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第二节 中王国——乱世之后的复兴
古埃及历史走到第11王朝中期的时候,国王蒙图霍特普二世,在底比斯战胜了赫拉克里奥波里王朝,这样,他就完成了古埃及又一次的统一。古埃及进入了中王国时期,这个时期包括第11王朝末期到第14王朝,通常划定在公元前2133—前1786年,在中王国时期,国王崇拜的神就不再是拉神了,而是换成了阿蒙神。国王蒙图霍特普二世和第1王朝的统一者美尼斯以及第18王朝的雅赫莫斯一起成为时代的开创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虽然蒙图霍特普二世重新统一古埃及,但是接下来要想管理好这个地区却是难上加难。喜乌特诺马尔赫是一个王族的成员,他担任了下埃及的长官,他与底比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古埃及,国王不得不撤掉他的职务,另换一个人来担任下埃及的职务。但是许多其他地方的贵族都对国王不满。国王的权力还是十分脆弱的,地方贵族的势力依然强大。那些地方的贵族就是靠着在古王国时期侵吞王室的经济财产壮大起来的。他们就像是一个个小的独立国家不受国王的控制。这些贵族不仅拥有着自己的行政机关、自己的纪年还有自己的军队,他们世袭自己的职位。在人们中始终宣称自己有多么大的丰功伟绩,宣称自己对人们有多么的恩惠等,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为了争夺霸权,国王不得不依靠自己地盘上的贵族,表面上看,这些贵族是依附于国王的,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性,根本就不受国王的控制。一直到后来赫尔摩波里投奔底比斯之后,才算是从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如果没有赫尔摩波里的帮助,国王根本就不会实现统一古埃及的大梦。国王统一之后,就不得不在自己的下属面前低头,承认他们拥有独特的权力。为此,国王还特意颁布赫尔摩波里所统治的诺姆诺马尔赫享有特权。
这些强大的贵族无疑都是国王的眼中钉,肉中刺,但是国王还没有那个实力,当看到他们那种嚣张的气焰时,他也只能默默忍受着,等待时机。
在中王国的初期,之所以会出现四分五裂的状况,一个原因就是地方的势力太大,甚至大于国王的力量,再者也就是王权已经衰微。这个时期正如中国的历史从西周转入到了东周一样,从此诸侯的势力要高于王室。当时古埃及已经没有君权神授光环的笼罩,国王想要统治国家,主宰一切,可是,没有什么信仰和崇拜能够为自己做支撑。贵族势力非常猖狂,他们不但在自己的地盘上作威作福,而且还敢挑战王权。他们截留下王室的经济收入为自己充足了财力,为了争夺地盘,这些贵族还互相征战。
到第12王朝的一位国王上台之后,这样的局面就有所好转了。这位国王名叫阿美涅姆赫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势力,他对地方的贵族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他结束了古埃及的“春秋无义战”,而且还对那些寻衅挑事的贵族进行了制裁。为了边界而争夺疆土的事件,以后就不再发生。他带着自己的亲信到各个地区巡逻,开始插手管理地方的事务。在巡逻过程之中,他整顿了秩序,也规定了税收,这样中央的税收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国库,地方贵族没有了财力的来源,渐渐地就削弱了下去。在管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地方的边界纠缠不清,他就派自己的亲信克赫奴姆赫特普担任那个地方的长官,对边界做出了清晰的划分。除此之外,他还干预了诺马尔赫的特权和世袭,这样地方贵族就无法在一个地方根深蒂固的立足。
阿美涅姆赫特一世的这个政策非常有实效,这样一来,不仅使那些骄横的贵族再也不敢冲犯王权,而且自己的王权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这种政策的成效被以后的许多国王认可,在以后历代的王朝之中,每当王权的实力遭到了削弱,地方贵族气焰嚣张,那些后继的国王都会采用他的这种办法去实行。
久而久之,古埃及昔日的繁盛就慢慢到来了。就从第12王朝开始,古埃及就实力大增,这一时期,它对南方的努比亚地方进行了开战,同时,还带领军队远征西亚。
治国卓有成效的阿美涅姆赫特一世,他一生政绩突出,整日为国事操劳。阿美涅姆赫特一世逝世之后,他的儿子辛努塞尔特一世就登上了国王的宝座。他在位期间曾经对瓦瓦特发动了大的战争。科考也发现在第一瀑布和第二瀑布之间有一个铭文,铭文上就记载着征战瓦瓦特的事件。之后的辛努塞尔特三世先后对努比亚发动了4次的征战。中王国时期的边界最终被确定了下来。他为了防范瓦瓦特的侵袭,就在第二瀑布的地方建了许多的要塞。那些被发现的铭文之中曾经写道,就在他统治的第29年的时候,他征服了瓦瓦特,最终统一了这里。辛努塞尔特三世把古埃及的领土又向南大大地扩展了,而且他还在瓦瓦特和努比亚等地区掠夺了许多的黄金和矿产。这也就是国王到处征战的目的所在。
