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借刀杀人第十

1.为何要借刀杀人:①不必己杀

②己无以杀

③己不宜杀

 2.借刀杀何人:①敌内之能人

②己内之叛徒

③敌之盟友

④己之所忌者

⑤己之所患者

3.借谁之刀:①敌人②盟友

③他人(第三者)

4.借什么刀:①自然之力

②畜力

③律法

④谣言

⑤势力

⑥谋略

借刀杀人

艮上

兑下

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已经很清楚,盟友还未确定,借用未定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自己不用费力,以《损》卦推演。

《损卦》的卦象是异卦相叠,兑在下,艮在上。兑代表湖泽,艮代表山,山下有湖泽,湖泽会慢慢侵蚀山的下部,损害它,因此湖泽会逐渐变深而山会逐渐变高,所以把它称作《损卦》。《损卦》的《彖传》说:“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这句话说的是损益的相互转化关系。所以本计引用《损卦》卦象的涵义,是说借刀杀人,别人一定会有所损失,而对我方一定有所裨益,这符合损益相互转化的规律。

为什么要借别人的刀去杀人,而不自己出马呢?

第一,不必己杀。不必自己抛头露脸的,何苦亲自去做呢?只要有刀就可以了,明智的人可以让对方自杀或者让敌人去杀了他。

春秋的时候,田开强、古冶子、公孙捷三人把持了齐国的朝政,宰相晏子为此很是忧虑,一直想寻机除去他们。刚好齐、鲁两国的君侯要举行宴会,晏子和他们三个都是与会人员,这下可让晏子找到机会下手了。宴席上,为了表达东道主的诚意,齐君让晏子到院子里摘几个新鲜的桃子来款待鲁国代表。晏子心里早已有数,不一会就从园子里摘了六个红硕的桃子端了过来。结果齐、鲁两个国君,两位宰相各吃一个,眼看盘子里就只剩两个了,不够三人分,他们三个在一边可是干着急和流口水啊!最后晏子提议让他们各诉功劳,功劳大的可以吃桃。田开强和古冶子两个人争先炫耀自己的功劳而分食了两个桃子,轮到公孙捷时,桃子已经分完了,公孙捷认为自己功劳最大而没有吃到桃子,感到相当耻辱,于是自刎了。田开强和古冶子两个看了之后,为自己功劳小反而得到桃子吃,感到很惭愧,也都先后自杀了。就这样,晏子以二桃杀了三勇士,除去齐国的祸患。君子劳心,庸人劳力,所以庸人杀人总是自己上阵,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爽是爽快了点,却难免冒险和留下把柄;聪明之人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躲在背后,杀人于无形,利落而且天衣无缝。

第二,己无以杀之。我虽然有心杀对方,然而敌人很强大或者身边有很多保镖,我无法靠近动手,因此必须借用他人之手来杀了对方,实现自己的意图。

宋朝的时候,西夏赵元昊有两名心腹大将,号称野利王和天都王,他们两人不仅骁勇善战,能敌万人,而且各领精兵,多次侵犯宋朝边境,实乃宋军之劲敌。宋将种世衡拿他们没办法,最终只好施行反间计,使元昊起疑心而杀了他们。两王死后,西夏再无良将能与宋军匹敌,因此就和宋朝签订了停战协议。北宋曹玮在渭州做官时,同样用反间计除掉了西夏智勇双全的将领靺鞨,除去了自己的心头大患。所谓因人成事,就是在自己能力有限时,巧妙借用他人之力,让他们为我所用,帮我完成自己的意愿。

第三,己不宜杀之。我担心背负杀害贤人的臭名或者承担杀人的罪刑,于是借用别人之手除掉对方,从而不连累自己。

东汉末期,祢衡为人狂傲不驯,多次羞辱曹操,曹操想杀了他,又担心读书人对自己有意见,于是派他去游说刘表来投降,想借刘表之手杀了他。刘表同样也被他羞辱了一番,极为生气,本想杀了他,但刘表识破这是曹操的奸计,不肯上当,就把祢衡派去江东见黄祖。黄祖那流氓样,哪里有那么好的韧性和谋略,被祢衡讥讽之后,恼羞成怒,就把他干掉了。西汉末期,李轶想投靠刘秀。刘秀当时心里很矛盾,甚是为难,因为李轶曾经杀了刘秀的兄长刘演,刘秀很痛恨他。若接纳他,那么就无法给兄长报仇;如果拒绝而杀了他,又担心士人会寒心。不过刘秀最终想出了一条两全其美之策,他把李轶想归降自己的消息故意泄露给对方的上司朱鲔,朱鲔得到情报后,就将李轶给杀了。有些事情自己虽然能做到,可却不适合自己亲自去做,因此只能借他人之手帮我完成。

而借刀杀人,所杀的是什么人呢?

