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物联网商业思维: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 > 第 2 章 工业4.0:颠覆全球制造业的新思维
第3节 关于物联网,一定要先知的10件事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几乎所有产品的更新换代,原来由单纯的机械和电子部件组成的产品现在纷纷搭载复杂的系统,进化到智能一代。硬件、软件、传感器、数据储存装置、微处理器……这些丰富的内在通过多样的方式组合成复杂的系统,将原本功能单一的电子产品改造为新一代的智能互联产品。继20世纪80年代的IBM电脑主机和90年代的个人电脑之后, IT技术革命的第三波浪潮正在到来。

就像互联网的发展颠覆了各传统行业,智能互联产品对企业的现有价值链造成了又一次的颠覆,甚至原有的企业组织构架也被摧毁,甚至于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也被改变,企业不得不重新布局,以应对新的挑战。当然,风险与机遇并存,这次浪潮也给市场创造了新的机会,企业将得到什么样的未来,就看现在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随着这波浪潮的冲击,旧的格局将被打破,全新的行业版图即将建立,企业将进入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是基于物的联网,也就是说,物是主角,竞争的本质变成了产品的新能力和其产生的数据所构成的竞争关系,这应该作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对于智能互联产品,公司应开发哪一类的功能和特色?

在新技术浪潮的构成中,云计算、光缆和移动设备等基础设施成本较高,中小企业难以负荷,而且就算是有能力的大企业,也会将这些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而传感器和软件数量的边际成本较低,企业选择起来相对容易。

企业无不希望自己提供的产品功能齐全,巴不得每个产品都能支持全部的功能,贪多求全就会抬高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抬高售价,不利于消费者的选择,而且当行业兴起了这个趋势,所有品牌的产品功能都类似,反而失去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因此,在智能功能的选择上,企业应该理智对待,在满足客户需求和降低生产成本之间寻求最佳价值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市场推出不同功能的产品,而且应该清楚自己的市场定位,选择与企业的定位更匹配的功能。

产品应搭载多少功能?多少功能应该搭载在云端?

产品功能的选择是第一步,完成了这个步骤之后,企业就面临着第二项抉择:是把所有的功能都安装在产品之中,还是通过云端支持功能下载,抑或是部分功能内置,部分功能放在云端?

所有的企业都会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搭载最好的服务,而几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做出选择之前,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比如成本、响应时间、自动化程度、网络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产品使用的地点、用户界面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升级频次等等。

公司应该采用开放还是封闭系统?

产品好不好用,操作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操作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因而,对操作系统的选择是要慎之又慎。

操作系统有封闭的和开放的两种形式: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前者所有的页面与功能都由开发企业独家控制,所有的应用也只能在开发企业购买,比如苹果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开发企业可以获得巨额利润,而且相对来说更加安全,缺点当然也很明显,企业本身必须在整个行业生态做的非常好,拥有良好的用户口碑。

而开放系统正好相反,它的界面向外开放,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客户可以自由选择方案,从产品到平台都能够支持不同公司的产品,这种系统的单个利润不高,但是门槛也不高,而且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对于智能互联产品的功能和基础设施,公司应该进行内部开发还是外包给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对其开发团队要求很高,智能互联产品当然也属于这个行列。研发阶段需要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昂贵的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很多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得不选择将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对于拥有研发条件的企业来说,选择外包,还是内部开发,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应该说,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选择内部开发,企业能够自主掌握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更容易控制产品特色、功能和数据,而且有了先发优势,企业还能够影响整个行业内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在持续的竞争中保持长久的优势。

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互联系统、产品云、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分析等领域各自涌现出了一批实力强大的供应商,他们更加专业而且效率更高,这种环境下,内部开发的水平和效率很难比得过外部供应商。选择外部开发,企业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的自主权,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都不能自己掌握,除了开发成本,企业还得向供应商支付后期使用的维护成本,降低了企业自身的利润。

