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文院正门之后的广场很宽阔,方运稍稍抬头,就见近处的天空一片蔚蓝。这片蓝天呈不规则的圆形,圆形之外乌云密布,依旧在下雨,仿佛有一种恢宏的伟力正在驱散附近的乌云,以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两千名考生全都进入圣院后,一起走到圣庙前。考生两侧站着士兵、衙役,前面是本地官员,众人最前面站的是县令、县文院院君、府文院学正等三位县试考官。

在圣元大陆上,文院是极为重要的体系,和军方、文官并称各国三大体系,负责教化万民,负责科举,也是各地最好的学校。一旦和妖蛮交战,文院的师生也会赶赴战场。在县级或府级,院君地位大都略次于县令或知府,但在各州,州院君论官位和州牧等同,论文位则往往超出,整体地位也超过州牧。国文院又称学宫,掌管学宫的必然是内阁四相之一的文相,又称代夫子。因为有资格称“夫子”的只有孔子一人,乃天下师。所有文院学宫的真正掌管者,只有孔子一人,院君也好,文相也罢,不过是代孔子管理文院学宫而已。

文院是圣人讲经之地,而各衙门只是国君朝廷的一部分,在许多读书人的心里,文院地位更高。

三位考官之前立着一座半人高的铜香炉,三支粗大的香正冒着青烟。铜香炉之前是圣庙,红墙黑檐,朱门赤柱。最里面有一尊孔子立像。孔子立像之下是较小的六位亚圣立像,分别是周文王、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颜子。在两位亚圣立像下,则竖立着几十位半圣的圣牌。

方运诧异地看着圣庙,他可以清晰地感应到这座建筑散发着一种实质但无形的力量,有山岳之威,碧海之阔。“就连圣庙蕴含的才气,也是驱散乌云的力量。”方运暗想。

县令高喊:“拜圣人!”

所有人弯腰行礼参拜。

县院君高喊:“拜亚圣!”

众人再鞠躬。

“拜众圣!”府学正高喊。

众人第三拜。

接着县院君诵读《祭众圣文》。这篇文原为半圣董仲舒所作,文中列出每一位圣人的名字和一句概括语。董仲舒去世后的内容,由孔子的嫡系后代“衍圣公”添加。

接着府文院学正宣读考场规矩,最后县令宣布开考。众考生在衙役的带领下,根据自己考牌的号码,步入考房。方运仔细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上面写着“地丁辰三”,然后背着书箱慢慢寻找。

考房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小屋子,每两排之间的道路足够两辆马车并行。考房坐北朝南,屋高不足一丈,方运如果进入里面,平伸两臂就能碰到东西两面的墙壁,非常狭窄。里面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马桶,桌子上有个盛着清水的笔洗,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方运找到自己的考房,站在门口看了看。考场规定,考生从坐下开始,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一旦离开考房,就视为考试结束,不可重新进入考房。方运不由得紧握双拳,慢慢走进考房。

“我一定可以!”方运在心中坚定地说。方运静静地坐着,抬起头看向天空,由于被屋檐挡着,只能看到小半个太阳。文院内的阳光此时格外柔和,方运哪怕直视太阳,也没有任何不适。方运想起圣庙的才气气息,对这种神秘的力量更加渴望。

这时东面传来马车声,很快越来越近。不多时,一辆马车缓缓地出现在考房前,一个人从马车上拿出一沓微黄的纸递过来。

方运站起来,双手接过试卷说:“谢谢。”

那送卷人点了一下头,看了一眼方运,继续给下一个考生发卷。

方运把试卷放在桌子,坐下来,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试卷,露出古怪的苦笑。方运若有所思,没有立即动笔,而是先翻看试卷。

他曾在梦中世界看过一个故事:一些人参加考试,试题非常多,可时间只有十分钟,不可能答得完。很多人拿到试卷,急忙开始答题,希望尽量多写一些。但是他们没有发现,试卷的最后一道题却写着“只答最后一道题”。

方运看过这个故事,每次考试都检查一下各张试卷,不是看最后一道题,而是仔细检查有没有破损错漏。有次考试,方运发现第二张试卷有问题,提前让老师换了,如果等答完第一张再换,肯定耽误不少时间。有了一次甜头,方运就养成习惯。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试卷比方运以前考试的试卷大一些,共有四十页。三十页上印着考题,另外十张是空白,若前面的考题试卷出了问题,考生可重新抄写整张试卷。纸张和印刷质量极好,仅落后梦中世界的水平几十年。方运毫不奇怪,这可是才气的世界,如果在笔墨纸砚印刷等方面落后于人,国家早就被妖蛮消灭。

方运粗粗看完,心中有了大概印象:试卷前三张考的是部分圣人的生平或事迹,其中圣人孔子和六位亚圣必考(这看似简单,但答案必须是众圣经典中的文字,不能用自己的话回答,否则就不是“请圣言”);再三张是考众圣的诗词歌赋;其后十五张是各出一句话,然后要求填上前面或后面的原文;最后的九张全都是默写,要求写出大段甚至整章的众圣著作。

