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精彩书摘

第一章:人类的文明

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帝王谷……用千年的神秘和壮美,见证了远古的文明曙光。苏美尔城邦文明、爱琴海文明、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及印度文明……都让文明成了人类永恒的记忆。

耀眼古今的神殿

吉萨的狮身人面像举世闻名,然而狮身羊面像就鲜为人知了。为何凶猛的狮子身上放置着温驯的羊头呢?原来,新王国时期,阿蒙神受到人们的广泛信奉,而公羊接受阿蒙神之神力,威力无比,因此狮身依然象征威严、力量和王权,而羊头则代表阿蒙神。狮身羊面像最集中的地方,当然要数古埃及人为祭拜阿蒙神修建的两座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

到了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法老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当时社会盛行侍奉阿蒙神,法老们把自己的一切胜利都归功于阿蒙,并将自己称为阿蒙的儿子,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祭司是最富有、最有实力的奴隶主贵族,因为法老把大量的财富和奴隶都送给了神庙。神庙分布很广泛,而尼罗河东岸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则是神庙中的精品。它们是新王国时期智慧的古埃及人民为世界留下的又一笔文化财富,凝聚着埃及建筑艺术的精华。正如中国人常说“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一样,古埃及人常说:“没有去过卢克索就等于没有到过埃及。”这表明了其在埃及文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卡尔纳克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位于“百门之都”卢克索以北5千米处,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神庙共有三部分:供奉底比斯主神太阳神阿蒙的阿蒙神庙,供奉阿蒙妻子战争女神穆特的神庙以及孟修神庙。阿蒙神庙占地24.28公顷,总长336米,宽110米。它最早建于中王国时期,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进行扩建,后又有所修葺。新王朝的法老为了显示对神灵的虔诚,都会为卡尔纳克神庙添砖加瓦。因此,到新王国末期时,卡尔纳克神庙已拥有10座门楼了,这是一般庙宇远不能及的,一般庙宇只有1座门楼而已。

鸟瞰全庙,大致呈梯形,6座层楼先后重叠。庙中最主要的建筑就是大柱厅,最大的大柱厅有134根圆形巨柱,由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共同打造,每一根柱子都象征着法老的威严。柱顶呈纸草花状,“盛开”的纸草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这种大圆柱和轴线式设计影响了希腊建筑和世界建筑。庙内的柱壁和墙垣的浮雕和壁画记载着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殿内石柱如林,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遮挡着人们的视线,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这种感觉正好迎合了法老们“王权神化”的需要,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尔纳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在门楼和柱厅圆柱上有丰富的浮雕和彩画,有战争的惨烈,有田园生活的幸福,有神灵与法老的亲密……

公元前1567年左右,新王国的法老和臣民每天早晨都要到卡尔纳克神庙前迎接太阳的升起,感受太阳神的恩泽,祈祷生活富足、国家富强。清晨,阿蒙的光芒爬过高大的塔门,染红大柱厅“盛开”的纸草花大圆柱,投射到拉美西斯二世的神殿上,将神权授予法老,仿佛传达着“他就是我的化身,请臣服于他的统治”之意。

稍后,阳光洒向卡尔纳克神庙大门前整齐排列着狮身羊面像,这一尊尊阿蒙神的化身也接受着神的庇佑。在每年一次的奥皮特节上,祭司们手捧祭品穿过夹杂着金箔或银箔石板的公羊甬道,迈向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距卡尔纳克神庙不到3千米,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妻子穆特及儿子苏特而修建的。卢克索神庙的大部分工程都是由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后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并在塔门两侧放置了6尊自己的巨石雕像。其中靠塔门两侧的两尊高达14米,但是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下两尊雕像了。