第一,敌内之能人。敌方因为有贤能之人帮助他,所以能够强大。我想胜过对方,必须先除掉他的能人,折去他的左膀右臂。

春秋的时候,郑桓公想袭击郐国,但考虑到郐国人才济济,恐怕一时难以得手,于是打算先除去郐国的贤能之士。他先派人打探对方的能人,确定人选之后,就把郐国内部的豪杰、良臣、善辩果断之人的姓名全部列在名单上,对应为他们每个人挑选良田,写好官爵名称,并在城外设立了正式隆重的坛场,当众宣布将要册封他们。对天宣誓完毕,就将书信埋起来,用淋有鸡血的绸缎祭奠它,装作结盟的样子。这么重大的新闻,早已有人向郐君报告了,他听闻之后,可是寝食难安,如坐针毡啊。心里嘀咕着:“如果这么多厉害的角色真的跟郑国私通,造起反来,里应外合,哪自己岂不是坐以待毙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看来只有先下手为强了!”主意打定后,郐君就借机将国内的良臣全杀死了。这一杀,可把桓公乐坏了,他看到郐君中计,心头之患已除,马上派兵袭击郐国,郐国的贤臣良将刚被郐君杀光了,哪还有保家卫国之能人,一下子就被郑军攻克了。在军事冲突和政治斗争中,反间计和借刀杀人结合时,除去人选中最多的就是对方的能人,人才对一个集团发展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在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更加突显。

第二,己内之叛徒。自己内部的人叛变而投靠敌人,一定会将自己的实情告诉敌人,这样的话,我方就危险了,所以不得不杀了他。

西周的宫他叛逃到东周,把西周的国情全部告诉了东周君,西周君知道后,既生气又担忧,怕东周以得到的机密来对付自己。冯睢了解到西周君的忧愁后,自告奋勇地对西周君说:“我能够杀了宫他,希望君王给我三十斤金子。”西周君看到冯睢毛遂自荐,勇气可嘉,很是欣慰,于是同意了。冯睢如数得到金子后,即刻带着黄金和写好的书信动身去东周。到了对方地盘之后,冯睢想办法将书信交给了东周君。东周君打开看到书信后,里面写的都是关于西周君叮嘱要宫他该怎么怎么做的内容,东周君因此怀疑宫他是间谍,于是把他拘捕起来杀了。对于那种吃里扒外的叛徒最不应该心慈手软,发现了就应该及时清理门户,否则,敌人掌握了我方的虚实,自己很快就会陷入被动和危险之中。

第三,敌之盟友。敌人的盟友是我的敌人,我通过离间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反目成仇,相互争斗,而我坐收渔人之利。

东汉末期,诸葛亮提出了东和孙吴,北拒曹魏的方针,可惜刘备集团里面的大将关羽心高气傲,对诸葛亮的策略不是很赞同。后来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而后围攻樊城和襄阳,曹操极为害怕,想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司马懿和蒋济劝曹操说:“孙、刘表面上很亲和,里面却矛盾重重,危机四起。关羽得志,这是孙权极不乐意看到的。主公可以派人去游说孙权,答应割江南之地封给孙权,让他派人袭击关羽的后方。孙权贪取名利,一定乐于接受我方的条件,跟我们合作,那么樊城的困境自然就解决了。”曹操听从他俩的建议,跟孙吴勾结,最终关羽果真被孙吴擒杀了。在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切敌友关系都会随着国家利益重心的转移而改变,我方可以根据这点,积极钻空子,调整敌我关系,为自己的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四,己之所忌者。别人有好的才华或者经常与我唱反调,我怀恨于心而想干掉对方,拔去自己的眼中钉。在官场上,这是政客最惯用的伎俩。

