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圆通绝非圆滑

个 案

朱先生自己经营一家小型工厂,制造一些零件,分别供外商和本国厂商使用。他喜欢汽车,除了一部本国出产的汽车,也拥有一部华贵的进口车,但是他坚持一个原则:跟本国厂商去接洽生意,一定不开那部进口车。

他的理由十分简单,本国厂商多半是家庭企业,采购人员不是老板的亲戚,便是相当可靠的亲信,看见他开豪华的进口车,马上就会联想到他赚了他们公司很多钱,而提出杀价、延期付款或其他的要求,势必弄得自己焦头烂额。朱先生自认为是聪明人,当然不做这种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至于外商公司,老板是外国人,采购人员心中只有公司,一切公事公办。

看到朱先生有能力开进口车,则认为短时间内大概不会倒闭,和他打交道,不但可以放心,而且对公司也有交代,至少可以证明自己的选择能力还不差。

朱老板经常变来变去,弄得身边的人摸不着头脑。不过朱老板自己却坚守一个原则:碰到银行界的朋友便吹嘘自己公司的获利能力很强;遇见税务界的朋友则抱怨自己运气差,赚不到钱。

请问:

1. 朱先生这种态度,是圆滑吗?

2.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真的有这种必要吗?

3. 什么叫作“圆通”?

4. 不够圆通,可能产生什么后遗症?

5. 到底“圆滑”和“圆通”有什么区别?

请把您的高见简要地写下来:

分 析

1. 朱老板的态度是圆滑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若是一口咬定“这样的回答,根本就是圆滑”,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中国人最讨厌圆滑,任何人只要给人家一种“滑头”的感觉,便成为别人心目中“狡猾的人”,注定没有前途可言。常言说得好:“看他一副滑头滑脑的样子,做事一定不牢靠。”

千万不可以圆滑,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互相勉励的。很多人很痛心,大骂“推、拖、拉”的坏习惯,因为他们只看到圆滑,却看不清圆通。“圆通”和“圆滑”仅一字之差,但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彼此的境界和产生的观感,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朱先生若是脑筋转不过来,只会在yes 或no 之间选择,便只能够在“开”与“不开”之间,选择其中的一项。

朱先生若决定开进口车,而且也不避讳让本国厂商知道,万一真的惹本国厂商眼红,诸般打击纷至沓来,吃亏的难道不是朱先生自己?

为了避免本国厂商的不愉快,朱先生只好决定不开豪华进口车,然而他辛辛苦苦地经营事业,难道连个人的乐趣都要被剥夺吗?何况开华贵汽车,并不是什么不良嗜好。

朱先生并不是在“是”与“否”之间做个抉择,却两者兼顾,满足自己的喜好,买下一部豪华进口车,并为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开豪华车见外商,驾普通车见本国厂商。”

他这样做,算是“圆滑”?还是“圆通”?

2. 朱老板遇见税务人员,倘若不抱怨自己赚不到钱,却吹嘘自己获利能力很强,请问大家对他的看法如何?

恐怕会觉得这个人脑筋有点问题。相对地,如果他对银行界朋友抱怨经营不顺,有朝一日想要贷款,是否开得了口?

我自己也何尝不是如此?西方朋友听了我的演讲,赞美讲得很好,我会回答:“谢谢你的欣赏。”若是日本朋友夸奖,我会说:“请多多指教。”如果是中国朋友,我必然说:“哪里,哪里!”

有人会认为,何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实情实话岂不更好?相信没有人反对这种论调,也没有人否定这种说法。但是,当事人为了强调某一种立场,建立某一种关系,有时会稍微调整一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朱老板说话朝三暮四,算是“圆滑”吗?还是为了“圆通”?