神庙长262米,宽56米,占地31公顷,主要建筑包括塔门、柱厅、庭院、神殿以及方尖碑。塔门是神庙的入口,塔门上刻着阿蒙诺菲斯三世法老和拉美西斯二世国王的名字,同时还描绘了一些作战胜利场景和节日盛况。通过塔门就进入了阿蒙诺菲斯三世的柱廊,透过残存的遗迹,人们可以看到阿蒙诺菲斯三世法老由神引导步入神殿的情景。向东行走,可以看到一个小型的礼拜堂,墙壁上的浮雕展现了阿蒙太阳神和穆特女王象征性结婚的画面。

古代人类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都认为这是神的力量,将其供奉在神庙里加以膜拜。古埃及人将太阳的东升西落看成人由生到死的轨迹,因此以尼罗河为界,分为东西两岸,东岸为世俗社会,西岸则是亡灵的安息地。然而,古埃及人认为神是保佑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因为他们将法老的陵墓放置在尼罗河西岸,却把神庙和世俗社会联系起来,构建在尼罗河东岸。在每年的奥佩特节上,阿蒙神一家在法老和祭司的陪同下,从卡尔纳克神庙出发分乘4条船,与妻子、儿子相会,神船护送队则沿着公羊甬道浩浩荡荡地向卢克索神庙进发。“圣船”一到卢克索神庙,便开始烹牛宰羊,为神的一家团聚而热情欢呼。在节日结束时,这些场景都被雕刻在卢克索神庙的墙壁上,永恒地留在人间。

方尖碑

与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融为一体,祭拜太阳神的就是古埃及的另一件杰作——方尖碑。起先,伫立在神庙面前的是石柱,后来发展为方尖碑。方尖碑顾名思义,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成方尖状。古埃及人为了显示方尖碑的神圣,在碑体外层包裹一层金铜或金银合金,使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象征太阳的光芒。矗立方尖碑主要是为了显示古埃及帝国强有力的权威,在大赦之年或战争胜利之时,法老们为了炫耀都会在神庙和王宫大门两侧竖立方尖碑。

卢克索神庙原有两座巨大的方尖碑,其中一座被穆罕默德·阿里送给了法国,现位于巴黎协和广场。方尖碑基座四周绘有方尖碑制造、搬运的过程。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工程,它由埃及阿斯旺地区的花岗岩雕成,一碑一石,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费时7个月。卢克索现存的方尖碑高25米,与两株笔直的棕榈树一起直挺而上,更具历史气息。

卡尔纳克神庙前后共有两座方尖碑,都是古埃及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在位时期所立。一座方尖碑已经因为风沙的侵蚀而断裂倒塌,而现在依然矗立的方尖碑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一座,高29米。哈特谢普苏特建立方尖碑主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继承王位是合法的。哈特谢普苏特废黜图特摩斯三世,自己当政——当时古埃及人还是认为女子不能当法老。迫于世俗压力,为了名正言顺,她将自己称为阿蒙神的儿女,并从阿斯旺运来石料制成当时埃及最大、最高的两座方尖碑,还在表面镀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以显示阿蒙的光辉。然而,图特摩斯三世也是一代明君,22年后依赖神庙祭司集团的势力,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王位。而哈特谢普苏特从此不知去向,绝大多数有关她的记录都在当时被刻意销毁了。

为何这座方尖碑不仅没被销毁,而且在历经3000多年后,依旧没有被风化、被破坏,几乎完好无损呢?历史发展总是充满着戏剧性,原来是因为图特摩斯三世的做法适得其反,他以为用高墙将碑底挡住,只露出上面歌颂阿蒙神的文字就可以让人们遗忘这一段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史。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相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希腊人那样对神和神话如此陶醉其中。也没有几个民族会产生出如此多绚丽多彩、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希腊人对于神的崇拜与敬仰也是其他民族所难以理解的。从天空到大地,从山川到河流,世间的一切都被他们化做了战神、爱神、酒神、命运之神、复仇之神,还有智慧之神和文艺之神等。这些神灵无处不在,支配着每个希腊人的生活。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希腊是人神“共存”的国度,在古希腊人的眼中,神与他们同在,就住在希腊半岛北部的奥林匹斯山上。神与人同形同性,有男有女,有人的体态,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他们会嫉妒,会恋爱,会结婚,也会产生婚外情。神喜欢干涉凡人的活动,神和神之间存在争斗,他们也有“宫廷政变”。神与人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永生不死,青春常葆;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

