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大宋文臣:兴邦还是误国 > 第 3 章 宰相须用读书人下篇
第3节 第三章

 

 
  〔注  释〕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卷2,建隆二年秋七月,司马光《涑水纪闻》卷1,太祖的义社兄弟,据李攸《宋朝事实》卷9,勋臣条载,有杨光义、石守信、李建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斌、王政选,加上太祖赵匡胤,号称十兄弟。
  ②《长编》卷5,乾德二年十二月。
  ③《长编》卷9,开宝元年七月。
  ④王定国《闻见近录》。
  ⑤《长编》卷2,建隆二年秋七月。按,关于赵匡胤罢石守信等人禁卫指挥事,司马光《涑水纪闻》接于赵普言“方镇太重”后,实解权之际,石守信、王审琦等仍领方镇。故释兵权应是两步,一为解禁军,二是限方镇。司马氏系于一处,则有前言不搭后语之嫌。今依《长编》例,分叙之。
  ⑥《长编》卷4,乾德元年六月庚戌:“命大理寺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祜知魏县,”
  ⑦《长编》卷5,乾德二年及卷6乾德三年三月。
  ⑧《长编》卷6,乾德三年八月戊戌。
  ⑨分别见《宋史》卷250,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传。
  ⑩司马光《涑水纪闻》卷1,沈括《梦溪笔谈》卷25,《文献通考》卷153。
  (11)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127。
  (12)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13)《宋史》卷1,太祖纪,“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故事载冯梦龙《警世通言》。
  (14)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2《赵韩王六世小传》载:“忠献韩王赵普,守则平,幽州蓟县人。……父齐国公迥,相州司马,迁居洛阳。”《宋史》本传亦从此说。惟日人竺沙雅章《宋太祖与宋太宗》第一章第四节说赵家“自祖父一代起,离开故乡,从常山住到洛阳,”不知何据。
  (15)《宋史》卷256,赵普传。
  (16)《宋史》卷1,太祖纪,《旧五代史》卷119世宗纪。
  (17)李裕民《赵匡胤是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载《山西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18)《涑水纪闻》卷1。
  (19)《长编》卷3,建隆二年五月,《宋史》卷98礼志
  (20)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28引《金坡遗事》,《宋史》卷98礼志、《长编》卷4乾德元年八月癸未,十一月甲子。
  (21)《宋史》卷263,窦仪传。
  (22)文莹《玉壶清话》卷2。
  (23)(24)《长编》卷5,乾德二年元月;卷7乾德四年五月。
  (25)叶梦得《石林燕语》卷7。
  (26)《长编》卷7,乾德四年五月。
  (27)《涑水纪闻》卷1,《长编》卷3。
  (28)《涑水纪闻》卷2。
  (29)《宋史》卷249范质传。
  (30)(31)《长编》卷13,开宝五年十二月;卷3建隆三年十一月,乾德元年正月,夏四月,九月。
  (32)《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
  (33)《宋史》卷249,范质传。
  (34)“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最早见于宋末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1:“……太宗尝以此访问(赵)普,普对曰:臣平生所知,半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辅陛下致太平。”关于赵普读《论语》一事,《东都事略》卷31、《黄氏日钞分类》卷50、《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8均有记载,《宋史》本传亦云:“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即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以上均为南宋及以后人所言,未为可信。张其凡先生撰有《“半部论语治天下”探索》,辨之甚悉,见《学林漫录》第十辑。
  (35)《宋人轶事汇编》引《画谩录》。
  (36)《长编》卷2,建隆二年六月甲午。
  (37)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
  (38)魏泰《东轩笔录》卷1。
  (39)《长编》卷17开宝九年元月癸未。
  (40)叶梦得《石林燕语》卷2,《宋史》卷116礼志。
  (41)《宋史》卷116礼志一九,卷117礼志二十。
  (42)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1,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1。
  (43)《皇朝事实类苑》卷25。
  (44)《宋史》卷250韩重赟传。
  (45)(46)《涑水纪闻》卷2,卷1。
  (47)雷德骧告状事,诸书记述不同。参见《涑水纪闻》卷1、《国老谈苑》卷1、《长编》卷9开宝元年冬十月甲戌条。
  (48)《长编》卷12,开宝四年三月,又见《涑水纪闻》卷2。
  (49)《长编》卷14,开宝六年六月;《宋史》卷278雷德骧传。
  (50)《宋史》卷256赵普传。