现在,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内部开发和外包混合的开发方式。企业需要选择哪些技术在公司内部自主研发,哪些技术外包给供应商,而且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还要选择每一种技术的合作方式,是选择充满可能的技术定制开发,还是采用现有的成熟的技术方案。

公司应该对哪些数据进行捕捉、保护和分析,从而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提到网络,就不能不重视数据的作用。数据是智能互联产品创造价值的基础,也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数据需要收集、存贮、传输、分析、保护,而这每一步都需要成本投入,所以在各种各样的数据中,企业需要选择那些具有最优性价比的种类去运作。

数据的重要与否,就在于它能否增加产品功能的实际价值,能否提高公司在价值链当中的效率,能否提升产品系统的性能,能给产品带来多大程度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数据的价格是否低廉,在于数据收集频率的高低,保持时间的长短,作用期限的长短,还有数据泄露的风险大小,危机应对的成本高低。

企业不仅需要考虑数据的性价比,还必须仔细考量产品的战略定位,选择与产品定位相符的数据类型。

公司应如何管理产品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数据类型确定之后,如何管理产品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又成为企业面临的下一个选择。拥有数据的权利,企业可以自己独占,也可以与合作单位共享。

数据的使用权则有很多种类,根据不同的等级,数据使用权包括只可以使用不可以分享的初级权利等级,既可以使用又可以分享的中等权利等级,和可以使用、分享还可以销售的高级权利等级。数据使用权需要在合作协议中注明,或者通过产品细则和法律条文来表现。但是,这方面的法规条文还不明确,监管机制也尚未建立。

除了以上办法,企业还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用于数据分享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跟上游部件供应商共享数据,但是这个平台可以将地理位置等信息对供应商关闭。这种做法也有短板,因为不能全面地了解产品的具体使用过程,所以供应商开发创新应用的效率会大大降低。

对于分销渠道或服务网络,公司是否应该采取部分或全面的“去中介化”战略?

由于智能互联产品已深入的应用到人们生活中,而且其科技含量高,对其进行安装和维护的要求也高,所以客户会选择直接与生产企业进行交易,跳过中间的分销环节。对于上门不便的客户,企业还可以对产品进行远程维护,这样就避免了开设实体服务网络的成本。越过中介,直接面向客户运营,企业不但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且贴近消费者的沟通更容易提升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公司是否应该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

在生产制造行业,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是专注于产品的生产,通过销售将产品的所有权转移到客户身上,赚取一次性的销售利润。

而智能互联产品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制造商将产品卖出之后,继续收集分析产品的使用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对产品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理,给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所有权并没有随着买卖而转移,制造商继续拥有产品,同时负责产品的运营和售后,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制造商从单纯的出卖产品转变为出卖服务,而且通过对使用数据的分析,制造商能够不断完善产品,提高服务效率,以此赚取更高的利润。

公司是否应该开展新的业务,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

数据的价值不止于此,随着数据累积的规模越来越大,第三方公司也对这些数据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果将这些数据卖给第三方公司,智能互联产品的制造商又可以获得一笔利润。将数据卖给第三方公司,还是基于这些数据开展新的业务,这是企业需要做出的又一个选择。

公司是否应该扩大业务范围?

智能互联产品的出现,将原本的行业边界向更大的范围进行了扩展。于是企业就又面临新的选择,是扩张产业规模、将行业内其他相关的产品也纳入生产体系呢,还是转移业务做技术平台,向行业内的所有制造商提供互联功能?

一般来说,企业会愿意尝试增加产品种类,但是新的产品需要新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而且新的产品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做这种尝试之前,需要定义好自己的价值观念,最理想的结果就是通过增加产品种类实现所有产品的设计一体化,从而优化产品和整体的系统功能。如果这条路行不通,企业可以转向技术平台,连接所有的相关产品,为其他公司提供互联功能。这种模式下,企业的服务对象就由个体客户变为产品制造商,企业的盈利依靠系统平台的设计,而不是智能互联产品。

总之,物联网时代,智能互联企业面临很多环节的选择,每一个决定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