古希腊的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想象中的天神,他们是世间万物的主宰者,控制着一切自然的力量和人类无法主宰的机缘,人们对他们充满了敬畏;另一种是传说中的英雄,他们原本是早期的部落首领或乱世英雄,只是人们为他们的力量、勇气、智慧和品格所倾倒,在世代流传的故事中渐渐赋予了他们更强大的能力、更动人的容貌和更炽烈的情感。

其实,希腊人自己也经常被如此浩繁的神系搞得晕头转向。公元前8世纪左右,在伟大诗人荷马和赫西俄德的帮助下,他们才把诸神的世系弄清楚。即便如此,由于希腊邦国众多,他们往往各执一词,说法各异。虽然有许多的矛盾和出入,但各邦却没有因为信仰问题大动干戈,不像后来的中世纪那样,动不动就搞异端审判。

希腊的神具有自然神的属性。希腊人意识到神秘的大自然养育了世间万物,于是产生出强烈的崇拜心理。他们把自己的这些感觉化为了神明,而这种感觉是连绵不绝的,所以希腊的神明也是无处不在的。在希腊人眼中,每样东西都具有神的意味,都会向他们表达其存在的意义。不过严格地说,希腊的神是具有地方性的,一个神代表一个城邦,神与他的城邦是一体的。希腊人喜欢敬神灵——敬重神明的宗教活动是希腊各城邦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宗教在希腊人那里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教义,而是全面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创世神话和新老神之争

相传,在世界产生之前,宇宙中一片虚无,没有光和影,也没有天和地,一切都处于混沌当中。大地之母盖亚生了天神乌拉诺斯,乌拉诺斯后来成为世界的主宰。盖亚与乌拉诺斯结合生出了6男6女共12位强大的泰坦巨神,分别掌管天、地、日、月、星辰、海洋等,此外还生了3个独眼巨人和3个百手巨人。

乌拉诺斯惧怕他的权力被儿女夺去,于是把他们全部囚禁在暗无天日的地底,这激怒了疼爱孩子的盖亚。在她的帮助下,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将他的兄姐们解救出来,并联合他们杀死了父亲,推翻了他的统治。克洛诺斯取而代之,成为第二代主神。而这两代神便是希腊神话中的“老神”。

克洛诺斯成为众神的领袖后,和姐姐瑞亚结合,生下了3男3女。克洛诺斯亲手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因此内心十分惶恐他的孩子也会反对自己。为了防患于未然,瑞亚每生下一个孩子,他都要把孩子吞到肚子里去。瑞亚生了5个孩子,他就连续吞了5个。瑞亚在生第六个孩子(宙斯)时,她不忍这个孩子再被丈夫吞食,于是用布裹住一块石头冒充是婴儿让克洛诺斯吞下。克洛诺斯被瞒过了,于是宙斯幸存了下来。

宙斯长大后具有了强大的神力,悄悄把毒药放进克洛诺斯的酒杯里,使他剧烈咳嗽,吐出了被他吞下的儿女。于是宙斯领导他的兄姐们重演了曾经的“宫廷政变”,将父亲从高高在上的神座上推了下去,成为新的神王。他与妻子赫拉(他的姐姐)摇身一变,成了奥林匹斯山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伴随着改朝换代,新一代的神也产生了,即“新神”,又称“奥林匹斯众神”。

显赫的众神系谱

在奥林匹斯山众多神灵中,有12位最为重要,他们分别掌管世间万物,被尊称为“十二主神”。他们分别是众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战神阿瑞斯、神使赫耳墨斯、农神得墨忒尔、火神赫淮斯托斯、海神波塞冬和冥神哈得斯。