  (51)(52)(53)(54)《长编》卷16,开宝八年二月戊辰;卷4,乾德元年九月丙子;卷9,开宝元年三月癸巳;卷14,开宝六年三月辛酉,四月乙酉。
  (55)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操征求人才也是这样,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这又是别人不敢说的。”
  (56)《晋书》卷85刘毅传。
  (57)《旧唐书》卷18上武宗纪。
  (58)《涑水纪闻》卷3。
  (59)《长编》卷25,雍熙元年十月;《太宗实录》卷33,27。
  (60)《宋史》卷4太宗纪。
  (62)文莹《玉壶清话》卷2。
  (62)《长编》卷25,雍熙元年十月;《宋朝事实类苑》卷2。
  (63)陈师道《后山诗话》。
  (64)《长编》卷18,太平六国二月正月。
  (65)据《长编》、《石林燕语》、《旧闻证误》等统计。
  (66)《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月正月。又据叶梦得《石林燕语》卷6:“国初天下始定,更崇文士。自殿试亲放榜,状元往往遂见峻用。吕文穆公太平兴国七年登科(按:据《长编》,应是二年),八年已为参加政事。李文正昉乃座主,于时为相,与文穆同在二府。后五年文正罢,文穆遂代为相。李文定公景德二年登科,天禧元年为参知政事,后三年为相,距登第亦才十六年。登第时寇莱公已为相,冯魏公已为参知政事。后亦代莱公为相,而魏公尚为枢密使。其后,王文正公以咸平五年登科,大中祥符九年为参知政事,乾兴元年为相,距登第二十一年。”
  (67)柳开《河东集》卷8《与许景宗书》。
  (68)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宋史宰辅表》载宋有宰相133人,科举出身123人”载《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又卓遵宏《唐代进士与政治》(台湾国立编译馆1987年版)统计,唐代宰相524人,进士出身232人。又金铮《科举制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云:“唐朝二百九十年间共取进士六千多人,而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取进士近万人。”其宋太宗时期,取进士人数与笔者据《长编》统计所得不合,故仍以笔者所得为准。
  (69)据朱希召《宋历科状元录》统计。
  (70)杨炯《从军行》,见《全唐诗》卷5。
  (71)赵令畤《侯鲭录》卷8。
  (72)《神童诗》,转引自金铮《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73)《劝学文》,转引自金铮《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74)王明清《挥麈后录》卷1:“明清尝谓本朝法令宽明,臣下所犯,轻重有等,未尝妄加诛戮。恭闻太祖有约,藏之太庙,誓不杀大臣、言官,违者不祥。此诚前代不可跋及。”又《宋稗类钞》卷1载:“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碑止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按《宋人轶事汇编》卷1引《避暑漫钞》亦载此,文字小异。
  (75)王栐《燕翼诒谋录》卷2。
  (76)《文献通考》卷65,职官十九。
  (77)《宋史》卷171,职官志十一俸禄制。
  (78)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序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出版)
  (79)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5,宋制禄之厚:“……此宋一代制禄之大略也,其待士大夫可谓厚矣。惟其给赐优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观于真、仁、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犹多慷慨报国,绍兴之交撑半壁,德祐之毕命疆场,历代以来,捐躯徇国者,惟宋末独多,虽无救于败亡,要不可谓非养士之报也。然给赐过优,究于国计易耗。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
  (80)《长编》卷25引《续锦里耆旧传》,《宋史纪事本末》卷17太宗致治。
  (81)《宋史》卷242慈圣光献曹后传,又见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6。
  (82)《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
  (83)王栐《燕翼诒谋录》卷3引述。
  (84)《长编》卷17开宝九月,六月。
  (85)文莹《续湘山野录》,关于宋太祖暴亡,近代史家有不同推测,张其凡先生认为太宗在酒中下了毒;(《宋太宗论》,载《历史研究》1987年第2期)日人荒木敏夫以为太祖本人饮酒过度,引起脑溢血;(参见日本《宋代研究文献提要》,《史林》卷38第5期)还有人认为赵匡胤家族带有“颠狂”病根,太祖乃发狂暴死。(见刘洪涛《从赵宋宗室的家族病释“烛影斧声”之谜》载《南开学报》1989年第6期)。
  (86)《涑水纪闻》卷1。
  (87)秦王廷美被诬遭贬,最后死于贬所,《宋史》本传记述较简略,可详见《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四月、五月的有关记载。廷美的事迹及太宗对其迫害,亦可参见《太宗实录》卷28太平兴国九年元月丁卯条。
  (89)(90)(91)《太宗实录》卷28太平兴国九年元月;卷26太平兴国八年六月;卷28太平兴国九年三月。
  (91)《宋史》卷256赵普传,《燕翼诒谋录》卷2。‘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