唐朝的时候,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而且还是几朝重臣,生前一直以贤良正直闻名于世,为朝廷所倚重,世人所敬重。也正是由于他的耿直,所以跟当时的卑鄙政客卢杞关系很僵,一向鄙视他的为人。卢杞恨不得马上除掉真卿,然慑于他的威望,不敢贸然与他为敌,只能一直忍气吞声,等待时机。后来德宗想派人出使李希烈营地,但还没确定人选。卢杞知道扳倒真卿的机会来了,于是向皇上推荐真卿,说他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非他难以担此重任。昏聩的德宗哪知道卢杞私下打的坏主意,觉得他说的有板有眼的,竟然同意了,下令派真卿到许州宣抚希烈。希烈早就想造反了,而真卿又性情刚烈,忠心不二,去了一定会惹出麻烦来,这些卢杞早就料到了。果然,真卿觉察希烈心怀不轨之后,破口大骂希烈,希烈最终因为不能忍受他的羞辱,于是杀了真卿,而这却遂了卢杞的意图。在高位的小人是最可怕的,他们工于心计,皮笑肉不笑,又居于暗处,弹指间可以让多少君子变成孤魂野鬼啊。所以对付小人,只能比他们更具谋略,比他们更奸,才能战胜他们。

第五,己之所患者。虽然对方还没有明目张胆与我为敌,然而我担心留着对方将会对自己有害,所以早点将他干掉,以除后患。

春秋的时候,郑伯的儿子子华出使齐国的时候,趁机劝说桓公发兵攻打郑国,如果成功了,愿意以郑国归附齐国。桓公听后,蠢蠢欲动,觉得这主意不错,而宰相管仲则以为这样做不合道义,结果桓公只能罢手了。管仲对子华的奸险很厌恶,认为此人狼子野心,连自己的父亲和国家都可以出卖背叛,真是残忍无情之至,担心日后要是成为郑国接班人时,可能会成为齐国的祸患,决意将他除掉。管仲把他说的话故意泄露给郑国人,让对方知道他的阴谋。郑伯闻知后,怒不可遏,等到子华回国后,就将他拘捕起来,然后斩杀了。东汉末期,吕布被曹操打败后,也请求归降曹操,曹操向刘备征求意见,刘备只回了一句:“明公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场么?”曹操醒悟,立马杀掉吕布。其实刘、关、张三兄弟在汜水关三英大战吕布时,都不是吕布的对手,如果曹操得到吕布,那么刘备以后还怎能跟他争夺天下,因此必须先把隐患给除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危险角色给剔除,就是在给自己的成功之路清理绊脚石。

那借刀杀人,可以借谁的刀呢,也就是说刀的主人可以是谁呢?

第一,敌人。借用敌人之刀杀掉自己想杀的人,既不冒险,又不结怨留后患,可谓一举两得,是最理想的决策。

宋朝的时候,郦琼绑了吕祉,背叛归附了刘豫。当时张浚正在开会宴请众将,属下忽然报告了这一消息,在座的人听了之后,可是当场炸开了花,无不大惊失色。没想到张浚闻毕,居然神色不变,好像没发生这回事一样,继续与大家开心地饮酒到夜里。散宴后,张浚即刻写了一封书信,然后封在蜡丸中,并找来一个可靠得力的手下,派他带着它送给郦琼,并嘱咐郦琼说:“事情如果可以成功就去办,否则,就快速全身而回。”刘豫得到了这封密信,果然怀疑起郦琼,以为他是间谍,于是把他斩杀了,并让他的属下分开受奴役,以免生变。郦琼死后,大宋边境暂时得以安宁。张浚杀郦琼伎俩与西周冯雎杀宫他的方法如出一辙。以史为鉴的目的就是汲取先贤的智慧为我所用,使自己处理棘手问题时,可以有条不紊、游刃有余。

第二,敌之敌者。敌人的敌人,可以成为我的朋友,因为我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要对付的敌人。

春秋的时候,圉人荦和鲁国公子般有鞭背之仇,鲁庄公曾经劝说公子般借机杀掉他,以除后患。其实庄公的想法也不为过,因为圉人荦很勇猛,一般人很难和他匹敌,留着可能对公子般不利。没想到公子般居然不以为意,认为他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没有对他下手。而庆父早就对公子般接班人的位子眼红了,一直想将他干掉,夺权篡位,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来庆父了解到圉人荦跟公子般有仇,正中下怀,因为让他为己所用,既给了对方报仇的机会,又可以提高成功的几率。庆父遂派圉人荦去刺杀公子般,结果他高兴地应承了,最终公子般真的被圉人荦给杀掉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扩大自己的战线,壮大自己的实力,让一切有用之物与人皆能为我所用,何愁办不成大事!