宙斯是传说中的众神之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决定人间的秩序和法律,主宰人间的祸福兴衰,判定战争和竞技的成败输赢,监督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的正常运转。他的武器是霹雳闪电,这使他的威力在天地间无法被阻挡。但是他的威严和威力并不成比例,关于他的风流故事在古希腊传说中多如牛毛。不论是天上的女神还是人间的公主,只要是美丽的女子他都有兴趣。因此他也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子女,而他的子女们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神力和曲折的际遇。

科林斯国王西西弗斯对宙斯的行径十分不满,结果被宙斯关入地狱,接受惩罚。他必须每天把一块巨大的圆石头推向山顶,但是快到山顶时石头又会滚下来。就这样,西西弗斯要一直不停地进行这种重复而枯燥的劳动,永无休止。

由于有了宙斯这样不能让人安心的丈夫,赫拉成了嫉妒心极重的女神。这位天后原本是宙斯的姐姐,但是原始社会近亲结婚的习俗在传说里为她安排了婚姻,成了宙斯的正妻。她和宙斯一样拥有风雨雷电的威力,除此之外她还是婚姻的保护神,尤其是保护那些已婚的妇女。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保护——在古希腊的传说中,她似乎总在不停地忙着收拾宙斯的那些情人和子女,嫉妒和仇恨让她在报复她们时显得格外冷酷无情。

在希腊神话里,还有一些就是上百名的其他神、非人生物和半神人。例如,其他神中的命运女神,掌管着大地上所有人的命运,共有3位——克罗托纺织生命之线,拉刻西斯决定生命之线的长度,阿特洛波斯切断生命之线。还有艺术女神,也被称为缪斯女神,共有9人,分别掌管着雄辩与叙事诗、历史、天文、悲剧、喜剧、舞蹈、爱情诗、颂歌和抒情诗。非人生物中的厄喀德那,是半人半蛇的怪物,生了许多著名的妖怪,如勒耳那水蛇、涅墨亚狮子、咯迈拉及斯芬克斯等。半神人中著名的潘多拉,是赫淮斯托斯用泥土造的女人。还有特洛伊战争中希腊最伟大的英雄阿喀琉斯以及少女欧罗巴——她是一位美丽的人间女子,为宙斯所引诱,是宙斯最著名的情人之一,欧洲的全称欧罗巴洲便来源于此。

这些神灵可以说是来源广泛,人数众多,关系复杂。

神人不分离

希腊神话中许多是在讲英雄的故事。英雄是神人结合的产物,甚至比神更加的勇敢和无畏,更加重视朋友和友谊,更加的忠心于国家,更加的令人敬佩。由此便能看出希腊神话的两个基本特点:神人同形和同性。

神不是比人在道德上更加崇高,也不是比人在智力上更加聪明,只是有着更完美的肉体罢了。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耍小脾气,他们一样有着七情和六欲,一样有着悲欢与别离。他们有男有女,一样要结婚生子,繁衍后代。宙斯甚至半公开地和其他神灵或者凡间女子偷情。他们一样钩心斗角,谈论邻居家里的丑事,有着和人间一样的社会组织。

这些神明是如此的可爱和如此的亲切,对于他们的感觉不是更多的威严和神秘,而是更多的情趣与热情。当失去爱情的时候,他们一样会感觉很委屈,当失去朋友的时候,他们一样会伤心、痛苦。神与人最重要的区别仅仅在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神是不朽的。

总之人性至上、以人为本是希腊神话最突出、最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和其他神话宗教里那些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神灵明显不一样。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为神的意志,是古希腊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在古典作家的笔下,这样富于人性的宗教与艺术、诗歌、音乐、竞技和道德,实在是万幸之事。没有异端审判,没有宗教迫害,没有信仰纷争。不能否认,绚丽多彩的神话与富于人性的宗教是造就希腊文明非凡魅力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帝国厮杀