西方朋友赞美我演讲说得好,如果用中国式的回答“哪里,哪里”,相信对方一定莫名其妙;获得中国朋友夸赞,就说“谢谢”,他就算不会心里嘀咕:“我不过是口头上说说,你就以为是真的?老实讲,还差得远啦!”至少也会觉得这个人过分自大,不够谦虚。

3. 究竟什么才叫作“圆通”?“圆通”就是“面对现实”“负起责任”,另外加上“不伤害面子”。“面对现实”和“负起责任”可以用“理智”和“科学”来处理;“不伤害面子”却需要以“感性”和“艺术”

来实现。“圆通”既非纯科学,也不是纯艺术,它是科学加艺术,理智加感性,所以比较难以做到。

“不伤害面子”包括“不伤害自己的面子”以及“不伤害别人的面子”,需要细心和耐性以及经验的累积,才能够在面面俱到的情况之下,把工作做好,也就是“圆满达成任务”。“达成任务”比较容易,“圆满达成任务”毕竟相当困难。

4. 不够圆通,很容易伤害自己的面子。曾经有一位颁奖人致辞时,指出得奖人都是他的学生。结果,得奖人致感谢辞时,却把他遗漏了,这不是一件挺尴尬的事吗?

不够圆通,也很容易伤害别人的面子。老板当着单位主管的面,大声苛责员工,必然会使单位主管觉得颜面无光。

5. 圆滑和圆通,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一模一样,都是推、拖、拉,但是动机并不相同。凡是希望借着推、拖、拉来解决问题,同时减少阻力的,称为“圆通”。那些存心不良,只想用推、拖、拉来推卸责任或者拖延时间,根本不想解决问题的,即为“圆滑”。两者的结果也不一样:推、拖、拉的结果是把问题解决掉,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称为“圆通”;推、拖、拉的结果是并没有解决问题,简直于事无补,当然是“圆滑”。

说 明

现代人由于对推、拖、拉具有成见,认为凡事推、拖、拉,都是不好的,以致不够圆通,增加许多阻力,也增加很多后遗症。

譬如介绍朋友的时候,经常听见当老师的人,直接介绍“这是我的学生”。而被介绍的人似乎并不认定介绍人是老师,反而淡淡地指称“我们现在合作一些事情”。请问是不是十分尴尬?不能够保证别人真愿意认自己为老师,怎么能够直截了当地如此介绍呢?

当老师的人,如果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对方紧接着说“王教授是我的老师”,是不是就能避开尴尬的场面?具有“要人家认自己为老师,不要自己认为是人家的老师”的意识,不就圆通多了?

老板发现部属有错,当着他的主管责骂他,就寓有“主管没有管好”的意思,主管当然没有面子。如果老板有耐心,只是摆出不好看的脸色,离开现场让主管教训他的部属,会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老板,显然比较圆通。

有人会说:“那可不一定!”

如果老板摆出难看的脸色,主管却毫不在意,也不去纠正部属,岂非没有效果?这就证明了一种现象—中国人总认为自己圆通,却老是认定别人圆滑。自己朝三暮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便是“圆通”。如果别人变来变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则是 “圆滑”。

因为,我们一向“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缺乏“你好,我也好”的意识,充满“他不好,你不好,只有我自己好”的念头。从好处看,是“永不认输”;从害处看,那就是“别人都是圆滑,唯我懂得圆通”!

其实,人生是阶段性的发展,圆满境界绝非一蹴可及。只有开普通车能力的人,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阶段,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真正有钱的大老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三阶段,买豪华汽车开来开去,根本不必有所顾虑。朱先生则是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说没有能力开豪华车吗?不请司机,自己驾驶,自己保养应该还可以。说有能力开豪华车吗?开出去的时候,常常需要有意无意地指明自己是车主,否则常常被误认为是司机,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多亏他头脑灵光,否则便要苦恼万分。

要 则

1. 将心比心是圆通的先决条件,多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他人的圆通,比较容易吸取他人的经验,而能迅速成长。常以厌恶的心情,来批评他人的圆滑,结果便只有生气的份儿,而失去学习他人宝贵经验的机会。

2. 圆通绝非圆滑。圆滑的人,大家都厌恨,也等于断了自己的前程。圆通的境界虽然很难达到,但却是不可轻易放弃的。具有圆通的本事,还得不因为怕别人看不懂而放弃圆通。

3. 不要完全排斥或放弃推、拖、拉,以免误将圆通当作圆滑。也不能够凡事都推、拖、拉,以免一不小心,就形成令人厌恶的圆滑。利用推、拖、拉的短暂时间充分考虑,怎么才合理,才可以达到圆通的境界。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