第三,他人。也就是所谓的第三者,我跟对方的关系既不是敌人,也不是盟友,我只不过暂时利用一下他而已,并没有真把他看做朋友,更多的是工具。

战国的时候,楚平王的太子熊建与他的老师费无极有矛盾,无极担心太子建嗣位后将对自己不利,想先动手除去他。无极先是劝平王为太子建娶妻,然后用移花接木之计,用一个婢女偷换了太子建的老婆,而劝说平王自己娶太子建的老婆。由于那真的太子妃长得确实太漂亮了,以致作为公公的平王,也对自己的儿媳起了乱伦之心。可惜宫里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子建后来还是知道自己的老婆被平王换了,因此心生怨恨。这可被无极抓住了把柄,他马上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诬告他心怀不轨,将要报复平王。平王听信他的谎话,就想召唤太子进宫,并趁机杀掉他。幸亏太子建预先得到情报,没有上当,最终离开了楚国,逃到宁国避难去了。对于小人而言,天下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可用与不可用之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从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而借刀杀人的刀可以指什么呢,我又可以借用什么刀来杀人呢?

第一,自然之力。自然有风雨雷电、极端气候或者奇形怪状的地貌,我可以借助这些险恶的自然环境以劳困敌人,置对方于死地。

春秋的时候,齐桓公带兵征讨孤竹国,敌方兀律古等人知道如果正面跟齐军交战,取胜的概率很低,于是想诱惑齐军进入旱海,借助自然之力消灭齐军。旱海这个地方人迹罕至,一片荒芜,没有水草,终年都是风沙天气,山谷的道路迂回曲折,并且经常有毒蛇猛兽出没,但凡有人进得去,也很少有活着出来的。齐军误中敌人的圈套后,被困旱海,全军上下一片惊慌,幸亏管仲见多识广,知道老马能识别道路,最终在老马群的带领下,才得以安全走出迷谷。古代的奸臣想谋害政敌时,就请求皇帝把他们贬到蛮夷偏僻之地,那些地方路途遥远,又多虫兽瘴气,无非就是想损害他们的身心,让他们因为气候或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劳累而死。因此,我们虽无法改变外部环境,可我们却可以转变思维,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糅合天时、地利、人和,提升战斗力,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第二,畜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于他们的力量,只要我所用得当,都可以变成利刃,成为杀人的凶器。

唐朝初期,太子李建成担心弟弟秦王李世民势力太大,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将他视为眼中钉,一直想找机会把他除掉。刚好,建成从胡人那里得到了一匹烈马,极难驯服,他就把它送给了世民,想让世民骑了之后,不小心被摔死,这样就不会留下把柄了。世民得到那匹马后,对它的秉性也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那匹马肥壮且喜欢跃动。世民第一次骑上它时,那马即刻跃起,把世民掀了出去,幸亏世民身手矫捷,快速跳到几步外站立了。再次骑它时,还是跟前一次一样,如此反复了三次,结果世民都安全逃过,命无大碍。春秋的时候,齐国将领田单曾利用火牛结成阵,冲向燕军营地,把燕军打得大败,并收回全部失地。人类也是动物进化过来的,可人类和它们的差别就在于智慧,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只有蛮力而没有智慧的朋友,那将是一股多么巨大而壮观的有生作战力量啊。