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烽火边城,这便是帝国厮杀的“倩影”。

波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阿育王依照释迦牟尼的教义,缔造了繁盛一时的孔雀帝国;不败神话亚历山大的大帝国,让世界为之震惊;雄心壮志的罗马人,在地中海也登上了霸主宝座——恺撒、安东尼、屋大维……血雨腥风、厮杀纷争,都成了帝国厮杀留给我们的记忆。

神话般的亚历山大大帝

无论是西方史还是世界史,亚历山大都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伟大人物。他年轻有为,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征战,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令全世界为之震撼。

亚历山大继位

亚历山大出生于公元前356年,是腓力二世与伊庇鲁斯公主奥林匹娅斯之子。亚历山大在少年时代就曾因驯服过一匹连骑手都无法驾驭的烈马,备受父王称赞。13岁时,亚里士多德来到他身边。在母亲和老师的双重影响下,亚历山大深深地迷上了博大精深的古希腊文化。他尤为喜爱《荷马史诗》,就连睡觉时也把这本书放在枕头底下。

从16岁起,亚历山大开始随父亲南征北战。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他显示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出众的才华。据说,每当他获悉父亲获胜的消息时就发愁——感叹父亲成就了所有的丰功伟绩,没有给他留下完成一番伟业的机会。在喀罗尼亚之战中,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奠定了他身为王位继承人的地位。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即位,登上了历史舞台。

威震古希腊

亚历山大继位之初,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腓力二世的死讯传开后,不仅宫廷内部一片混乱,而且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北方各部族相继发生暴动。古希腊各城邦也蠢蠢欲动,准备推翻马其顿的统治。亚历山大首先出席了科林斯的泛希腊会议,除斯巴达之外,成功地迫使希腊各城邦承认了他的统帅地位。回国后,他果断地逮捕并流放了一批不忠于他的贵族,并出兵镇压色雷斯、伊利里亚及其他北方部族的叛乱。

此时,古希腊盛传亚历山大镇压叛乱失利并死亡的谣言,各城邦欣喜若狂。底比斯首先发动起义,进攻其境内的马其顿驻军,并邀请各城邦结成反马其顿同盟,这次连波斯也加入了。但是,在这些城邦还没有达成一致决议时,亚历山大的军队已如神兵天降般抵达底比斯的城下。马其顿大军逼降不成,遂发动了猛攻,不日就将底比斯城攻陷。亚历山大决定杀一儆百,下令将底比斯夷为平地——除了神庙和诗人品达的故居,所有的建筑都被毁于一旦,城内绝大多数居民沦为奴隶。其他城邦被马其顿的残暴所威慑,纷纷俯首称臣。亚历山大对于自愿屈服的城邦,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对他们(尤其是雅典)待之以礼。

在彻底征服古希腊后,亚历山大以“为古希腊复仇”为由,发动了对东方的征服战争。他之所以打着“为古希腊复仇”的旗号,一方面是为了博取古希腊人的好感,一方面也算是为马其顿的出征制造借口。

征服小亚细亚

出发之前,亚历山大将自己大部分的土地和财产赠予了朋友,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为了防止希腊人再度起义,他派重臣安提帕特和部分军队留守马其顿,随时警惕希腊的动静。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从马其顿的都城培拉出发——随军的有帕迪卡斯、帕尔梅尼昂等著名将领,经过色雷斯境内,横渡赫勒斯本托斯海峡。到达对岸后,亚历山大第一个下船,踏上了亚洲的土地。当大军接近神话传说中特洛伊的遗址时,亚历山大将长矛放在地上,敬献给雅典娜,并向阿喀琉斯的陵墓献上花环,表示要取得与阿喀琉斯一样伟大的功绩。

在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本托斯海峡后,驻小亚细亚的波斯总督们(波斯将征服的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区域,任命波斯权贵统治,地区行政长官被称为“总督”)紧急召集了2万骑兵和由梅农统率的古希腊雇佣军,等候在格拉尼库斯河口,准备迎击马其顿军队。