方运轻声一叹。方运以前的记忆力很一般,加上每天只是上午去私塾学习,中午开始去酒楼当伙计,学到和背诵的都很少,如果不出意外,他很难考中童生。昨天方运在梦中世界学的东西是不少,可根本没学这些。方运想着心事,希望那些多出来的记忆能帮助自己。

方运把笔墨纸砚等物拿到桌子上。别的东西都中规中矩,唯独用来压纸的两条镇纸比较简陋,别人的镇纸都是特制雕刻的玉石、金属和奇木,他的镇纸却是杨玉环从河边捡来的石头,然后慢慢打磨成两指宽、筷子长的青色石器。但方运却很喜欢这简陋的镇纸,因为这是杨玉环的心意。

方运铺好第一张试卷,用镇纸压在页面上端,看了眼第一题,就把水倒入砚台中,手持长条状墨锭慢慢研磨。方运一面思考,一面研墨,可他再怎么思考,对第一题都毫无头绪。

“昭公二十七年,孔圣于何地……”我哪儿知道啊!这道题是第一题,按照前世的经验应该最简单。方运心中腹诽不已,想破头也想不出来。等磨好了墨,方运选了一只小楷羊毫笔,蘸了浓墨,又把笔放回去,把一张羊毛毡子垫在试卷下。有了羊毛毡吸收墨汁,墨汁就不会下渗影响卷面。方运拿起笔,不甘心地看了一眼第一题,确信自己不会。他正要看第二题,脑海里突然出现一本古书的封面——《史记》。

随后那本《史记》自动翻页,翻到《孔子世家第十七》。方运大喜,但是整个页面却突然模糊。方运心头一跳,感到要出事。突然他的脑海里又多出一些记忆碎片,飞入《史记》中,就见《孔子世家第十七》迅速变成《孔圣本纪第五》,《孔圣本纪》的内容比《孔子世家》的内容多了很多。

方运不禁愕然,随即很快想通了。《史记》有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内容各有不同。其中“本纪”排在最前面,是全书的提纲,记录的是最重要的帝王和朝代,比如夏本纪、秦本纪。而“世家”则记录王侯封国的事迹和特别重要人物的事迹,地位次于本纪。梦中世界上的《史记》里,孔子只位于世家中。

但圣元大陆的孔子可不是梦中世界的孔子,他的地位和实际作用超过任何本纪里的帝王,所以这里的《史记》中没有《孔子世家》,只有《孔圣本纪》,按时间顺序,位列周本纪和秦本纪之间。在圣元大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半圣,封“史圣”,是史家的代表人物,写他书里的话也算“请圣言”。

《孔圣本纪第五》的文字变得清晰起来,上面的黑色文字密密麻麻,眨眼间部分字句由黑色变成金色。方运看完这些金色的字,长长松了一口气,金色文字就是跟题目相关的语句。方运又仔细看了一遍,心想出题人果然刁钻,第一题就有小陷阱,题目是问孔子这一年在什么地方,实际上那年孔子从齐国回到鲁国,不在一个地方。

这时事情还没有完,一本又一本书浮现在方运的脑海里,第一本是《左传》,翻到《昭公二十七年》,金色字体写着一个叫季礼的吴国人出使晋国。第二本是《礼记》,翻到《檀弓下》,写着那个季礼在齐国的时候,长子死了,把长子埋葬在吴国的嬴博之间,孔子参加了葬礼。但这本《礼记》没写这个葬礼的时间。

方运被弄晕了。这两本书既然先后跳出来,肯定跟这道题有关系,但从表面上无法确定这个葬礼在不在昭公二十七年,也就无法确定孔子那年去没去吴国。就在方运犹豫不决的时候,《乡党图考》《洙泗考信录》《孔子自齐返鲁考》《孔子家语》等各种书籍一一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并把关键处变成金光字体。方运仔细阅读这些书,上面的金字证明,这个叫季礼的人出使晋国后返回,他的长子就是在他返回时路过齐国时死的,后来葬在吴国。这样他就确定了其长子死亡的时间。孔子既然参加了这个葬礼,就说明他在昭公二十七年,不仅在齐国和鲁国,还去了吴国。

方运有各种书籍参考,都差点被绕晕。他起初觉得这题真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仔细一想,这道题还算是文科大综合,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有别的经典。别说一般人,就算是极为出色的才子也很难答对。方运提笔摘录金字内容,书写在考卷上。

“鲁乱,孔子适齐。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遂行,反乎鲁。延陵季子适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齐、鲁和吴三地具备。

方运答完第一题,看着不是特别工整的字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这童生试也太难了!”方运心里抱怨着。他思索片刻,立刻收起思绪,仔细答第二题。

第二题则是问,“吾甚惭于孟子”这句话是齐宣王什么时候说的。这次立刻有书籍出现在方运的脑海里,他迅速写上“周赧王三年”。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