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家训:若不使学,必泯然众人矣

  在琅玡王氏绵延流传的岁月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史称“书圣”的王羲之。
  
  王羲之出生时正值五胡乱华、晋朝南迁之际。其父王旷则是晋朝南迁这一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当时王氏大家族的核心决策人,为了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王旷带领北方人民进行大规模南迁,他以族姓为单位,安排各族人员井井有条地渡江,并最终扎根建业。历史上称这次大规模迁徙为“永嘉南渡”。
  
  正因为王旷政务缠身,对孩子的教育很少过问,王羲之由母亲诸葛氏一手培养长大。从古至今,母亲都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诸葛氏发现儿子很早便能从众人中认出她来,虽然当时王羲之只是无意识地张嘴,但她从那先是寻找她,而后定定地看着她的目光中感受到儿子确实认出自己了。诸葛氏很骄傲儿子的早慧,并决心好好培养他,让他能成为翘楚。
  
  在当时,孩童的启蒙教育就是识字。诸葛氏觉得《论语》太深,而王氏世代以孝悌传家,于是就把自己熟悉的《孝经》教给羲之。
  
  为了让羲之学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诸葛氏特意用新兴的隶书体写字,让羲之看着学。5岁的羲之对于“仲尼居,曾子侍”、“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等完全提不起兴趣,却对那些写得厚重而大气的字爱不释手。
  
  王氏家族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人骚客,天才人物更是层出不穷,这与他们家族所尊崇的“因材施教”有着紧密关系。从小对骑射武艺感兴趣的,就请专门的老师教他们一些入门的知识,从小对诗书礼乐感兴趣的,也有专门的启蒙老师来辅导,总之,不会让这些孩子的天赋埋没。倘若一个好苗子不加引导,很可能最终碌碌无为,这对讲究家族传承的琅玡王氏来说,是不可容忍的。
  
  诸葛氏看羲之居然对字感兴趣,便以陶盘盛了一盘湿沙试着教他用细木棒写字。奇妙的事发生了:刚才还有些玩闹的羲之立刻专心致志地学了起来,学会以后,还要再学新的,“玩”得不亦乐乎。
  
  南渡之后,琅玡王氏的新居正是孙吴时代的乌衣巷故址,当时因营内士卒身穿乌衣而得名。巷内地方很大,房屋众多,除了琅玡王氏以外,还有谢家、纪家等望族。各家的墙都不高,门外还有一个据传是东吴练兵用的大空场,小孩子们常常在里面玩耍。
  
  羲之的哥哥籍之比他大5岁,自然比他认识的字多,于是常常在弟弟面前卖弄,而羲之就趴在地上,用竹签练习,很快就能写得有模有样。诸葛氏看着小羲之认真的样子,决定请当时族中公认字写得最好的王廙来给看一看。


  
  王廙是籍之和羲之的二叔,写得一手好字,被誉为“过江书画第一”,受到诸葛氏的邀请以后,他欣然来到羲之的住所。
  
  看到聪明伶俐的羲之,王廙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听说,在老家的时候,你挺喜欢去祖宗坟前看上面的碑文?”
  
  羲之的记忆一下飘回自己跟随着丫鬟在小河、树林里玩耍的情景,那些高大的土坟和石碑,那柔软的草地,那潺潺的流水,以及他熟悉的野花野草:猫耳朵、荠菜、茵陈……带着几分神往的表情,羲之答道:“喜欢。”
  
  “你喜欢的是什么呢?是碑还是碑上的字呢?”
  
  在羲之的回忆中,高大的白石碑立在翠绿的松树之间,上面的字符让他发自内心地喜欢。
  
  “我喜欢字。”羲之脆生生地回答道。
  
  “哈哈,”王廙愉快地笑了起来,侧头对诸葛氏说,“大嫂,你说羲之在襁褓中就能认识‘王’、‘之’二字,果然很有灵气啊!”
  
  王廙接着问羲之:“那你觉得碑上的字写得好看吗?”

  
  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了,羲之想了想,没有回答,只是圆睁着一双黑亮的眸子望着王廙,一言不发。
  
  王廙自言自语道:“墓碑上的字是卫瓘(当时的书法大家)写的吧。”说罢指着案上一物对羲之说:“既然你喜欢写字,写几个让我看看吧。”
  
  羲之一看,案上放的正是自己常用来习字的那个陶盘,便用木棒在盘子里平整的湿沙上工工整整地写了“王羲之”三个字。
  
  王廙仔细看着羲之手腕的动作,并端详写在沙盘上的字,严肃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大嫂你看,羲儿写的字很像你的字呢,不仅间架结构像,还有那神韵,竟得十之四五,这真的是天赋。我看,羲儿好好习练下去,再得名家指导,秀出当世是毫无疑问的。”
  
  听到王廙如此夸赞王羲之,诸葛氏喜得合不拢嘴:“羲之这孩子果然能上比古人吗?那就请二弟好好教教他吧。”
  
  “启蒙奠基,我倒是可以先教他,但以后还是得觅一位名师好好教他。书法,上位天象所垂,下位河洛所吐,书契之兴,仓颉所造,为六艺之一,古代善书之人如李斯、蔡邕等虽然肉身已不在,但书迹传至当世,垂裕后昆。”
  
  王廙走后,羲之令人惊艳的天赋很快传遍王家,大伯父王导对羲之考查一番以后,也是高兴不已,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宣示帖》赠送给了小羲之,让他好好揣摩。
  
  一段时间以后,王廙前来看望羲之,一见到羲之就忍不住抱起他,捏着他的脸蛋说:“我给你介绍了一位好老师,你想知道是谁吗?”“是谁呀?比阿叔还厉害些吗?”“是啊,她叫卫夫人,你要好好跟着她学,争取以后也能写得比阿叔好。”
  
  王廙带着羲之乘坐马车在建业城街巷中穿行着,羲之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对这个比二叔还厉害的卫夫人的幻想,这位夫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和母亲一样慈祥,还是像其他房的夫人那样刻薄呢?
  
  到了卫夫人的书房,羲之很快被壁上悬挂的字所吸引了,忽然他眼前一亮,看到西壁上悬挂着一幅字,纸是淡黑色,字却是白色的。他如同被定身了,就像人们所说的如痴如醉一样,以致正在和王廙聊天的卫夫人停下谈话,问他:“你见过这幅字?”
  
  失神的羲之从专注的状态中回过神来,摇摇头,那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实在太奇妙了。
  
  “这是蔡邕的《石经三体书》,你喜欢吗?”

  
  “喜欢。”
  
  听罢羲之的回答,卫夫人对王廙掩口笑道:“你这个侄子倒真不错,小小年纪就和书法如此有缘。”
  
  看完羲之平时的习作之后,卫夫人认真地说:“令侄是可造之才,我愿意把多年临池心得倾囊传授于他。”
  
  于是,羲之的生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这样,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踏上了向艺术高峰前行的第一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