梅农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家,针对马其顿军人数少、给养难以跟上的劣势,提出要展开延长战,慢慢地消耗马其顿人的兵力,同时切断他们的退路。这样一来,便可拖死马其顿军。但是波斯总督们不相信梅农这个古希腊人,他们认为既然波斯的军队在数量上远远大于马其顿,可利用这个优势迅速歼灭敌人。结果,波斯军队惨败,2000余名古希腊雇佣军被俘。为了惩罚这些“叛徒”,亚历山大将他们全部戴上镣铐,充做奴隶。

此役之后,大多数城邦闻风丧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小亚细亚很多城邦早已对波斯心存不满,因此一听到马其顿人到来的消息,立刻出城相迎,只有两个城邦米利都和哈利卡纳苏斯进行了顽强抵抗。

梅农率领古希腊雇佣军固守哈利卡纳苏斯。他本来打算率舰队截断亚历山大与欧洲的联系,煽动古希腊的反马其顿同盟起义,但在一次战斗中不幸阵亡。经过激烈的战斗,这两座城市也最终归属了马其顿。不到半年时间,亚历山大便征服了小亚细亚。

大败波斯军

征服小亚细亚后,亚历山大深刻地意识到,他眼前最大的威胁来自波斯舰队。波斯拥有海上的制海权,随时可以攻占赫勒斯本托斯海峡,切断马其顿军的补给,使他们在亚洲孤立无援。于是,他计划沿海岸线南下,掌控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海岸线,然后入侵当时也属于波斯帝国的埃及(埃及时而脱离波斯,时而归属),占领东地中海海岸线上的一切港口,控制波斯所有的海军基地,从而取得海上霸权。

当时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识破了亚历山大的意图,率军追击亚历山大的军队。波斯军队在叙利亚的伊索斯附近,追上了马其顿人。大流士三世的军力不明,有人说有60万人,有人断定只有10多万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其士兵人数远远多于马其顿。虽然以寡敌众,但亚历山大早已习惯了用精悍的部队冲垮敌人的大军的作战方法,此时让他忧心忡忡更多的是国内的形势。因为他刚刚收到快信,信中称斯巴达正在与波斯海军密谋,准备起兵反抗。如果后院起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和波斯在伊苏斯展开会战。亚历山大直捣大流士三世御驾亲督的中路。大流士三世怯阵脱逃,致使波斯军心涣散,全线溃败。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儿女都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更令亚历山大高兴的是,国内也传来了喜讯:在大臣安提帕特的镇压下,斯巴达人和波斯人的暴动没有成功。

在伊苏斯战役战败后,大流士三世率领残部仓皇逃到两河流域。在那里,他给亚历山大写了封信,希望通过谈判将他的眷属赎回来。亚历山大嗤之以鼻,傲慢地说:“我是全亚洲的主宰,你没有资格和我谈条件。”不久,大流士三世又表示愿以重金赎回人质,把女儿嫁给亚历山大,并把从赫勒斯本托斯海峡至幼发拉底河的亚洲领土割让给马其顿。然而亚历山大仍然不屑一顾,因为他要的不只是这点土地,而是整个亚洲,甚至是全世界。此后,大流士三世的眷属便作为人质留下,不过亚历山大一直对他们礼遇有加。

埃及之王

在伊苏斯战胜波斯人后,亚历山大没有乘胜追击大流士三世,而是按原计划继续南下,将腓尼基人的沿海城市逐个攻破,其中包括西顿、推罗等著名城市。在推罗,亚历山大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花了7个月时间才攻打下来。为了泄愤,他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还将幸存的居民全部卖做奴隶。经过连续征战后,所有的波斯海军基地,连同腓尼基的舰队,全部落入了亚历山大的掌握之中,他因此获得了东地中海的绝对控制权。自此,他便可以毫无顾忌地进攻波斯了。