我们都知道古埃及和古老的中国一样,他们都是农业大国。农业大国就得种植作物,勤于稼穑,作物的生长必须要有水源,尼罗河的河水正好浇灌了古埃及,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河水采用先进的灌溉系统来浇灌田地。
在中王国的这个时候,水利灌溉系统就得到了大大地恢复和发展。从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时开始,大型的排灌系统就修筑在了一个叫做法雍的地区。当时的古埃及人开垦田地,把大片大片的土地变成了良田,把许许多多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田地。古埃及的耕地面积增加了,人口也变得多了起来。古埃及人在管理尼罗河,利用尼罗河水灌溉田地的上面有了很多的经验。在第二瀑布的一个地区,人们发现了古埃及人做过的尼罗河河水涨落的记录。每当尼罗河河水的汛期到来之时,人们就利用泛滥的河水浇灌两岸的田地,他们就迁居到高地,当泛滥的河水进入了枯水期,人们就又迁回到两岸靠近田地的地方,在肥沃而湿润的土地上继续耕种。中王国时期一如我国的汉朝,农耕的用具得到了改进,他们不再使用那种笨拙的直把手犁,而是把这种直把手的犁换成了横木把手的犁。在这一时期,天下太平,物阜民丰,人们都安居乐业,据科考,都没有发现有饥荒时期的记载。
在中王国的壁画上还反映了纺织业的发展,古埃及人使用了卧式的织布机。而且一种新兴的手工业也出现了,那就是非常先进的玻璃制造。在当时中国人的纺织也得到了发展,可是中国人还用着铜镜来照见物件,中国一直都没有出现玻璃的制造,玻璃的制造就是从其他的国家传过来的。而古埃及玻璃制造要比其他的民族早几千年,甚至是制造玻璃的鼻祖。中王国时期的玻璃制造就促进了对铜矿的开采,甚至在酷暑季节,古埃及的壁画上还出现了督促矿工前去采矿的事情。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排水系统先进的法雍的附近,国内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就出现了一个工商业城市卡呼恩。许多的商业文书也都是在这里发掘的。
现代学者们在《一个能言善辩的农夫》这一份资料上推断出,中王国时期,古埃及的外交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地中海的世界里,古埃及是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古埃及与巴基斯坦贸易往来不断,科考人员曾在耶路撒冷附近找到了一个古代的城市废墟,当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发掘物移出坑穴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属于古埃及的砂岩和花岗岩的雕像,同时,在进一步的发掘探索之中,科考人员还找到了古埃及人的象牙和其他的制品。那些经商的古埃及人还在耶路撒冷地区建立了许多欧德文建筑物和神庙。中王国时期的古埃及与周围国家的交往十分的频繁,在腓尼基的一个叫毕不勒的地方,人们还发现了古埃及人的器皿和狮身人面像等制品。曾经就有一个故事讲述了古埃及人与周围国家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有一幅贝尼哈桑的墓画上画有37个亚细亚人来到古埃及的情景。亚细亚人在他们部落领袖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古埃及。
古埃及在中王朝时期,与许多的国家建交,他们同巴比伦、巴基斯坦、腓尼基、希腊、索马里等国家都有贸易来往。卡呼恩发现了典型的卡马瑞斯式陶器的残片,这些残片都是克里特的东西,人们后来卸载克里特也发现了古埃及风格的制品。1935年,科考人员在古埃及的一个神庙中发现了四个箱子。在这些箱子之中,他们发现了一些巴比伦的物件,其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巴比伦尼亚风格的印章和护身符。
在第11王朝的一个铭文中,人们发现古埃及与古时候的索马里也有过商业往来。一个名叫赫努的官有铭文记载,古埃及人装备了一个很强大的远征军,他们想要这一支远征军征服地处海边的索马里。可是,在《船舶遇难记》中记载说,这一次远征遇到了大风,结果船在飓风的狂卷之中被吹坏了,百余名水手葬身鱼腹,只有一个水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到了今天的索马里,从那里带回了香料、肉桂、檀香等珍贵的物品。
到了第12王朝时期,古埃及人开始对自己的边境加强了防备,他们不允许尼格罗人越过边境到自己的国土这边来。他们还明文规定,不允许尼格罗人在自己的地盘放牧。可是古埃及人对商人却大开绿灯。他们征服了努比亚地区,就在那里经商,开展商业贸易,在那里还开通了许多条运河。在平时,古埃及人在河里通商,到了关键的时候,他们就以此运兵。
在努比亚,古埃及人在第二瀑布附近建立要塞,阻止尼格罗人及其牲畜越过边境进入古埃及放牧,却允许商人到古埃及来经商。为了统治和开发努比亚地区,发展商业贸易,第12王朝的国王在这一地区开凿了不止一条运河。它们战时可用以运兵,平时也可用以通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