第三,律法。律法是国家实行必要有效统治的重要工具,规定了什么可以做,哪些不可做,例如杀人造反等就是明文禁止的,会犯死罪,我可以说对方违法而依法论罪。

战国的时候,吴起在楚国变法,触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得罪了不少人。他们恨不得扒了吴起的皮,吃他的肉,只是有楚悼王给吴起撑腰,所以都不敢把他怎样。后来悼王驾崩了,尸体还未殡葬,他们就聚众攻击吴起。吴起自知不敌,难免一死,但想着自己白白牺牲,而让他们逍遥法外,没有付出代价,心有不甘,于是跑过去抱着悼王的尸体趴下了。那些密密麻麻的箭乱射过来,不仅射中了吴起,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首。吴起临死前大声说道:“我吴某人死了不足惜,可是众臣怀恨悼王,伤害了他的尸体,这是大逆不道之举,难道可以逃脱楚国法律的制裁么?”说毕,应声而亡。楚肃王即位后,马上收捕了那些作乱的人,追究他们的罪责,总共诛杀了七十多家。晋朝贾南风乘太子喝醉的时候诱惑他写下造反的状词,唐朝长孙无忌因为房遗爱谋反,让他供认吴王李恪是同伙而杀掉他,除去自己的忌讳,这都是用律法杀人的案例。法律是一些人的坟墓,也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杀人的工具,任何东西本身都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关键在于使用的人怀着怎样的目的,将它用在哪方面上。

第四,谣言。让别人误听误信,因此怀疑或愤怒而杀掉对方,上我的当。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谣言往往可以变成可怕的舆论。

南北朝的时候,齐国有一个叫斛律光的,字明月,是当时的名将。后周将领韦孝宽忌讳他的英勇,想除去此劲敌,于是让人创作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坚。”让人在齐国传唱,一时间谣言遍起,都怀疑斛律光想谋反。因为这两句歌谣里,百升就是一斛,又含有斛律光的姓和字,都暗指他心怀不轨。齐后主误信谣言,就把他诛杀了。春秋的时候,宋国华督想杀掉孔文嘉,因此欺骗士兵说文嘉将要兴兵攻打郅国,殃害民众,劳苦百姓,士兵们听了很生气,就聚众攻打孔府,最终杀死了文嘉。想消除谣言的破坏力,一是用智慧破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另一个就是切断谣言传播的途径,阻止它的扩散。

第五,势力。势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朝势,一种是野势。朝势是指正规的是权力,掌握着生杀大权;野势是暴力,例如土匪、流氓、或者黑社会的力量。朝势可以借用,野势可以诱用。

唐武周朝的时候,武则天夺取了李唐的江山,自立为帝。她担心天下人不服她的统治,因此大力擢用酷吏,像来俊臣、周兴之辈,借用他们的力量排除异己。那些酷吏大都是些不学无术的无赖,仗着皇帝给他们撑腰,无恶不作,对于那些看不惯的人就抓起来严刑拷问,屈打成招,然后将他们处死,一时人心惶惶,都不敢起叛逆之心。就这样,那些李唐旧臣差点被武则天的一网打尽,而武周的地位由此得到巩固。民国的时候,蒋介石对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时,也是起用上海的帮派势力,像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人,借他们之手残杀志士,而不用国军亲自出面。国人一向是趋炎附势,喜欢巴结权势,沾点土豪光,然而想依靠势力杀人的人也应该明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真正自力更生,不用低眉折腰去谄媚别人,被人说是狗仗人势。

第六,谋略。用计谋杀人,无形而不见血,是杀人的最高境界,一般也只有用计高手才能娴熟使用,而最好的打仗策略也是用计谋折服敌人,不战而屈人之兵。

北宋曹玮用笑里藏刀之计诛杀了背叛自己投奔西夏的叛军;南宋岳飞使用反间计让金兀术废掉了伪齐帝刘豫;春秋的时候,春申君的爱妻余用苦肉计令春申君抛弃结发之妻,并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东汉末期,孙权杀了关羽之后,派人将他的首级献给曹操,想嫁祸给他,让刘备生气而讨伐曹操,曹操识破其谋而反用其计,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祭拜关羽,刘备得知后,把全部怒气都转移到孙权身上,因此不顾众臣的劝谏,执意兴兵伐吴,结果大败而归。这些都是用谋略杀人的例子。其实一切杀人的伎俩里都蕴含着谋略的应用,不会用计,只会用蛮力杀人的人,永远做不了别人的领袖,也永远只能被人利用而已。

大侠点评:借刀杀人,是耗敌之计。兵经有曰:“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使敌友双损,而吾坐收渔利也。”因此“杀人不见血,见血非英雄”,愚蠢之人杀人,一定要亲自出马,而明智之人却善于凭借别人之力把事情办完,这就是劳力者与劳心者的区别。当然,不是明智之人也无法巧妙使用此计,而愚蠢之人使用它,却往往适得其反,反受其害,这难道不是在警示世人使用计谋要谨慎么!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