此后,当亚历山大顺利地到达埃及时,波斯总督立即表示投降——埃及人恨透了波斯人的压迫,兴高采烈地把亚历山大当成解放者一样欢迎进来。而埃及也是亚历山大慕名已久的文明古国。

亚历山大在埃及待了6个月,首先前往名城孟菲斯,敬奉了埃及众神——他对埃及神灵的崇敬和风俗习惯的宽容也博得了埃及人的好感和信任。然后,他朝拜了位于利比亚沙漠锡瓦绿洲上的阿蒙(埃及宗教中的最高神)神庙,受到了祭司们的热情款待,祭司们甚至将他称为“神之子”。

也许是无上的尊荣使亚历山大有点陶醉了,他欣然接受了埃及法老的尊号。在此期间,他还亲自选址规划了新城市的建设,而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后来成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波斯覆灭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离开埃及,朝波斯帝国的心脏地带进发。他率军东渡幼发拉底河,抵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同年9月,在亚述古国故都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马其顿军与波斯军相遇,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争。

大流士三世紧急征调了大量兵力——从所有骁勇善战的部族里征兵,还把阿尔明尼亚、印度等附属国的军队全部召集起来。亚历山大虽然也及时补充了人马,但兵力仍然少于波斯。然而,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再度以少胜多。亚历山大统率骑兵猛攻大流士三世所在阵队。大流士三世心惊胆寒,再次落荒而逃。逃跑的过程中,无数波斯士兵被追击的马其顿大军歼灭。此役波斯军队死伤惨重,据说有10万人阵亡,而马其顿只损失了几百人。

亚历山大继续向东推进,深入到波斯腹地,逼近古都巴比伦。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军队洗劫了巴比伦、波斯都城苏萨以及另一都城波斯波利斯,夺得近500万千克黄金、白银和无数财宝。亚历山大下令焚烧了波斯波利斯的王宫,将这座城市焚毁殆尽。他以此举证明了波斯的命运已经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此后,亚历山大开始追击大流士三世。然而,在他追上之前,众叛亲离的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已经被巴克特里亚总督贝索斯杀害。亚历山大抓获了自立为王的贝索斯,以弑君罪将其处死,并将大流士三世的尸体运回波斯波利斯安葬,表示了对这位波斯王的尊重。

大流士三世之死标志着波斯帝国的覆灭,亚历山大成了波斯帝国的统治者。然而亚历山大内心的征服欲望还远远未能消解,他继续向东进军。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兵印度。他统率大军从里海南岸东进,征服了阿富汗,进入印度,并挫败了印度诸国。

亚历山大本来拟定沿着印度河继续南下。但其部下再也不肯前进了。他们在外征战多年,思乡情切,又因印度多雨酷热,瘴气连天,军队内部普遍产生了厌战情绪,几乎导致哗变。亚历山大无可奈何,只好下令班师回国。

公元前324年春,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古希腊人和波斯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在苏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型集体婚礼。他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其他将领同时也与波斯的贵族女子结婚。据说,成千上万的士兵纷纷效法,娶了亚洲女子。

史无前例的帝国

同年,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马其顿帝国,也称亚历山大帝国。他将国家的治理权一部分给了马其顿人,一部分给了古希腊人,一部分给了波斯人。当然,至关重要的军事权力还是掌握在马其顿将领手里。

公元前323年春,亚历山大回到首都巴比伦。在那里,他接见了欧亚各国的使团,还制定了许多宏伟的计划,例如,探险里海,看它到底是内陆湖还是海湾,远征阿拉伯,实现他称霸全世界的梦想,等等。然而,这些计划还没来得及实现,亚历山大就于同年6月染上了恶性疟疾。

在连续10天高烧之后,他的病势日渐沉重,时常陷入昏迷当中。6月12日,他的老兵们排成纵列,在他面前一一通过,接受他的检验。亚历山大虽然已经不能说话了,但还是行了注目礼,最后一次检阅了他们。次日,一代神话般的帝王亚历山大亡故,享年33岁,安葬于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