岁盼能办理退休,苟延残喘,万没想到户口当年迁移过程,派出所把年龄填写错误,社保不予办理,找公安改错又到处踢皮球,草民年纪已大工作又难找,数十年来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下,家无余粮给草民果腹……”

事件的背后,暴露的不仅是社会矛盾的存在,更有社会管理水平的不足。

社会正在经历发展变化,与之对应,社会管理方式也要进行及时更新。因此,我们要正视改革深水区里的社会矛盾,看到其社会必然性,但决不能将其当作社会管理问题的挡箭牌,而要借机反思以“维稳”为目标的社会管理制度缺陷和问题,并做出合理化调整。

而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化舆情管理,建立舆情预警机制,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科学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意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选择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稳定可以概括为“刚性稳定”。这种稳定以社会绝对安定为管治目标,依赖于对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的控制,实践中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维稳”压力巨大、成本高昂。而这种压力维稳运行机制的困境之一就是,随着近年来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真相和谣言同时在解构政府权威。这些现代信息技术赋予了公众主动利用媒介的能力,使其可以通过网络设置议题与议程,也加强了公众对各种社会语境和意识形态的抵抗和消解的因素。

如在一些泄愤性质的社会事件中,经常存在失实和错误的信息。这些信息极易激起民愤、聚集民众、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它们主要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进行传播。如果领导干部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能力捕捉到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仍然墨守成规,沿用以前那种延迟发布或封锁消息的老套路,必须导致谣言满天飞,此时再公布真相,为时已晚。谣言夹杂着部分真相,让公众无所适从,不知到底该相信谁。这使得所发布的真相非但没能顺利消除谣言,反而严重解构了政府的权威。而政府权威正是整合多方力量、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良性运行的决定性力量。一旦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降低甚至丧失,进而导致公众恐慌的快速蔓延以及社会秩序的全面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换言之,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过去依靠控制组织、垄断信息和压制言论来“维稳”的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导致各级领导干部终日绷紧每一根神经,社会管治成本不断攀升,而社会矛盾经常不见缓解,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社会管理思维,变被动“维稳”为主动“促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诉求机制、社会安全阀机制、权益维护机制和舆情预警机制,让民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让社会情绪得到合理宣泄,让正当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让可能即将发生的负面舆论事件及时中止,避免“蝴蝶效应”的形成。

因两度摆摊被取缔、户政办理遭踢皮球,“走投无路”的陈水总不断上访,甚至求助网络,最终无一所获,备受打击。

本来有太多的机会可以阻止厦门公交爆燃案的发生,诸如合理的社会救助,热情的户政服务,有效的信访制度,或者科学的舆情预警机制……可惜,陈水总没有走通其中任何一条。最终,他选择了暴力解决,成为了那只“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却于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的“蝴蝶”。

政治学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曾将稳定分为“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两种类型。前者以堵为主,重点在禁止群众做什么,比如对什么不满,就千方百计不让他们发声、表达;而后者则以疏为主,群众有什么不满就让他们说出来,如果有道理就赞成他们,并作出相应的制度调整。

通过科学的舆情管理来创新社会管理,从“维稳”走向“促和”,就是推动“静态稳定”向“动态稳定”发展的有力武器。

在今后的工作中,“促和”应该成为一种社会管理常态行为,政府有关部门都应该能够敏锐地在互联网、在人民群众、在媒体的监督中,发现潜在危机,然后快速应对,如此一来,虽然不一定能阻止社会冲突事件的发生,但一定能减少其发生频率,降低其社会损耗成本。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一步步地实行,其中,建立舆情预警机制、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舆论引导的挑战,主动从“维稳”走向“促和”,应该是尽早迈出的一步。以便于在今后改革和危机的赛跑中,让改革跑得快一些,让危机越来越小,越跑越慢。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